蒙代尔不可能三角(金融投资不可能三角)

发布日期:2025-01-22 06:28:41     手机:https://m.xinb2b.cn/baike/news39044.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近日,在莫干山金融会议上,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表示:1、央行最终要放弃汇率目标;2、人民币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 一、我们先来看看,放弃汇率目标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关系: cript>cript>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1、资本自由流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金融投资不可能三角)

近日,在莫干山金融会议上,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表示:1、央行最终要放弃汇率目标;2、人民币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

一、我们先来看看,放弃汇率目标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关系: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1、资本自由流动

2、固定汇率制

3、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理解为利率调控)

不可能三角是指,以上三点,无论如何都不能全部做到,必须做出取舍,取其中之二,舍其中之一。

可以看到,汇率目标就是“不可能三角”中的固定汇率制,放弃汇率目标就是放弃固定汇率,那么汇率就成了浮动汇率,由市场调节。

在此之前,我国是在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基础上,对换汇进行资本管制,以达到保持汇率稳定的目的。现在,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不变,放弃汇率目标,那么就可以达到资本自由流动的目的。主要体现为,汇率市场化,国内国外资本自由流动决定汇率的价格。这样做的好处是,人民币在国际上兑换不受限制,增加了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为下一步人民币作为世界货币打下基础。

放弃汇率目标,人民币将长期升值,这是由市场决定的。首先,新冠疫情出现以来,由于美联储大放水,美元的实际价值在降低。而我国选择不跟随美元放水,采取稳定的货币政策,那么人民币的价值相对保持稳定。美元实际对于人民币是贬值的,由于汇率市场化调节,市场会自动促进人民币升值,来达到一个平衡点。其次,我国经济在疫情后不但逐渐恢复,而且不断增长,势头强劲。美国则依靠美元放水来维持经济运转,都是在虚拟经济中空转,实体经济仍未恢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购买力不断提高,也会导致人民币升值。

二、接下来,谈谈我个人对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理解。

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应该是供求关系。那么在汇市中,人民币与美元之间也存在着供求关系。假设货币政策保持不变,那么资本流动与汇率变化,就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他们都受到供求关系的约束。站在美元的角度,人民币汇率就是美元购买人民币的价格。如果人民币的价值大于美元的价值,此时,人民币的价格较低,人民币的需求就会变大,美元就会持续不断地流入,导致人民币价格上升,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上面这句话可能有点难以理解,换个角度,把人民币当成股票,美元当成钱,整个交易行为当成购买股票,这样就容易理解了。某支潜力股,当前价格较低,大家争相买入,之后股价随之升高,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多空双方力量均衡的点位。反之,人民币贬值也能推导出来。

有一个疑问,既然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变化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那么与货币政策独立有什么关系?它们怎么组成了不可能三角关系呢?

这里,我们把货币政策独立简单地理解为主权货币利率,这样就能拨云见日,理清思路。货币的利率对于货币的实际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决定流通的货币量,可以调节货币的购买力,也就影响货币的实际价值。上文中有一个前提,假设货币政策保持不变,那么货币的价值就相当于去掉货币政策的影响因子,这样逻辑就很清晰,供求关系决定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化。在实际情况中,货币政策影响货币价值,也就影响供求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供求关系中的跷跷板。如果把汇市看成跷跷板的话,那么两端就坐着A货币和B货币,当A和B质量(价值)不等时,翘起来的就是高估的,沉下去的就是低估的。资本自由流动会把一方的质量调节到另一方,使得跷跷板平衡;货币政策就像是在跷跷板的一方加了一个秤砣,如果秤砣的重量改变,就会影响跷跷板的平衡,那么跷跷板的平衡就由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一起来保持。

最后,汇率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不应该把汇率作为依据,只能在事后用来验证决策是否正确。例如,人民币中长期将升值,它是一个预期,是从当前低价格升到高价格的过程,那么,必然是国际资本流入导致人民币升值。在写文章之前,我也和有些网友一样,搞不清楚人民币升值,到底是资本流入还是流出。有一种说法是,人民币升值,资本套利要跑路,资本会流出。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baike/news3904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经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27 second(s), 82 queries, Memory 0.5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