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有哪些(深入解读这5个主要步骤)

发布日期:2025-01-21 16:40:48     手机:https://m.xinb2b.cn/baike/news46545.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设计思维培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是如何展开的呢?哈佛大学设计思维学院在其教学探索中,提出了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移情(empathize)、下定义(define)、设想(ideate)、原型(prototype)、测试(test)

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有哪些(深入解读这5个主要步骤)

设计思维培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是如何展开的呢?哈佛大学设计思维学院在其教学探索中,提出了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移情(empathize)下定义(define)、设想(ideate)、原型(prototype)、测试(test)。全球知名设计公司IDEO在推广设计思维的过程中,也提炼出了五个步骤:探索(discovery)、说明(interpretation)、构思(ideation)、实验(experimentation)和改进(evolution)。IDEO公司还专门制作了一本《教育者设计思维手册》,提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作为参考。本文着重介绍这本手册所建议的设计思维步骤。

步骤1 探索

面对一个挑战,我们如何开始着手处理?首先,我们要理解面对的挑战,做足各种准备性质的调查,不断收集信息和开阔自己的视野,搜集能完成这个挑战的灵感。这一阶段的工作是设计思维的基础。

1.理解挑战

(1)认识挑战

对于所面对的挑战,需要深入地麵,整个团队对“完成什么挑战”这一认知达成共识,挑战得以明确,才能发挥积极的引导和驱动作用。团队可以从广泛的角度对挑战进行讨论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能参与项目中的哪些活动?挑战任务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完成挑战的过程存在哪些约束条件?完成挑战的指标是什么?团队在讨论的过程中吸收了他人的想法后对所面对的挑战进行重构,直到团队对要完成的挑战的定位达成共识。

设计思维强调视觉呈现,建议将明确后的挑战写在便利贴纸上贴于成员都可见的地方,以便提醒大家。

(2)知识共享

团队成员分享各自的知识背景,以便项目在己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同时让整个团队更加明确和聚焦于未知内容。团队成员将了解的知识和疑问写在便利贴上并贴在海报上,朗读分享,大家交流讨论,提出各种假设。海报上的便利贴按照主题进行分类。

(3)团队建设

团队成员需要了解团队中各个合作者的参与动机和技能,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思考个人能为团队作何贡献。每个人都写下自己的技能进行展示,团队对于讨论活动都要进行文本或照片记录,制作成视觉化的提醒。成员们彼此了解的过程将来也是一份美好回忆。

(4)确定用户

任何的问题解决方案都应建立在对人的动机和需求的深入了解基础之

上,设计思维的核心理念就是“用户中心”。团队要通过发散思维去思考项目解决方案的潜在用户是什么人,例如,哪些人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哪些人是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团队讨论并且列出用户清单,并记录在便利贴上。随后,大家再通过收敛思维来研究清单中这些人之间的联系,创建并张贴人物关系图,选出主要用户。

(5)完善计划

团队协商制订项目实施的时间轴,包含团队共同目标、截止日期和会议安排,张贴在公共区域或创建在线共享文档,以便成员随时查阅。每个人将会议时间记录到个人日程中,督促自己完成任务。

2.准备调查

(1)灵感来源

灵感是创新的动力,体验一些陌生的环境,感受不同人的生活,可以激发灵感。设计者可以从人物关系图和设计团队中找出性格较为有趣和富有想象力的人去观察和接触.此外,设计者有必要接触两种人,一种是对研究主题非常了解的人,另一种则是不太了解的人,最后,设计者需要考虑开展哪些种类的活动才能对自己的研宄帮助较大,获得更多的信息,产生更多的启发。例如,观察了解用户、向专家请教、观察学习合作伙伴、査阅资料、体验真实情境或类似环境。

(2)选择调查对象

设计者希望调查对象具备哪些特征?团队从性别、经验和宗教等多个方面来讨论调查对象的选择,记录讨论的结果。确定调查对象后,设计者需要考虑希望通过调查获得哪些信息,以及什么活动能促进更深层次的交流,并据此制订调查计划,包括确定调查时间和地点、列出具体的活动计划和访谈提纲。

(3)制订访谈提纲

设计者需要精心准备访谈提纲,提升调查对象对你的信任。团队讨论想要通过访谈获得哪些信息,以确定访谈的目的、主题和内容。设计者可以通过简单描述场景、绘制草图或制作简易纸板道具来帮助调查对象了解你的想法。访谈依循具体化地开始、发散性地推进和深入探索的结构,设计者在确认调査对象处于放松状态后开始访谈调查,用“希望”“害怕”“追求”

等关键词进行与主题相关的提问,最后选择一些内容进行深入访问。访谈过程中,设计者应避免提只需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并鼓励对方尽可能完整地讲述他们的故事。

(4)确认准备工作

团队进行明确分工,选出提问者、观察员、记录者和摄影师等。调查对象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都在观察范围内,拍摄必须获得对方的同意。访谈时间和地点需要经过确认,现场所需材料需要准备好,包括采访提纲、调查对象和团队成员的联系方式、访谈地点的地理位置、笔记本、笔、相机、手机和便利贴等,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为访谈对象准备纪念品。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和需求。

3.搜集灵感

(1)观察真实情境

设计者要保持好奇的心态,不断提升对周围环境的洞察力,选择真实的情境进行观察,制订具体的观察计划,观察真实情境中的人们的活动,尝试着和场景中的观察对象进行交流,记录观察到的细节和有趣的采访对话,并拍摄照片。

(2)体验相似情境

设计者可以走出教育领域,在其他领域寻找相似的环境来拓宽视野,以期发现新的灵感。团队讨论出有哪些类似的情境,例如项目需要观察学校上学和放学的情境,设计者可以选择人来人往的酒店大堂作为类似环境进行观察。同样,设计者需要制订观察计划,包括环境的选择、活动的组织、联系相关人员等。设计者观察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提出观察中产生的疑问。

(3)专家访谈

专家能为设计者提供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深度知识,帮助设计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大量知识和形成早期的问题解决概念。

(4)用户调查

用户是设计者灵感的重要来源,用户的需求是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用户认可的问麵决方案才算是好的方案。设计者可以通过个人访谈、查阅资料、小组访谈等方式进行用户调查,获得相关信息。

步骤2 说明

设计者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收集了各种信息并激发了灵感,说明阶段就是要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洞察。

1.分享故事

(1)温故知新

设计者及时回顾收集到的信息和获得的灵感,成员互相分享在调查中的观察、发现和想法,在回顾和分享中获得新的想法。

(2)分享故事

团队建构专属空间,准备大白纸、便利贴、记号笔以及充分的墙面空间资源。用于经验分享和讨论会议,将大白纸贴在墙上,成员轮流上台进行展示说明和故事分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享你的故事一你采访的人是谁?令你最难忘和最惊讶的收获是什么?访谈对象最大的需求是什么?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在分享过程中,设计者积极倾听,比较自己和他人的发现和想法,看其中是否存在不同甚至矛盾的观点,在便利贴上记录下你的感悟。最后,所有的便利贴都贴到墙上的大白纸上,成为一个故事展板。

2.发现价值

(1)确定主题

成员分享故事后,团队整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选出最有趣的信息,找出更多的事实依据,思考哪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哪些是大多数人的观点,哪些行为是比较常见的,不断地对便利贴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类,概括并用简短完整的句子清晰地表述出各个组合的主题。

(2)研究调奔结果

进一步整合和深化组合的主题,提炼为更抽象的主题,剔除不重要的信息,只保留有价值的信息。

(3)明确观点

设计者聚焦各个组合的主题中有哪些使人感到惊奇、有趣或深刻的信息,回顾你的发现,看看与项目开始时的发现有何联系,对信息进行重新分类,删除不重要的信息,保留3 ̄5个重要想法,最后设计者从各种内容中提炼出关键的想法,即明确此次项目所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用简短有力的句子表达出来。设计者向团队之外的人阐述最终想法,调查他们是否能产生共鸣。

3.条件框架

(1)创建视觉提醍

设计者利用各种工具视觉化地表达想法,创建视觉性的提醒。例如,旅行地图可以用来描述人们的心情、故事或需求,韦恩图可以帮助你表达几个重要主题的关系,比较表格可以用来强调观点的不同,地图能够直观地解释关系。将视觉化后的想法分享给团队之外的人,获得他们关于你提出的想法的价值和意义的反馈意见。

(2)操作化

想法只有变成具有操作性、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设计出问题解决方案,设计者需要通过头脑风暴尽可能地丰富想法的数量,围绕想法提出有实践意义的问题,依靠直觉挑选出3~5个重要的、使人兴奋和引发思考的想法进行头脑风暴,用“我们可以……”或者是“如果……怎么办”这样的表述开始探索。

步骤3 构思

头脑风暴是一种无约束发散思维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胡乱地进行头脑风暴,它也要在一定的计划和规则下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1.头脑风暴计划

(1)头脑风綠准备

头脑风暴经常被认为是混乱和无结构的,但是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具有集中性的活动。团队首先需要明确头脑风暴的目标是什么并且限制会议时间,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大量创意。会议的场地应该具有充分的墙面空间资源,一个团队的人都聚集在白板或大白纸附近,每个人都能在座位附近自由移动。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包括便利贴、记号笔、纸、笔和能提供能量的糖。每张便利贴上只需要写下一个想法,画图是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设计思维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跨界协同,头脑风暴会议可邀请6-8名团队之外来自不同群体的人参与,来增加团队的多样化,丰富想法的差异性,促进不同领域创意的融合。

(2)头脑风暴过程

为了头脑风暴能有序进行,团队需要选出一位组织者,要求其熟练掌握头脑风暴活动的规则,在活动开始时为大家进行规则和目标的说明。在大家对规则有了大致的了解后,组织者组织一个难度较低但有趣味性的活动作为开场的热身活动。热身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大家的情绪,使大家能在轻松且积极的氛围中激发想法,因而热身活动的选择并没有限制。热身过后,每个人简要陈述选择解决的问题,分享在研宂过程中的收获。将头脑风暴的问题张贴在白板或墙上的大白纸上,每个人在团队讨论之前写下自己的直观想法,然后正式开始头脑风暴,记录下大家的所有想法。团队对此次头脑风暴活动产生的想法数量设定一个预期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任何疯狂的想法都可以抛出来,因为头脑风暴追求的是想法的数量,对任何想法都是肯定的态度。为了保持高效能,每隔15~20分钟应换一个新的头脑风暴问题。

(3)选择最具前景的想法

头脑风暴之后,团队及时对会议中提出的所有想法进行整理和分类,并且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想法。每个人都有一次投票机会,选出他们想要去实现或是认为最具潜力的想法。为了避免干扰,大家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投票。统计投票结果后,团队采纳最受欢迎的想法,并选出另外两个可以进一步发展的想法。

(4)构建想法

团队分成2-4人的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想法并勾勒出更多的细节。小组内再进行几分钟的头脑风暴,思考如何将这些想法生活化,然后组内成员互相分享思考结果,设计者调查在发散的细节中,哪些能得到组内成员的认可,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2.改进想法

(1)实践检查

目前为止,设计者是在没有考虑现实约束条件的状态下不断发展着想法,这时候做一个实践检查是非常有价值的。在团队的帮助下,设计者明确想法的核心是什么一是什么使你感到兴奋?用户认为最具价值的是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例如,你的想法是“创建配有大沙发的教师休息室”,那么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帮助教师得到放松。确定核心之后,设计者需要列出面临的所有障碍和困难,例如,缺少什么资源?最难克服的困难是什么?谁会反对你的想法?将这些约束条件一一列出并展示出来。运用头脑风暴思考是否存在其他可替代方法来达成你的目标,在产生大量想法之后重新回顾约束条件列表,思考如何根据新的想法进行调整,运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方案需求或克服这些约束条件。

(2)描述想法

当一个想法得到发展时,设计者可以发散出更加结构化的观点。在一张大白纸上总结概括你的想法。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对想法进行描述——

·为想法拟定一个标题

·用一句简洁的话总结想法

·描述想法的实现途径

·为涉及到的人拟定名称

·运用实地调查结果来解释具体的需求和机会

·涉及到的人带来的相关价值

·列出所有的困难和障碍

将这张大白纸置于所有团队成员都能看到的位置,不断地改变和调整你对想法的描述。

步骤4 实验

实验将设计者的想法真正地与生活建立联系。制作原型其实就是将想法视觉化,即使早期制作的原型十分简易,设计者在制作和展示原型的过程中也能获得直接的反馈,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想法。

1.制作原型

设计者运用一些简单的图像、漫画或短语将想法的形成过程作视觉化的呈现,并写在便利贴上,再贴到白板上进行排序组合,制作成故事板。然后,设计者先绘制出简单的原型草图,再使用纸张、卡片、纺织物或者其他能利用的材料来制作原型,此时的原型虽不够精细和

真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步精细化。设计者将想法通过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扮演情境中的人物,猜测这些人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设计者编制关于想法的故事,写一篇新闻报道来描述想法以及想法实现后能带来的变化。

2.获取反馈

(1)确定反馈来源

分享原型可以获得很多直接的反馈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想法和原型。设计者需要考虑在何种情境中、以何种方式、向哪些人分享原型,如何编写访谈提纲,以及如何把握和整合反馈信息等问题。

(2)选择反馈者

首先,设计者要选择情境和设计活动,如果想要观察人们的实际行为,那么可以组织一次活动或服务;如果对长期影响感兴趣,那么可以考虑让一些人在一段时间里连续使用原型。反馈者的选择既要考虑熟悉这个想法发展过程的人,也要考虑没有接触过这个想法的人,前者可以为设计者提供详细的反馈信息,后者可以让设计者了解这个想法给人的主要印象。设计者考虑需要哪种反馈信息,然后列出反馈者名单,计划具体的活动安排,向这些人发出邀请。

(3)设置问題指南

如果需要进行访谈,设计者就需要制订访谈提纲来引导谈话。设计者回顾这个想法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以下结构来组织提问:请访谈对象分享对这个想法的第一印象;询问具体的反馈建议;引导开放性的讨论和广泛的交谈。

(4)反馈谈话策略

访谈对话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诚实,为了获得最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设计者需要创造一个能进行公开性对话的环境,鼓励受访对象分享真实感受。设计者需要向受访对象简单地介绍这个想法的概况,说明这个想法仍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建立原型和细化细节。为了便于访谈对象进行比较分析,设计者可以准备多个版本的原型进行展示。在访谈的过程中,设计者需要保持中立,记录下所有的正面和负面评价。

(5)把握反馈学

访谈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设计者需要及时把握,抓住具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团队针对访谈进行讨论交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享访谈经历:参访对象最重视什么?对什么内容感到兴奋?是如何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想法的?他们提出了哪些改进意见?什么并没有发挥作用?什么需要进一步的调查?记录下讨论结果。

(6)整合反馈信息

设计者整合并且分类己获得的反馈信息,包括正面的、负面的和各种建议,然后接受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进行原型改进,制作和分享一个新的原型。不断反复地进行获得反馈和修改的过程,不断地改进想法。

(7)明确需求

连续的原型迭代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设计者需要计算和筹集实现想法需要的资源,可以头脑风暴思考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想法。设计者列出建构想法所需要的材料,对准备、测试和会议的时间进行规划。此外,团队讨论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包括校友、父母或邻居,制订推进原型迭代的计划。

步骤5 改进

1.跟踪学习

(1)定义成功

随着时间推移,设计者的想法己经得到了发展和实验,设计者回顾项目开始时对于完成挑战的理解,团队讨论对于挑战成功的定义,并制订挑战成功的指标。设计者思考如何有效检测这些指标,保持一段时间的连续记录,定期反思。

(2)记录进展

检测计划需要注意把握用户发生的细微变化,团队成员在反思会议上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寻找共同发现,并将现在的情况与开始时进行对比,创建一个“前/后”变化概述。

2.推进

(1)计划后续工作

设计者的想法变得成熟了,但仍需要计划后续工作,设计者对完善想法需要完成的所有活动进行整合妇纳,在便利贴上写下还未解决的问题,将每项待完成的任务进行分配,并标注出具体的责任人。团队创建一个待解决问题或开放性问题的列表进行汇总,制订具体的时间轴标注任务。团队协商选择一个固定时间段定期召开非正式会议,进行分享交流。

(2)扩充合作伙伴

为了充分考虑想法改进的各种可能性,设计者必须和团队之外能帮助设计者实现想法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并记录下这个过程。

(3)传递想法

讲故事并不单纯是介绍想法,更是为了让听者产生同理心,进而帮助设计者实现想法。设计者需要从这些潜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想法对自身是否有价值以及原因。例如,教育者关心想法是否能帮助工作,能否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学生会考虑学习是否会因此变得有趣:学校管理者关心想法是否会影响学校的形象:父母最关心的就是想法能否帮助孩子在学校取得成功;潜在的合作伙伴会考虑加入这个项目会有何收获。因此,设计者在叙述故事时要关注故事的感染性。

(4)建立社区

设计者邀请潜在用户参加活动,体验和参与设计的过程,从而推进想法的发展。此外,设计者可以建立一个网络社区,邀请专家、同事和朋友加入,用于交流分享设计的经验,使设计者的想法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baike/news4654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经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66 second(s), 77 queries, Memory 0.5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