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模式(最简洁的四种人际交往模式)
什么是人际交往?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际交往的含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从动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其他人的信息交流以及物品交换的过程。
从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
而人际交往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此过程中个体独有的、特定的一种和交人际往行为相关的方式。
虽然说成百上千的人有成百上千种人际交往模式,但是各种模式也有相通之处,将其归纳而言大概有四种最简洁的人际交往模式。
在人际交往中,下意识的动作和行为都会给对方不一样的感受,礼貌是良好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
相比于公众场合大声说话和随地吐痰的人,人们更倾向于和谦和有礼的人相处。
礼貌的交往模式中也需要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以貌取人也类似于心理学中的“第一印象”。
人们很多时候判定与自己进行交往活动的人都是根据第一眼来决定的,我认为他看起来如何如何,便判定此人便适合或者适合与我继续交流。
但是很多时候人不可貌相,须得做出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判断,而不是一眼定生死。
适度表达,也学会倾听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自我暴露”,它是指人们向其他人真诚的坦率的展现自己真实的信息。
在人际交往中,适度的自我暴露,也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你和别人的交流交往活动起到助推作用。
但也不能一直表达自己,让别人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适度的表达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平衡表达与倾听的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达的欲望,在他人进行表达时,也应给予一定的尊重,这时候停下来认真听他人的表达,可以让对方明白自己现在的表达是有意义的。
在一定程度上对方会更愿意和你进行人际交往活动。
做好自己,更顺其自然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也要容忍别人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并非刻意的失误。人无完人,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做到符合某个行为模式,但是别人怎么选择都是自由的。
或许他与你三观不一致,或许他有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不应该去刻意的让别人改变他自己,从而来顺从你的意愿,这样的想法有点自我中心倾向。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倡导的是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尊重的意思,尊重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不用苛责的规则去过分要求他人。
毕竟舒适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与自己继续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
投桃报李,要适度互惠在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原则中有一个原则是功利原则,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人际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我们在交流中互相交换彼此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物质财富,或者我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互相进行精神上的安慰陪伴等等。
可以是物质上的互换,例如花钱买菜;也可以是精神的互换,例如朋友关系和亲人关系。
当你在某段关系中过度付出时,对于承受者来说会造成一定压力,对自己来说也会让自己变得很疲惫。
因为你们的信息交换和精神交换不对等,光有人投桃,并未见有人报之以李,那么这段关系也不太可取。不对等的交换会是一种让人变得很疲惫的人际交往模式。
也就是说当他人对我们进行了帮助或者提供了我们当时很需要的事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回以对方认为有价值的事物。
简而言之人际交往中需要礼尚往来。
总而言之,一种简洁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融入身边的团体,甚至是更好的融合当今的社会,我们是社会中的人,必然要学会如何与其他人更好的相处,更好的进行人际交往活动。
当然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提倡以人为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往模式无可厚非,不过完善自己的不足,学会更好的与他人相处,其实也是给自己以后的发展和以后的可能性提供更多的机会与选择。
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也无法脱离社会独自存在,所以学好人际交往也是人生里面一门很重要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