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民俗研究)

发布日期:2025-01-21 15:38:05     手机:https://m.xinb2b.cn/baike/news94525.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民族艺术(民俗研究):陇艺梅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树立民族美术创作新理念,是美术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它在润物细无声的审美规律中,默默地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主题与形式美感,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它作为符合时代特

民族艺术(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民俗研究)

:陇艺梅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树立民族美术创作新理念,是美术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它在润物细无声的审美规律中,默默地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主题与形式美感,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它作为符合时代特色的民族艺术创作理念具有非凡的意义。美术创作是国家视觉文化必不可少的主角之一,有关民族主题的美术作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为美术作品探索民族文化、歌颂民族团结的重要艺术表现类型。青年一代的美术创作者是未来中国美术事业的栋梁,“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昆明站以“青春脉息”为主题,分青春视野、青春态度、青春表述三大板块,展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作品成果,其中有不少关于西南边疆民族文化的题材,让人感怀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民族文化基因拥有的可贵生命。

一、民族艺术创作新理念的培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渐入佳境,新中国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形成了美术创作的一股清流,艺术家扎根民族地区、关注民族生活、探索民族文化的美术作品,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美术文化的一大亮点,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传承与教育是创作的核心。中华文明注重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每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所遵从的审美规律,民族艺术创作中所透露的美学概念,都显现了时代美学精神的发展程度。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与进步,点点滴滴映衬在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劳动和现代化进程中,老中青三代的美术工作者,在民族美术题材的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艺术基金设立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鼓励新一代艺术家倾心关注新时代各民族文化的演进传承,用造型艺术的手段表现民族文化的现代性巨变,讴歌新面貌,也通过创作出的作品成果推进视觉审美走进新世纪,培育美术创作的新理念。

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让年轻艺术家更多参与到民族题材、历史题材的创作中。这些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青年艺术家们,生长环境、教育履历、思维视野都成就了他们具有多元包容的艺术理念,视觉感悟与时代同步,培植了民族艺术创作的现代心理基础,赋予了民族艺术创作新的理念。

二、边疆民族现代生活的新观察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客观上形成了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现代审美倾向的引领,启发了青年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印象的新观察。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边疆各民族人民生活、工作、劳动场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共同塑造了现代中国的新形象,阔步迈进二十一世纪,这样的发展过程和视觉细节,正是造型艺术可持续记录的画面,艺术家怎样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把握视觉感官的敏感特性,运用现代美术语言描述少数民族文化的场域感和现实性,既向艺术家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观察方式和创作契机。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主题美术创作成果斐然,丁绍光、袁运生、刘秉江、刘绍荟、孙景波、蒋铁峰、姚钟华等艺术家留下传世作品,他们对于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研究和探索,确立了丰碑,也为民族题材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新一代艺术家在观察角度和观察方式上继续探索,创作形式也更加多元,以云南青年艺术家创作作品为例分析,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对边疆各族人民传统文化遗产的新观察。沐晓熔的摄影作品《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影像志》,深入到剑川、通海、华宁、新平、建水、陇川等城镇,足迹遍布云南20个少数民族居住地域,拍摄了陶艺、金属、木雕、刺绣、剪纸、纺织、竹编等不同类型的云南民间手工艺照片数千张,其以光影语言为形式主线的作品,突出云南民间手工艺的丰富性与艺术性。通过对工艺制作过程瞬间的图像收集,唤醒都市快节奏人群对民族手工艺遗产的再认识。刘刚的油画创作《云南文山》选择熟知的当地壮族文化坡芽歌书、“弄娅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场景,用可以触摸的物质造型再创作,其响亮的油画色彩对比、自由的画面构成方式、畅快的笔触,突出了南方强烈阳光下的干栏式建筑、少数民族节日的热烈现场气氛,渲染一种有生命密码的文化传承。同样,毛祥彦的版画《琢木郎印象·绣花鞋》选用套色木刻,用光色的魅力表现高原的艳丽,大理彝族传统的刺绣和服饰被雕刻得更加有韵味。

沐晓熔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 35cm×45cm 数码微喷2015

刘刚《云南文山》布面油画 200cm×130cm 2015

毛祥彦 《琢木郎印象·绣花鞋 》 套色木刻 (纸质) 113cm×80cm 2018

(二)用特殊绘画方式对历史图像的观察保存。尹小勇的版画作品《回顾与展望》用铜版画为媒介,选择包括《大理巍山玉皇阁》《红河县迤萨东门楼及民居建筑群》《云南陆军讲武堂》等具有历史文化内蕴的建筑为题,表达艺术家对国家传统文化元素的关切。青年艺术家吕印对家乡丽江的文化遗产深深爱恋,他长期研究丽江地区的道观和佛教寺庙壁画,最终确定绘制《明代丽江木氏土司像复制及白沙壁画经典复制》,化繁为简,临摹局部,去体会纳西族古代文化遗产的空间、造像、线条、着色、近距离触摸壁画的震撼力,由此讲述本地古代宗教艺术的故事。其复制过程情真意切,蕴含东巴文化的粗犷凝重。

尹小勇 《回顾与展望》 铜版 80cm×51cm 51cm×70cm 2015

(三)对新世纪边疆各族社会主义建设劳动者的新观察。吴新林版画作品《云贵高原》,艺术家在他生长的红土地上,观察当地农人在阳光下美好劳作的平实状态,运用套色木刻的形式,把阳光下的红土、植物与蓝天表现得极有硬度,其观察来自于对家乡风物内涵的心领神会。蒋天毕的油画作品《农村劳动者》,是基于艺术家对生活中常见的农业劳动场面的近距离观察,作品呈现的劳动现场舒缓,富有诗意。清晨采莲藕、晚霞秋收、装卸菜蔬、绿色的豆荚地等普通的劳动瞬间,在艺术家的画布上被描绘得平淡纯真,体现了土地与人的亲密无间,作者有意于对画面光斑的斟酌,使得有阳光的大地富有无限生机。

吴新林《云贵高原》65cm×122cm 套色木刻 2017

蒋天毕《农村劳动者》119cm×179cm油画 2017

观察角度的更新,与审美情感的纯化密切相关,沉稳的观察方式,不仅仅是眼观,更是年轻一代艺术家在用心灵感悟自然人文,用创作解释思考。

三、美术创作形式的衍进与升华

参展的青年艺术家是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接受了良好的美术教育,有正统的学院教育基础,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对美术创作的形式有新的认识,并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媒介材料和形式语言,思考形式语言的现代性突围,在用当代视角重新审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时,勇于打破固有形式的框架。比如,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美学观念的重构,新的图式的建立等,面对现代文化冲击,怎样去摄取、表现民族文化的生存状态,选取怎样的风格形式表现民族文化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把握造型艺术涵盖的现代人文精神。

赵昌竹《哪里鹧鸪叫》 纸本设色 180cm×160cm 2017

形式与内容是矛盾统一体,不可分割。形式的提炼与衍进,是青年艺术家创作思考的主线,对艺术创作形式的不断锤炼和推进,也是一代又一代年轻艺术家的责任与使命,艺术形式的有效精进,能够引领艺术风格发展的良性线索和审美倾向,也正面引导观众的视觉趣味取向。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新一代的年轻艺术家沉心静气,专于创作,细细研磨艺术创作的真谛。赵昌竹的重彩画作品《哪里鹧鸪叫》,源于云南东南壮族音乐坡芽情歌,她经常在文山本地写生,熟悉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喀斯特地貌、常绿热带树木,在画面中被布局得颇有情致,她运用云南现代重彩画的语言技法,大胆铺成对比色,平面展开满构图,视觉上有古代高远观察的意味,既有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的装饰色彩,又有传统国画的墨色晕染。缪远洋的油画创作《茶马古道》,通过田野考察,专门行走于玉溪、墨江、普洱等地写生,他在几条茶马古道主线采风感悟,运用油画的形式表现西南边疆的古意之境和荒寒之美,呈现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茶马古道沿途民族团结友谊的历史源流。作品有意识地把古道上的人民置于画面中央,寻找新的空间格局,表现艰险古道上人们的坚韧,有抽象色彩的组合,有对人物形象的表现性描述,以灰色调子为主,在灰色调中寻找不同的色度和色彩倾向,区分茶马古道沿途不同民族的文化个性,仿佛远去的老照片,古道苍茫的年代感赫然突现。

缪远洋 《茶马古道》 布面油画 139cm×159cm 2016

青年艺术家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探索多媒介的技法、新的语言表现,突破艺术风格去创造另一种可能。

四、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青年视野

边疆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都具有鲜明的图像资源,具有广阔的创作空间。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人文、风俗等的巨大变化。传统习俗或变更或消失,给文化研究带来新的难题,民族文化的研究思维面临着保守还是变革的矛盾。美术创作以图像的方式去记录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也体现了年轻艺术家对现代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创作题材多元化的选择。

今天的中国,处于全面开放、文化互融的时代,青年艺术家们本身拥有民族艺术精神的传统血脉,也从五彩纷呈的现代艺术文化中吸收了取之不竭的营养,把新颖的感觉世界汇入创作意境。边小强的作品关注深沉的民族文化主题,油画《大禹治水》对华夏文明远古神话故事进行现代风格的塑造,用表现主义语言描绘这个智慧而英雄的圣贤;他的油画作品《佤族文化》系列作品,同样是关注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作品中呈现的牛的崇拜、火的寓意、木鼓、摩巴等符号元素,运用比较野性的大笔触阐释原始、粗狂的文化意味,绘画形式与表现主体糅合统一。郭仁海的油画作品《傣家》以云南傣族为创作母题,通过对傣族文化和人居环境的探寻观察,在油画语言的处理上,大胆运用绿色基调,在纯色中小心拉开层次,还原出绿色自然植被重叠的热带雨林空间,酣畅淋漓的写意挥洒,对演绎南方傣族文化为主题的生态环境营造气氛,是青年视野的个性流露。

边小强《大禹治水》布面油画 180 cm×600 cm 2017

艺术是严肃而高尚的事业,技法和形式是造型艺术的关键所在,在感官的和谐外,青年艺术工作者们以作品时代性和崇高感为前提,以边疆民族文化的现代演进为主题而创作,也用现代的造型语言阐述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其乐融融的现实场景。

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发展时代,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全球多元文化视野的共同滋养下,成长为新时代艺术创作的主力。他们对民族题材的创作有着新鲜的视角,无论艺术风格典雅还是宏阔,沉静还是热烈,他们倾力投入边疆民族题材美术创作,赞美新世纪的祖国边疆新面貌。

青年艺术家正在形成艺术创作群体的有效梯队,他们思想活跃,时尚前卫,创意无限,从多角度思考民族文化的时代潜力,展现积极向上新生脉动。而“中国艺术新视界”系列巡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也让地域界限得以打破,青年艺术家们通过作品呈现,互相之间可以近距离探讨问题、交流感想、分享经验,对美术创作的推动和创作群体的培养形成了强力的导引作用。以展览推送反哺艺术创作,也是艺术传播的必要举措。

(作者系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baike/news9452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经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00 second(s), 81 queries, Memory 0.5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