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刚登基,你就让他看亡国换代全文小说精彩章节
老苏,越了解你,就越崇拜你!!!
苏晓春提、三潭映月,打卡圣地。
......
在对付完灾害和疫情后,苏轼将他的工作重心转向了水利。
苏轼在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功绩就是“治理西湖”。
在苏轼来到杭州后,发现当地西湖淤泥堵塞,杂草丛生,苏轼便向朝廷请求西湖治理,朝廷批准了苏轼的西湖治理计划。
苏轼第一次任职期间,曾经在杭州陈襄治理、修复过这些井,结果他十几年回来之后,六口井几乎等于荒废。
苏轼再次上奏朝廷,请皇帝赐度牒以清理西湖。
(度牒是出家人的身份凭证,可免除租赋。)
在得到朝廷的批准后,苏轼便用这些度牒来换取金钱,雇佣百姓来清理西湖。
公元1091年,苏轼组织上万劳力,在费时四个月时间,终于将西湖的淤泥、杂草清理干净,西湖又恢复到了往日的美景。
挖出来的淤泥,不能置之不用。
白居易曾在杭州治理过西湖,留下了——白堤。
在他的启迪之下,苏轼和官员商量,在他们的精心策划下,用清理出来的淤泥和水草,在西湖的西面修筑了一条长达南北的长堤,堤上修建了六座桥,用来分散水流且方便行船,给后世留下了——苏堤。
在完工之时,苏轼写下了《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急昌丰。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
朅来颍尾弄秋色,一水萦带昭灵宫。
坐思吴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朣胧。
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
雷塘水干禾黍满,宝钗耕出余鸾龙。
明年诗客来吊古,伴我霜夜号秋虫。
湖水被疏通之后,引水浇灌良田,水源问题得到解决,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宋史》记载,“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
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在苏堤上具备较为完整的视域范围,是观赏全湖景观的较佳地带。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
此番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在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
在元代又称“六桥烟柳”,列入钱塘十景。
在西湖的中心位置,修造了三座小石塔,以此为界,让人在规定的位置种植菱角。
三座小石塔,后面演变成西湖第一盛景——“三潭映月”。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西湖泛舟,灯光从塔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三潭映月”被誉为“西湖第一大胜境”。
一元人民币的背面就是采用“三潭映月”的盛景。
苏轼留存至今有两千七百多首诗词,其中有四百多篇与杭州、西湖,他的诗词对杭州有着极大的宣传。
西湖十景中,“苏堤春晓”、“三潭映月”,这两个都是苏轼的手笔。
在梳理淤泥期间,百姓知道苏轼爱吃猪肉,纷纷给他送来猪肉。小说《老祖宗刚登基,你就让他看亡国换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