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阁精彩章节
第三章 过 继
陈耀宗在巷口碰到正好遛狗回来的马伯祥的时候,那条肥大的拉布拉多,倒是跟它的主人长得有几分相像,一看就是富贵相,圆圆胖胖的,极尽富态。看到正在拴马石拴马的安安一身孝服,
伯祥本来笑呵呵的脸立即庄严起来,急切的问道:耀宗兄弟,这是出下啥事情了?
“老二在军队战死了”
“就是去南方的那个老二?”他进部队前可是咱县里的人物啊,听说在高中上学就是国民党员的,现在国民政府能不管了?你是不是找我说这事?”
“伯祥兄果然通透,我还没张嘴,你就知道我来想干啥?,大奶奶正是此意,你不是在衙门当差?
“不叫衙门了,现在叫国民政府””伯祥插了句
“不管叫啥,理不还是是那么个理”
“我明天先去党部,再到政府找一下白县长,你今晚就在我这厢房和安安住下,等我回话吧?”
伯祥走到门口,打开闪着黝黑洋漆的铁门,喊道:杨妈,亲戚来了,赶快备饭,然后,东厢房收拾好,一会安顿我兄弟休息,晚上别忘了门口三匹马给加些玉米啥的”
大清早,伯祥没等杨妈早饭端上桌,就骑了洋车出门去了。不一会,就听到大铁门被敲得咚咚响,把正喝热茶的耀宗倒是吓了一跳,茶水洒了半桌子!
耀宗刚出房门,就见一个穿着四个兜,上衣兜别着洋自来水笔的小伙走进院子来:
“陈先生,陈先生是哪一位?”耀宗左顾右盼了一下,才恍然明白,陈先生是叫自己,忙答应道:正是在下!
“好好好”陈先生,白县长打发我来请您过去叙话,“请跟我去?
耀宗不敢相信是请自己。耀宗从长到30多岁以来,见的最大的官就是前清的督学,是在上高小时候的事情,尽管平时在村里也算能说会道,但毕竟也没见过什么世面“这县长,就是县太爷啊,这么客气的请我去?”
耀宗抱拳向来的小伙抱了抱拳:辛苦了小兄弟,是白县长发话让我去?我这马上就去,烦你前面引路。
县政府坐落在城北中间的一个古香古色的大院里,据说这还是明朝修建的,门楼前的两座石狮子甚是威严,踏上门楼前的麻石台阶时,耀宗心里盘算着白县长会问些啥?该怎么答对才不失体面?又能把事情办妥帖
还没等耀宗进门,就见大门口迎出了一个高瘦身材,身姿挺拔四十多岁年纪,满脸笑容说到:陈耀宗?陈先生?
“不敢,不敢小民耀宗”
“ 请坐,请坐,要不是伯祥来,我还真不知道咱县上出了这么大英雄呢?,咱县里党务的事正好也是我经手,但跟军方没打过交道,正好这事你牵个线,跟来的军官说说,我要劳军,要开会表彰你家老二,叫什么来?
“陈耀辉对,陈耀辉,要树典型,给年轻人立榜样,要不以后咋动员人当兵?国家有事情了咋办?”
耀宗不知道的事,对白县长而言,这正是瞌睡给了个枕头。这几年乱纷纷的,当官的也是看惯了拿枪的脸色,这军队要没关系,这县长还真不好坐稳当。当然,白县长一方面有教化民众的心思,更多的是想攀附个军队实力,万一战乱再起有个军队的内线,消息总是灵光一些!
“耀宗,我已给耀辉的旅长发了电报,一两天军队头头就来,来了我要在县上开大会,好好祭奠一下耀辉兄弟,你准备一下,到时候也上台讲讲英雄小时候就立志报国的事情,稿子让领你来的昝秘书跟你商量着弄,听说你也是搞小文化?不错,你们陈家一门书香,这出了个武将英雄,要歌颂,要让年轻人学习,家属我们也要好好照顾,有什么要求,回去尽管说,不好意思就让伯祥捎话给我”
“不敢,不敢”耀宗客气着,心里想着,这架势,让伯祥怎么跟县长讲,给自己家捞点实在的。一边客气着,一边站起来说:“白县长,有劳您了,难为你想的周全,我们听您安排!”
出了政府门,耀宗拉着闫秘书的手,再三请闫秘书跟伯祥吃个饭,名义上请他帮忙指点发言稿,心里盘算着,把闫秘书巴结好了,以后可就能吃香的喝辣的了!
咱们先放下耀宗在县上怎么活动不提,这会儿陈家祠堂正在进行着一场大戏!
法云寺的主持慧智和尚来到陈家庄的时候,引起了一伙光屁股小孩子围观和追随,看到法相庄严,身披袈裟的光头和尚,村里的孩子们甚是新奇,慧智手捻佛珠满悠悠的走向陈家祠堂,孩子们一路叽叽喳喳的尾随而来,引得村里的婆娘们和闲汉子,上了年纪晒太阳的老家们驻足看着这奇特的队伍。
此时的陈家祠堂,布置的尤其肃穆庄严,门楼,连同门楼的石狮子都是一袭白色,门前的白色对联特别请十里八村最有名的书法家苏景元写了两排行书。慧能未进祠堂大门,先端祥起这对联来:
只见上联写了“陈家好儿郎,擎国忠魂,义举豪情长耀”
下联写到“国殇崇烈士,弘扬正气,高风亮节永辉”
横批:佑泽共和
看罢对联,慧智又细细看了花圈上的落款,大都是亲友和陈举人的学生们所敬献,慧智正蹙眉思索时,就见远处抬来一个缀满鲜黄菊花的大花圈,刚安置放好,旁边所有的花圈立即尽失颜色!
一看落款,是晋临县国名党党部、县长白彦鹤派人送的,慧能的眉毛一挑,嘴角有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一掠而过,瞬间恢复了庄重法相,这才抬步准备走进祠堂!
“阿米陀佛”,慧能一大声佛号,立即引起坐在大厅八仙桌喝茶论事的族长陈敬亭的目光,只见他三步并两步,走出大殿,高声道:有劳法师远来,来,请,请”
原本在桌子围坐的几个老汉,立即都站起来,其中一个白发白须的老者,一个趔瘸还差点碰倒了椅子。
陈敬亭招呼慧能坐下后,才坐下来递了茶给慧能,其他老者均肃然站着,不肯落座。慧能大是感动:到底是大家,对出家人的这份恭敬,自是不同。想起佛经云:不着法相,所以心里的赞叹并未说出口。
“大奶奶吩咐贫僧,要给二叔超度,大早晨课毕了,贫僧就过来,夲寺十多年来长受大奶奶捐赠,所以万无怠慢之礼,我先过来跟族长招呼一下,十多弟子,晌午饭前就到,法会安排在下午就开始,族长看可好”
陈敬亭颔首到:有劳主持,有劳主持。嘴上说着,心里盘算,这场法会,大奶奶又不知要捐好多,原来来佛家也是先看财神的啊。
不一会功夫,就见一众身穿褐色袈裟的和尚们,牛车上拉着一个巨大的金光灿灿的法轮,嘴里
不停地粘着听不懂的咒语鱼贯而来!还有几个举着高高的经幡,仪仗恢弘!
晌午饭时,大奶奶着人请慧智在小灶与陈举人一起用餐,陈举人已不显得特别悲恸,只在夹起一片凉拌白莲藕时,突然问道:大师:人真的有轮回吗?慧智沉默少许答道:先生,儒学说的心,您见过吗?你信有心吗?
“奥,我懂了,轮回就是灵魂再寄托吗?那老二无后,何以轮回?”
“听大奶奶讲,来报丧那天,是不是三少奶奶刚生育一女?”
“奥,明白了,大师”
陈举人午休起来后,对丫鬟道:去叫大少奶奶,跟我去祠堂。
二人到祠堂的时候,院子中十多个僧人正在围着发轮转圈,口里诵经不断,也听不清楚念些什么,一副很卖力的样子。大奶奶看见就落下了泪。
“哥,你咋来了?”陈敬亭走出来掺住陈举人说到
“为耀辉的事,你们把祠堂也开了,我过来交代几句话,也谢谢法云寺的师傅们”
“族里的几位长老也都在,你坐下说吧”
在八仙桌坐定,大少奶奶站在身后,陈举人说到:我前世不好,此生遭遇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老大不争气,自己抽料子寻死,走就走啦,耀辉从小倔强,但娃娃心好,爱帮人,爱管闲事,这点随我,他说起来是为国走的,是给咱陈家长脸呢,我不能不来谢谢各位,另外主要是两件事情要交代.第一宗:大少奶奶,十六进的陈家们,二十二上守的寡,如今三十的人啦,没再嫁人,也没传出任何闲话,说起来也是咱家的闺女啦,如今在家里管着几十口人几百亩地,全靠她料理,我一个读书的废人,啥也经营不来全们娘也没得早,这以后日子长着呢,不能总这样把娃娃害了,他大嫂,你当着族长,长老们的面,今天把这事说道说道?
没听完,大少奶奶就已泪流满面,抽搐哽咽道:爹,说死我也是不离陈家的
“憨娃,我虽然是旧读书人,但现在已经共和了,咱就不能再守老规矩了,虚理虚名的就不守了,我把你当闺女,是心疼你,想着放桌面上,把这事定下,那天找下个人家,把你风光嫁出去,也不枉你为陈家操持这十来年”
“爹,我娘家虽然比不得陈家,但也殷实,我打小听我娘唱戏文里的贞妇烈女,我还真不是为立个牌坊啥的,我是舍不得爹,一家厚道人家,再说了,我二婚进了别人家门,也不一定受待见,到时候也进不了人家祖坟,下世还不是孤魂野鬼?我就守死在陈家,也是正经陈家大媳妇,到时候堂堂正正把我葬在那不争气的旁边,也是安心了”
“哥,大嫂这份心,苦啊!你也别劝了,我们也知道你心厚道,大嫂既然不愿离开陈家,咱就得按不嫁人的打算过日子,我们几个老家伙也议论了一下,跟你商量一下,看看咱们想法合不合,大伙的意思是,在家族内选个精明溜眼的娃娃,就把大奶奶心占了,你百年之后,就剩她和老三要分家,那自然也是按理上分在陈家子弟名下,不是给个外姓人家,母凭子贵,这就都歇心了,哥你看这主意咋样?”
“大少奶奶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我再劝闺女嫁人,像是咱陈家不厚道,撵娃娃走呢?昨个慧智法师也点悟我了,心魂安顿好是大事情,就照这么办吧?不知道后世子弟里可有愿过继到大少奶奶膝下的?”
“有,有啊,你想,过继给大少奶奶那是怎样的一份荣光?那可是陈家的长子长孙了,光说一份家业,也足够他娘两一世无忧了,前几年老大刚走后,南巷的起信家,不是生的娃娃多吗?就想把最小的小子过继出去,对娃娃,对自家都好,但过了这几年,娃娃大了也就不好再提这事了,新近族里就只有耀宗家老二不到一周岁,其他就都不合适了。”
“耀宗跟我一个祖母,血缘也最近,不知耀宗啥意见”陈举人问到
“这我倒是问过耀宗,他说他小家小户的,娃娃怕跟著他也是遭罪,能给了大奶奶,他自然称心的,又不是去了别人家,他娘没得早,自小也跟你在南院子长大的,这娃娃也跟大奶奶在南院长着,他们两口还能见着娃娃,好事来”
“大少奶奶,你看呢?”举人扭头问站在身后的大媳妇道
“既然族长和爹都说到这,我就说说我的实心话,我也想过,我命苦,我娘家妈身子不好,常得了病是我回娘家伺候,看到弟媳妇们给老人弄得脏乎乎的,回去一次,哭一回,还是个姑娘与娘贴心,我不是嫌耀宗的娃娃啊,也是至亲,但男娃娃,长大娶亲了就不好说了,谁知道娶下个啥媳妇呢?耀亭叔,你说我顾虑的对吧?”
“哥,这的一说,我倒是马上想到,老三家不是刚生下姑娘,就怕是头首女儿,他娘不舍得”
“莫事,你不知道我那三媳妇心性,最是善良厚道的,老三再怎么说也知书达理,我看这样行,不是老二这要立牌坊,也没后吗?就把耀宗的过继给老二,一并在南院,让大少奶奶都养着,两个娃娃也有个玩伴,亲兄妹都不寂寞,老二那支也有顶门立户的,不至于断了,耀亭你看呢?”
对于当娘这事情,大少奶奶可是没少想过,到三十岁年纪,看到别家媳妇拖儿带女的,心里极时羡慕,但这心思也只有藏在心里,回娘家,与娘可以说说,就不敢在任何人面前提起。听到公公替自己打算谋划,竟然,要把老三的头首女儿过继给自己,心里实在感念。有了女儿,有了后代,即便公公百年之后,兄弟们分家单过,老三家产分给自己女儿,也就没有了谁多谁少的争竞,自是周全。但想到,三媳妇要把头首女儿过继给自己,作为女人,心里也说不出的滋味来。
“好了,话就说完了,大媳妇,你代我去谢过法云寺的师傅们,礼厚些,给咱后代积福呢”
“爹,我打小进咱陈家们,知道你最是善人,请师门来时,我就把礼上到庙里了,放心吧!”
“唉,哥你可是积下了,这儿媳妇厉飒,精干,给你打理一宗一行,样样清利啊,在族人会上,我要说呢,她大嫂,可是给这些婆娘们打下好样子了,族里的门风正来!”
这时,外边唢呐忧伤地吹起,敬亭也湿了眼,目送举人和大少奶奶走出祠堂,心里止不住感慨:
世事沧桑,老的小的,都为了一份心安在挣扎着啊!但这就真的心安吗?想到这,原本不知道族人大会上说啥,现在突然就清利起来,就知道到时候要讲什么了!
乐人队一来,这唢呐一响,悲伤的气氛立即就起来了,听到这声响,陈耀亭就多了许多的的心慌意乱,不知在自己百年后会是怎样的光景?小说《锦绣阁》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