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一群文学生精彩章节
青木大学中文系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文系不出作家,作家不是中文系的。
且看往年的中文系学子吧,毕业后或是按照世俗眼光成了中小学教师,或是进入新闻出版行业,或是通过公务员考试端上了父辈眼中的“铁饭碗”。又有哪个中文学子将文学看作终生事业呢!说起这些,青木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们私下都要摇摇头,发出一声长叹。
哎!中文系吃的是文学这碗饭,即便不能终其一生钻研,或通过文学创作成为作家,至少坚持阅读以修身养性总是好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往往是一毕业就弃文了,将文学丢在一边。
何况世事艰难,在这金钱至上的年代,人们大多苦苦钻营挣钱的法子,一旦步入生活的泥潭,伸出手去做事,哪里不需要钱来支撑运转呢。渐渐地,文学这样的“阳春白雪”坠入了“百无一用”的境地。
当毕业求职被老板左挑右捡时,不少文学生发出了初唐诗人杨炯一般的心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啊,所谓文学生,那可真是处于百无一用的尴尬处境。巴巴地读了大学,以为从此诗书满腹,谋生当不在话下。焉知时代已非文学生的时代,学一门拿手的技术才是企业老板欢喜的人才。
这不,今早上开会时,中文系主任詹华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复述了他女婿的一番言论:“文学这东西,若是能变成钱也就罢了,偏偏现在谁不认识字咋地,又有什么事情必须文学生才做得呢?即便有,这样的事情又有多少呢?能引着人赚到钱的,就是好的。可现在文学不能了,再不能像古时候一朝中举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了。所以啊,懂文学,学文学,钻研文学,那是有钱人的消遣,是锦上添花的玩意儿。”此话一出,全场骇然,各位教授面面相觑,竟无力反驳。
事实如此,中文系坐了冷板凳了。
不过,事情很快迎来了转机。
随着九月新生入学,青木大学中文学神仙打架。这届学生就像专为文学而生,继青木大学中文学沉寂一百多年后,再次将文风、学风推向高峰。这也是青木大学建校以来,中文系学子第一次向周遭的世界挖掘,真实地表现出世事中人们的矛盾与混乱、沮丧与憧憬。
哪怕时过境迁,同时期的文学生回忆起那段岁月时,都会感叹道:尽管不是人人都攀登上了文学的珠穆朗玛峰,但当时人人都怀着崇敬,在文学创作上向顶峰攀登。
人们没法叫时光倒流,那就像是想用手去攥住水似的。可是那阵子的中文系学子更幸福一些。难道你不想回到那个时期吗?真正属于文学的那个时期。真不想吗?回忆过去是徒然的,可是,那个时期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萧云容的记忆像羽毛般地从栏杆处袅袅升起。让我把一切都向你讲了吧。小说《天上掉下一群文学生》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