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穿越到古代精彩章节
张明最终决定将这二百三十五人编为济阳军第一营,并确定以类似后世的军队组织体系建军。
第一营未满编,下辖第一连和第二连两个步兵连。每个步兵连都下辖一个铁车排,配备二十辆改装后的电叉车。
虽然超市和物流仓库都有自己的油库,但张明觉得油料的供给太麻烦。所以暂时不准备大量装备柴油动力叉车。而电力的供应就简单多了,有足够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备用蓄电池就可以了。
为了安全受控,每台叉车都加装了遥控启停电路。如果有人想用叉车图谋不轨,张明只需要根据车辆编号用语音命令人工智能关闭它。在对方进入五十米范围内,人工智能将会立即发送关闭信号让它停在原地动弹不得。各排的排长及对相关排有指挥权的其他军官也被进行相应授权,同样人手一个控制平板。
第一营长为刘威,李二为营副。刘勇任一连长,李四任二连长,张三任第一连铁车排排长兼连副。吴老汉管理仓库,而张明是济阳县的头领兼济阳军司令官。
一周后,下午。负责清查县城内人口的张三前来报告。
“大人,已探明县内尚有数百户人家,不足千口。”张三抱拳道。
“他们是否有意参军?”张明对参军给出了优厚的条件,吃住随军,饷钱两千文铜钱。两文可以买一个大馒头,两千文足可以养活一个五口之家。
“愿意参军的有百十人。余下多是老弱妇孺。”
“明日让愿意参军的来县衙报到。”张明打算让第一营尽快满编。
“遵命。”这是张明在《济阳军规》中规定的标准军事应答语句。
张明又花了点时间在县衙院外放置了二十辆电叉车和一些钢网钢板,又让吴老汉从他管理的仓库运送了二十套激光板。这些叉车将由一连铁车排的士兵们改装后交付新编的三连铁车排。
张明觉得汽油燃烧弹很不安全,所以他不打算再继续制造。他设计了一种新的炸弹,这种炸弹主要由玻璃瓶和黑火药组成。在玻璃瓶里塞入小钢珠和黑火药,夹持而不再是绑在无人机下。这样就不用每次投弹都要消耗一架无人机了。
黑火药玻璃炸弹使用电子遥控引爆方式,通过在无人机遥控器上粘上炸弹遥控器实现对应功能。每枚黑火药玻璃炸弹里都有特定编号的遥控延时电阻丝发热装置,只能由特定编号的遥控器启动。
这些装置来自物流仓库里的一些半成品电子模块,打开开关后经过简单的组装配对就可以使用了。一旦配对完成,这个引爆装置就只能由这个与其配对的遥控器启动。
为了保护无人机,炸弹被遥控启动后,有约两秒的延时。
为了避免因装配错误产生的误报,炸弹遥控器和引爆器都只能在投弹前才能打开开关进行配对,配对完成后将引爆器塞入瓶子拧紧盖子。《济阳军规》规定:一枚炸弹一旦被完成装配,无论战事有没有结束,都必须在保证我方人员安全的区域引爆。
后来的实战表明,这种炸弹炸伤炸死没有良好防护的人员毫无压力,玻璃破片和其中的钢珠也会对人员造成巨大伤害。而且爆炸时发出的声响对近处人员的听力也会造成影响。
在这个时代,黑火药的生产并不难。济阳城里就有一家火药作坊。而物流仓库里有一箱箱的玻璃瓶,电子模块和小钢珠。在张明的指导下,很快士兵们就学会了模块焊接,组装,配对到投弹的整个过程。
所有过程中,只有配对这一过程让这些古人感觉到了一些困惑,因为他们大都不认识遥控器上的数字,只能靠死记硬背。然而很快也适应了。
这让张明觉得这些大部分是文盲的古人没有自己最初想象的那么笨拙。
无人机投弹由铁车兵负责,由于无人机的操控范围在弓箭的有效射程内,必须以改装后的叉车作为掩护以防投弹人员受到伤害。现在每辆叉车有一名驾驶员和一名投弹手,配备至少五架带有黑火药炸弹的无人机。
三连组建完成后,第一营的兵力达到了三百四十四人,张三成为三连连长。
这一周的时间,除了铁车排需要训练驾驶和投弹,其他兵士都在忙着修墙。长五百米,宽五百米,高五米,厚三米的墙不是这么点人一两周就可以修完的。
好在军中有几个做过建筑的工匠,倒也不像之前张明几人修防线时那样随意堆砌。
张明看了修好的一段,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很厚实安全。
...
军队建成后,张明决定在城外建立自己的农业基地。根据刘威的报告,城外田地里的作物都已经被鞑子烧掉了。
要建立农业基地需要大量的农业人员。但现在城里的劳动力几乎都进入了自己的军队,剩下不到千人的老弱妇孺也种不了多少田。
京城被攻破后,人口大量南迁基本没有回流。逃出去的没几个想再回来送死。张明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不生产粮食,只从超市往外运。不仅无聊而且很累。关键是会让自己的队伍丧失农业能力。民以食为天,这在特殊情况下是会致命的。
不管怎样只好让能动的人都先动起来。刚好自己手里不缺种子,甚至还有很多红薯土豆之类的新品种。
作为头领,张明命令所有未参军能劳动的人都要参加农业劳动。将城南划定区域的五百亩土地播种白菜,萝卜,胡萝卜和土豆。已经过了小麦等粮食作物的播种期,只能试种些土豆代替了。
之所以选定这片区域不仅是因为这里土地肥沃,同时也是因为位于城南就使得鞑子必须绕过或攻破县城才能去抢烧。
为了保护这片农业区域,张明又下令在这片区域四周设立瞭望高台和哨所。张明亲自去安装了智能设备和无线网络中继,这样在县衙里就可以接收到来自农业基地的警报。
高台和哨所由第一营的士兵们轮班警戒。虽然没有派出叉车,但在人烟稀少的北方,一个排四十人的兵力已经足够。
各个高台和哨所可以通过报话机进行联系。在这个时代,这支军队已经拥有了最先进的通讯工具。
两个月后,城墙大体建成,张明将其命名为“四方城”。
在这段时间里,张明多次进入超市和物流仓库,又找到了不少好东西。最有用的莫过于物流仓库里那数不清的书籍。张明打算观察一两年,找到合适的人选让他们去研习其中的知识和技术。
步兵们也升级了装备。借助张明提供的超越时代的电动气动工具和用不完的优质材料及零部件,军中一些心灵手巧的工匠打造了几种新装备。
一个是由电动汽车改装的步兵战车。步兵战车外覆钢板钢网,除驾驶员外的座位旁都有射击孔。扩展后的顶部天窗可以打开,便于乘员投掷烟花爆炸物或用冷兵器收割敌方没有重甲保护的士兵。
第二个是一种小巧的弩,被称为精钢滑轮弩。它的有效射程不过四五十米,但操作简单快捷,下面设有一个可压入五枚弩箭的箭仓,可以帮助射手实现半自动射击。箭仓可快速拆卸,作战时士兵们一般会装备五个备用箭仓。
第三个是震天雷。由于精钢滑轮弩对重甲兵很难造成伤害,用于范围伤害重甲兵的震天雷便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圆形陶罐,内部装有约一斤的黑火药和一些钢珠。和黑火药玻璃炸弹的杀伤方式相同,不同的是它的制作更简单。使用时只需要投掷前点燃导火绳,然后朝目标掷出即可。
最后一个也是济阳军目前爆炸威力最大的一种,称为暗雷。它是一个放大版的震天雷,通过导线或无线遥控引爆。一般会加以伪装放在敌军的必经之路。
四方城的仓库进行了扩建,陆续收拢到了几十个流民加入军队和仓库。吴老汉手下也有了三十多人,每间库房都堆满了食物和军需品。农田里点点青绿,济阳城的一切都欣欣向荣。小说《带着超市穿越到古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