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零之囤货发家路》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粟仪粟伟是作者“听话的狗”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老师,不是和你说过我家孩子不能批评吗?他这么小的年纪需要鼓励,只知道批评我还花钱到你这个培训班干什么?”“粟仪,你怎么回事,你说你这是第几次收到家长的投诉了?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要把学生当成祖宗来对待,不要把他当你的学生!”“主任,我得对他负责啊,他上课不听,布置作业也不写,我不管他他更放肆了”粟仪有理有据的说道“那是学校老师的事,我们培训机构只要让家长满意就行了,负责不负责你看学生来!”“...
七零之囤货发家路精彩章节
虽然一路上有说有聊的,但路程实在遥远,到最后粟仪一行人已经没有心情说话了。
最先受不了的是陈莉。
“大队长,还要走多久啊。”
“快了快了,咱们得走快一点,不然等下天黑了,更不方便。”
杨三柱回头看着他们气喘吁吁的样子,忍不住叹了叹气,这几个人,弱,太弱了。
粟仪看清楚了杨三柱的表情,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这能怪他们体力不行吗?
原来就听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古人诚不欺我!
一开始粟仪还有心情的左看右看,欣赏沿途的风景,连绵不绝的高山。
对于一直生活在平原的粟仪来说,无疑是震撼。
后来,路越走越高,越走越险,粟仪都不敢往旁边看,一看,下面是真的看不到底的悬崖。
再看看杨三柱赶着牛车游刃有余的样子,这个年代的人们是真的值得敬佩啊。
等粟仪他们到达唐家村的时候,太阳都要下山了。
粟仪看着唐家村,擦了擦汗水,可算是到了。
唐家村什么样的,粟仪已经做好心里准备了,但看着脚上泥泞不堪的鞋,和这一路上的艰辛,心里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山路十八弯!
以前看到“努力学习,走出大山。”这句话时,还以为是比喻。
因为山不就那么高点,怎么可能翻不出去。
没想到真的是写实啊。
“队长,这是新来的知青?”
王婆子正从地里回来准备回去做饭,却看到杨三柱带着一队人走过来。
“对啊,现在带他们去知青点。”
王婆子眼睛一亮,
“队长,我家就在知青点旁边嘎,我带着他们过去嘛。”
杨三柱注意到了王婆子眼里的不安分,想到知青点的事情,表情立马严肃起来。
“不用了,我一个人就行,我还要给他们搬行李呢。”
“队长,我来帮你。顺路,顺路嘛”
王婆子连忙走到牛车旁边,帮杨三柱推车。
杨三柱也没法,只能随她去了。
“知青同志啊,你们赶哪儿来的。”
王婆子一眼就看中了邓莎,这个小姑娘脸皮薄,好占便宜,啊,不是,好说话。
穿的也不错。哟,脚上还穿着小皮鞋呢。
“婶子,我家是海市的。”
邓莎一脸害羞的样子。
“海市啊,大城市呀。妹儿你屋头儿不错吧。”
“唉,还是城里人好啊,穿衬衫皮鞋,吃得也好,白生生胖嘟嘟的。不像我们农民,饭都快吃不起了。”
王婆子一口四川话,摆出一副忧愁的模样。
“妹儿啊,我家孙子不仅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啊,平时也只能吃点黑面粑粑和野菜。”
“造孽得很,都10岁了,看起来还像五六岁的娃儿,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
说着竟是擦起眼泪来。
邓莎勉勉强强听懂了王婆子的话,立马安慰王婆子,
“婶婶,我那里有麦乳精和一些点心,很有营养的,我…”
粟仪看向邓莎,就像看到正一步一步走向大灰狼陷阱的小白兔,正要开口。
“婶婶,你家孙子在哪儿呢,等下带来给我看看呗。”
陈莉插嘴了,转头又对邓莎说:
“莎莎,你不是说了那点心要分给知青点的同志吃吗?”
原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热闹的张美霞一听,还有我的份,立马开口:
“婶子,怎么我看你穿的也不错啊,衣服挺新的。怎么会吃不上饭呢。”
王婆子露出讪讪的神情,转而又恶狠狠瞪了陈莉一眼,松开扶住牛车的手,大步往前走,没走几步,又到回身来,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粟仪看着王婆子心里有种不详的预感。
知青点该不会很热闹吧?
杨三柱一直留意着王婆子的动静,看到她想占女知青的便宜,也没打算帮忙。
现在就被欺负了,自己不立起来,后面只有被欺负得更惨的份儿。
只是这小姑娘看着怪让人心疼的,要不以后多留意一下?
杨三柱暗自想着,听见有人相帮,这几个人还挺团结,比前面几个好多了。
就是希望他们能一直团结下去。
不然村里只会更不干净。
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泥巴房子,很少看见有青砖瓦房,有的甚至只用了茅草搭顶。
到了知青点。
“娘,你不做饭跟在他们后面干啥呢。”
王婆子被儿子看见。
“你个仙人板板,一顿不吃就把你饿死了嘛,催催催,催命嘛。”
王婆子把儿子骂了一通,骂骂咧咧回家做饭去了。
知青点原本是村里人的房子,有四间屋子呢。
那人原来是让村里认人都羡慕的,可惜后来那人绝户了。亲戚又挣着抢着那房子,赶巧上面让知青下乡,正好腾给知青们住。
“林芳,回来了没,知青点来新人了,你来安排一下。”
杨三柱将牛车停下,让粟仪他们把自己行李拿进院里。
“大队长,来了。”
迎面走来了扎着两个辫子,穿着灰色衣服姑娘。
瓜子脸,眼睛小小的,眼角微微向上,嘴巴也小小的,看起来就不好惹。
这就是林芳了。
“给大家说哈儿,这是林芳,知青点的负责人,由她来安排你们的住宿。”
“想到你们刚来,又这么晚了,你们明天休息一天,后天上工。明天去仓库领粮食,这是算借给你们的。”
“等明年结算工分的时候会扣。这是你们今晚的晚饭,自家的,就当我这个大队长招待你们的。”
杨三柱递给林芳一麻袋粮食。
林芳往袋子里看了看,笑了笑,和她们来时一样的。
“大队长,我晓得,你回去嘛。”
这个时候,知青点的其他人也陆续出来了。
粟仪看了下,人没齐,还有人不在。
“大家先去放行李吧,等下吃饭再认识。”
林芳把粮食递给王红梅,示意让她进去做饭,又转身介绍知青点来。
“知青点不算厨房一共有四间屋子,但房间不是很大,四个人住一起都勉勉强强了。”
林芳指着左边的屋子说道:
“这边两间是给女知青住的,右边两间男知青住。”
“厨房后面有片菜地,是我们一起打理的,大家平时吃的菜都是这儿种的。”
“你们要是要吃菜,就要一起打理菜地。吃饭的话都是一起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粮食袋,每顿吃多少就拿多少粮食。”
“饭是轮流做,你们要是有人不会做饭就洗碗和负责厨房的清扫工作。”
“目前知青点加上你们一共十三个人,六个男同志,七个女同志。大家先去放行李吧,收拾好了就准备吃饭。”小说《七零之囤货发家路》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