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为何没人敢闯灵台方寸山(灵圣匡山与西游记的不解之缘)

发布日期:2024-12-22 07:08:52     作者:独自守夜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ako379796.html     违规举报


小微君说

亲们,还记得上期我们《周末去哪儿》栏目带大家一起探秘武穴西游景观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景观的渊源吧......


湖北省武穴匡山因古匡国而得名,匡国建始于东周,周武王灭商时,古匡国亦被灭亡,故地在今武穴匡山(含蕲春、黄梅县北部山区及安徽部分地段)一带。古时匡山与庐山并称为“匡庐”,素有“南庐北匡”、“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匡山海拔1064.5米,如擎天一柱高耸入云,削壁奇峰,气势磅礴,宛如仙境。匡山绚丽多姿,四季有不同雅名,春天万紫千红,花果满枝,叫“花果山”;夏天飞泉奔泻,浓荫蔽日,又名“清凉山”;秋天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外号“火焰山”;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人称“银果山”。匡山不仅风景雄奇险秀,佛教渊源深厚,而且还与《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禅宗四祖道信,明朝作家吴承恩、名医李时珍、南朝著名文学家鲍照、南宋抗蒙名将余玠、清代名医杨际泰等活动于此。李白、杜甫、白居易,徐霞客和乾隆皇帝也曾到此游历并留有名篇佳句。

(匡山旅游风景区)

一、匡山的山水名谓在《西游记》中的反映

《西游记》确实反映了武穴匡山和毗邻的蕲春、黄梅的山水名谓,在匡山与《西游记》类似的山水地名无处不在。现分别举例如下:

1、山名:灵山、花果山、琵琶山、老虎山、大佛山、蛇山、毛颖山、鹊山、大圣山、凤凰山、卧虎山、紫云山、竹节山、雷公山、猪头山、猫山、两界山、灵龟山、麒麟山、火焰山、豹子山、白鸡山、平顶山、佛岭山、狮子山、象山、船山、折磨山、观音山、药山、困龙山等。


(灵山)

2、地名:白马驮经、龙门冲、野猪栏、黄牛院、天梯、高老庄、桃树岭、猴峰寨、八卦顶,放马场、蟠桃园、女儿城、狮子口、玉免拜月、石猴拜观音等。

3、庙名:猴王庙、龙王庙、东岳庙、大王庙、马祖庙、清水观、玉皇殿、玄妙观、菩提殿、药王殿、四祖禅院、西来古寺、宝林寺、一枝奄、接引庵、天竺寺、头陀寺、白马寺等。

4、洞名:水帘洞(藏秘洞)、天兵洞、仙人洞、老虎洞、火蛛洞、无底洞、紫云洞、狮子洞、莲花洞、万佛洞、白云洞、火焰洞等。


(藏秘洞)

5、水名:凌云渡、碧波潭、通天河、海之底等。

6、石名:猴王出世石、乌龟石、夹马石、龙头石、鸡公石、牛角石、八卦石、白米石、船儿石、罗汉石等。这些真实的山水地名,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任何人也编造不出来。这难道仅仅是与《西游记》偶然的巧合?


(猴王出世石)

二、匡山的民间传说在《西游记》中的显现

目前,在匡山地区已发现民间神话传说与《西游记》相吻合的民间故事有40多个。现简要概述几例。

猴王出世的传说:在匡山太平桥村有一块巨石,就像刀削似的从中崩裂,像两扇石门,耸立在人们的眼前。传说那石门原先是一块大石头,粉红色的有三丈多高,两丈多宽。相传公元582年,隋朝年间,在一个阳光普照,晴空万里的日子里,突然乌云密布,昏天黑地,电闪雷鸣,只听“轰隆”一炸响,石头忽然迸裂,人们从门缝中窃视,只见在石头裂开处,飞出一个活蹦乱跳的猴头怪物,生下就能跳跃行走。该猴出世后,专为民做好事,帮老百姓驱赶野兽,保护庄稼,照看小孩,保护百姓五谷丰登,安居乐业,是当地人的保护神。最近,在匡山地区发现了一尊隐藏年代久远的“石猴”,这尊石猴1米来高,通身灰褐色,面部酷似猿人表情,两耳外张,双手互操,两脚交叉站立,神态逼真。据匡山当代百姓相传,上辈人曾传言有“石猴”出现,但不知藏在何处。这次“石猴”重见天日,为论证《西游记》发源于匡山再添佐证。人们为记念这只“神猴”,在匡山建立两座庙宇:一座叫“石门庵”,一座叫“西来寺”。


(西来古寺)

水帘洞的传说:水帘洞(又名藏秘洞)位于匡山王冲村,洞内上首石壁刻有楷书“洞天福地”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洞内泉水长流不息,有石凳、石桌、石案尚存,洞外上方石壁瀑布飞流。恰似《西游记》里所描写的水帘洞。后因人为引水改道,现瀑布不见,令人遗憾。传说石猴出世后和猴儿们结伴,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野果。一天,天气炎热,它们见前面有一股瀑布奔腾,非常好看,猴子们说:“好水,谁敢进去又不伤身体的,就拜他为王。”石猴高叫道:“我进去”。说完,他闭目蹲身,跳了进去。石猴睁眼一看,却发现里面无水无波,只有一股飞瀑像帘子一样遮住洞门。石猴看到里面有石桌、石凳、石案。正中上方有一石碑,上面刻着“洞天福地”,石猴大喜,忙跳出来。众猴见石猴,忙打听里面的情况,石猴把看到的一切细细说了一遍,众猴听了,个个欢喜。众猴又随着石猴穿过瀑布,进入水帘洞,个个去抢石桌石凳石案,众猴遵守诺言,拜石猴为大王,高喊:“千岁大王。”石猴自称:“美猴王”。


(藏秘洞中洞天福地)

仙人洞的传说:匡山有一天然石洞,东西贯通,足有800米长,宽3米左右,一人多高,上有“仙人洞”石刻字样,洞内别具一格,奇崖绝壁,乱石叠叠,洞中有洞。洞口上面巨石成堆,似众星棒月,洞顶上端,天生石塔盖顶。洞旁松荣葱绿,屈曲虬枝,盘要枝叶苍老秀美。仰视洞上的山峰,很象一位老者,双手合十,端坐如神,形象逼真,威严屹立,名曰“仙人打坐”。传说此洞是菩提老祖在此打坐修炼,洞内有仙人修道场所。洞侧有仙人隐卧之所,菩提老祖隐居此洞收神猴为徒,为石猴取名“孙悟空”,授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此洞被吴承恩在撰写《西游记》时演化为“斜月三星洞”。

匡山还有“放马场”是玉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时让其专放天马的场地传说;“乌龟石”是送唐僧师徒四人过通天河的那只老鼋的化身传说;“猪头山”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被玉帝打入凡间错投了猪胎的猪八戒居住的地方传说;“清水潭”是孙悟空当年到东海龙宫讨兵器(如意金箍棒)是从这里通过的传说;“五峰山”乃如来佛祖镇压孙悟空的“五行山”传说;“龙头寺”是龙王未依令降雨,玉帝一怒之下,令魏征斩杀泾河龙王的传说等40多个。

三、匡山的“禅宗文化”在《西游记》中的契合

大家知道,广济县(今武穴市)是禅宗四祖的故乡,匡山脚下的梅川镇是四祖道信的出生地,是“禅”文化的发祥地。四祖道信在武穴匡山十里村弘法传道十几年,并建有老四祖殿,后迁到黄梅双峰山居住。经分析研究发现《西游记》与“禅”有着密切联系。

1、菩提老祖给美猴王取名:完全借用了中国禅宗四祖道信度化五祖弘忍的故事。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猴王道:“我无姓,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姓。”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甚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猴王道:“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印证:四祖道信去黄梅,碰见无姓儿就问他:“你姓什么?”小孩回答说:“姓倒是有,但不是普通的姓。”四祖便问:“到底是什么姓?”小孩回答说:“佛性”。四祖又问:“难道你没有姓吗?”小孩回答说:“姓空,所以没有姓。”四祖非常高兴,将小孩带回寺庙。以后,四祖即将心法及袈裟传给他。无姓儿后来就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2、匡山流传五祖出生的传说:栽松道人(五祖)变一颗大红樱桃让周员外的女儿吃了而后五祖出世的情节与《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桃变瓜、变虫儿钻进妖怪肚子里的情节完全吻合。

3、孙悟空与五祖身世之迷惊人一致。悟空无父无母,石头所生;五祖的母亲无夫而孕,五祖是无父而生的孤儿。

4、神猴求道过程跟六祖慧能的求道学法过程一脉相承。

(1)慧能入弘忍之门,弘忍让他干杂活,一直不授法。悟空入菩提之门,菩提也让他去干杂活,一直不授法。

(2)弘忍给慧能传法,用法杖在石臼上敲击了三下,就悄悄地离开了,暗示他三更入内。菩提给悟空传法,用戒尺在悟空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也是暗示他三更入内。

(3)慧能学法,只要学无上菩提,以了生死大事。悟空学法,只要学长生之道,也是想了却生死大事。

(4)弘忍给慧能授课,一晚上就教完了。菩提给悟空授课,也是一晚上就教完了。其时间、教法、效率如出一辙。

(5)弘忍传授慧能衣钵之后,嘱咐他一定要保密,以免有人害他。“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菩提传授悟空法术之后,也嘱咐他一定要保密,以免引来杀身之祸。“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他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其言其爱,真是不谋而合。

四、匡山的风俗人情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1、风俗掌故。书中所写“端午节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正是匡山古今流传的风俗。还有“金平府元夜欢灯”、“天旱祈雨”、“为死者送水饭、烧纸钱”、“夏日竹床纳凉”等习俗,至今仍在匡山延续。


2、饮食习惯。《西游记》中“端午粽子”,筳席“素桌席”、“荤桌席”,“吃一看十”等正是匡山的传统习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吃个三宝钟儿”、“吃个四季杯儿”等劝酒的话,现在还在流传。


(素食八珍之一武穴卷煎)

3、美食素菜。《西游记》等82回“姹女求阳”中女妖精请酒时所摆的“珍馐”、“素物”有:莲肉、葡萄、山栗、风菱、枣儿、柿子、胡桃、银杏、金橘、豆腐、木耳、鲜笋、蘑菇、山药、黄精、扁豆角、江豆角、黄花菜、茄子、冬瓜、芋头、生姜、面筋等38种水果和蔬菜,都是匡山当地所产。其烹调煎炒也与匡山炊食配制方法完全一致。

五、匡山的方言谚语在《西游记》中的运用

1、方言。书中,八戒道:“师兄不去,就散火罢,不要攀我”,“这猴子惫懒哩!”,“点污他不得,他是个騸了的狮子,”“难拢其身”,“中间有认得的,有不认得的”,“你这老儿,俱言欠当……若要我师父过去,还得我们着力,”“也能搅海降龙母,善会担山赶日头”,“不消讲了”,“一发不晓得”,“不羞,凭那几句大话,哄他一顿饭吃”,“老儿,你转怎的好道是羊儿风发了”,“你莫胡说,我们老少众大四五百和尚,往那里搬”,“这大圣正在前边发狠,捣叉子乱说”等等。这些方言土语至今流行于匡山地区,成为当地人的常用口头语。

2、谚语、歇后语。“不看僧面看佛面”,“若有后悔,一年四季遭瘟”,“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尿泡虽小无斤两,秤铊虽小压千斤”,“山高自有客引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三人出外,小的受苦”,“皮笊篱—— 一捞个罄尽”,“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家丑不可外谈”等均为匡山地区至今普遍使用的谚语和歇后语。

总之,灵秀匡山孕育了《西游记》。匡山的山水名谓,地形地貌,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神话传说为吴承恩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为《西游记》成书于明朝湖北蕲州荆王府,发源于武穴匡山提供了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实证。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ako37979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