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的功效其实是这3个(红枣最大的功效不是补血)

发布日期:2024-12-22 07:15:26     作者:想你心情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aso493606.html     违规举报

“医生,你快帮我看看,屁股疼的坐不下”73岁的张奶奶,撅着屁股就来了医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红枣的功效其实是这3个?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红枣的功效其实是这3个

“医生,你快帮我看看,屁股疼的坐不下。”73岁的张奶奶,撅着屁股就来了医院。

原本平时身体健康的张奶奶,在前不久却因为不明原因的肛门胀起来了,刚开始的时候张奶奶并没有在意,以为是痔疮发作了。

但是过了几天,肛门丝毫没有消肿的迹象,相反出现了硬块,碰都不能碰,张奶奶连坐都困难了。子女带着疼痛难忍的张奶奶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罪魁祸首竟然是肛周脓肿。

但是让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是,肛周脓肿的祸首竟然是一颗红枣核。因为枣核进入了肛管,所以张奶奶才会发生肛周脓肿。

据张奶奶介绍,大约是在一个星期之前,想着吃点红枣补补血,没想到竟然把枣核吞下去了,当时谁也没想到会发生那么严重的情况,还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顺利解除危机。

但说到吃红枣,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吃红枣补血,觉得红枣属于补血圣品,确实如此吗?

一、红枣能补血?

补铁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关键。红枣作为生活中比较常用的补血材料,但100g干红枣中含铁量大概是2-4毫克,和猪肝、鸡肝等动物性食物相比,含铁量很低

而且,红枣不仅含铁量低,吸收率也很低。平时被人体吸收的铁是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很难被人体吸收,在吸收的过程中,植酸、草酸、膳食纤维等多个元素的阻碍,大大降低铁的吸收率,红枣中的铁就属于其中一种。

而血红素铁则不同,它可以直接被人体所吸收,然后制造出血红蛋白,动物内脏、肉等都属于含铁量比较高的食物。

如果患者本身已经贫血,补血首选绝对不是红枣,单靠红枣,无法改善贫血症状,补血效果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

二、红枣真正的作用只有这3个

红枣是常见的养生食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从上文我们了解,红枣的主要功效并不是补血,对于红枣真正的功效,一起来一探究竟。

1、补充营养

红枣的含糖量很高,主要是含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除此之外,红枣中还富含维生素C、E胡萝卜素、有机酸、核黄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有很强的滋补作用。经常吃红枣可以补充身体营养,增加抗病能力。

2、护肝

红枣中有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肝炎病毒活性。特别是对B型肝炎病毒活性效果更显著。而且红枣中的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对护肝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起到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的效果。

3、对心血管有好处

红枣中的环磷酸腺苷物质具有活性,可以改善人体的心肌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功能,对心源性休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抑制性作用。

三、每天建议吃6-7个红枣?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杰介绍:红枣有补气生血、养心安神功效,如果用红枣进行煲汤,可以选择3-15g左右

但是除了煲汤,红枣还属于一种食物,正常情况下每天可以吃6-7个左右。红枣药性温热,如果一次性吃得太多,很容易导致上火,诱发口腔溃疡的发生。

四、红枣虽好,但这3类人少吃

很多人觉得红枣的营养价值高,每天吃一点可以益气安神,甚至一些女性把红枣当成日常保健品服用。其实,对于这三类人来说,红枣虽好,但还是少吃为好。

第一类,糖尿病患者:众所周知,红枣所含糖分很高,如果糖尿病患者食用太多红枣,很容易导致血糖失控,尤其是平时血糖都难维持稳定的患者更加要引起重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期间,是忌吃红枣的。

第二类,肠胃疾病患者:虽然红枣中有很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但红枣皮却是一种很难被消化的物质,如果患者本身消化功能比较差,或者是患有肠道疾病,是不建议食用红枣的,红枣皮只会让患者疾病症状变得更加严重。

第三类,上火患者:红枣性温,对于正处于上火的人群来说 ,食用红枣无疑是火上浇油。

虽说红枣中富含很多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但是,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可以食用。在吃红枣之前,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自己当下是不是适合吃红枣,避免在食用红枣之后出现一系列的影响发生。#健康明星计划##心血管健康百问百答#

参考资料:

[1]《红枣最大的功效不是补血!一文说清楚长期吃红枣的好处与坏处》.食品科技网.2020-09-15

[2]《红枣营养价值高,但这4类人要少吃,别折腾自己》.秋芷姐姐.2019-09-15

[3]《70岁老人吃红枣补血,结果却吃进医院!这是为什么?》.搜狐网.2021-12-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aso49360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