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不能吃艾叶(月经不调黑眼圈)

发布日期:2024-12-22 08:15:44     作者:青丝绣发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auu200631.html     违规举报

艾草又名香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是一种妇科良药,所以又被称为 女人草。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一、艾叶的功效

1、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的功能


艾叶煮鸡蛋:煮鸡蛋时,在水里加少许艾叶,水煎服。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女性虚寒引起的月经不调有一定疗效。

艾叶红糖水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对虚寒性痛经有效。

艾叶煎鸡蛋:艾叶洗净后剁碎,加入鸡蛋搅匀,加入盐、胡椒粉,锅热加油,煎熟即可。令人开胃;或白艾叶10克煎汤口服。起温经通络,暖胃散寒,治脾胃冷痛。

2、治疗各种炎症:

a、可用鲜艾叶1000g,洗净切碎,放入4000ml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浓缩为3000ml。每次服40ml,每日3次,对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气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缓解症状。

b、艾叶10克,辣蓼10克,车前草8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治肠炎、尿道感染、膀胱炎。

3、艾叶煮水理气血、去除黑眼圈:


a、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可以让家人帮忙用艾叶煮水洗头、洗澡。具体做法是: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这样做可以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助睡眠、温经调经。但哺乳期的女性一般不建议频繁用此方法。

b、肝肾阴虚是导致黑眼圈的主要原因。滋阴补肾、清降虚火是除黑眼圈的好方法,可用艾叶水泡脚。具体做法是:取新鲜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1/4,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放置为温水泡脚,直到全身微微出汗。一般连泡数次,约2~3天后即可见效。用此法期间要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食物,注意休息。如果在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喝一杯生姜红枣水,效果会更好。

二、艾绒的功效

艾绒有温经透络作用,广泛应用于针灸治疗;还可以塞在肚兜里,能改善胃寒等。

三、艾条的功效

艾条是艾灸的原料,端午时节做艾灸是最好的补阳方法,能改善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

四、艾叶用法与用量

1、内服:煎汤,3~10克入丸、散或捣汁。

2、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五、艾叶食疗


【艾叶饺子】

做法:艾叶300克,切碎;葱、豆芽、豆腐适量切碎。将以上材料拌匀,用盐、味精调味成馅。用面皮包馅成饺子形状,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作用:增进食欲。

【艾叶肉圆】

做法:把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圆或肉饼。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作用:暖胃。

【艾叶蒜汤】

做法:大蒜50克,生荷叶20克,生艾叶20克,生侧柏叶20克鲜生地20克,将各种材料混合一起捣成泥,以水煎服,可平逆气、止血。

【母鸡艾叶汤】

做法:老母鸡一只,艾叶15克。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心悸怔仲,失眼多梦,小腹冷痛等。

【艾叶饼子】

做法:将五月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客家妇女坐月子必吃的点心,还可治感冒。

注意事项:阴虚血热者慎用艾叶。苦酒、香附为之使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久有失血病者为禁。

作者简介


李芹泽: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现就职于元谋县中医医院从事妇科临床工作。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女人气血不足、月经不调,怎么办?

8种妇科疾病惹人烦,彝医专家有秘方

美容养颜要“滚蛋”?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auu20063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