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朱橚(朱橚朱元璋第5子)

发布日期:2025-01-22 10:36:10     作者:纵向恋情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bat400580.html     违规举报

1399年,明惠帝朱允炆亲自审定抓捕朱橚的计划。李景隆以“增强边疆守卫力量”为借口,带领大军路过开封,突然袭击周王朱橚(su)的府邸,将朱橚和儿子们全部抓获,朱橚被流放云南。

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5子,被封为周王、就藩开封,同时他又是朱允炆削藩选定的“一号目标”,在朱橚的身上究竟发生哪些传奇故事,今天就来了解明朝“第一代周王”朱橚的人生。


朱橚出生在1361年,当时的朱元璋在应天府,如火如荼地广招贤才、积蓄力量,准备向江西等地扩大统治范围。

对于朱橚的出生,朱元璋非常高兴,当时他已经有朱标、朱樉、朱棡、朱棣4个儿子,连同朱橚在内,这5个孩子全部是马皇后所生,患难夫妻感情坚定,对嫡出子女更是宠爱有加。

1368年,朱元璋即将登基成为明朝第一位皇帝,然而按照祖制,首先要祭拜祖先,感恩养育保佑之情。

在祭祀仪式上,朱元璋说“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随后将儿子的名字逐个报上,希望祖宗能够继续保佑他们。

从朱元璋的祭告祖先感言中,可以发现,朱元璋对这些战火中出生的孩子充满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实现宏图大业,让大明朝的江山永续流传。


在众位兄弟当中,朱橚与朱棣的私交关系最好,两人仅仅相差1岁。朱棣虽然不是绝顶聪明,但是他心思缜密、果敢勇猛。朱橚从小身强体壮,在演习活动中还受到朱元璋的特殊恩赏,此外朱橚专注力极强,非常善于钻研。

1371年,这是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的第3年,但是一直没有停下对元朝灭亡原因的思考。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被灭,是因为元朝藩属国不能鼎力支持、忠心拱卫皇帝。

因此,朱元璋决定将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凭借血缘关系,他们一定会凝聚在一起,同仇敌忾。朱元璋的次子朱樉被封为秦王,封地是在西安;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封地是在太原;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是在北平;而朱橚被封为吴王,起初封地是在杭州。


朱橚被封藩的时候只有9岁,并没有前往封地,而是留在京城。几年后,有大臣建议让朱橚前往封地,但朱元璋后悔了,原因是杭州自隋唐以来都是税收大户,如果杭州作为朱橚的封地,那朝廷的税赋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明史》记载,“有司请置护卫于杭州。帝曰:“钱塘财赋地,不可。”

这件事就这样悬而未决,一直拖到1379年,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将朱橚的封地从杭州改到开封,称“周王”。朱橚初封藩王的前8年,被称为“吴王”,但他从来没有到封地去,仅是名义上的藩王。

朱元璋不愿将富裕的杭州封给朱橚,并不代表父亲不爱儿子,在1375年,朱元璋将冯胜的次女册封为朱橚的王妃。冯胜是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一,是明初时期的名将,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常茂(常遇春的长子)、朱橚(朱元璋第5子)。


为了锻炼儿子们,朱元璋让朱橚、朱棣以及另外两位藩王回到凤阳,走出锦衣玉食的皇宫,在这里深入体会百姓生活的艰难。1380年,燕王朱棣接到圣旨离开凤阳,前往北平藩地。送走哥哥的朱橚依然留在凤阳,他留在凤阳大约有4年时间,朱橚的长子朱有炖就出生在这里。

1381年,朱橚接到朱元璋旨意,前往封地开封就藩。正如其他皇子就藩一样,临行前朱元璋都要谆谆教导一番,大概内容都是希望儿子们能够做爱民的贤王

朱橚到了藩地一直中规中矩,为人低调,期间曾经受命前往北平送粮草,与朱棣有过短暂相聚。没想到,在1389年的冬天,已经就藩8年的朱橚突然犯下大错。


朱橚竟然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擅自离开藩地开封,朱元璋得知后派人查实,确定朱橚的确离开封地,并且还前往凤阳。朱橚的举动让朱元璋大为恼火,一次惩罚在所难免。

朱元璋当初册封藩王目的是拱卫皇帝,但同时也害怕藩王对皇帝产生威胁,于是规定藩王不准离开封地,除非有皇帝圣旨允许。

更何况,朱橚前往的凤阳是敏感地区,更巧合的是,朱橚的岳父冯胜当时也在凤阳,并且重兵在手,也难怪朱元璋会多疑猜想。

至于朱橚离开封地的原因,史书上没有说明。朱元璋震怒之余,决定让朱橚离开封地、迁居云南。后来,朱元璋怒气稍微散去,又改变主意,最终将朱橚留在都城,让朱橚的长子朱有炖负责管理藩地事务。

《明史》记载,“二十二年,橚弃其国来凤阳。帝怒,将徙之云南,寻止,使居京师,世子有炖理籓事。”


从朱元璋对朱橚的处理结果来看,朱元璋是疼爱朱橚的,不愿让他遭受流放之苦,及时终止朱橚迁徙云南的处罚,细节之处,皆见人心。

虽然此次朱橚在云南的时间很短,由于他是戴罪之身,没有行宫驿站、好吃好喝,反倒意外地让朱橚见识到云南当地百姓的疾苦生活和智慧,这是朱橚留名青史功绩的开端,或者说是萌芽阶段。

1391年12月,朱橚得到圣旨,回到藩地开封。一次“彩云之南”的旅行,让朱橚的思想发生很大变化,他发现贫穷百姓根本买不起药物,所以朱橚集结藩地的名医编写了《袖珍方》一书。

从这本书的名字可以发现,它的典型特点是“袖”,意思是体积小,便于携带存放;它的专业水平属于“珍”级别的,古代有“珍者,方之妙选,医之至宝”的说法。朱橚就是想要送给大众百姓,一本家庭备用的治病药方大全。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帝,成为明朝第2位皇帝,史称建文帝。年轻人总是充满激情,也容易激进犯错,建文帝也是如此,在他还没有登基之前,他就经常感觉到众位叔父藩王带来的威胁,因此登基之后就急于削藩。

《明史》记载,“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还有“拥重兵,多不法”。

既然要削藩,从谁开始入手呢?在这个问题上,建文帝“谋士集团”也分成两派,兵部尚书齐泰建议先从强大的藩王开始,比如朱棣,理由是能力强、威胁大;翰林学士黄子澄认为先从较弱的藩王入手,步步蚕食。

经过一番争论,建文帝一锤定音,先削朱橚。因为朱橚是朱棣的亲弟弟,两人关系还好,先削掉朱橚,就相当于减弱了朱棣的势力。计划已经制定,只缺名正言顺,就像是建文帝想睡觉的时候,有人递来了枕头,此人正是朱橚的儿子。


朱橚被册封为周王,他的长子朱有炖被封为世子,次子被封为汝南郡王。没想到朱橚的次子觊觎世子宝座,建文帝登基后,次子密奏皇帝,大义灭亲“揭发”朱橚和朱有炖意图谋反。

建文帝看到奏章欣喜异常,这便有了削藩的理由,于是派遣李景隆突袭朱橚的府邸,一家老小全被抓获,朱橚和长子朱有炖被流放云南,朱橚即将开启第二次云南之旅。

朱橚家发生“亲儿子诬告父亲流放千里”的故事,很快就流传开来,也成为明朝的“丢人事”,是朱橚不愿提及的痛心之处。

朱橚身处偏远的云南地区,本以为可以远离明朝第一次叔侄皇权大战,但是在1402年,建文帝害怕朱橚加入敌方阵营,将他从云南召回到南京,监禁起来。


几个月后,朱棣就率军到达南京城,在李景隆的助攻下,朱棣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南京,登基称帝,史称明成祖。朱棣释放被囚禁的朱橚,恢复原有爵位,并且增加俸禄5000石。至此,朱橚回到藩地开封。

次年,也就是朱棣登基的第二年,他将朱橚召回都城见面,两人在席面上相谈甚欢,朱橚献给朱棣祥瑞“驺虞”,这是传说中的一种“仁兽”,朱棣非常高兴。

朱棣关心弟弟朱橚,说起开封经常有水患,提议将朱橚的封地改到洛阳,朱橚表示开封的堤坝非常坚固,最主要的是,朱橚正在开封研究草本植物,他不舍得离开。


朱棣非常信任朱橚的品性,他了解这位“胸无大志”的弟弟,朱橚曾经将编撰好的《普剂方》献给明成祖朱棣,从名字上可以看出,又是一本百姓医药书籍,朱棣对此极为高兴,赏赐朱橚很多东西。

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对功臣集团算是极好的皇帝,他也有“仁慈宽厚”的一面,然而,高处不胜寒,朱棣对藩王也是心存忌惮,在登基之后,派出大量密探监视藩王,同时也着手削藩,确保皇权最大且稳定,避免“靖难之役”的悲剧再上演。

对于朱橚这样的弟弟,既对皇位没有野心,又心怀黎民百姓,对稳固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极有帮助,朱棣十分满意。


时间来到1420年,此时朱棣已经登基18年之久,有人向朱棣告发朱橚意图谋反,但是朱棣并没有完全相信。一直到四个月之后,朱橚才被召至京城,朱棣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告诉他,朱橚立即跪地磕头,感谢朱棣的信任。

《明史》记载,“十八年十月有告橚反者。帝察之有验。明年二月召至京,示以所告词。橚顿首谢死罪。”

忐忑不安的朱橚回到封地,主动上奏表示要将自己统管的3卫兵马全部交回朝廷,以此表明忠于朱棣的心迹。


1424年,朱棣在北伐回师途中去世,朱橚请求到京城奔丧。明仁宗朱高炽降旨准许。儿时是最亲密的兄弟玩伴,中年是最信任的皇帝藩王,如今阴阳两隔,朱橚悲痛万分。

明仁宗朱高炽向来宽厚仁慈,他对待五叔朱橚非常有礼貌,在即将离开京城分别之际,将朱橚的俸禄增加到2万石。

1425年,朱橚在封地病逝,当时明仁宗朱高炽已经去世,明宣宗朱瞻基追赠朱橚谥号为“定”。


朱橚历经两次劫难,回到藩地开封后,对管理藩地的事情并不上心,反而对草本药物研究愈发痴迷,他借助藩王的名义广泛汇聚名医,其中就有刘醇、滕硕等名人,还召集手法高超的画工,在开封设置专门用于植物研究的园区,甚至亲自对野生药物进行试吃。

在朱橚的组织领导下,再次推出《救荒草本》一书。同样从名字来看这本书,主要是讲地域性植物,结合食用功效,便于政府和百姓应对饥荒。

《救荒草木》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在永乐四年首次刊印,嘉靖四年第二次刊印,对明朝治理饥荒有着重要作用。明清时期,至少有10部以救荒为主题的著作,其中大部分都参考了朱橚编撰的《救荒草木》。


在世界范围内,《救荒草木》也有很大影响。在40年代,日本出版的食用植物书籍上,仍然在大量引用《救荒草木》中的内容,距离首次刊印已经超过500年时间。

美国植物学家李德,在1972年出版了《植物学简史》,他盛赞《救荒本草》绘图精细,已经超过欧洲同时期的水平。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对《救荒本草》这本书视为珍宝,经过多年学习研究将它翻译成英文版。

在每位皇子就藩时,朱元璋都教导他们要做“贤王”,纵观朱橚的一生,他做到了。朱橚身为嫡出皇子,对皇位没有丝毫“不轨”,主动上交兵权消除朱棣的疑心,尝过民间疾苦,就致力于帮助百姓摆脱疾病和饥荒,是明朝难得一见的、胸怀黎民的、干实事的贤王。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bat40058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