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西平郡王李晟如今后裔多少人(唐西平郡忠武王李晟)

发布日期:2024-12-31 04:02:31     作者:史喵喵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bwi139005.html     违规举报

西平堂李氏

据欧阳修著《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九·李晟》记载:李晟(公元727年—公元792年),字良器,陇右洮州临潭(今甘肃省临洮县)人。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都是陇右的裨将。晟幼孤,奉母孝,身长六尺。李晟聪慧超群,生性刚烈,善于骑射,好读孙子兵书……李晟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的锤炼,不但形成了他满腔忠诚,爱憎分明,勇敢英武的伟大人格,而且创立了一个显赫的家族——西平堂。李晟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对中华民族有着杰出贡献的一生,是值得我们西平堂万代子孙自豪骄傲的一生!其主要贡献如下:


镇守西北边关,崭露军事才能

据《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九·李晟》记载:李晟,在父亲军营中出生,父亲故后在军营中长大。十八岁从军,为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部下。他勇敢超群,名闻河西。一次因李晟应招引弓,一发而将蕃将射死。王忠嗣抚摸着他的后背称他为“万人敌”;后又跟随凤翔节度使攻打反叛的羌人,得胜,提升为左羽林大将军;在代宗广德初年,因攻打党项有功,授予特进、试太常卿……

李晟作战勇敢,战功卓著。据《资治通鉴》二二七卷记载:大历年间,李晟入京任为右神策军都将。李晟进入神策军后,军事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并因此扩大了他的政治影响。德宗即位时,吐蕃进犯剑南,德宗下诏命令李晟率领神策军前往援救,李晟击退吐蕃,保卫了唐朝的西南边关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李晟因战功卓著,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位,兼右金吾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不久节度使马璘在盐仓与吐蕃军交战失败,李晟率兵救出马璘。因功被封为合川郡王。


李晟镇守边关不但勇猛善战,而且敢于除暴安良,做到公正廉洁。据《金石萃编》录《李晟碑》所载,他客居武都时,见义勇为,带人射杀专门欺杀百姓的豪酋:“余党遂遁,寇所虏获积如丘山”。李晟却一无所取。

李晟的早期军事活动主要集中在河西一带,他为抵御吐蕃对大唐西北边关的骚乱和侵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崭露了他超人的胆略以及过人的勇敢,也显露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为大唐中期西北边关的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扫平藩镇割据,展现爱国情操

李晟凭着自己的英武镇守边疆建功立业,还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资治通鉴》第二二七卷记载: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魏博田悦、淄青李正己、山南东道梁崇义与成德李惟岳相互勾结,抗拒朝廷。德宗下令任命李晟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与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联合援救临洺。李晟“引兵渡洺水,乘冰而济,横击悦军”,于是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一月,在洹(huan)水交战,将田悦军打得大败,解除了对临洺、邢州的包围,继而又打败了魏博。接着又以宽广的胸怀说服马燧和李抱真团结一致,共同打败了最强悍的叛将朱滔,王武俊。表现了李晟顾全大局的非凡气度。李晟为德宗扫除藩镇割据起到了当时无人取代的作用。也给德宗皇帝下决心削平藩镇割据提供了军事上的支持和保证。削藩集权,李晟功不可没!


再造李氏唐朝,展示忠武精神

玄宗时期,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集权气力大减。到德宗皇帝建中四年(公元783 年)十月,泾原之变发生,据《资治通鉴》卷二三一和欧阳修著《新唐书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记载:叛军压境,德宗仓皇逃往奉天,乱军拥立朱泚为主帅,并改国号为“大秦”,并带兵围攻奉天,形势危急。李晟应招从河北回到关中救援,驻扎东渭桥头,临危不乱,挂着忠义之师的旗帜,以非凡的智慧和胆略,凭对国家的一片忠勇和对人民的满腔忠诚,打败了朱泚,赶跑了叛将李怀光。一场颠覆唐朝的叛乱在李晟的强劲攻打下被平息。收复长安的李晟军队,军纪严明,深得长安居民拥护。德宗得知长安被收复,乐极而泣道:“天生李晟,以为社稷,非为朕也。”又册封李晟为西平郡王,拜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并把其画像挂放于凌烟阁内太宗旧臣侧。李晟平定朱泚之乱,再造唐皇室,避免了中原大地的混乱动荡和人民的流离失所。李晟被任为司徒、兼中书令,实封二千户。为表彰李晟的功勋,德宗下令立纪功碑于东渭桥。此前德宗还任命李晟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加任为河中、同绛节度使,又兼任京畿、渭北、鄜坊、丹延节度使。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平朱泚之战是李晟一生战争中最经典最辉煌的一次战争,在中国古代战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要不是李晟的智勇双全,英武凛然,,力挽狂澜,唐朝到德宗时代就结束了。诚如是,中国的历史将会彻底改写。因此李晟再造唐室功昭日月,他是日后唐代中兴的重要奠基人!


治理泾州有功,表现政治眼光

收复长安后,李晟考虑到泾州临近边界,且为军事重镇。若此地治理不善,会成为吐蕃进攻中原的跳板。为此,他主动奏请前往治理泾州。据《新唐书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记载:帝乃拜晟为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兼行营副元帅,进爵西平郡王,实封千五百户。公元784年8月,李晟来到凤翔,治杀死张镒之罪,斩杀王斌等十多人。又用计策将在泾原参与叛乱的石奇等三十余人,以“汝曹屡为逆乱,残害忠良,固天地所不容!”之罪全部将他们斩杀,最后诛杀罪大恶极的泾源节度使田希鉴。并言明杀死田希鉴的原委。众人都胆战心惊,悉听李晟调遣。李晟将情况报告了朝廷。德宗感慨地说:“泾州乱逆泉蔽,非晟莫能理之。”李晟归还军镇后,表荐右龙武将军李观为泾原节度使。李晟还拿出自家的钱财来赏赐投降的人,进行怀柔。有一酋帅浪息壤投降,李晟奏请封他为王;每当吐蕃使者来到,李晟必安排就坐,穿着锦袍,佩有金带,以示尊崇,使吐蕃人感到羡慕……自此,西北边陲有了难得的稳定平安。李晟对泾州的治理为后来宪宗打造的中唐中兴,提供了稳定的西北边境环境。 

削兵权忠心不贰,足见忠厚品质

因为李晟多智骁勇,驻守泾州,使得吐蕃不敢进犯大唐西北边境。但吐蕃大将尚结赞还是不死心,据《资治通鉴》卷二三二记载:尚结赞谓其徒曰:“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而已,当以计去之。”他想尽办法贿赂到当时与李晟有隙的宰相张延赏。延赏中计,谏德宗皇帝罢免李晟兵权。丁未年,德宗加晟太尉、中书令,勋、封如故;余悉罢之。李晟虽失去兵权,但始终忠于唐朝。曾有通王府的长史丁琼,也被张延赏所排挤,心怀怨恨,求见李晟说:“太尉功业至大,犹罢兵权,自古功高,无有保全者,国家倘有变故,琼愿备左右,狡兔三穴,盍早图之?”李晟愤怒地说:“尔安得不祥之言。”将其捉获奏报朝廷。李晟对魏徵的直言敢谏,尽忠朝廷非常敬佩,并把他作为自己的楷模。在凤翔时,对宾客说:“魏徵能直言极谏,致太宗于尧舜之上,真忠臣也,仆所慕之。”所以李晟做宰相时,皇上有所询问,必极言无隐,尽其忠心。李晟这种忠君爱国,不计个人得失的思想情怀是在难能可贵。


家教有方,创建西平堂旺族

李晟性格沉静、治军严谨、善于明察,对部下功劳大小、能力如何了如指掌。同样治家也很有礼法。其优良的品德流风余泽,繁衍荫庇了西平郡王一族。李晟生十五子,分别为:愿、聪、揔、愻、恕,憑、憲、愬 、懿、聴、惎、慇、侗、伷、偕。另有西平堂支系谱记李晟实为一十八个儿子,他们三个分别是:资州刺史怤、苏州迁湖州、程州刺史應、太子中舍思。但《新唐书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记载:晟生十五子,十二子得传。在位时,对儿子悉心教育严格要求。成人的十二个儿子尤以长子愿、七子宪、八子愬、幼子听,最为贤孝仁爱,忠义勇敢。

据《资治通鉴卷七十九》记载:

愿少谦谨,召为刑部尚书,俄检校尚书左仆射,节度凤翔,赠司徒。其后裔大多分布在山东,江苏,江西一带;

宪,字章武,长喜儒,以礼法自矜制。调太原府参军事、醴泉尉。迁卫州刺史,徙绛州。入为宗正少卿,副金吾大将军胡证为送太和公主使。还,迁太府卿。太和初,迁洪都刺史、江西观察使迁岭南节度使。敕封陇西公。其后裔遍布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 。后裔不下三百万;

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以入蔡州,擒吴元济之战役为千古称赞。战后以功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八州观察使、上柱国,封凉国公。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一个儿子封五品正员官。卒,年四十九,赠太尉,谥曰武。赞曰:愬得李祐不杀,付以兵不疑,知可以破贼也。祐受任不辞,决策入死,以愬能用其谋也。祐之才,待愬乃显,故曰平蔡功,愬为多。其后裔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浙江、山东、四川、重庆、陕西等全国各地;


听,字正思,据《资治通鉴·列传·七十九》记载:听,宪宗壮之,为羽林将军。后进校检工部尚书。 充河东节度使。敬宗嗣位,改义成军。太和初,以平李同捷反叛功封凉国公,拜一子五品官。又因史宪成事罢为太子少师, 后改帅武宁军。授太子少保,赠司徒。听后裔大多分布在山东、陕西、河北、东北等的北方地区。另不赘述。

李晟以上四个尤为优秀的儿子和其他八子均远离京城到外地就职,足以见证李晟为官清廉,品行高洁。其子孙现在播迁到世界各地。据各地西平堂后裔不完全统计,西平堂李氏人口已经远超一千万! 在江西、湖南 、湖北等地,西平堂李氏人口上三万的县市比比皆是,人口上万村庄不乏其数,西平堂李氏后裔中的社会精英更是举不胜举,他们或为仕进,或为商达,或为教誉,或为行伍,或为精工,或为巧匠,或为农桑。文昌武炽,济济于世,精英贤达,振振绳绳。独树一帜、灿烂辉煌的西平堂李氏后裔以其开基祖李晟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了始祖李晟开创的忠勇英武爱国爱家的家族文化和家风,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应有的勤劳和智慧!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八月李晟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德宗亲临吊祭,废朝五日,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追赠为太师。谥忠武。李晟戎马一生,既勇敢善战,又能深谋远虑,既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又爱国爱民。伟哉晟公,忠勇英武,千秋垂名,万古流芳!


综上所述:西平郡王李晟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历史功勋是不可磨灭的。欧阳修在《新唐书·列传卷七十九·李晟》一文中最后赞曰:晟之屯东渭桥也,硃泚盗京师,李怀光反咸阳,河北三叛相王,李纳猘河南,李希烈讧郑、汳。晟无积赀输粮,提孤军抗群贼,身佩安危而气不少衰者,徒以忠谊感人,故豪英乐为之死耳。至师入长安而人不知,虽三王之佐,无进其能,可谓仁义将矣!呜呼,功能存社祏,不能见信于庸主,卒夺其兵,哀哉!虽然,功盖天下者,惟退祸可以免。四子世似其劳,是宜有后哉。 南宋文天祥为缅怀中唐时期杰出将领李晟,作了两篇诗文—《李氏族谱序》、《西平王谱诗》,文天祥以满腔的激情,称颂李晟保卫万民社稷,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功绩:“李公文武孰能传,勋业声华遍九州。一片忠心照日月,万方民社奠春秋”。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bwi13900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