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皇陵风水宝地(唐太宗李世民钦点的一处风水宝地)

发布日期:2025-01-22 04:44:52     作者:大胡子老汉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cpm248791.html     违规举报

一直都认为,作为祖国东西主动脉的陇海线,其走势对于咸阳来说是不公平的。作为拥有三区、九县、两县级市的咸阳,经常往返于西北和关中的人就只知道个杨凌、武功和兴平,却对陇海线以北的县市一无所知。


即使是后来开通了兰西高铁,也摆脱不了与陇海线平行的魔咒,使得礼泉、乾县、永寿等偏北边的县城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幸而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的银川开始强势崛起,西银高铁直接把咸阳的北部和陇东地区穿了个通透,才使得礼泉、乾县、永寿甚至是彬州都加入了通往西安的一小时交通网


珠宝盒里散装蒙尘的珍珠终于戴到了女主人的脖颈上,也叫这些位于山区里的咸阳郊县获得了与平原县城一样的发展机会。


相较于旬邑、淳化和永寿,礼泉还算是幸运的。它近八成的乡镇都免去了高山的困扰,南部为黄土台塬区,北部为低山丘陵沟壑区,弯曲盘绕的泾河大峡谷将其与淳化相隔,巍峨突兀的九嵕山恰巧横亘于版图的中央。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给其带来了丰厚的旅游资源,也是令古人接踵而至的风水宝地。


说到风水,首先还是得从礼泉县的得名谈起。从六盘山发源的泾河穿群山,出山谷,润平原,在九嵕山之南形成一片水肥土美、万物滋润的小仙境,传说轩辕黄帝就在这里升仙。


因沿着河谷向北就会进入高寒地带,故此地也被称作“寒门”。始皇帝26年(公元前221年)设谷口县(瓠口),县治在泾河的“龙口”(即如今的北屯乡湾里村),辖今泾阳和礼泉的大部分土地,这也是在礼泉土地上的第一个县治。


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如走马灯,县名县域也是变化频繁,谷口县名已不再,改成了宁夷县,此时的宁夏打了一个喷嚏。


北周时,宁夷县“有泉自地下涌出,其味如醴。”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这里的泉水味道有着淡淡的酒香。


而“天降甘露,地出醴泉”乃大祥瑞之兆,周武帝便命人在当地修建了一座避暑行宫名为醴泉宫,但是县名并未做更改。


直至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才将宁夷县更名为醴泉县且一直沿用下来。1978年,县北的皇甫村有户人家打井时,意外发现了一块《龙泉亭诗碑》,经专家考证,认定其为宋代文物,碑上有“自昔于兹出醴泉”的诗句,困扰人们多年的醴泉所在地也就由此大白于天下。


1964年9月,因为复杂汉字简化的关系,醴泉县的“醴”简化成了礼品的“礼”,本以为改名之后书写会更加的方便,可是这样却失去了“醴”的本意,千年古县名“醴”字带来的祥瑞是“礼品”所无法取代的。


幸而咸阳市十四五期间统筹推进礼泉撤县设区、三原撤县设市和兴平撤市设区。这事关咸阳市城市北上的战略,礼泉将成为咸阳市临空经济的重要板块,礼泉县也就有了一次改名为“醴泉区”的机会。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礼泉的风水得益于这眼泉水,那你就太低估这里了。陕西关中的渭北平原,西起乾县,东至蒲城县,一字排列着大唐帝国的十八个帝王陵寝


从西向东依次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乾陵、唐僖宗李儇靖陵、唐肃宗李亨建陵、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唐宣宗李忱贞陵、唐德宗李适崇陵、唐敬宗李湛庄陵、唐武宗李炎端陵、唐高祖李渊献陵、唐懿宗李漼简陵、唐代宗李豫元陵、唐文宗李昂章陵、唐中宗李显定陵、唐顺宗李诵丰陵、唐睿宗李旦桥陵、唐宪宗李纯景陵、唐穆宗李恒光陵和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


唐十八陵中,除献陵、庄陵、端陵和靖陵堆土成陵外,其余均因山为陵,并建有巨大的陵园。


最大的就要数礼泉境内的唐太宗昭陵,它的周长为60公里,总面积为30万亩,在唐陵甚至是中国历代的帝陵中都首屈一指。唐十八陵中,每一个陵都可谓千古风水宝地。更不用说最大的唐太宗昭陵了。


你要是从礼泉县向北远眺,会发现低山中有一峰突兀而起,直插青天。它的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把它高高地拱举起来。


古人把小的山梁称为嵕,它也因而得名九嵕山。九嵕山几乎满足了所有符合好风水的评定条件:第一,它地处渭北平原,山底海拔度高,既可显示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又可防水浸泡陵墓。


第二,九嵕山群山拱卫,山后是滔滔的泾水,选择这样的地方,取意背靠大山,稳妥牢靠,山后有水,取之不竭。


第三,其前与左右众山罗列,再往前便是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而浩荡的渭水又东西横穿关中平原,还从古长安城下穿过,形成了“渭水贯都”的奇妙景观,陵墓建于此,显得豁亮开阔,寓意天下太平。


第四,古中国又分为九州,而九嵕山的九条嵕梁拱卫主峰,主峰正是唐太宗主陵的所在地,它们犹如群星拱卫北辰一般拱卫着昭陵,凸显帝王之尊。


第五,九嵕山从东北望去,如虎雄踞,意含威震天下之意。所以,自唐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昭陵的风水为中国历代帝陵之最佳。


说了这么多县城周边的景致,是时候该说说城内了。礼泉给我最大的意外是有县无塔,10平方公里见方的建成区内罕见上了年岁的古迹,唯有距县城十余公里之遥的金龟寺普通塔和香积寺塔还巍然矗立在礼泉的境内。


究其原因,还是跟礼泉的县治更换得太过频繁有关。除了上面讲到的湾里村、皇埔村,还有石泉村、故县村、旧县村等等,唯醴泉县名是跟着县治走的。


外加醴泉的多个版本县治并不连续,就连那重要泉眼的所在地也是众说纷纭。幸而我在礼泉的县中心发现了迎恩门广场,才弥补了这礼泉古城资料不足的遗憾。


迎恩门广场占地20亩,广场分为地面广场和地下停车场两部分,一扇朱红色的仿唐木牌坊屹立于广场的入口处,匾上用金漆书写着“迎恩门”三个大字,给这个颇具年代感的小城带来了些许古韵。


但与我期盼的还是有些落差,一侧的劳务市场人头攒动,再配上这样风格的牌匾,感觉更像是一块农贸市场。广场一端的铜质浮雕上布局有唐六骏和老县城地图等景观设施,纵观醴泉县治地图,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县衙、文庙、布政分司等古代机关。内城(子城)和外城(罗城)也清晰可辨,只可惜再也无法目睹之前的风采了。


在迎恩门一旁的丰收路上,有一株三百岁高龄的槐树颇为显眼,树枝上悬挂着红绸,凸显着它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树干上方已经中空,有些地方还树皮不覆,可它依然还坚强的活着,与后方的土屋一起,继续书写着城关镇早已丢失的历史痕迹。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cpm24879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