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宅智能安防解决方案(大时代沈阳智能科技重振共和国装备雄风)

发布日期:2024-12-22 06:43:17     作者:脸苍白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cpx144697.html     违规举报

编者按:“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胸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为立体展现各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时代》系列主题报道,邀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深处,感受十年巨变,看各地不负伟大时代、筑梦追梦绘就的壮美画卷。

央广网沈阳10月15日消息在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子车间里,45岁的马长好坐在工位机前,通过“云网”系统获取加工任务和相关数据。随着近年来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他从普通车工跻身“数字工匠”,参与各种创新项目400余项,并获得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沈阳,有无数像马长好一样的产业工人,随着企业的“智变”而“升级”。这座有着“共和国装备部”之称的老工业城市,也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奋力从“工业大市”向着“智造强市”跨越蜕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到辽宁考察、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为辽宁振兴发展把脉定向,作出了全面部署。


沈阳中心城区浑河两岸风景如画(央广网发 赵敬卫 摄)

沈阳,奋楫扬帆,乘势而上。十年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75家增长到3341家,累计攻克关键技术341项,打造了“先进材料 智能制造”创新高地,并在IC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领域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闯出了一条新时代东北振兴之路。

加速智能绿色转型升级 不断实现“从0到1”的创新突破

有着雄厚工业根基的沈阳,近年来加快了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等创新工程,一批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相继涌现,为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仅要踏实肯干,还要敢于创新,才能真正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扎根生产一线23年,马长好始终将个人的职业成长与企业的转型发展紧密相连。


马长好正在调试设备(央广网记者 麦丰 摄)

2019年,他所在的转子车间引进了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为了能熟练操作这套智能系统,马长好专门学习了相关的线上课程,不断深化对工艺图纸和工序流程的理解。今年初,他提出了薄壁套加工方法及工装研究、叶轮锻件尺寸优化等创新方案,粗略测算,能为企业节能增效近百万元。

时间是无声的见证者,忠实记录着奋斗者的足迹和城市的变迁。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先后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大系列上百款机器人产品,创造了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百余项行业第一。新松中央研究院院长杜振军认为,公司能够不断实现“从0到1”的突破,根源在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新松公司研制的工业机器人(央广网发 张文魁 摄)

如今,以工业机器人起家的新松公司面向半导体装备、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等产业方向,形成了包括核心技术、机器人系列产品、行业系统解决方案等在内的全产业价值链,并在医疗康复机器人领域积极布局,实现多项突破。

今年8月17日,在沈阳市考察调研时来到新松公司,向技术人员和企业职工询问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等情况,对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表示新松公司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水平。

“的话,是对新松人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新松公司总裁张进说,“我们将更加坚定信心,持续创新,久久为功,做强做大做优中国机器人产业,牢牢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进程中,无数科研人员以科技赋能促进创新,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一直在奔跑,在成长。”沈阳一家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董事长宗润福说:“从零发展到今天,企业始终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的大方向不变,坚持为国家发展半导体装备的初心不变,立足于自主研发,在创新中谋发展、求未来。”


国产涂胶显影机单元装配工作(央广网发 张兴供图)

半导体被称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半导体产业更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沈阳,有着坚实的工业基础,在产业优势和人才储备等方面积蓄了强劲的发展势能。“企业从2002年发起创立,到2012年获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再到2021年产值突破10亿元,始终坚持创新,不断创新。”宗润福介绍说,企业研制的涂胶显影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并在LED芯片制造、后道封装等业务上实现了进口替代。“我们并没有靠低价抢占市场,产品售价反而高于同类进口设备,但却能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这只是沈阳IC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沈阳IC装备产业实现连续五年稳定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10.1%。目前沈阳已形成了“一项控制系统技术、八类重要整机装备、一批关键单元部件和一个精密零部件支撑平台”的配套体系和批量生产能力,与北京、上海一同构成我国IC装备产业发展的三大重点地区。

构建碧水蓝天宜居新家园 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在老工业城市向着创新型城市蜕变的同时,沈阳的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浑河岸边,精神矍铄的老人和蹒跚学步的孩童在公园里悠然地享受着秋日的暖阳。“真是好几年都没见雾霾了,你看现在这空气多好。”沈阳市民孙欣怡望着眼前的碧水蓝天,回想起曾经那段“连呼吸都呛嗓子”的过往。

2013年11月,沈阳连续两天遭遇重度雾霾,全市大部分地区雾霾达最严重级别。“看上去跟雾一样,但是一出门就觉得呛嗓子、辣眼睛,100米外的东西就看不清了。”孙欣怡回忆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治企、压煤、控车、抑尘、禁烧”五措并举,构建起“四位一体”大气污染防治体系,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


辽河七星湿地公园(央广网发 沈北新区供图)

“2021年沈阳优良天数达到315天,较2015年增加108天,PM10、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较‘十二五’末期大幅下降43.5%和47.2%。”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单伟民说,今年以来,全市PM2.5均值已降至34微克/立方米,有望提前达到“十四五”目标要求。

如今的沈阳,天蓝了,水清了,开窗见绿、出门见景,环境之美尽显于方寸之间。“但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最真切的感受就是自家的小区变得更好了。”73岁的沈阳市民唐正元说。

在沈阳,有很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由于缺乏对设施的维护和各方面的管理,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小区的居住环境都不容乐观。唐正元所居住的牡丹社区便是其中之一。

2014年以来,沈阳市先后投资49.36亿元,改造老旧小区2006个,惠及居民78万户。原本破旧杂乱的小区旧貌换新颜,电线电缆入了地,保温门窗上了墙,运动广场、休闲亭廊一个个从无到有,唐正元看在眼里乐在心头,迫不及待地拿出两张照片说:“你看看这变化大不大。”



皇姑区牡丹社区2017年(上图)和2022年(下图)改造前后对比图(央广网发 唐正元 摄)

与此同时,沈阳加快了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以前所未见的力度和速度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百姓办事“一码通城”,为沈阳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数字化动能。

王宇霆是沈阳市一家中等规模的工程建设企业负责人,曾经最让他头疼的事就是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涉及部门众多、整体关联性错综复杂,又有着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所以一直是行政审批领域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2014年之前,沈阳办结一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至少需要275个工作日。但随着沈阳不断强化数字化、集成式服务能力,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一再压缩,从275个工作日到120个工作日,再到目前的38个工作日。跃动的数字,展现了这座城市励精图治的决心和魄力。


政务服务中心“一窗通办”暖民心(央广网记者 麦丰 摄)

十年练就丹青手,满城锦绣入画来。如今的沈阳,已绘就融合发展新蓝图。东部,产值过千亿的汽车城和文化产业核心区迅速崛起;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业方兴未艾;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如火如荼;北部,农业高新产业、通讯产业蒸蒸日上;中心区域,金廊与金融商贸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交相辉映。

十年的聚势谋远、深耕细作,让这座曾经的工业之城更显魅力、更具活力,也让市民在城市的变迁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两邻”理念入人心 托起百姓“幸福梦”

2013年8月30日,到沈阳沈河区多福社区看望群众。听了10位居民的发言,他说,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自此,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理念,从多福社区发端、扩散开去,让沈阳的基层社区治理有了温度和厚度。

在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邻里文化长廊的一张张照片承载着邻里互助的幸福缩影。“‘两邻’理念的践行给社区增添了更多的人情味和烟火气。”牡丹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晖说:“最好的治理就是服务。只有真正解决了百姓的难心事、烦心事,社区工作才能做实、做深,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由于小区里老年居民占比40%,牡丹社区不仅开设了老年食堂,还建立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康复中心理疗室。在71岁的李桂芝看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既全面又贴心。“岁数大了,有时候不爱做饭。自从五年前咱们社区开办了食堂,既方便又有营养,吃完饭还跟老邻居们聊聊天,就好像回到过去平房大院里的生活,接地气儿。”


社区居民在“重阳美食节”上各显身手(央广网发 唐正元 摄)

在牡丹社区最受居民们欢迎的,还有幸福教育课堂。王晖说,几年前社区在调研居民生活需求时,发现很多家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孩子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存在一个“空档”。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牡丹社区从2017年开始,成立了“四点半课堂”,由志愿者负责将放学后的孩子们统一接回社区。“可以自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兴趣小组,逐渐演变成幸福教育课堂。孩子们课后还可以直接到社区食堂就餐。”这里就好像牡丹社区孩子们的“大家庭”,不仅能一展所长,还能收获到友谊和快乐,从根本上解决了家长们头疼不已的托管难题。


牡丹社区特色航模课(央广网发 牡丹社区供图)

“我们用心破解百姓的‘急难愁盼’,照顾社区‘一老’的健康,解决家庭‘一小’的看护,老人生活将更幸福,孩子成长将更快乐。”王晖望着园区里嬉笑奔跑的孩子们,眼神中流露着无尽的温情。

安居、乐业,历来是人民群众朴素而美好的生活愿景。“两邻”理念造就了和谐幸福的居住环境,“舒心就业”则让创业就业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迟瑞玲大学毕业后,本想留在南方发展,但在沈阳大力引进人才、支持返乡创业的大背景下,她选择回到故土,创办了一家小型电商公司。“政府不但送政策、送服务,还为我们提供技术和融资支持。尤其是特殊时期,更是给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相信企业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与迟瑞玲同样对未来抱有十足信心的,还有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房身村种粮大户洪蕴来。此时的他,正满脸笑意地站在田间,望着沉甸甸的稻穗和体肥爪壮的河蟹,呈现出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景象。


洪蕴来(右一)正在查看河蟹的长势(央广网记者 麦丰 摄)

洪蕴来走进稻田,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建设中的“数字水稻田”。“自动补水、排水,还能科学地计算出稻苗所需的施肥量和稻田蟹的投饵量,农民在家里用手机就能种地。”现代科技为传统农业赋能,不仅破解了农田管理难题,还能更精准地实施有机种植,让农民增产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沈阳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在引入生态产业、发展科技兴农的同时,加快“三产”深度融合,以农富农,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洪蕴来笑呵呵地说:“咱可不光指着水稻和河蟹赚钱。村里正筹划开发集垂钓、采摘、餐饮、民宿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呢。”


沈北新区稻田画产业绘就农旅融合新风景(央广网记者 麦丰 摄)

回望过去十年,犹如一幅幅时代的画卷徐徐展开,娓娓诉说着沈阳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振兴发展的点滴故事。

历史向前,这座向“新”而生的英雄城市,正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接续奋进。

百家读城:

岁华递进的沈阳

□初国卿

又是一个十年,又是秋深累累硕果时。沈阳也岁华递进,不断振兴。十年间,在“东北中心城”“历史文化名城”“最具活力城市”等称号基础上,又获得“东北亚国际中心城”“东北亚文化创意中心城”“赛艇之都”等荣誉称号,这是沈阳非凡的十年。

这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依然肩负着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使命,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勇于承担使命,意味着奉献付出远大于索取,这从来都是沈阳人的传统。

正是在这种传统感召下,十年间,沈阳东西扩展,南北对进。政府办公地南迁,新增沈北区、浑南区,地铁从原来的一条即将增加到今天的五条;城市里有了新的辽宁省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有了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博物馆、盛京大剧院;有了龙之梦商业中心、万象城、玫伍文化城、1905文创园、红梅文创园。

十年间,工业门类齐全的沈阳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从天空,到地上,至水下,“嫦娥”奔月、“祝融”探火、“蛟龙”入海这些“中国骄傲”里,总是屡见沈阳身影。

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推动了沈阳的绿色发展。三水绕城,四山拥翠。浑河廊道的风华、蒲河两岸的野趣,给沈阳人以丰富的花光水影;鹭嬉雁飞的亲水享受;巴尔虎山的雄伟、石人峰的奇峭、辉山的秀丽、马耳山的峻拔,赋予沈阳人更多的“卷帘坐看青山”的诗意栖居。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城市美誉度不断提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在形成,市民幸福生活获得感和城市荣誉感日益增强。历史文化名城,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勃勃生机和欣欣希望。

十年的发展与巨变无不证明,紫气东来的沈阳,将是永远的光明照耀。

(作者系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沈阳市政协文史馆馆长)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麦丰

编审:陈金莲 安琪

视频:麦丰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cpx14469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9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