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饥荒是怎么熬过来的(古代发生饥荒时)

发布日期:2025-01-22 03:19:44     作者:子独特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czb284838.html     违规举报

晋惠帝的时候天下闹饥荒,百姓没有饭吃,饿死了很多人。晋惠帝问大臣: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成为千古笑谈。晋惠帝的话谬误在哪里呢?错在他根本并不知道:当自然灾害来临,百姓连饭都没得吃的时候,根本不可能食用肉糜。


那么,就算不吃肉糜,也可以去抓鱼虾吃啊,但是为何那些灾民宁可吃草根、啃树皮,也不去河里抓鱼虾呢?其实,古代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假如河里有鱼虾,老百姓自然也不会吃草根、啃树皮了。

另外,让灾民们捕鱼捉虾吃,至少还要满足四个前提条件:其一,闹灾荒的地区有河流;其二,遇上的不是旱灾;其三,水源未受到污染;其四,鱼虾的产量惊人,且灾民人数极少。


一旦满足了以上条件,再加上官府的赈济,自然灾害并不会引发大的饥荒。

一、旱涝灾害下的觅食问题

在中国古代的自然灾害中,爆发频率最高的是水灾与旱灾。《中国灾荒史》中提到,在明朝的时候,在仅仅二百多年的统治中,共计爆发自然灾害1011次,其中爆发在河南省的次数就达到了611次。也就是说,河南省在明朝的时候,平均每2年零2个月就要发生一次自然灾害,其中最多的就是旱灾和水灾。

当旱灾来临的时候,长时间不降雨,地面的农作物根本没办法生长。严重的时候,江河湖泊里的水都蒸发了,鱼虾都被干死,灾民们没办法靠捕鱼虾维生。因为鱼虾生存,离不开江河湖泊。而旱灾就会造成江河湖泊断流。鱼虾生存的基础被破坏了,不等人去吃,只怕已经死光光了。


这个时候,人们只有向山阴背阳的地方,去寻找树木的根部充饥。因为这些植物生长,吸取的主要是地下水。在一些深山的溶洞中,可以找到地下的阴河。但是,在干旱最严重的时候,地下的阴河里也不出水。

水灾表面上听起来比旱灾好,因为有水这个生命之源,看起来没有被切断。可是,事实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发洪水的时候,首先洪水会淹没农田和村庄。百姓们的家当全都没有了,饭是吃不上了。

洪灾后,江河里有时候虽然也有大鱼,但是这个时候受洪灾的影响,江河里的水极大可能会被污染,吃完了这些受到污染的江河里的鱼,可能就会生病,甚至感染上瘟疫,很快人就没有了。


另外,遇到水灾后,传统捕鱼人的工具都被水冲跑了。想要到滚滚洪水里面去徒手捕鱼,危险系数非常高。打渔的人都不会去,更不要说普通的百姓,大多不谙水性。灾民们举家逃难,从长江、黄河的边上来逃到了内陆,然后在小溪小沟里面捕鱼、捉虾来充饥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古代,非人工养殖的情况下,鱼虾的自然产量并不足以养活一大家人,更不要说数以十万计的灾民。想当年韩信落泊,因为没饭吃到跑江边钓鱼,结果饿晕倒了也没钓上来。最后全靠漂母赏了他一碗饭,不然早饿死了。而且,他当时钓鱼的那个地方还没闹水灾呢!

二、虫灾后觅食的问题

古代蝗虫造成的灾害是十分严重的,受虫灾的时候,虫子无孔不入,蝗虫过境,呼啦啦一大片,铺天盖地飞过来,刹那间就把粮食作物啃个精光。


事实上,古代地方官员一般认为“虫灾”的严重性远超过水灾和旱灾。因为水灾来临的时候,高地可以避免;旱灾来临的时候,丰水区和深山总有水源,所以并不是所有地方的粮食生产都会遭到破坏。唯独蝗虫过境,上天入地,无孔不钻。蝗灾对粮食生产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个时候就真的要饿死人了。

蝗灾来临的时候,就算生活在丰水区,且江河中盛产鱼虾,人们靠着鱼虾也只能短暂地维持生活。因为中国是一个农耕民族,主食不是鱼虾。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地盛产鱼鳖,但是渔民们捞起来主要还是供给官员食用,自己的主食从来都是农作物。蝗灾来临的时候,为了应急,可以自己先吃掉。但是鱼虾生长是有周期的,吃掉大鱼,小鱼还没长成型,人就饿死了。


而在河南这种,古代自然灾害高频率爆发的省份,本身就不是鱼米之乡。生产落后,经济不发达。蝗虫吃光了粮食,百姓手上就算有钱都买不到米吃。

三、地震及瘟疫后觅食问题

古代地震高发区,震后水源不断,也没有蝗虫的情况下,有可能食用鱼虾吗?答案是有可能。但是更多的可能是,地震来临之前,它们已经浮出水面,被当地饥饿的穷人捞光吃光了。地震爆发之前,地下温度会升高,水底的鱼儿提前感知到后会浮出水面换气,或者在水里一直扑腾。

地震发生之后,墙倒屋塌,人员伤亡。一般家中有田地的,因为地震被掩埋,可以暂时前往邻里寻求帮助,没有亲戚朋友的人就只有去逃荒了。逃荒干什么呢?比如像明清时期一样,跑到今天重庆的大巴山附近“开荒”。


在自己的家乡,农田都是有主的。农田被地震掩埋了,农民就没有地了。要么去找一个地主家当长工,要么就去当流民,跑到偏远地区的深山老林“开荒”种地。只要按规定给国家上税,没有人管你。

瘟疫之后,人们是不敢乱吃河里的鱼虾的。道理很浅显:水源可能会受到污染。古代遇到瘟疫时,百姓举家往深山里走,或者远走他乡,尽量往无人的地方转移。逃难的途中,饥民们逮着什么吃什么,没道理非得找到干净的水源,再去捕捉未受到污染的鱼虾来吃。

结语

古代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百姓不可能靠鱼虾解决饥饿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很多的饥荒是由“干旱”造成的。天旱缺水,无水养鱼。另外,水源在灾后被污染也是一个大问题。最后,鱼虾有一个自然生长的周期,一批吃完了,不到产卵期,第二批还没生出来,人就饿死了。

所以,在绝大多数闹饥荒的时候,灾民只有吃草根啃树皮。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czb28483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4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