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会做噩梦的现象(宝宝会做梦么噩梦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5-01-22 10:24:33     作者:孤傲似怪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dwc170958.html     违规举报


>>>>

什么是梦?

不说那些童话传说或者迷信之类的,梦是人在睡眠时想像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做梦与快速动眼睡眠(REM,这阶段眼睛会在眼皮下面快速转动)有关,这在动物界中是很普遍的一种睡眠阶段。成人一晚上的睡眠中一般会4-5个REM阶段,这时就会做梦;而在动眼睡眠之间的是慢波睡眠,这时会把之前做的梦忘掉。如果你在动眼睡眠中醒过来,就会记得梦的内容,而那些宣传自己不做梦的同学,八成都是因为是在慢波睡眠的状态下醒来。


>>>>

宝宝会做梦么?

答案是,会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我们不能确认。梦是一种主体经验,通过科学观察只能检测到动眼睡眠,至于有没有做梦只能本人说了算。因为宝宝没办法和我们沟通,所以我们无法确认这个事情。不过有两个事情可以推断宝宝做梦的可能性非常高。一个是大部分儿童开始学会说话就会表示自己做梦了,二是儿童的动眼睡眠占据整个睡眠的50%时间,而成人只占25%,所以宝宝应该会做更多的梦。

家长不用担心宝宝做梦或者动眼睡眠太多会不会睡眠不好之类的。做梦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巩固记忆的过程,有一种假说,支持的科学家认为:个体的发育和R动眼睡眠有很高的关系,所以随着人体的发育到成熟,动眼睡眠比例会越来越少。支持这个假说的一个有趣的例证是,陆生哺乳动物的睡眠中都有动眼睡眠阶段,而海豚和鲸鱼就观察不到,因为深度睡眠会让可怜的海洋哺乳动物憋死。因为他们没有动眼睡眠帮助幼体成熟,所以导致海豚宝宝出生时就比比陆生动物成熟的多。

哦,下次遇到那些和我吹嘘自己不做梦睡眠好的损友,我要记得回一句:那是你老了… :)

>>>>

宝宝会梦到什么?

当你看到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微笑、手舞足蹈、或者皱眉头,你一定会想象宝宝在做了一个特别精彩的梦。事实可能会让你失望。梦是基于你现实体验的发挥和想象,就 算梦再荒诞无奇,那也是你记忆中各个片段和能力的组合。假如你没学过阿拉伯语,你在梦里也不会和人用正确的阿拉伯语沟通。而宝宝的现实经历决定了他们的梦 一定也很简单。


成人的梦大部分都是彩色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在梦里不关注颜色只关注情节从而醒来的时候不记得颜色。但4个月之前的宝宝的梦应该都是黑白的,因为这时候他还没发展出来自己的彩色视觉能力(参见备注1)。同样的,如费城儿科医院视觉中心Jodi Mindell博士所说,小宝宝的梦很可能像无声电影,因为他还没有语言能力,所以他的梦是没有对白的图像。不过还好宝宝过的是简单快乐的人生,就算只能梦到几十厘米内黑白没对白的图像,但是在梦里看到爸爸妈妈的脸或者畅快的喝奶就足够他开心无比了

>>>>

宝宝为什么做噩梦

和梦一样,噩梦是人在睡眠中体验的负面感情,所以首先要有负面感情才会有噩梦。3岁以内的宝宝是没有恐惧心理的,所以也不会做噩梦;5岁以下孩子噩梦的情况很少;在5-10岁时候大概25%的儿童每周做一次噩梦;10几岁青少年做噩梦的比例最高;成人之后又会下降。

对了,需要说明的是,夜惊和噩梦不是一回事,夜惊是发生在慢波睡眠阶段的,这个时候宝宝没有做梦,至于夜惊的原因解决之类的,这就是另外一个长篇文章的事情了,以后再介绍吧。


>>>>

宝宝做噩梦怎么办

分一个不精确的年龄组,请参考:

0-3岁,不要担心他做噩梦,就算他在睡觉的时候张牙舞爪的,那八成也就是在梦里为了抢到一个玩具或者多喝两口奶而奋斗着。你什么都不需要做,该干嘛干嘛就好。

3-5岁,孩子做噩梦的情况还是很少见,但可能会发生了。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清除的分辨出来梦境和现实的区别,家长除了安慰之外,需要认真的引导和说明。不光是噩梦之后,平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聊聊做了什么梦,让孩子逐渐明白梦是虚假的,这样可以缓解噩梦之后的恐惧心理。

6-12岁,这时候的孩子基本可以很明白噩梦只是一个梦而已,但是如果当他从噩梦中惊醒,这时候梦中的记忆和图像仍然十分清晰,还是会让他非常害怕和不安。家长也需要给予安慰,倾听孩子讲梦里的事情,发现孩子恐惧的来源并说明和解释。

除了倾听,安慰,说明梦境的虚假外,此外你还能用到的技能是:

给孩子一个他喜欢的毛绒玩具;

开一个夜灯;

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变个魔术,用魔法将他噩梦里的怪物赶走;

检查房间床底下和衣柜等地方,让宝宝放心那里没怪物和坏人;

放一点宝宝喜欢的轻柔的音乐;


>>>>

怎么减少做噩梦

改善睡眠环境会让让孩子睡得舒服一些,但是不是解决源泉的方法,比较可能的结果让梦里世界的温度或者天气更好一些。和噩梦相关最靠谱的一句话是:噩梦是和现实中的恐惧成正比的。想要减少或避免噩梦,就需要减少孩子在现实中过早、过多接触令他恐惧的事物:

生活中各种学习,辅导班,技能训练是否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更换环境,比如上学,搬家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安,这时候需要多进行沟通;

家庭本身关系是否融洽,或者是否批评孩子时候给她太多的不安全感;

各种靠吓唬孩子的传统睡前育儿美德教育;

各种充斥着怪物和反面典型的国产绘本及动画片;

和大人一起看的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各种灾难、打斗、争吵场面;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dwc17095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2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