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体系(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发布日期:2025-01-22 09:55:12     作者:百丈无立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eay148161.html     违规举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文化现象,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著称,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还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

从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来看,有些是为了纪念文化名人,比如,端午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一代忠臣介子推;有些则是由崇拜祭祀活动演变而来,比如,春节就是由上古时期的祈福祭祀,逐渐发展为现如今的举国盛事。

在古时候,人们非常重视这些传统节日,在大量文学作品中就描写了,人们欢度传统节日时的场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代诗人苏味道的这首《正月十五夜》,写的是洛阳城内人们欢度元宵夜的盛况;“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孟浩然的这首《秋登万山寄张五》,则表现出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但是,如果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缺少了解,那么也就无法领略到它流淌于文化血液之中的美学意蕴。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发端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节日的发端,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时期。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之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也无法控制,所以就对自然界产生了崇拜、恐惧的心理。远古先民们对自然界赋予了人格化,认为在各种自然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超自然的伟大力量。

为了寻求保护,远古先民们就对这种超自然力量,表达自己的崇拜之情。万物有灵的观念由此产生,并且逐渐发展为上古时期的原始信仰。这种原始信仰包含了祭祀、祈福等内容,当历法逐渐形成之后,人们就会根据自然时令,规定一个特定日期,来进行祭祀、祈福的内容。这就是传统节日的雏形。

早期的传统节日,主要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万物的崇拜,以及趋吉避害的心愿,同时,这些祭祀祈福活动,也体现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感恩之情。

随着历法制定的不断完善,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开始固定下来。比如,“春节”就是一年的第一天,“除夕”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上古时期,先民们每逢新一年的第一天,都会举行祭祀祈福活动,这种年首祭祀祈福的活动,就逐渐演变为“春节”



春节形成之后,还经过了一个缓慢的长期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春节”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特殊节日,并且,它还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以及风俗习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写到了春节元日的两个习俗:燃放爆竹,更换桃符。这两个春节习俗,其实就沿袭了上古先民们的传统。

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

最初,人们燃放爆竹是为了驱赶恶鬼,因为,在上古先人的认知里认为,凡是危害人类的,那就是一些恶魔鬼怪,所以,要想人畜平安,就得“燃竹而爆”,吓走恶魔鬼怪。

再来说说更换桃符。所谓“桃符”就是桃木板上绘画门神,或者写上门神的名字,据说可以辟邪。先民们在辞旧迎新之时,就用新的桃木板替换下旧的。

当然,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但是,这些习俗都是在缓慢发展过程中,不断被人们添加进去的。其他的传统节日也是这样,只不过对于上古先民来说,辞旧迎新是头等大事,所以春节是发端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庆祝方式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二)中国传统节日有其自然基础和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并不仅仅是民俗活动,而是以自然时令和文化观念为基础,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想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自然基础和文化基础,我们可以从古代诗词中窥得一二。

比如,清代诗人张春华在《沪城岁事衢歌》一诗中写道:“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这首诗描写的是花朝节的场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三个信息:

第一,花朝节的自然时令是在初春时节。根据文献记载,花朝节的日期通常来说是农历二月十二,也有种说法是农历二月十五(比如唐代)。在两宋时期,花朝节的日期一般是农历二月初二,或者二月十二。初春时节,是一年中万物萌生的时节,它象征着人生中的生长阶段,花朝节凸显出的正是自然变化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第二,花朝节的文化基础是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古时候,花朝节也称“花神节”,据说是为庆贺花神生日而设立,花神掌管着人间生育等事,为了求得人丁兴旺、花木繁盛,人们当然要向花神祈福了。这就是上古时期万物有灵和自然崇拜的延续。

第三,花朝节的节日内容是“赏红”。所谓赏红,就是用五色纸剪出图形挂在或粘在花枝上。此外,人们还会结伴来到郊外、田野游玩,在一些地区还有“放花神灯”、“装狮花”等活动。赶庙会、逛集市也是节日内容之一。

可见,中国传统节日直接对应着自然变化对人生的影响,而这正是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


(三) 中国传统节日所具有的独特美学韵味

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虽然发端时间和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由最初带有原始宗教意味的祈福祭祀,逐渐演变为充满娱乐色彩的全民性节日。

但是,除了娱乐性之外,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还具有独特的美学韵味

1. 传统节日隐藏着植物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总少不了植物的身影, 比如,九月九日重阳节佩戴茱萸,这为了求吉辟邪;还有端午节插艾草,也是为了驱除邪气,这在《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录:南北朝以前人们就已经有端午节插艾的习惯了。传统节日里的这种植物文化,体现出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人们把与节日相关的植物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形成了独具东方韵味的植物美学文化。


2. 传统节日风俗具有时代性,体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比如,元宵节看花灯的习俗,最早出现于汉代,但还没有成为全民普及性的节日活动。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道:“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到了唐代,元宵节看花灯的习俗普及开来,并成为元宵节的一大盛况。可见,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时代发展密不可分,而时代发展又丰富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容,给传统节日增添了民俗风情。


3. 传统节日的发端起源几乎都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有关,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些传统节日,比如七夕节、端午节、寒食节等,这些节日的起源总离不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虽然这些故事和传说的内容不同,但传达出的总离不开人类所追求的美好品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在庆祝传统节日时,也沉浸于节日所营造出的文化氛围,这便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充实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结语】

中国传统节日以自然时令和文化观念为基础,从最初的万物有灵和自然崇拜而发端,由祈福祭祀之巫风逐步发展为独具中华美学意蕴的现象,这其中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

不论是为“慎终追远”而悼念祖先,还是祈求丰收吉祥、人丁兴旺,中国传统节日呈现出的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eay14816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