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公开课(第十五课完美主义)

发布日期:2024-12-22 09:08:25     作者:猫都知道你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ejp310204.html     违规举报

完美主义如何定义?一种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尤其是在我们最在意的方面注意”失能性“这个词,不只是对失败的恐惧我也不认识哪怕一个不害怕失败,也不会因为失败感到尴尬或沮丧的人但对失败的失能性畏惧是,一种让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裹足不前的的畏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完美主义公开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完美主义公开课

完美主义如何定义?一种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尤其是在我们最在意的方面。注意”失能性“这个词,不只是对失败的恐惧。我也不认识哪怕一个不害怕失败,也不会因为失败感到尴尬或沮丧的人。但对失败的失能性畏惧是,一种让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裹足不前的的畏惧

这是我们在面对人生的旅途的时候,也是我们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种方式,一种认知与情感的基模。

他正站在A点,想到B点去。什么是最完美最有效率的方式呢?就是直的路线。这就完美主义者在面对旅途的时候抱有的认知与感情的基模。

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也想A点到B点去。对于这段旅途,认知基模上的不同,追求卓越的人明白,当他进步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失败。一个追求卓越的人明白,有时候她不一定能拿到她想要的分数,也明白在恋爱关系之中,根本就没有完美的恋爱关系。所以他们会犯错,但他们都会不断吸取教训,然后他们的感情不断地变得更加坚固。追求卓越者明白,他需要不断地失败,五次,十次,有时候一万次。一样地野心勃勃,但是基模有所不同。

追求卓越者才更现实,完美主义而这就是幻想了。要达到成功可没有直线的捷径,要达成一段快乐的恋情也没有捷径。追求卓越就是要克服困难,我也希望我能直接从A点到B点,我希望我能做到,我希望我不必经历失败,我不喜欢不断地失败与打壁球输掉,我当然也不会喜欢和我妻子意见不合。

当我们心中存在完美基模的时候,我们就在让自己反抗自然规律。就如我们如果不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不快与沮丧。这并不是说我们该享受失败,但当我们有这样的基模的时候,同时又不享受失败,我们就会因为难以接受事实而沮丧。

就如我说的,我们都存在于一个闭区间内(追求卓越和完美主义闭区间),确实有很多人更接近这个区间的这端(完美主义这端)。

完美主义基模的人的一些特征

第一个是自卫性

在争论和讨论中,完美主义者都有自卫性。因为批评在定义上就是一种对于完美的直线方式的偏离,这就是不完美,是一种挑刺,就是我没做得完美的事情。我们都不喜欢偏离我们所持基模的东西。记住了我们的心是不喜欢内在与外在之间的脱节的,我们需要的是平衡一致。而如果我们心中抱有的是完美主义基模,而批评又是对其的偏离,那我们就会变得有自卫性。

一个追求卓越的人是心胸开阔的,他会欢迎时不时的建议与批评。这不是说他或者她喜欢这样,而是他或她明白这是必要的,这是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部分。

完美主义者只注意到空着的那半个杯子,为什么?因为完美主义者为失败所困扰。被对直线完美方式的偏离所困扰,而不管是什么困扰我们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未能达成的东西,关注潜在的可能失败或者是真正的失败。

追求卓越的人,则会专注于已经满的那半个杯子,因为他既享受达成目标,又学会享受过程中的每一步,那就是旅途。即便是失败也能是机遇。

完美主义者会过度一般化,夸大化问题。非黑即白 ,我要么是完美的,要么一无是处。这样的“全部或没有”的对立于现实的方法。造成的后果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是没有自我接受的。

对于追求卓越的人来说,能够接受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弯路,而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能够接受个人的失败,能够将自己视作一个整体予以接受。

对完美主义者来说只有一种方式是合适的,并且是固定不变的。没有任何提升的空间,也没有丝毫偏离,更没有问题和错误,只有一种方式,而不是更为动态性的,更有弹性与自发性的过程与旅途。

在行为中,自我证实,完美主义者恐惧失败,恐惧来自于内心的自己,将自己视为失败者的失败。也恐惧他人将自己视为失败者,就是为了维持那种完美的幻觉。而不是要将失败视为一种反馈和成长的机会。完美主义者只想着怎么到达这里,他们只关注这个,只针对目的,直来直去的。别的事情根本不重要,如果它不能让我达到目的的话。

但对于追求卓越的人来说,旅途和终点都是成功的一部分。

这样的基模上的差异,会导致很多的后果。第一个,就是完美主义者只能感受到,最多,也只是暂时性的轻松,他们会感受到持续的压力。但当他们达到目的之后,他们感到了轻松,这就是典型的逐利者。但是总的来说,这就是逐利者的生活只关注从A点到达B点,然后轻松半个到一个月,然后B点又变成了新的A点。

你们必须现在就问自己,不现在问,那还要等多久?“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很多人都是在不同领域重复X先生的故事。这样的情况适用于任何地方。问题就是"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要记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不会放弃自己的雄心,但是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也不会放弃整个旅途。追求卓越的人,不仅仅不会放弃整个旅途,或者结果。他们常常会获得更高的成就。追求卓越的人,并不只关注短时间的放松,还关注长久的满足。是的,生活中会有起起伏伏,但是也能够享受旅途中的每一天,在大学里的经历,和朋友们美美地吃了一餐的经历,阅读名家的作品的经历,上有趣的课,参加有趣的课外活动的经历。并且重视这样的经历,而不是忽略它们。不是把这些看做普通的,为了成功的最终目的,我必须经历的事情。你或许会非常渴望成功,但是你所在的却是此时此地,不是别处。

完美主义者常常将时间浪费在,必须读清楚每个字,“我要做到最好拿满分”。要么全部要么没有,要么我交上去一份完美的论文,要么我就干脆不交论文,要么我就拿到A要么我就一无是处。要么全部要么没有,有时候这是合适的,有时候追求卓越的人也会持有这种态度。比如,如果你是一个医生你想做一场完美的手术,你可不会说“好吧没关系啊,我切对了八成应该切的东西”没错,在有些场合你会需要完美主义。但是在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都不必要,甚至会伤害我们。完美主义者往往倾向混乱,我是指多方面的混乱,比如进食问题,要么我不碰要么我吃完,这就是完美主义者持有的基模。不会说“好吧,我就吃一块”。我要么成为超级模特,要么超重。这是很有破坏力的,这会对我们产生各个层次的严重伤害。相对于健康的方式而言,好的,我就吃一小块,好的,我重了几磅,这算大事吗?我是人,我不是机器。要么我就完全不训练,要么我就像世界冠军Jansher Khan那样训练。

这很伤害自尊,自尊的第一个基础就是自我接受。要记得完美主义者是不接受自我的。第二个伤害自尊的原因是,完美主义者总会遇到长期且不可避免的失败,因为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而如果我一直失败或者视自己为失败者,那我还会有较高的自尊心吗?当然不会

另一个完美主义者容易自尊心受伤的原因,是他们更不愿意去尝试,而如果我不愿意尝试的话,其后果就是,更加低的自尊心。还记得自我知觉理论吗?相对的是持续的自我提升,不是一条直线直上的而是旋转向上的。

完美主义伤害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所犯的错误的类型。第一自卫性,如果我一直是处于自卫性的位置,如果我不能接受或者处理批评,那我就很难和别人形成亲密的关系,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建立亲密关系呢。

另一个完美主义伤害人际关系的原因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对自己的看法一样。如果我是完美主义者,那我期望的就是完美,对我来说是一条直线,对他人亦是如此。不论是对于我的伴侣,还是对我的孩子和朋友。我以前也说过了没有完美的人。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可能感觉是完美的,在度蜜月的时候也是完美的。但是突然我们开始发现对方的缺点了,那不是我一开始以为可以在一起的那人,如果我从对方身上期待的是完美,我肯定会失望的。这也会引起沮丧,对自己的伴侣不认可,也常常会伤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于持续成长的关系来说,理想的人际关系不是一个没有失败,没有不和的关系。理想的人际关系在包含众多积极因素,同时也会包含不和,失望和争吵,那才是健康的人际关系。这让人际关系随时间变得更加稳固,关键是其中的度。你在人际关系中包含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各是多少。这里的关键不是只有积极而没有消极的因素,这样的关系是不健康的,有过多的抑制与压抑。

完美主义会导致焦虑和压力

总会有对于失败的恐惧,而不是兴奋。这就是Peter Senge所说的“创造性张力”。人们不愿放弃这种方式(完美主义基模)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是最快的方法是最为有效的通往成功的方法。但是最后事情往往都不是那样的。长久来看,追求卓越的人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就。首先追求卓越的人,享受更加可持续的成长。这个我从环保方面引用的词“可持续增长”,不是要创造一个贫瘠的环境,不是关于回到以狩猎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时代去的。是关于以现代生活方式生活,是关于享受进步与现代性,与此同时不从环境中索取过多,让发展得以持续下去。放到个人层面上也是一样的,完美主义者不会享受持续性的成长,因为他们不允许休整和偏离,所有东西都是不变的,如同一台机器。至于追求卓越的人,有所偏离,有所中断,也有休整,相比起来更加可持续。

同时追求卓越的人所拥有的固有动力也比完美主义者高很多。当我们有固有动力的时候,我们就能更好地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付出努力。如果所有的动力都是固有不会减退的,那就能上升到另一个层次,获得嘉奖或者能得到升迁。

丘吉尔说“完美主义让人瘫痪”,当我们被失败所困扰的时候,我们就更不会付诸行动。完美主义是事情耽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失败的失能性畏惧。因为只要我们不行动,我们就不会失败。追求卓越的人的自尊,相比起来更高。

比别人有更多运气的原因,似乎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实也是可以用科学方法解释的。其中一个有更好运气的方法,便是尝试新事情,小事情。这些小事就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小小的对于直线方式的偏离,实际上能带来更多的幸运。因为我们开始看见以前没见过的东西。完美主义者只有一条路,没有偏离,没有进步,没有自发性,这些时常都让我们变得不那么"幸运”。

帕累托法则

这法则表示在大多数社会中,百分之二十的人拥有百分之八十的财富。他们也将这条法则应用于商业组织,那就是你百分之二十的客户,给你带来了百分之八十的收入。最近被用于时间管理方面。比如说在我们百分之二十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完成百分之八十的工作。

所以再一次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我还在乎什么?将百分之二十的注意力放到重要的东西上。然后把百分之八十的工作做好

另一个对于80/20的应用,我们每人在一天中都有不同的,最有工作效率的时间。实际上在一天中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内,我们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工作。这取决于我们是早起的鸟还是夜猫子,有的人早上6点或7点就起来了,然后他们立刻就可以工作了,但是到了晚上9点10点就完全不行了。有人却是截然相反的,他们可以熬夜到凌晨2点3点4点,那才是他们最有干劲的时候。这和我们内在的生物节奏有关,和我们的生理节奏有关。基本上没有人的周期是正好24小时的。大多数人都是23到25小时之间。对于周期是23小时的人来说,他们到了晚上就会非常疲劳,但是他们早上却会精神抖撇地起来。那些周期是25小时的人,早上需要多睡一会。

我听说了这样的效率时段后,我改变了作息。在早上的那3个小时内,我完成了更多东西,更有效率,更有创造性。比我在晚上熬夜有效率得多了。

“心流”是我们最良好的感受,最出色的表现。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心流”?我们焦虑的时候感受不到,就如完美主义者那样,我们无聊时感受不到,只有我们乐观愉快,兴奋的时候感受得到。

追求卓越的人,更容易感觉到流动。而那些一直畏惧失败的人,一直为失败所困扰的人,一直在设想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的人,不容易感受到。

完美主义的根源

第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影响。我们都不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你们在录影带中看到的孩子,他们天生比我们更能享受学习的过程。我们畏惧失败,他们却不断跌掉了又爬起。所以是社会的影响导致了,我们对于失败的畏惧,确切地说是这样一种在我们心中烙下的,并且几乎从出生开始就不断被加深的基模。那基模就是:成果才是真正重要的。当我们得到了某个成果的时候,比如学会走路,做得好!在我第一年期末的时候得了A,真不错!当我们达成了某种成就的时候,只有我们的成果受到了奖励。过了没多久,我们就开始内化这种基模,并且我们也开始相信,我们接受它。这样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延续着,我们什么时候会得到奖金,在4月3号吗?当然不是,是在12月31号,或者说是圣诞节之前年末,“今年大家都干得不错,很好!”我们什么时候会得到分数,还被别人轻拍后背表示做得不错?是在学期末,或是在考试后。

我们完成了某些事的时候,不会在旅途中得到,换句话说,整个旅途都没有受到奖励。于是我们也就开始认为它是无关的,是不重要的,只是到达终点的一种方式。只有非常少的教师,家长,组织还有学校会奖励旅途,奖励旅途中的愉快。当然,也有很少的人会奖励失败,可这是旅途中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觉得这(指享受旅途)不好。我们必须尽可能地追求直线,一种直接的基模。我们内化它的时候也付出了代价。这就是我们出生所在的社会环境,我们成长所在的社会环境。而这样的社会环境很难以改变。因为我自己也时常对孩子说并且专注于“Shirell学会走路了,做得好,你学会走路了”。而不是奖励其中所付出的努力,甚至奖励失败。应对与整个过程,非常难。

这当然也和准许为人有联系准许看到人类本性的限制,而不是理想化,孤立地,分离地看待生活。因为这不可能,如果不是准许为人,而是要求完美的话,压力是持久存在的,存在于媒体中,存在于工作中,存在于教育机构中,这无处不在。我们也为之付出了代价。

看看我们为自己定下的这些标准吧!我怎么才能变成那样(网上杂志各种精修图,视频)他们怎么做到的?又是不现实的模型。

“有三十亿女人长得不像超级模特,只有8个才像”“在我们家乡文化与生理的多样才是标准,那里就是地球”。

电影里的爱情,心灵鸡汤(思考致富类书籍),不现实的模型。各种书籍,专注于目标。而不是专注于努力,旅途,人格,还有所需的改变。

赞赏不一定是好的

重视努力让孩子拥有,一个他自己能掌控的变量,这能让他们认为自己能掌控自己的成功。强调自然的天赋,让孩子们无法掌控成功,这不会给孩子提供面对失败的方法

事实上当你仅仅注重于天赋的时候,你就是在制造完美主义的基模,而不是专注于旅途当中,努力的基模。

如果你称赞孩子的智力,当他们失败时,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再聪明,然后失去对于眼前工作的兴趣。相反那些被称赞努力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会气馁,甚至更有动力。”

我很畏惧不聪明,所以我就选择容易一点的任务吧。当我无法做到的时候,这就是攻击,是对于我的基模的侮辱,没错吧。这是对于直线的偏离。

相对的,如果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好的,让我试试看吧”“我学到了很多,这真有意思”

赞扬天赋是“既定思维模式”。而另一个,是种可拓展的,时刻改变和发展的思维模式。一个是畏惧失败,因为我想聪明,被人称赞聪明很有意思,我不想威胁到这个基模。相对的是,努力的,重视过程的,当追求卓越的基模,成为惯常做法。

如何克服完美主义呢?

你们必须选择你认为能够更加快乐的生活方式,不会有现成的答案摆在你面前。

我们该怎么更多地采用卓越的基模呢?

首先是自我认知,在于自我了解。对我来说,明白“我太过于有自卫性了。我不想再这样了”是一个大突破。因为我知道这会伤害亲密的人际关系,在将来仍将继续提升我的人际关系。

或者“看看我有多么畏惧失败。我有多么害怕听到个“不”字。看看我有多么害怕被拒绝,看看我有多害怕应对与尝试”。就应该意识到它。如果你想让你的网球技术进步,你必须首先明白你想要进步的是什么。这就是第一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不管是要应对上瘾问题,还是对于生活中别的问题完美主义,还是要改善什么。

第一步就是要有意识。第二步是专注于对努力的嘉奖。就是当我们专注于努力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改变那种根深蒂固的基模。即便这种基模已经存在了多年。所以对我们自己或者对别人,我们应专注于旅途,专注并不时地嘉奖自己。甚至是嘉奖自己的失败,自己的尝试。告诉人们,他们的心是可以拓展的。告诉他们神经可塑性,并非已经定型,我们仍可以作出改变。

积极的接受,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接受。它一直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事实,注意到它,然后问“该怎么做”。

换句话说就是采取行动。所以举例来说,把自己置于水平线上,在我留意到我的完美主义与自卫性的时候。我会撇开我的做法,并且请求批评。我会问别人“给我点反馈吧”。当我收到负面的反馈的时候,和我的直线有所偏离的时候,我就阻止自己回击。慢慢地我就习惯了,我没那么有自卫性了,我得以创造更高层次的亲密关系。或者我开始尝试别的领域,那里我可能会遭到否定。

我们不一定要外在地表现出行为,我们也可以在内心中模拟。因此我可以想象自己,幻想自己,就像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一样,想象追求卓越的人会用的方式,而非总是害怕失败的完美主义者。

同时冥想也会有所帮助。因为冥想能使我们处于冷静的状态,能够接受事物是一种存在,而非一种行为。当我们作为一种存在时,我们就能活在当下,我们就能享受过程,而不是总想着目的地,以及如果我达不到这个目标会怎么样。

“在我生命的结尾我会写出我的巨著,在那之前一切都只是草稿”。之前的作品都只是“草稿”,这样就没有压力了。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那之前一切都只是准备”这真的起作用了。我现在知道这是个心理游戏,我知道我是在骗自己,因为12年后,等目标要到了的时候,20年到了的时候,我会再定一个20年后的计划,来解放我自己。这样我才能享受当下,这样我才能享受过程,而不是执着于要变得完美,毫无半点瑕疵,这是永远无法达到的。因此制定一个终极目标可以让你解放。

铂金法则就是取自黄金法则,

人所不欲勿施于己”或者说“人所欲方施于己”

如果你的一个好朋友,你非常在乎的一个人或者家庭成员,失败了没做好,你会怎样对待这个人 ?你会排斥这个人吗?“你考试只得了个B”或者“你竟然没赢得比赛”你会这样对待他们吗?还是你会拥抱他们?你们会因此少爱他们一点吗?当然不会。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将这些不现实的,毫无共鸣的标准强加给我们自己呢?既是同情他人也是同情自己。对待自己不能不同于对待别人,要有同样的标准,要像接受别人,我们所爱的人的失败一样去接受我们自己的失败。

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帮助别人是非常困难的。处理完美主义的问题,通常都要从内部着手,他们必须要渴望改变,因为这是需要时间的,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我们还是能去帮助他人,即使知道这很困难

首先最重要的事就是树立榜样。如果我能改变,成为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享受过程。即使失败也要庆祝,即使偶尔挫折也要庆祝,那我就做出了榜样。人们更愿意照着你所做的去做,而不是你说的话。

第二件事就是分享这个故事,也就是这门课。讲故事,互相分享。再次强调分享和讲的区别,分享两者皆有收获 讲就只是单行道。

最后还有一种帮助别人的方式,一定要注意回报过程。要指出来"这是个不错的尝试”。或者“这真是太有趣了”注重过程。

对至今为止所讲内容的小小总结来结束这个话题。一个很简单的技巧,它能够整合我们目前为止所见过的所有内容,我将这个技巧应用于各种困境中。当我在面对人生中很困难的一段时期,可能是很长的一段时期,也可能是很困难的一天时,当我感受到焦虑或压力,或者深深的失望时。

除了3m外的选择,三个P

第一个P就是准许自己为人,接受这个困境接受现实。它已经发生了,我对此什么也做不了,能够改变的只有我对它的诠释。

这时我就会进入下一个层次,也就是重建。将情况诠释为积极的,这其中有什么闪光点?其中有什么成长的机会?再次发掘出失败中的闪光点失败中的机会

最后,我们没怎么提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就粗略提到过的,就是分心。将注意力转向别处,(这不一定是件好事)有时执着于分析每种情感,感觉和想法是有害的。反复思考并不一定有帮助,有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当消极的想法或者负面的情绪出现时,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到别处去。比如听听音乐,跑个步,和别人聊聊这件事或者别的事。这和逃避是很不一样的,因为这并不是说“好吧,我一辈子不要再管这种事了”。这只是说如果某种情绪或想法反复出现,我永远都在徒劳地抗争,把石头推上去然后又被推下来。有时更好,更有用的方法是“好吧 我不要再反复想了这没有意义。这个神经通路在我脑海中太强烈了,不会有任何出路的”然后说“让我继续前进吧”。很经常地,跑步还能使我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因为差异非常微小,并不是逃避

最后,第三个P是指换个角度。“别为小事伤神,一切皆是小事”,很显然许多生活中我们为之伤神的事都是小事。要不为小事伤神,就要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在一年后会不会有影响?从长远来看它真的很重要吗?它真的值得我去担心焦虑,为之沮丧,为之焦躁吗?通常情况下都不会。从另一方面说,有什么是真的重要的吗?

“你能想明白心理成熟到底是什么吗”我当时这么说,心理成熟,就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转换角度的能力。我觉得这差不多是对的,基于这些关于转换角度的能力的研究。这种转换角度的能力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希望沉浸在当下的一种能力。也正是我们退一步,时间和空间上都退一步问这样的问题,“它真的有影响吗一年之后呢?或者更长远来看呢 ,它真的很重要吗?”同时随心所欲地回来,能够灵活地将思绪拉回来,沉浸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歌或者和我们所爱的人一起。

逐渐我们可以通过冥想来训练我们的思想,通过对事物进行认知重建,我们可以训练我们的思想,使其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转换

这个技巧并不等于可以一劳永逸,我知道三个P,之后我的人生中它都能帮助我。它并不是这样,它更像是一种药丸,你要经常定期服用。也就是说每当你经历一次困境,就应用三个P。你应用的越多生效就越快。我几乎就是自动过一遍这个过程。许可,积极,转换角度。现在已经快了很多。因为我应用它,不断地练习它。所以你要不断地用它多试几次。

学会失败,或败于学习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ejp31020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7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