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冬天用不用开ac(冬天用汽车空调的时候)

发布日期:2025-01-22 04:56:10     作者:只爱橄榄绿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fez479746.html     违规举报

新手司机对于汽车空调系统的运行原理基本一无所知,也没有学习的渠道,所以在使用空调的时候会犯一些小错误;比如在使用暖风的时候打开A/C,什么是A/C?

A/C,air conditioner。

air释义为空气,conditioner释义为调节器,air conditioner的也是就是空气调节器,也就是所谓的空调了。

空调一般指“冷风”,暖气是Heater(加热器),意思完全不同,所以在使用车辆暖风的时候不用打开A/C;汽车的空调系统中的鼓风机是可以单独运转的,A/C实际控制的只是空调的压缩机,用家用空调做参考可以理解为只关掉了外机,内机的的风机还是可以吹风的;在空气温度设定在常温或通风的时候,鼓风机吹的只是自然风或车内的空气,不进行降温也不进行加温,设定温度是暖风标准(高于常温)才会开始进行制热。


燃油汽车的暖风系统与A/C的压缩机无关,新能源汽车也无关,不过插电混动和增程汽车与内燃机的暖风热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1.常规暖风系统(燃油车)

只有热车之后才有暖风可以用哦,因为暖风的热源来自“防冻冷却液”;燃油车使用的内燃式热机依靠燃烧燃油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可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动力,剩余的大部分会因为冷却、磨损、进排气等因素而损耗掉。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不进行冷却的话,发动机的机体材料必然会因为高温而损坏;冷却的主要方式是依靠防冻冷却液在管路中运转吸热,在散热器中依靠风冷进行降温,不过防冻冷却液的温度还是可以达到上百摄氏度之高。


既然防冻冷却液这么烫,这个热能就不能浪费。

汽车的暖风是依靠串联在冷却系统中的暖风水箱实现加热,开启暖风之后,滚烫的防冻冷却液会流动到暖风水箱里(阀门打开);随后低温的水箱吸收高温的防冻冷却液的热能实现升温,热能会从高温物体传导至低温物体,所以水箱和高温的防冻冷却液在一起必然会升温。

随后通过鼓风机把低温的外部空气吹到水箱上,水箱的热能又会传导至空气中,低温空气也就变成了高温空气;这就是制热的原理,说白了就是防冻冷却液把水箱烫热,水箱再把空气烫热,整个过程都与A/C的压缩机没有关系,所以并不用打开。


2.电动汽车的暖风系统(PTC)

电动机在运行中不会产生高温,因为这种发动机既不依靠燃烧也没有磨损,那热能要从哪里获取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一个热源,这个热源就是PTC陶瓷电加热模块,这个模式的制热原理和电热水壶一样;大电流输入到高电阻的导体上,电子“疯狂碰撞”产生热能,热能传导至防冻冷却液使其升温,最后就与燃油车的暖风一样了。这套系统的耗电量比较高,因为电加热本就很费电。


热泵系统比较特殊,这套暖风系统用于少数品牌的电动或插混汽车上,该系统制热需要依靠压缩机;因其制热是依靠制冷剂从外部的低温空气中吸收少量的热能,随后到车内释放热能,概念和原理都与A/C的制热原理类似,只有这种搭载热泵系统的车才需要开启压缩机,不过这些智能汽车不需要手动调整,语音指令即可自适应调整。

这些车辆不仅有热泵系统,同时也会有PTC或其他电加热的设备,在需要快速升温的时候能够提高升温效率;单纯的热泵系统耗电量很低,和冷空调相当。


3.插电混动和增程汽车(双系统)

两种类型:

内燃机暖风系统+PTC内燃机暖风系统+PTC+热泵

由于插电混动汽车(涵盖增程车)也要装备内燃机,在长途驾驶时不论是用内燃机发电还是辅助驱动,内燃机都要长时间运转;那么在运转过程中则同样能加热防冻冷却液,此时用内燃机作为热源即可,制热的能耗当然会有所降低。

在纯电动模式中则需要用PTC或热泵系统来制热,以保证全模式的用车体验都能够足够好。


最后需要讲解的是PTC的优势,燃油车用内燃机来加热防冻冷却液,这个过程会比较长;因为低气温会延长防冻冷却液升温的时间,如果气温过低的话,防冻冷却液甚至无法达到高温标准,过程中的过度冷却也会造成耗油量的大幅提升,程度会比使用冷空调更高。

而PTC的电加热模块不受气温的影响,开启之后就能快速的加热,暖风基本是随叫随到,所以PTC模块的电动汽车或插混汽车虽然电耗较高但体验很好。这就是各类暖风系统的特点,供参考。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fez47974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