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著名作家(籍满田大湄公河长篇纪实作品出版首发)

发布日期:2024-12-22 08:58:45     作者:阴沟倍满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fjf474328.html     违规举报


编者按

2019年10月13日,由作家黄风、籍满田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大湄公河》新书首发式在山西晋中市榆次鸣谦书院举行。山西省作协领导、中国电力文联领导、山西电力作协代表,忻州市代县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省内作家、评论家五十余人与会。《大湄公河》一书历时5年,30余万言,堪称金三角百科全书。甫一出版,就进入文学好书榜9月榜单。在未出版之前,就曾在美国、加拿大等地转载,受到当地华人、华侨关注。2018年,也曾在三晋都市报连载30余期,发表20多篇评论文章。

现发出2017年,三晋都市报记者周俊芳采访作家黄风、籍满田的文章,以飨读者。


《大湄公河》入选文学好书榜9月榜单

《大湄公河》:跨越大洋的流淌

01

《大湄公河》还未杀青,大洋彼岸加拿大的《渥京周末》已连载40余期。加拿大首都渥太华(Ottawa)被华人称为“渥京”,而《渥京周末》就是当地最知名的侨报。上个月,美国《华夏时报》也开始大版面选载,每期一万字共刊载10期。“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山西文坛绝无仅有,《大湄公河》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如此受北美两大侨报的关注和青睐?

三晋大地,“南绛北代”。作者黄风和籍满田,都是山西代县人,一个从文多年,现为山西作协《黄河》杂志主编;一个半路出家,“让文学拯救了自己的人生”。两个在雁门古关下长大的作家,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在五六年的时间里,将目光锁定在南国?又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让笔触延伸至遥远的湄公河呢?


《大湄公河》作者黄风在首发式上介绍创作情况

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澜沧江,浩浩荡荡一路南下,于云南出境后改称湄公河。干流全长近5000公里,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六大河流;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途中与美塞河的交汇处,是泰、老、缅三国的交界点,也就是狭义上的金三角。2011年10月5日,光天化日之下,13名中国船员在此遇害,震惊中外。

同胞蒙难,不要说是作家,即使一个普通公民,如果有能力涉足的话,也应该以笔申冤,不要忘却生命被戕害的惨痛。告慰死者,警醒后人。金三角地理特殊,社会环境复杂,毒枭占山为王,毒品泛滥成灾,种种牵涉到一起,“10•5”惨案并非一个单纯的事件。案件“两头在外”,案发地在外,作案人员在外,最后洗冤伏枭,将横行湄公河的毒枭糯康,及其主要成员绳之以法,给整个团伙以毁灭性打击,体现出我国保护本国境外公民,致力于地区及世界安全的决心,彰显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为了撰写《大湄公河》,两位作者先后3上湄公河,多次赴滇采访,又参阅400多万字的资料,对整个金三角做了系统了解。囿于客观原因,其创作介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分两条线索、两种笔法分别展开:一条围绕湄公河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一条围绕“10•5”惨案。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人和事,像科尼利厄斯•瑞恩的《最长的一天》和杜鲁门•卡波特《冷血》一样,作了细节性的想象与描述。特别是被毒枭屠杀的13名中国船员,他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作者试图将他们梦断之前的美好,屠杀时的痛苦挣扎还原出来,以祭他们最后一程的人生。

两位作者写《大湄公河》的缘起,不能不先说他们的《滇缅之列》。这部获得2013-2015年度“赵树理文学奖”的作品,描写的是云南边防总队瑞丽江桥警犬复训基地的缉毒故事,所诠释的是边防战士的忠诚与奉献。黄风回忆说,在2012年初吧,看到央视有关这个基地的纪录片《功勋是这样炼成的》,很想多关注多了解一些。初起于好奇心,但最终落实下来的,却是实打实的使命感。

《滇缅之列》涉及到缉毒战士、缉毒警犬、毒贩和毒品等,这些对外界而言神秘奇特的“人与物”,本来可以描写得激烈而有戏剧色彩,但黄风和籍满田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复调式”,踏踏实实地,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去刻画,一次次走进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动的是情,写的是人。人是身为中国军人的品德与风采,情是为国为家奉献与牺牲,展现出缉毒战线的英雄群像。

毒品之害,罄竹难书。清剿毒品,危险重重。那些献出生命阻挡罪恶的人,那些功绩卓著、忠于职守的警犬,却鲜为人知。瑞丽江桥警犬复训基地隶属于云南边防总队,如果没有边防总队允许是很难采访的。籍满田紧随师父黄风,丢下手头生意前往瑞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完成师徒一桩心愿。

籍满田是半路出家的电力作家,曾经走过一段不堪回首的人生弯路,在人生低谷时是黄风鼓励他拿起笔,用文学来救赎自己,于是有了他的长篇纪实文学《晴雨路干湿》。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曾家兄弟》《法显西行》等,并与黄风合作完成《滇缅之列》《大湄公河》。


文本写作的一次创新

写完《滇缅之列》,本以为要告一段落,但写作中禁毒的严峻,湄公河流域的不安定等,都让两位作者对那块土地难以割舍。就好比替别人介绍对象,原以为两厢情愿,彼此喜结良缘就算大功告成,不料红娘竟然生出另一段姻缘,虽然比起前番替人说合要复杂和困难,但比起上一段缘分,这次可是两个人发自内心的喜悦。《大湄公河》就是这段缘的结果,一个结结实实的几十万字的大部头。

籍满田不无感慨地说,为了潜心创作不影响进度,黄风每天早上3点起床写作,而他会5点起床,然后两人习惯性地通电话,谈论稿子进展和需要补充哪些等。两千多个日子,无论节假日还是工作日,都是披着晨露看着霜花,雷打不动,成为他们二人生活的常态。

“对《大湄公河》的付出,超过任何一次创作。”不善言辞的黄风也不禁感叹。作为《黄河》主编,工作压力何其大,但《大湄公河》更是他倾尽全力的一次发力。不仅题材上有所拓展和突破,在写作方法上也进行了大胆尝试,以期给读者一种全新的,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他说“文学创作从无定数,题材上无定数,体裁上也是如此。写了那么多年,我希望在《大湄公河》上,交出一个不同凡响的作品。”

早在创作《滇缅之列》时,黄风就对文本进行了创新,以穿插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背景。警犬基地所在的云南瑞丽市,地处中缅边陲,曾是著名的滇缅公路途经之地,也是40多万中国远征军抗战搏杀的战场之一。尽管时过境迁,这里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缉毒战场上的血雨腥风仍在,他希望用这样的背景交待,写出中国军人一脉相承的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

在《大湄公河》写作中,黄风的文本意识更加强烈,既有湄公河流域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又有虚构与非虚构的跌宕,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与信息量惊人的可读性,既可以称为长篇纪实文学,也能称之为基于史实的文学性作品。没有明确的体裁界定,正是该作品显著的独特。作品架构可整体去解读,又可拆开解读,怎么读都是完整有序的。

作家王保忠认为,《大湄公河》里,作者悄然从作品里退去,“我们只能感受到叙事人的一颗备受煎熬和痛苦的心。”“从《黄河岸边的歌王》到《滇缅之列》,再到《大湄公河》,黄风在叙事上悄然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蜕变。他的这种开拓性的尝试,是强化报告文学‘文学性’的一种艰难而又卓有成效的努力,这对我们是非常有启发意义和值得借鉴的。”

作为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外界对《大湄公河》也寄予了厚望。两位作者的创作,自始至终受到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的支持和襄助。


从点到面的创作历程

黄风在主编《黄河》之余,一直笔耕不辍,先后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静乐阳光》《黄河岸边的歌王》(与人合著)《滇缅之列》(与人合著),还有中篇小说集《毕业歌》、散文集《走向天堂的父亲》、长篇小说《老宅轶事》等,曾获得《中国作家》鄂尔多斯奖、山西优秀文艺作品奖、山西“五个一工程”奖、赵树理文学奖等奖项。

他的作品关注的多是底层,将目光锁定寻常百姓,坚持为底层人物著书立传,让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从最初的小说创作到近年来转而以纪实为主,他坦言“我觉得纪实文学更接近现实,更有利于表达自我的看法。”

“湄公河10•5惨案”过去了6年,往事不堪回首,但毕竟惨剧已然远去。如今的湄公河,在中国与邻国的保驾护航之下,使这条“黄金水道”真正名副其实,航运一天比一天兴旺发达,两岸由中国帮助替代罂粟种植的橡胶林、甘蔗林越长越旺,中国为湄公河所付诸的努力正逐步显现出来。《大湄公河》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美好画卷,这是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海外游子们的骄傲。《大湄公河》在《渥京周末》和《华夏时报》受到的热捧和期待,便是最好的明证。

湄公河静静地流淌着,沿岸连绵起伏的雨林沙沙作响,就像当年陈毅元帅《赠缅甸友人》写的:“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2017-12-8


《大湄公河》作者籍满田在首发式上发表感言

“浪子”籍满田:文学创作救赎人生

02

代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代州,名胜古迹遍布,雁门关天下闻名,人杰地灵,文人辈出。潺潺流淌的滹沱河水哺育了黄风、张卫平、杨遥、张二棍、王国伟、苏二花等一批作家,他们活跃在山西文坛,形成独特的“代县现象”,其中籍满田位列其中。在2013—2015年度赵树理文学奖评选中,籍满田与同乡黄风合著的报告文学《滇缅之列》(2013年7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得长篇报告文学奖。

籍满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家,曾经当过供电局长,干过苦力,做过生意,却在声名狼藉之时,走上文学之路,以梦为马,在文字的海洋里,找到了生活的希望,重拾信心,绝处逢生,走出了人生低谷,成就了一段传奇人生。

国网电力文协是山西省作协团体会员,拥有会员500余人,籍满田担任山西省电力公司文协副主席之职。近几年,除了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之外,竟有好几部长篇问世。其中有长篇小说《曾家兄弟》、长篇自传体小说《晴雨路干湿》、长篇纪实《滇缅之列》和《大湄公河》(后两部长篇,与黄风合作)。


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人生是一场万米赛跑,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跑,一切皆有可能。”这是籍满田的自传体小说《晴雨路干湿》的一句话,也是他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最好的注脚。

自传体长篇小说《晴雨路干湿》是籍满田用生命完成的一次蜕变。记述了满田曾经真实的生活经历。那一时失足的惊悚、乍然坠落的恐惧、灵魂的觳觫颤栗、生命的绝望无助,正因有着真实的人生经历,于是,能有刻骨入木的表述。满田回忆种种,勇敢地写出种种,此一过程,正是经由文学而达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过程。

这个书名据说是《中国作家》编辑任启发提议的,原题目是《赌徒重生》,后来任启发将杨万里《过百家渡》其中的一句作为这部作品的题目,寓意人生百态,过往云烟,峰回路转,新秧疏处有人踪。他如此评价此书:以体验式写作小人物大传,不同于造次编撰,也有别于流水账喋喋不休的记述。这是一次心灵的检视,在生命的旅途中,起起伏伏,与之相关的饮食男女,活灵活现,时刻脉动着时代的生活气息,生命力在经济大潮波澜壮阔中,潮起潮落。作品虽是以个人自传形式作为表现式样,以纪实的手法,编年史的叙事,自我剖析的无尚勇气,在激情荡魄中沉浮。其中不乏人性的优劣痴顽,善恶、美丑,真假,无不一一毕现。浪子回头金不换,等到能挺直腰杆,见到亲情绽开笑颜,此生此量,当浮生一大白以快慰世人。

好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外表温文尔雅,举止谦逊诚恳的籍满田,曾经位至某县供电局局长,因沉溺赌博,短短数月,欠下千万的巨额赌债。从富裕人家到债台高筑,从令人艳羡到避之唯恐不及,他不仅品尝了人情冷暖,更体会到被噩梦惊醒的恐惧。不得已,辞去局长职务,与妻子离婚,远走他乡,沦为在街头叫卖的商贩……

骤然跌落,令他冷静思考,从零出发开始审视自我。几个月的颠沛流离,给了他一次重生的磨练。期间,他遇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同为代县老乡的作家黄风。2006年,时任《黄河》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的黄风,在一次采访中,认识了静乐县供电公司经理籍满田,两人相谈甚欢,十分投契。籍满田将自己的随笔《三十三岁自画像》交于黄风指点,读罢,黄风赞不绝口,欣赏之情溢于言表,“你读书多,生活经历丰富,文笔老道,不写作太可惜了。”自此两人成为文友至交。到2009年,籍满田落魄潦倒时,黄风对籍满田并不另眼相待,而是真诚相待,倾囊相助,两人成为亦师亦友的好兄弟。

重打锣鼓另开张,谈何容易。不光没有本钱,内心的落差也和人情冷暖也一点点考验着他。在苦恼愤懑的那段日子里,黄风鼓励籍满田拿起笔,以文言志,抒发内心的波澜和感受,从文字的缝隙间,寻找一份宁静和感动。

是啊,文学是无用的,因为他没有金钱的来的直接,但它又是最有用的,能给予人超越金钱和权力,最实在和温暖的慰藉。

走过弯路,方知生活之珍贵,失去过,才能领略到前路的点滴获得。三年时间,甘苦自知,籍满田走出了一条路子,逐渐偿还了债务,赶走了头顶心头的乌云和阴霾。

他有过超乎寻常的人生历练,从踌躇满志到骤然落入万念俱灰的境地。那一粒文学的种子,经由血泪浇灌,萌芽出土、茁壮生发。应该承认,是文学创作本身最终达成了对他人生的救赎。


那些源于家庭的滋养熏陶

1970年,籍满田出生在代县。那一年,他父亲在代县水泥厂当厂长,上世纪50年代师范毕业的父亲,收藏了为数不多的书籍。少年时期的籍满田,就开始翻阅《三国演义》《三侠五义》《东周列国志》,一本老旧的《康熙字典》被他翻过不下几十遍。

技校毕业后,他进入电力系统,有了充裕的时间。开始涉猎文学、哲学,包括佛学之类书籍,业余时间喜欢写日记,记读书笔记。这种习惯他延续了几十年,受益良多,更为他之后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一颗文学种子,伴随着他的成长,一点点播种、施肥、浇水,静候时间,等待发芽,蓬勃而出。

有人说,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籍满田在文学上的成功,是他准备了很长时间,是经历了狂风暴雨之后,展露出的彩虹般的绚丽景象。

“从事文学写作,至少可以让我们两世为人……文学,犹如佛学、美学、哲学,能够引领我们反思。对于自传体作品,其构思、写作的过程,往往便是一个深刻反思、反省的过程,经由反思、反省,进而净化心灵、升华精神。”他在多年前一篇《三十三岁自画像》中,带着戏谑的口吻写道:一言以蔽之,天下无用第一,古今不孝无双,庸且俗耳。三十三岁,酸甜苦辣,偶遇心烦头晕更甚,心乱如麻,万念俱焚。一日,女儿半夜突醒,见我伏案涂抹,说:“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爱学习。”我顿时热泪盈眶,信心倍增。努力吧,我至少还是女儿眼中的英雄。

一个女儿眼中的英雄,在金钱诱惑下,输光家产,债台高筑,33岁之前的雄心壮志,荡然无存。他不仅迷失了本性,更背离了“立言、立功、立德”的人生格言。这期间,父亲和哥哥给了籍满田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让他迷途知返,重走正道。

到如今已经8年过去,他用一次次的商业成功洗刷着当年的耻辱,更用手中的笔,剖析自己的灵魂,在书籍和知识的海洋里,寻找不一样的人生航标。

近年来,籍满田《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天难处一天当》《何须夜赶嫁衣裳》等一系列杂文频频见诸报端,深受读者喜爱。这是他对人生反思所得,更是对生命的一种记录。他说:“如果读者认为我的文章,能有几分道理,我就心满意足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籍满田精力过人,每天睡眠不超过四五个小时,常年在五点前起床读书、写字。

他走过的弯路,就是在这种废寝忘食的刻苦中,得以弥补。好在,所有的专注和努力,都不算晚。


那些“在电言电”的书写

作为一名作家,同时也是电力职工,书写电力是籍满田的职责,他自己更是信心满怀,不待扬鞭自奋蹄,从没有停止“在电言电”的写作初心。从单位病退后,他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从事的也是供电行业的活。这是他熟悉的领域,也是他这么多年赖以生活和展现才华的行业。他对电力事业充满了激情,并不遗余力地讴歌和赞美。

接下来,他已经着手进行谋划已久的创作计划:中国的特高压输电网,建设不到10年就具备了世界最高水平,创造了一批世界纪录。晋东南-南阳-荆门线路是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行的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这项工程起步在山西。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则是世界上同类工程中容量最大、距离最远、技术最先进的。中国的成就,被国际大电网组织称之为“世界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未来将在特高压骨干网的基础上建立全国智能电网,目前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了美国。他要写一部报告文学,真实记录这段历史。

一个偶然的机会,籍满田认识了一位远在云南公安边防总队任职的老乡。通过他,走近了被誉为“瑞丽边境第一哨”的瑞丽江桥警犬复训基地。开始了长达五年的云南滇缅系列的写作。与老师黄风合作,在2013年,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滇缅之列》。另一部关于湄公河惨案的长篇《大湄公河》,也已经基本完稿。《大湄公河》在加拿大华文报纸《渥京周末》全文连载,引起较大反响。据他介绍,《大湄公河》补充润色后,将在年内正式出版发行。

心系百姓苍生,笔下雄兵十万。作为一个作家,毒品的危害令黄风和籍满田眉头紧蹙,焦急难耐。他们希望通过手中的笔,帮助和呼吁全社会抵制毒品,加强边防哨卡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和平稳定。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不具有社会意识的作家,也注定不会是一个有担当和被历史记录的书写者。

如今,籍满田担任山西电力文协副主席之职,积极主持文学圈子里的各类文学论坛,组织采风活动,举办文学培训班,既充实忙碌又乐在其中。他笑称,能够将这大半生的阅历化作宝贵的经验,提供给年轻人借鉴学习,也不枉大伙对自己的信任,能让大家引以为戒,少走弯路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风雨过后,笃定沉着的籍满田,坦然坚定,不疾不徐,迎来了人生绚烂夺目的雨后彩虹。他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走过风雨,更珍惜当下,憧憬未来。

2017-7-11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fjf47432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4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5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