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疼痛有几种类型(腰椎疼痛到底是坐着好)

发布日期:2024-12-22 08:53:43     作者:劣質口紅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fpp398905.html     违规举报

疼痛科门诊腰痛病人非常多,腰是身体非常脆弱的部位,在诸多引起慢性腰痛的病因中,腰肌劳损十分常见。有许多病友经常问腰椎疼痛到底是坐着好,还是站着好?

首先说站着说话腰不痛

站着说话腰不痛多指别人不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却高谈阔论,夹杂有说人得了便宜还卖乖之意。我们习惯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些人不体谅别人的难处,只说风凉话。实际上,这是一句说是有道理的,就生理而言,脊柱是身体的支柱,由于四个生理弯曲的存在,大体上呈S形,在直立活动时各种负荷应力均集中在腰骶段,所以在腰椎尤其L4-L5、L-S1段容易发生急慢性损伤及退行性变。在脊柱的各组成中椎间盘退变在腰腿疼中处于中心环节,椎间盘是介于两椎体之间的连接稳定、增加活动度及缓冲震荡的纤维结缔组织,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三部分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退变,含水量减少,弹性和张力减退,降低了抗负荷能力,人体在20岁以后,腰椎间盘会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这种退变是种正常的老化现象。随着椎间盘的退变,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会随着减弱,受到外力的作用,就很容易造成髓核突出,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站着说话腰不痛

站着腰骶负荷比较小

对腰椎来说,坐位时受到的压力比躺着、站着都要大。这是因为坐着时腰椎整体下沉短缩,身体的中轴线也从原来的骶椎前缘落到骶椎后缘,使整体腰椎失去了前缘的支撑力和牵拉力,椎体相互之间的椎间隙由前宽后窄变为前后等宽,导致椎间隙内椎间盘在重力作用下向后方蠕动突出。因此,长时间坐着办公、上网等,就会感到腰痛背痛。


站着腰骶负荷比较小

从解剖上看,椎间盘所受压力与身体姿势及负重有关,以站立位脊柱负荷为100%计算,在坐位增加到150%,而站立前屈位为200%,坐位前屈达270%。坐着的时候与挤压效应相关的间盘内压力比站着的时候高,当坐位时再抬东西就会更增加间盘压力。可见站立时对椎间盘的压力最为小,而坐位前屈压力增加将近三倍,同时,长时间蜷坐,腰骶部肌肉与筋膜持续被动牵拉状态,容易出现劳损,表现为慢性炎症反应,当局部血运欠佳、代谢产物堆积,会产生腰背酸痛。而改变体位站立时,由于腰骶部的肌肉筋膜的被动牵拉得以解除,并由被动牵拉状态变为自主收缩状态,使得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代谢产物得以及时吸收和消除,使疼痛减轻、消失。


坐着的时候与挤压效应相关的间盘内压力比站着的时候高

所以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是有其医学道理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体力劳动大大被解放出来,脑力劳动者增加,站着的人少了,坐着说话的人逐渐增多,腰疼的人也随之增加。如果坐久了,就站起来讲话,且只要有机会站着说话就尽量站着说话,这样会将腰部承受的压力分流到下肢,减少腰背酸痛,甚至预防腰椎间盘突出。久坐办公室的人,坐在办公桌前,要使背部紧靠椅背,使腰部肌肉得到支撑;工作间隙要向后伸展腰臂,活动一下肢体,有利于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搬重物时,直接下提重物,腰部承受重力大,应先屈膝蹲下,再搬物品,减少弯腰加旋转动作。

我们要知道站着说话腰也痛?

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如迎宾小姐、美发师、纺织工、印染工、售货员,由于持续的站立姿势,使腰部肌腱、韧带的伸展能力减弱,局部可积聚过多的乳酸,抑制了肌肉组织的正常代谢,也可导致腰肌劳损而引起腰痛。许多喜欢穿着高跟鞋的女性,由于站立时骨盆前倾,腰部后仰,过度的腰部后伸使背肌收缩绷紧,腰椎小关节和关节囊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去,关节囊和腰背肌肉发生劳损,引起腰痛。

站着说话腰也痛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是因为站立姿势的不正确,导致脊椎受力状况的改变,引起脊柱负重,腰部供血不畅:内部原因是由骨结核、骨头肿瘤、内科病症等引起的病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腰椎病基本上都是由于腰肌劳损而引起的慢性腰痛。大多是由劳动中长时间维持不平衡的身体姿势(如长时间进行弯腰工作)或者不良的习惯性姿势等引起的。这类病友多感觉腰臀部一侧或两侧酸疼不散,有时轻,有时重,常朝轻暮重,劳累、天阴时症状加剧,时间长了,感觉腰似乎要断了,用手握拳捶击可有好转。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可以减轻以至消失,但常常再次发作,难以痊愈。预防措施:站立的时候要两腿站直,小腿和腹部微微收紧,重心稍微向前。如果是长时间站立就走动一下,调整一下重心。在平时的日常保健中,建议站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长时间站立后应适当做一些运动,并注意多锻炼腰背肌肉,有条件的可以多进行游泳锻炼。症状加重要到医院检查,基本的检查一般包括肌肉和韧带的检查、腰椎拍片或MRI等,治疗方法有针灸、理疗、镇痛等。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fpp39890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