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对孩子有害吗(孩子不懂都是为了你好)

发布日期:2025-01-22 03:58:18     作者:想回菿從前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gvs512975.html     违规举报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最新一期的《密室大逃脱》看了两遍,每看一遍除了感到惊悚外,还有很多内心的震动。

这期的主题是“恐怖公馆”,公馆里原本住的是一家三口,儿子在收到世界顶级音乐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自杀了,他妈妈在儿子自杀后,也跟着死了。

儿子原本有大好前途,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

这其实和长期压抑的教育环境有关,节目成员进入儿子的房间时,发现了一张儿子平时的作息表,表格里严格规定了他上厕所、吃水果的时间,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

除此之外的时间,不是练钢琴,就是在书房学习。他房间里甚至还设置了一张弹簧床,每到起床时间,床就会自动弹动,父母这么做,就想避免儿子偷懒。

儿子虽然16岁就被顶尖学府录取,可长期积累的心理压力在这一刻也爆发了。在他的“遗言”中,说自己“好累”、“如果没有收到这张通知书就好了”,可见他学习得很不快乐。


看这集节目的时候,联想到了前不久的北大学子弑母案,也是一例病态教育引发的案件。

吴谢宇事事都高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成绩已经很优异,母亲依然对他管得过于严格。

从吴谢宇逃亡那段时间做的工作来看,他有多渴望解脱,就能说明以前经受的压抑有多重。


01父母过度的“为了你好”,将孩子封闭在了高压里

其实这两个事例中的家长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他们所认为的“为了你好”,是以本人的意志为前提,而不是以孩子的意愿为主。

“恐怖公馆”中的家庭世代优秀,祖辈都是状元出生,到了儿子这辈自然不能甘于人后,孩子背负家庭荣耀的压力,不得不前行。


吴谢宇出生平凡,为了突破生活的束缚,需要努力学习进入最高学府,才能得到机会。

两个人家庭情况不同,却同样背负着家庭的压力,生活一直被学习束缚着,内心渴望自由,渴望改变,却只能被家庭死死地按住,动弹不了。

父母觉得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孩子将来会感激自己。实际上,父母如果不懂孩子原本的性格和他们的内心需求,只会强制训练,孩子是难以健康成长的。

很多父母都用“为了你好”这样的理由管制孩子,为他们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找最好的学校,每天给孩子制定严格的学习规划,课业之余还会找新的任务,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孩子玩乐的时间被剥夺,对于他而言,最大的乐趣被拿走了。

如果孩子本身是顺从的性格,可能从年复一年的坚持中受益,而叛逆的孩子也许表面上会按父母的要求做,内心的压抑也会随着时间增长。



02教育中的“食盐效应”,家长该懂

“都是为了孩子好”这种观念越来越被人诟病,可见这种想法的存在已经不合理。

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光按自己的心意来,要懂适度的原则,这点可以参看“食盐效应”。

所谓“食盐效应”,指的是任何东西并不是拥有越多就代表越好,只有真正需要的才是好的。

就像人原本习惯吃一日三餐,可世界上有太多美食的诱惑,零食、甜品、饮料让人停不住嘴,人长得越长越胖。

于是,为了好看开始不停的减肥,减肥还没有意志,一下节食,一下又狂吃,就这样把身体又搞坏了。

恶性循环,最后减肥没减成,反而身体健康受影响。育儿也是这样,“都是为了你好”,请家长别再这样说。

“食盐效应”存在的意义在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度,就算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对自己有利的事,也不可追求过多。一旦过度,事情就容易“变质”。

父母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父母觉得凡事都是“为孩子好”,让孩子花大量时间学习,别玩物丧志。

这种为孩子着想的心思出发点是好的,可如果不把握好度,就会伤害到孩子。“为孩子好”一般情况下还是值得提倡的,极端表现才是被人诟病的真正原因。


03“为孩子好”的两种极端

一.过度溺爱,包办一切

父母宠爱孩子的心溢于言表,就怕他们受一丁点委屈。衣食住行都给孩子备齐,只要孩子能安心学习就好。

很多孩子甚至进入大学后,才第一次洗衣服、洗袜子,有些懒的干脆把脏衣服堆起来拿回家洗,连洗衣机都不愿意用。

父母总想着为孩子包办一切,以为这是对孩子好。实际上,这只会让孩子习惯“享受”,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能自理,怎么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呢?

父母爱孩子是好事,要适度,该严格的时候要严格,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二.“挫折成才”的过度严格教育方式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父母觉得学习是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不能吃苦的孩子是走不到头的。孩子有时意志力不够,家长就得在背后推一把,打骂也成了父母理所当然的教育方式。


“不打不成才”,父母觉得打骂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如果只是放纵孩子偷懒,那孩子以后不成才,找谁去?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种想法看似可以理解,但粗暴的教育方式仍然不值得提倡。

父母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判断“为孩子好”的做法,是不是真的合适。太过严格的要求,只会徒增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感。只有孩子真正需要、喜欢的,才是“为孩子好”。

没有父母想害孩子,“为孩子好”的初心值得肯定,但如果对孩子作用不大,还是要考虑方法是否正确。


04如何掌握好“为孩子好”的尺度?

一.学会反思

孩子不接受父母的好意,父母不要觉得是孩子不懂事,实际上,没人会拒绝真正对自己好的人和物,如果孩子拒绝了,说明这些并不适合他们。

比如父母孩子喜欢画画,父母却觉得孩子学习书法比较好。父母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兴趣强行安在孩子身上,这不人性化。

父母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还是要以满足孩子为主。毕竟只有孩子开心了,才会主动学习,才会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二.学会尊重孩子

孩子的意见很重要,父母不要盲目崇拜作为家长的权威,就想着压制着孩子。要关心孩子的意见,学着尊重他们。

可能父母觉得好的事,孩子并不能理解,可以试着先耐心跟孩子解释,而不是说“你自己看着办”这种话。

三.多给自己自由和空间

妈妈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围着孩子转,实际上只要孩子稍微长大点,就可以不必时刻小心谨慎地对待了。

可以让孩子多跟同龄人玩,腾点时间给妈妈自己,可以学习充实自己。总之不要把全身心拴在孩子身上,多给孩子一些成长空间,也多给自己一些空间。

父母希望孩子能成才,这是很现实的愿望,只是不要过于急躁和强势,多给孩子留些空间,去倾听孩子真正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能为孩子找到合适的路,或鼓励孩子自己往前走,这就足够了。

凡事不可强求,教育孩子注意适度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家长要努力去挖掘,然后放大这些优点,就可以与众不同。父母要相信孩子,也要相信自己,大家共同成长,才不至于迷失了内心。

关键词:“为了你好”、过度教育、严格、食盐效应、父母课堂

孕育岛,一个专业的育儿团队,在怀孕或是育儿期间遇到的任何问题和疑惑,都可以通过私信咨询,在这里得到满意的答复。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gvs51297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