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是怎么存活的(罗非鱼的隐患)

发布日期:2024-12-23 01:01:23     作者:爱若变成刺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gwe221080.html     违规举报

罗非鱼又称南鲫,并非我国原生鱼类,原产于非洲,因此又叫非洲鲫鱼,属于热带、亚热带鱼类。罗非鱼是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淡水鱼,素有“白肉三文鱼”之称。

没吃过罗非鱼的人对它并不了解,其鱼肉肉质不仅细嫩且鲜美,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尤其是含有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然而,谁也没想到引进罗非鱼后,却给土著鱼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罗非鱼

小小的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世界所有国家推荐养殖的鱼类之一。因为罗非鱼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强,以及养殖周期短、成本低和饲养简单等优点。

罗非鱼适应环境能力广泛且养殖方式多样,可采取网箱和放养等方法进行养殖,通常养殖4~5个月即可达到销售规格。


很多人只知道罗非鱼是入侵物种,却不知罗非鱼是很多国家眼中的财富“蛋糕”,而罗非鱼凭借肉质鲜美,鱼肉中没有细刺的优点,深受欧美民众的喜爱。

最近几年,我国罗非鱼出口量增长迅速,每年出口额高达上百亿,稳居世界第一。目前,罗非鱼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养殖之一。


罗非鱼引进后的隐患

我国罗非鱼养殖,最早是于1956年和1957年,分别从泰国和越南引进了莫桑比克罗非鱼,但由于对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保种,以及选育工作的疏忽和技术未能跟上等原因。

导致养殖出塘的罗非鱼个体偏小不受市场所接受,所以经济效益很差,当时未能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直到1973年,我国再次从日本引进了红罗罗非鱼,并试养于广东珠江水产研究所。


式养取得成功后,并在随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对原有几个品种的罗非鱼进行杂交,获得了更加优质的罗非鱼品种,而我国本身就有优越的罗非鱼养殖条件。

加上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非常适合罗非鱼繁衍生息,所以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都是罗非鱼主要的养殖区域。但由于60多年的养殖疏忽、外逃和放流等原因,造成南方水系野生罗非鱼“泛滥”。


罗非鱼比肉食性鱼类还要“狠”

罗非鱼的品种繁杂,全球约有100多种,属于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里的罗非鱼,主要是以浮游动物和藻类为食,成年的罗非鱼是以植物为食,并且还会摄食水蚯蚓、红虫和其它软体水生昆虫。

其中也包括掉落到水里的蚱蜢、蟋蟀、蚕、知了等活饵。罗非鱼并非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所以通常不会捕食鱼虾,只是偶尔会觅食刚孵化的鱼苗和米虾,但你不要被它欺骗了。


罗非鱼虽然不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却比肉食性鱼类还要“狠”。原因是罗非鱼的繁殖能力十分强悍,当年孵化出的罗非鱼苗,就能再次繁殖后代成为爷爷辈。

罗非鱼繁殖的方式与土著鱼类不同,罗非鱼在一个繁殖季节,就能产1000多枚鱼卵,一年可以繁殖3次;繁殖后雌鱼会将鱼卵含在嘴里孵化,所以罗非鱼的孵化率几乎达到了100%。

另外,罗非鱼还有领地的习性。在同一个水域内,罗非鱼虽然不能捕食其它土著鱼类,但会将土著鱼类的鱼卵摄食殆尽,这种铲草除根的扩张方式,比肉食性鱼类还要凶猛,也给土著鱼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土著鱼已危在旦夕

自从罗非鱼进入我国自然水域后,土著鱼类就已经逐渐减少,这绝非是危言耸听。2020年10月份,全国水生野生动物宣传月,就曾明确禁止放生或遗弃外来物种,而罗非鱼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罗非鱼的繁殖能力极强,并且在我国自然水域缺乏天敌的影响,大量繁殖的罗非鱼,就会与土著鱼类抢夺资源,其中就包括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以及本身就匮乏的食物。


不过,罗非鱼最致命的威胁,是排除异己生活习性,然后而大量摄食土著鱼的鱼卵,就会导致土著鱼繁殖受阻,长期以往下去土著鱼类必将走向灭亡。因此,罗非鱼已经对本土鱼类,从繁殖到栖息均构成了严重威胁。

根据“两广”地区的钓友反应,在当地的自然水域野钓时,除了能钓到罗非鱼,几乎钓不到土著鱼种了,就连钓一条鲫鱼都要看运气。所以,对于自然水域的罗非鱼,若不加以管理和采取有效措施,就真的“反客为主”了!


最后

关于钓罗非鱼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鱼竿的选择。罗非鱼的力道较大,所以鱼竿必须要使用5~6H以上硬调性的钓竿,这样避免惊窝且抄鱼快。主线则使用1.5号的尼龙线,子线使用1号即可;鱼钩建议使用5号左右的海夕鱼钩,这个型号和钩型可大小兼顾。

由于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所以对饵料的要求并不高,通常只要有罗非鱼的水域,使用广谱性的钓饵都可以钓到;但在罗非鱼较多的环境下,要想钓其它鱼种就必须要用老玉米等硬颗粒钓饵,否则都会遭到罗非鱼的闹饵。


建议大家在自然水域,钓到或捕获野生罗非鱼,不要因个体小而放生。若能这些外来物种,有效地减少或控制,就是对土著鱼类最好的救赎。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gwe22108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