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筹的建议(10分钟带你搞懂税筹)

发布日期:2024-12-23 12:22:11     作者:傻子很爱你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hfd478805.html     违规举报

说到税筹,最近几年很多做HR的朋友经常接到这样的营销电话,号称可以帮助员工节约高额个人所得税以及帮助企业节约企业节约企业所得税,真的有那么神奇服务嘛?今天我来带大家来深入了解下市面那些常见的税筹服务的本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税筹的建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关于税筹的建议

说到税筹,最近几年很多做HR的朋友经常接到这样的营销电话,号称可以帮助员工节约高额个人所得税以及帮助企业节约企业节约企业所得税,真的有那么神奇服务嘛?今天我来带大家来深入了解下市面那些常见的税筹服务的本质。

其实税筹这事要是放在10年前,其实是件很高大上的活。那时的税筹指的是税务专家利用他们对税务知识以及税法的深刻理解,帮助个人以及企业在劳动或经营的过程中通过在合法的前提下优化税收结构,充分利用税收政策,以及纳税所在地的扶持政策等,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纳税金额的咨询业务。但是到了今天,市面上的税筹发生了质的变化,很多企业偷换概念,违法违规进行所谓的税收优化,工作量小,收益巨大,使得很多外行人被吸引加入其中。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些企业常用的手段。

1、工资性收入变个体工商户经营性收入

直白一点说,就是服务商让企业内部高收入员工以自己或他人名义在外部成立一个个体工商户(很多服务商在一些城市提供集群注册,网上办理全流程),把原来高额工资拆分为一部份工资收入,还有另外一部分让公司支付给指定的个体工商户,然后利用国家对个体工商户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原本属于工资性收入税收,工资越高,这个差额是非常可观的。举个例子,原本月5万的工资性总收入,拆分为2.5万工资性收入加上2.5万个体工商户收入,按照月5万工资性收入年个税在109080元,经过拆分后,工资性收入年个税在31080,个体工商户年税收合计10000元上下(主要是30万开票所产生增值税和附加税),拆分后税收总合计41000元,与原来相比降低了68000元,降低幅度超过60%,因此此类方案对于很多企业非常具有吸引力。

看似省钱了,风险也随之而来。

首先,工资性收入变为经营性收入本身就有违税法,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定义,不是我们随意想调整就调整的,得依据事实。

其次,企业支付费用给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开票给企业,企业作为受票方,这类发票容易引起税务部门的稽查,原本就有违事实,一旦监查问题必然暴露,因为没有事实的承揽行为,定性基本上都属于虚开增值税发票,这类金额一般情况下都够得上刑法啦!

因此要是再有服务企业来和大家提类似方案,你就明白啥意思啦。当然作为服务提供方,业务人员也是要注意,这类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要懂得拒绝营销此类业务。

当然,外部的独立顾问之类的很适合用这类方式,合法合规,且可以降低成本。

2、工资性收入转为经营性收入(自然人临时经营性收入)

模式上和上一种情况差不多,但是这类的经营性收入不是通过注册个体工商户来取得,而是采用《税收征收管理办法》里面提到的自然人获得的临时经营收入,和前一种相比不如前一种形式上来得规范。临时经营收入(不超过6个月)在税务征缴过程中理论上要进行临时税务登记,否则不能享受国家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例如月10万以下免征个人所得税和个人增值税。但是在地方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往往税务没法对个人进行逐一进行税务登记,因此变相参考个体工商户的减免政策对这些业务进行税收减免。以上操作办法在实际的业务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

只可惜,在很多服务企业在业务过程中,业务人员误导客户将全职或兼职员工转化为自然人临时经营者,将工资性收入偷换概念转为经营性收入,从而降低个人所得税以及企业应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第一种情况一样,一旦认定,都属于虚开增值税范畴。

但是有一类企业是可以合理运用的,即平台型用工企业,例如美团饿了吗众包骑手,平安好医生平台上兼职医生,滴滴平台上的专车司机等,这类人员与平台建立的是合作关系,业务频次都是个人决定的,不固定。由于法律的滞后性,这类群体目前在税务部门认知里,可以参考临时经营收入,很多地方为了吸引这类业务入驻,放宽了对这类业务的税收征缴形式。这类业务尽管不能完全参照现有的法律法规,但是风险可控,因为收入定性没有问题,只是存在征缴方式和入账凭证等问题。

3、企业税前收入通过交易转为个人经营性收入

这个就是所谓的洗钱,要吃牢饭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

解释起来就是企业在所得税缴纳之前,把大量利润通过虚拟交易转为个体工商户或者自然人的经营性收入,从而达到降低税收的目的。按照税法要求正常企业的税前利润需要缴纳25%企业所得税,但是通过这种操作后只需要缴纳不到4%的税收,看起来节约了大量税收,实质风险无限。且不说税务监察到公司,这类风险也很容易从内部爆发,例如涉及到的内部人员举报,到那时就真是悔不当初了。因为针对这类的方案,不仅我们的企业要拒绝,我们的服务方案的提供者也要拒绝提供。

以上就是市面上常见的“税筹”套路服务,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可要多加小心了,一不小心掉坑里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套路,改天有空再聊。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hfd47880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