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对于鸟类的喜爱与日俱增,鸟类摄影也成了一个群众基础扎实的独特摄影门类。随着摄影器材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摄影人已加入“打鸟”群体,鸟类摄影不仅人数众多,还有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古往今来,鸟儿是各个时代艺术家都十分钟情的对象,古代的水墨画中,以鸟为主陪体的作品不胜枚举。
当然,鸟类摄影的普及和火爆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问题,有对鸟类生态环境加以破坏的,更有甚者为达目的,使用“假鸟”摆拍所谓的“作品”,这些行为都是极不可取的。拍摄鸟类的前提就是“爱鸟、护鸟”。
跳水冠军 李晓 摄
点评:一张以瞬间取胜的作品,作者真实、清晰地记录海鸥的形态和入水捕食瞬间。快门时机掌控恰到好处,充满吸引力,彰显主题效果,可见其抓拍能力了得。作者将它的形体比喻为跳水运动员,也能使人产生同感和共情,让观者愿意将视线更长时间停留于照片之上。
夕照鸟归 刘晓阳 摄
点评:日落时分,鸟群栖息于树枝上,作者逆光拍摄,芦苇荡被风吹动的动态效果与安静的鸟群形成动静相宜的对比,一幅恬静唯美的画面呈现在眼前。照片曝光得当,暖光烘托精准,作者的拍摄手法和思路清晰。
哺 夏必俊 摄
点评:照片唯美,温情留存。幼鸟张开嘴等待成鸟的喂食,育雏瞬间犹如人类哺育孩童的情景,令人感动。照片虽然简洁,却传递出丰富的内涵。拍摄育雏期间的图片,可能造成亲鸟弃巢,要慎重。
对峙 潘良莺 摄
点评:展翅的鸟和跃起的鱼形成“对峙”,点明了主题,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的抓拍能力较强,捕捉到了精彩的一瞬间。晶莹剔透的浪花作为背景,展示了环境,衬托了主体,渲染了气氛。
等待 高建华 摄
点评:五只幼鸟从树洞中整齐地伸出头,神情仿佛在焦急地等待“父母”觅食归来,作者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到这灵性一幕。左下方的一枝绿叶成为点睛之笔,填补了左侧空白,增添了趣味性。
一家 柳芃 摄
点评:用镜头长焦端拍摄枝头伫立的四只鸟,干净虚化的背景,反衬出清晰的主体。仔细观瞧,鸟的脚下有个鸟窝,映射出“家”的概念,与主题呼应。
天鹅湖 周洋 摄
点评:景色高雅别致。高雅体现在湖面上天鹅的姿态较好,别致是因为一轮红日出现在画面当中,环境色调被渲染得暖意融融。场景由近及远,景物递进出现,富有层次感,为观者带来很好的阅读节奏和心理感受。
缱绻旖旎 张飞飞 摄
点评:构图考究,瞬间捕捉精美,反映出两只鸟的“浓情蜜意”,绿色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主体。大面积的绿色容易使相机的白平衡不准确,导致照片偏色,后期处理时应引起注意。
争斗 赵志强 摄
点评:作者巧妙地利用飞溅的水花来活跃画面,较高的快门速度确保了画面的精彩性,两只鸟在水面上的争斗非常有吸引力。背景中被虚化的色块冷暖呼应,增加了视觉上的协调感。
鄱阳湖上飘“鸟巢” 邹小平 摄
点评:长焦镜头拍摄鄱阳湖的鸟群,凸显了良好的自然生态,密集的鸟群形成抽象的图案,带来视觉上的灵动感和冲击力。作者借助湖面反射营造氛围,使照片产生了空灵意境。
栖息之地 刘迪 摄
点评:这幅拍摄于南极的照片较为难得,两只鸟在晶莹的冰块上栖息,看似温馨的画面却在极寒环境中出现,反差为照片增添了更多看点。后期处理时压暗四角,更好地突出了主体。
斗 张啟亮 摄
点评:使用高速快门凝固飞鹰捕蛇的精彩瞬间,情景生动,紧张感倍增。作者将二者展翅、缠绕等细节清晰刻画,使得主体看上去更加富有生命张力,同时暗示了自然界中食物链的残酷。
蛎鹬与海鸥 王吉义 摄
点评:这是一幅颇为风趣的照片,一黑一白两只鸟的状态给人以较丰富的画面感和故事性。白鸟展翅鸣叫的“焦虑”状态和黑鸟撤步歪头的“尴尬”神情被精准记录,像极了一对情侣在争吵,幽默诙谐。在后期处理时,可对画面下方和右侧做适当剪裁。
秋 冯克坚 摄
点评:仰拍空中掠过的鸟群,纯色的背景映出群鸟的舞动身影,黄叶反映出季节信息,在其衬托下,颇有几分秋凉的诗意。四周留白较多,可考虑适当剪裁。
飞落瞬间 李娟 摄
点评:作者捕捉到乌林鸮落地的一瞬间,张开的翅膀搭配乌林鸮的神情,霸气威武,颇具气势。遗憾的是背景稍显杂乱。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2年·第19期·4版(文、点评:任百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