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楷书四大书法家(隋朝时期著名书法家释智果)

发布日期:2025-01-22 06:09:41     作者:嘘用心听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hxj114046.html     违规举报

隋朝时期著名书法家释智果、薛道衡十五幅经典书法艺术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迄今考古文物发掘的情况判断为始于八千年前的中华黄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化,再经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隋、唐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繁盛的时期。隋代书法 隋代立国时间较短,书法虽臻于南北融合,但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仅为唐代书法起了先导作用。隋书法家有僧人智永曾用30年时间,书写《真草千字文》800本,分送浙东各寺院。其书法传王羲之法而有所变化,平正和美,体兼众妙。有石刻《真草千字文》传世,流传日本的《真草千字文》墨迹,亦传为智永所书。另一位书法家为丁道护,传世书法作品有《启法寺碑》,现原碑已佚,仅有一拓本流传。

隋代碑刻和墓志书法流传较多。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故简要精通,汇成一局,淳朴未除,精能不露。

隋代主要书法碑刻作品有:《出师颂》《任显文墓表》《画伯演墓表》《龙藏寺碑》《曹植碑》《贺若谊碑》《孟显达碑》《大般涅槃经卷》《董美人墓志》《苏慈墓志铭》《太仆卿元公墓志》《元公夫人姬氏墓志》等。这些碑刻和墓志,结体或斜画竖结,或平画宽结;风神或浑厚圆劲,或秀朗细挺;都能符合变化,自成面貌。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隋朝著名书法家释智果书法作品

智果(生卒年不详),会稽人。永兴寺僧。尝问书艺于智永、工书铭石,其字瘦健,隋炀帝甚善之。尝自谓智永曰:“和尚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佩文斋书画谱》等书均载有其所作《心成颂》,虽只八十四字,而就结构之虚实、背向、仰覆,避重复,求变化,举例说明,具有普遍而深湛美学原理,为研究汉字书法结构最早之著作。与智永所总结之《永字八法》,同为书学南针。《淳化阁帖》卷五有智果《评书帖》五则,凡四十九行,似未足以为凭信也。

隋朝著名书法家释智果《心成颂》赏析


智果《心成颂》释智果,隋仁寿年间书法家。师从智永。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隋炀帝曾说:“智永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着有《心成颂》,见于宋·苏霖《书法钩玄》。全文由“颂”、“注”两部分构成。“颂”为有韵文体,注文据严可均《全隋文》认为“非智果自注”。“心成”指“书法”。


凯源书《智果心成颂》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隋朝著名书法家薛道衡的书法作品

薛道衡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后为炀帝所杀。名重一时,然书迹流传不多,相传书有《和南帖》、《尔朱敞碑》等书迹,但现在都片纸不存。

隋朝著名书法家薛道衡诗《人日思归》赏析


范正红《行草书中堂薛道衡人日思归》纸本,138 x 70(cm)原文: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款识: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己亥春,范正红书记。钤印:长吉(白) 范正红(白) 孔阳(朱)。释文: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隋朝《出师颂》赏析


隋《出师颂》卷(绍兴本),纸本,章草书,纵21.2cm,横127.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出师颂》释文。茫茫上天 降祚为汉 作基开业 人神攸赞 五曜宵映。素灵夜叹 皇运未授 万宝增焕 历纪十二 天命中易。西戎不顺 东夷构逆 乃命上将 授以雄戟 桓桓上将。实天所启 允文允武 明诗阅礼 宪章百揆 为世作楷。昔在孟津 为师尚父 素旄一麾 浑一区寓 苍生更始。移风变俗 荡伐肆浪 至于太原 诗人歌之 犹叹其艰。况 将军 穷域极边 鼓无停响 旗不愧(该字左上部为“车”)褰 浑御遐荒 功铭鼎宏(去盖右加金)。我出我师 于彼西疆 天子饯我 慢车乘黄 言念旧劳。恩深渭阳 介珪既削 裂壤酬勋 今我将军 启土上郡。传子传孙 显显令闻。

《出师颂》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序,唐朝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绍兴年间入宫廷收藏,明代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乾隆皇帝曾将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逊位清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出宫外,1945年后失散民间。2003年7月突然在中国嘉德2003年春季拍卖会上亮相,引起业界轩然大波。

隋开皇十年《任显文墓表》赏析


隋开皇十年《任显文墓表》释文:延昌卅年庚戌岁四月丁巳朔,交河郡贼曹参军,追赠田曹录事参军,显文廿六日壬午丧于墓,春秋七十有二,任口之墓表。

高昌延昌三十年(隋开皇十年,590年),刻字填朱,五行,四十八字。

刻碑和墓志先要书丹,墓表镌字也应是这样。但此表不同,由工匠直接刻画成文,汉代的刑徒砖铭多数如此。无笔法可言,有稚钝拙趣。

隋开皇十一年《画伯演墓表》赏析


隋开皇十一年《画伯演墓表》释文:君字伯演,田曹参军,画蓁之孟子,便弓马,好驰射,寝疾卒,春秋冊有五,延昌卅一年辛亥岁十月十四日丧于庙,画氏之墓表。

高昌延昌三十一年(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墨书,五行,四十八字。

隋开皇六年《龙藏寺碑》赏析


隋开皇六年《龙藏寺碑》,楷书,无撰书人姓名。《龙藏寺碑》通高3.15米,宽0.90米,厚0.29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凡1500余字。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碑额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15字。碑阴及左侧有题名及恒州诸县名,分5截30行,行字数不等,亦为楷书。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龙藏寺碑并阴,张公礼撰并书,开皇六年十二月立,今在隆兴寺。”

(公元五八六年)刻,碑在河北省正定县。有人说它“整密瘦健,为隋碑第一”,有人说它是“爽整精能,为隋碑之极则。”隋建国只有三十七年,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当然不及两汉,唐宋那样百花争妍,蔚然大观,但是,它在书法发展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功绩,还是值得一书的。这正是今天珍视和研究《龙藏寺碑》的原因所在。

《龙藏寺碑》用笔沉挚有力,刚柔相济,结体严谨安雅,方整有致,已是成熟的楷书形象。杨守敬说:“细玩此碑,正平冲和处似永兴(虞世南),婉丽遒媚处似河南(褚遂良),亦无信本(欧阳询)险峭之态。”可见初唐诸家大多从此萌芽。其中受其影响最大的应是褚遂良。褚的《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与它似乎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因此,人们说《龙藏寺碑》是集北碑之众长,开初唐一代书风的“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梯。

《龙藏寺碑》碑额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15字。

隋朝开皇十三年《曹植碑》赏析


隋朝开皇十三年《曹植碑》,又称《陈思王曹子建庙碑》、《曹植庙碑》、《陈思王碑》、《曹子建碑》等,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立,石在山东东阿县城南十八公里鱼山祠内,22行,行43字。

此碑正书,参杂篆隶俗体,错综变化,浑为一体。书法遒劲而丰腴,虽是东魏旧习,也已经别开生面。从北魏开始,在一些碑刻墓志作品中,往往是楷书间杂篆隶字形。但是,其篆书多非标准小篆,隶书亦非标准之隶(汉隶),俚俗篡改者多,字形增损、笔画移位、讹误以及通假等现象亦大量存在,一直延续至唐代。

《曹植碑》,国家一级文物,又称《陈思王曹子建庙碑》《曹植庙碑》《陈思王碑》《曹子建碑》《曹植真迹碑》,《曹植碑》为平原侯、临淄侯、安乡侯、鄄城王、雍丘王、东阿王、陈思王曹植真迹集字碑。

隋开皇十六年《贺若谊碑》赏析


隋开皇十六年《贺若谊碑》隋开皇十六年(596)刻立。清代存兴平县文庙。高336厘米,宽128厘米。正书。28行,行67字。额篆书阳文20字。此碑上半部甚为清朗,下半部漫漶殊甚。无书者姓名,但字画精整,笔势遒劲,为隋碑中能品。据明赵崡《石墨镌华》载,宋人磨其碑阴刻《夫子庙记》。贺若谊为隋朝大将,官至左武候大将军,封海陵郡公。《隋书》有传。碑仍存兴平县文庙大成殿前。

隋朝开皇二十年《孟显达碑》赏析


隋朝开皇二十年《孟显达碑》在西安碑林第三室东侧第四排位置。碑高250厘米,宽67厘米,魏碑楷书,碑文前后残缺,字26行,每行49字,无撰书及立碑人姓名。

隋朝开皇二十年《孟显达碑》拓本,不署撰书人姓名,隋开皇20年(600年)书刻,正书,26行,行49字,纵176厘米,横66厘米。为晚清的一件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此碑1910年出土于西安城南李王村唐韦顼墓内,作为韦顼石棺之顶石用。幸而碑阳向下,故碑文大半尚存。碑阴向上,雕为屋脊形。碑阳首行缺38字,第二行缺2字,出土后为长安教育局管理,至1948年移至陕西碑林。

隋朝开皇二十年《孟显达碑》此碑刻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出土于西安南郊李家村(现在的赛格电脑城),原存西安市湘子庙街,1948年移入西安碑林陈列。

隋代写本 《大般涅槃经卷》赏析


隋代写本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 (北凉)昙无谶译。隋代佛经《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长七米有余,首残尾全,保留燕尾,写经笔致温润,端庄典丽。虽历经千年,依旧佛光奕奕,宝华庄严,展卷如新,使今人可结缘供养,以示虔诚之心,以求祈福之愿, 可谓佛缘殊胜。

卷中,首缺尾全,尾部有尾题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燕尾可见, 全卷原纸原状保存未装裱,保存状态极佳,淡描乌丝界栏规整纤细,经卷染潢并砑光,经卷用纸薄如蝉翼,表面平滑结构紧密,一千多年前的造纸技术令人叹为观止,黄卷璀璨夺目惹人爱不释手, 全卷书法气韵贯通,墨色如漆,笔力坚实,气息盈满,法度庄严,魄力雄强,风格沉静刚健又不失灵巧生动。

北凉昙无谶所译四十卷本《大般涅槃经》,俗称“北本《涅槃经》”或“《涅槃经》(北本)”,区别于其后南朝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改治的三十六卷本,亦即所谓“南本”。

隋朝开皇十七年《董美人墓志》赏析


隋朝开皇十七年《董美人墓志》 福建林白水旧藏 北京图书馆藏本。原文隶定:美人董氏墓志铭。美人姓董,汴州恤宜县人也。祖佛子,齐凉州刺史,敦仁愽洽,标誉乡闾。父后进,俶傥英雄,声驰河渷。美人体质闲华,天情婉嫕,恭以接上,顺以乘亲,含华吐艳,龙章凤采 ,砌炳瑾瑜,庭芳兰蕙。

既而来仪鲁殿,出事梁台,摇环佩于芳林, 袨绮缋于春景,投壶工鹤飞之巧,弹棋穷巾角之妙。妖容倾国,冶咲千金,妆映池莲,镜澄窗月。态转回眸之艳,香飘曳裾之风,飒洒委迤,吹花回雪。以开皇十七年二月感疾,至七月十四日戊子终于仁寿宫山第,春秋一十有九。

农皇上药,竟无救于秦医;老君灵醮,徒有望于山士。怨此瑶华,忽焉凋悴,伤兹桂蕊,摧芳上年。以其年十月十二日葬于龙首原。寂寂幽夜, 茫茫荒陇,埋故爱于重泉,沉余娇于玄隧。惟镫设而神见,空想文成之术,弦管奏而泉濆,弥念姑舒之魂。触感兴悲,乃为铭曰:

高唐独绝,阳台可怜。花耀芳囿,霞绮遥天。波惊洛浦,芝茂琼田。嗟乎颓日,还随湲川。比翼孤栖,同心只寝。风卷愁慔,氷寒泪枕。悠悠长暝,杳杳无春。落鬟摧榇,故黛凝尘。昔新悲故,今故悲新。余心留想,有念无人。去岁花台,临欢陪践。今兹秋夜,思人潜泫。游神真宅,归骨玄房。依依泉路,萧萧白杨。坟孤山静,松疏月凉。瘗兹玉匣,传此余芳。

惟开皇十七年岁次丁巳十月甲辰朔十二日乙卯

上柱国益州总管蜀王制。

此志文为杨秀亲自撰写,句法工整,用典精确,文辞绮丽流美。其中描写董美人娇艳婉丽的情态、以及杨秀在其去世后凄哀顾念的文字,华丽动人,具有极强的文学色彩。

隋朝《苏慈墓志铭》赏析


隋朝《苏慈墓志铭》,全称《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志铭》,又称《苏慈墓志》、《苏使君墓志》等,刻于隋仁寿三年(603年),墓志正方形,边长八十三厘米,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土于陕西省蒲城县,原石现存陕西蒲城县博物馆。此志出土后,即由知县张荣升在第二十一行“文曰”的“曰”字之下加刻跋文二行;此后跋文又被人凿去,在整纸拓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凿痕。

细看《苏慈墓志》楷书,点画清峻,笔意精到,字形结构匀称妍美,端庄平和,除结字略扁而稍带六朝遗韵之外,与唐人楷法已十分接近,其对方笔的运用已达炉火纯青,十分成熟,与《董美人墓志》亦极为相似,无疑是初学者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

《苏慈墓志》结构谨严,笔划劲利,楷法成熟而工整,方中带圆,字体又小,兼有南帖之绵丽和北碑之峻整,集秀丽与雄劲于一身,由此可见,唐代的楷书在隋代时已定下根基,风格和欧阳询的欧体相近,章法整齐,结体平正。

隋朝《太仆卿元公墓志》赏析


隋朝《太仆卿元公墓志》,又名《元公墓志及妻墓志》、《元公墓志、 元公夫人姬氏墓志》。《太仆卿元公墓志铭》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刻,石二尺五寸见方,楷书三十七行,每行三十七字。《元公夫人姬氏墓志》,石稍小,二尺一寸见方,楷书二十七行,行二十七字,书法严整方劲,全同《元公墓志》。基本内容:述其墓主六世祖父辈官爵及墓主为官经历和军功政绩。


清嘉庆二十年,此二志出土于陕西咸宁。初归武进陆氏,继为大兴恽氏、南皮张氏得,经咸丰庚申兵燹,石已断裂残缺不全。

此拓本浑朴之气未经洗凿,不失是志本来面目。笔势劲拔峻快,结体方整遒丽,是隋墓志中的代表之一。曾经萧山朱翼盦先生收藏,一九五三年,朱夫人张宪祗率子捐献故宫博物院。

释文:元图,原为弋阳人(现属江西上饶),姓危,吴越国武肃王钱镠改赐姓元;元图祖父讳亘,父讳倡;倡原为信州刺史,开平初年投奔吴越。其籍贯为钱唐郡。《钱唐郡元公墓志铭》元图为危(元)倡第十一子。自危氏归吴越后,考元氏第二代仅唐吴越国宰相元德昭有记载。

案《璩氏碑》,可知元图,实为元德图。德,实是其辈份序行。《元图碑》中,载其“父讳倡”,而非“仔倡”,应该也是这个道理。璩氏生四子,为德图、德昂、德雄、德威。璩氏亡故时,德图与德昂已从仕,德雄与德威还是读书人身份。

《隋元公墓志铭》书法风格已融合南北书风于一体,开唐书之先导。字形方正规整,结体严谨,风格古朴。

《隋元公墓志铭》原石虽存,然而已几经断裂残损很多。现有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版本于世。

隋朝《元公夫人姬氏墓志》赏析


隋朝《元公夫人姬氏墓志》,正书,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刻于隋大业十一年。而无书者姓名。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初归武进陆氏,继为大兴恽氏、南皮张氏得,经咸丰庚申兵燹,石碑已断裂不全。


此拓本浑朴之气未经洗凿,不失是志本来面目。笔势劲拔峻快,结体方整遒丽,是隋墓志中的代表之一。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谓“字画隽密,词理高华,玩其笔势,断为率更无疑。”竟直指为欧阳询书。曾经萧山朱翼盦先生收藏,一九五三年,朱夫人张宪祗率子捐献故宫博物院。


隋朝《元公夫人姬氏墓志》之一


隋朝《元公夫人姬氏墓志》之二


隋朝《元公夫人姬氏墓志》之三


隋朝《元公夫人姬氏墓志》之四


隋朝《元公夫人姬氏墓志》之五


隋朝《元公夫人姬氏墓志》之六


隋朝《元公夫人姬氏墓志》之七


隋朝《元公夫人姬氏墓志》之八


隋朝《元公夫人姬氏墓志》之九


隋朝《元公夫人姬氏墓志》之十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对于人的健康长寿的确有一定作用。 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年龄情况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人活七十古来稀",而历代书法家却有很多活了七八十、甚至八九十高龄。例如,唐代的柳公权八十七岁,欧阳询八十四岁,虞世南八十岁; 其后的徐浩七十九岁,杨凝式八十一岁,杨维贞七十四岁,文征明八十九岁,刘世安八十五岁, 梁同书九十二岁,翁同和八十五岁,包世臣八十岁,何绍基七十四岁等等。可见,练习书法的确有助于人的健康。

书法与养生的这种维妙关系,从"练功"的角度也可以得到解释。事实上,写字时端坐的姿势,就是气功里所讲的"坐功"。一个人若能每天坚持坐上一阵子,便可以象练气功那样,达到以意导气,使人精神振奋,意守丹田,呼吸匀称,肌体和精神得到协调一致。如此坚持下去,定会有益身心!少生疾病,健康愉快,延年益寿。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hxj11404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