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上下劲怎么练(太极拳起式的劲路)

发布日期:2025-01-22 01:50:21     作者:懒散的稚嫩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jcn512428.html     违规举报

万事开头难,如何开始,对于接下来的过程和最终的结果,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决定作用。太极拳的起式,对整个套路练习的状态和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在每个动作式子中都是一样的,一式精而百式通,所以,把起式练好练精,就可以举一反三,掌握太极拳的劲法劲路和技法的要领,再把这些要领融入所有的动作中去,就能让太极拳的整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下面我们就太极拳起式的要领,从动作到呼吸以及劲法劲路和技法,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预备式


首先自然站立,两脚跟并拢,两脚尖稍微外开,但不可开过大,以脚掌和脚跟都能落实着地不至重心有后仰的感觉为准,自然呼吸,静站几秒钟。然后轻轻吸气,同时慢慢提起左脚跟,然后整个左脚上提二十多厘米左右(以自然舒适为度),此时还是吸气,然后慢慢呼气,同时左脚自然向身体左侧迈出,在左侧与右脚相距大概与两肩同宽且与右脚尖平行的地方,以左脚尖先着地,脚跟稍微往里一些,与右脚的幅度一致,然后轻轻放落脚跟,此时还是呼气,重心还在右腿。接下来吸气,同时重心从右腿移往中间,让两脚平分重心,此时两膝稍微弯曲不站直就行,身姿稍高。然后慢慢呼气,同时两胯轻轻下落,有坐下之意,两膝稍微弯曲下蹲,整个身体从头、肩、胯、 膝一节一节从上放松落下,像倒塌的楼房,从最高的一层塌下,落到下一层,再连同这两层的重量继续落塌到再下一层,依此类推,直到地面,也就是感觉身体从上往下一节一节落到双脚上,有落地生根的感觉,然后自然呼吸。身体下落时注意虚领的意不丢,头顶有一根细绳轻轻向上提的意,使下落的身体和意念形成一种对拉的感觉,保持太极拳中有落必有起的要领,也有利于达到立身中正。在落好定式时调整好身体的各个部位,头要正,下巴稍微里收,脖子放松,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两肩随手臂下落之势自然放松,胸背也要放松(放松是指不刻意的使劲用力去改变身体的形态),命门处不要往里弯曲,腰背相平,两膝轻轻里合,使身体的整体有稍稍前合之意,不能有后仰的感觉,但要注意前合的度,也不能有要往前倒的感觉,这只是有利于保持稳固的意,不要破坏了身体中正的基本要领,总体上以舒适为准,自然呼吸,静待进入下一个动作。

一个是从膝往上的劲,可以送到胯到腰,就可以在胯腰处转换,但要注意胯跟也就是大腿根正面要一直保持稍微内含,若是双胯挺出,则所有的劲都会变得轻浮,对方一按就容易仰倒。接刚才所说,膝往上的劲到了腰胯后,便以腰胯的中心也就是丹田部位为核心进行转换。此时我们想像自己的劲力和身体的整体是一个圆球,丹田是球心,而双手、双脚、命门则是球的三个面,此时我们一边吸气,而这个圆球同时从球心也就是丹田慢慢掤开变大,使得命门轻轻后掤,双脚更加落实地面,我们便得到了前面说的双手向前向对方脚跟送出的劲,以及同时向上掤起对方的劲。此时双手前出的劲的劲根在命门,命门后掤与双手前送的劲形成对称力,中心点在丹田,这样就能保证双手前掤劲的饱满,而双手上掤的劲根在双脚,也是以丹田为中心,双手与双脚形成上下对称力,这样双手掤起的劲越大,对于双脚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可以使得双脚站得更加踏实稳固,而通过这样的整体协调得来的劲,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作用到对方身上去,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若从双方的整体来形容,自己是一个整体的圆,对方也是一个圆,在这个动作中,对方双手双脚也是圆面,而对方是双手推按与我,也就是一个圆球向我压来,而我是从下方通过与对方接触的双手向前向上掤圆掤开,自然能将对方这个圆球轻易推滚出去。另外在这个双手上掤动作中,对方来力过大时,可以在上面所说的要领中,再加一个双手转腕的动作,当对方按我的时候,对方的大鱼际和小鱼际也就是大拇指和小拇指两边是形成合力的,此时我只要稍微转动手腕,以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的方向,将对方的合力分解转动,使对方的小拇指小鱼际这边的力经我的的手腕转动传送到对方的大拇指大鱼际这边,这样对方手上便无法形成合力,而且对方如再加力,那么劲力只能往小拇指走而被我转送到对方大拇指处,对方劲力越大则大拇指处受到的反作用力越大,便可轻易被我掤出,但注意转手腕的度不能过大,不然上掤的方向就变成外开了。另外在这个动作中,背肩肘都只是传劲的作用,整体配合掤圆送出就行,不可另外发力。以上这些练法和要领都是在吸气双手上掤时同时完成的的,没有先后之分。

三,双手推按动作

接上个双手上掤动作,当上掤到大概与肩同高的位置后,轻轻呼气,慢慢下落到胸口位置,此时身体也跟着稍稍下沉,同时手腕下坐,掌根向前推按,手指头向上扬立起,形成扬指坐腕的手型,但要注意不能让手腕处绷得太紧,手腕是手上劲法汇合相聚和运转送出的关键部位,一绷紧就不能灵活。在这个动作配合练习时,当接上个动作上掤开对方的双手后,我们变双手向下向前向对方的胸口推按。在这个动作里,有推劲和按劲相融合的用法,同样的,我们得理清这两个劲法的来路。在这个动作中的推劲,劲根在自己的背部,而要把这个劲送出,得要胸背的配合,在我们向对方推出时,胸部在前面自然放松的情况下,轻轻往里含,带动两肩稍稍往前相合,注意前合但不能浮起,否则劲力会漂,同时后背轻轻掤圆,这样通过胸含背掤肩前合的练法,就能得到从双肩向手臂手腕一节节送出的前推力,注意推出时手臂不能伸直,手臂只是传劲的作用,在关节弯曲但保持弹性的情况下是可以传劲力的,这个可以在两人配合的情况下慢慢去体会就能感觉到。此时光有推力还不够,无法达到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我们还得加上按劲,在这个动作中,按劲的来源在于腰胯。在向对方胸口推出时,我们身体稍稍下沉,此时腰胯也跟着下坐,带动掌根也一起有下沉的劲,此时掌根下沉的劲劲根在腰胯,劲路与腰胯下沉相合,而腰胯的根在脚,所以腰胯的下沉与双脚相合,这样一节节下沉直到脚底。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融合了推劲和按劲的整体力,而向对方胸口发劲时,要注意双肘处如轻挂着小铁球一样,这样双肘就不会浮起,若双肘一浮,劲也就漂了散了。而在劲力的方向上,此时我们与对方接触的点是双手掌,而劲点越小,打击的穿透力越足,所以我们出劲点要在双手掌根的外侧,我们把刚才的推按劲汇合到手腕处后,通过双手掌根的外侧引导送出,方向都江都稍斜向里合,这样双手的两个劲路就能在对方的胸腔里有个交叉点,也就是双手的劲路要在对方的胸腔里汇合,从而能震动甚至震伤对放方的内脏,达到最好的打击效果。当然了,在练习中要注意发劲的力度,要从轻到重慢慢加,当发劲练得较好后,可以让对方以双手臂护在在胸口,再把手搭在对方手臂上练习,这样就不容易受伤。以上这些练法和要求较多,但都是在轻轻呼气身体稍下沉双手稍下落向前推按时完成。


四,双手下采动作

接上动作,在推按后,还是慢慢呼气,身体再缓缓下沉,落胯弯膝,注意要保持两膝微微相合,膝盖也不能超过脚尖,才能让重心稳固,同时双手慢慢落到两胯的前方位置。在这个动作里,我们主要练习双手下采的劲法。接上个动作的用法,在我们向对方胸口推按后,如果达不到打击的效果,那可以双手顺着对方的手臂位置滑下抓住对方手腕,快速向我的脚下方向采,将对方采扑在地。在这个采劲里,劲法的来源在于身体的松落下沉。我们以手指相合抓紧对方的手腕,下采的劲点在掌根处,下采的方向是我们的双脚中间或脚尖位置都可以,而劲跟在我们的双脚,所以我们掌根的劲路要与双脚沉入地里的沉劲相合,而要达到这种融合,就得经过腰胯的带动和统一。我们在向下采时,腰胯下坐,落往双脚,而双手也是落往双脚,所以可以腰与手相合相联,以腰胯下沉带动手,一起落往脚跟,这样整体的沉劲就容易出来,下采的劲力才能充足。在这个动作中,若单独练采劲时,则要求速度要快,呼气也要快,身体一沉,带动双手快速下采,将对方向我脚下采扑,另外还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配合,一个是双肩同时往双胯下落,就能更好的带动手臂手掌的下行,一个是双胯前方要轻轻一扣内含,可以加快采劲的速度和沉落,还有脚掌一定要落实,这样双手与双脚相合时重心才能稳定。而在套路的练习中,双手下采至两胯前方后,意念掌根与胯根轻轻相合,同时轻轻呼气,准备下一个式子的引动。以上的要领和练法,也是在身体下落双手下采呼气时同时完成,同时保持身体下落而头顶的上领之意不丢。

以上这些,就是太极拳起式中基本的劲法和技法练习的要领,而一个起式练起来也不超过一分钟,要同时去考虑到这么多要求自是不可能。所以我们得分开反复去练习和体会,这一遍练习时多注意这个要领,下一遍练习时多注意另一个要领,要一步一步的把所有的要领都练到一练拳就能自然做到的习惯。而通过起式的练习,我们可以整理出,太极拳中每个劲法,都得有劲点劲路和劲根,我们得理清了这些关系,并协调好整合好,才能运用得到位。而不管是双手前送与命门的对称开,双手下采与双脚的相合,还是推按时的胸含背掤,都是可以发劲的,而身体站起时的胯要内含,才能做到起而不浮,身体下落时头顶的上领之意不丢,才能落而不歪,统统这些要领,在每个相同动作里的练法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太极拳的运动规律,我们练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也就是掌握这种运动规律,并像我开头所说的,把这种运动规律融入到所有动作中去,就能把太极拳练好。当然了,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谓各师各法,同样一个起式,每个老师的讲解都会有些差别,但目的都是练出整体协调运用自如的劲法,方法或许不同,但最终练好后的效果都是一样。所以不用要求所有爱好者都得按哪个老师的练法去练,或要求所有老师都得按哪个老师的教法去教,只要可以对彼此的练法教法有些借鉴,并进行一些合理的融合,找到适合自己的练法教法,能互相促进各方面得到些提高,便是所有受益的太极拳练习者之幸。

武术大师们一致推崇的练武要诀请点击:练武要诀。择得好师——站的好桩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jcn51242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2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