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市场包括哪些子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年成果)

发布日期:2024-12-22 05:04:27     作者:扭摆的腰肢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jhr370687.html     违规举报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十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硕果累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上海金融市场包括哪些子市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金融市场包括哪些子市场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十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硕果累累!

10月11日,上海召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金融专场,主题为 “新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就与展望”。证券时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年来,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从2012年的528万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2511万亿元,增长近4倍,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规模增长近2倍,从全球第七位跃居第三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阶段目标——基本建成与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已在2020年如期实现。未来将如何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对此,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孙辉透露,下一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提升能级方面重点是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加强制度性创新。

持牌金融机构超过1700家 外资占比约30%

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信亚东在发布会上透露,十年来,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从2012年的528万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2511万亿元。“上海价格”范围不断扩容,涵盖了股指、外汇、利率、重要大宗商品等,“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上海金融市场格局日益完善,十年来,新设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跨境清算公司、中国信托登记公司、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城银清算公司等多家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

上海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从2012年的3.9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万亿元。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效应日益增强,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充分发挥,截至今年9月末,科创板上市公司473家,累计募资总额7181.8亿元,总市值5.5万亿元。

一系列支持自贸区建设、支持长三角一体化、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系列措施陆续落地。孙辉透露,先后先行先试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本外币境外融资制度、外币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以及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一大批全国首创性金融制度,其中一些制度陆续在全国推广。

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4.2万个,办理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129万亿元,年均增长39%;境外主体持有银行间债券量达3.5万亿元,是2016年底的4.3倍;境外主体累计发行“熊猫债”由2012年末的4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6121亿元。

上海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健全。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从2012年末的1227家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1719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约30%。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均在沪开展业务,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管理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达三分之一。上海金融人才规模从2012年末的30万人增加到目前的47万人,年均增幅约4.6%。

上海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琦透露,十年来,上海持续巩固金融开放门户枢纽地位。目前,上海共有外资银行保险法人机构超过50家,外资省级分支机构超过100家,外资银行保险代表处77家。积极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重大举措,率先试点外资机构与大型银行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目前已开业的4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全部落地上海;率先推进人身保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全国前三家外商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均在上海完成注册变更。全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也在上海获批开业。对外开放的“首家”“首批”效应,体现了上海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上的“加速度”。

十年来,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占全国比重约50%,始终保持全国第一。孙辉透露,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年均增长47.7%。其中,2013年以来,上海与“一带一路”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年均增长49.6%。

上海企业贷款利率和小微信贷利率处于历史低点

孙辉在发布会上表示,2012年-2021年十年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增长到18%,今年上半年这一比重高达21.3%。

从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角度看,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10.1万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19.1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底的2.5倍和3倍。

上海金融业在支持上海经济较高速度发展的同时,也重点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孙辉透露,统计以来,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和绿色贷款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9%、32.7%和24.1%,比同期上海全部本外币贷款增速分别高出9.6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同时,目前上海企业贷款利率和小微信贷利率都是有统计以来的历史低点,而且上海这两方面的利率一直在全国各地区中始终保持最低的行列。

信亚东透露,面对疫情冲击,上海出台的抗疫助企、经济恢复重振以及新一轮稳增长政策中,涉及金融支持政策有30条。据统计,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今年8月,上海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8%,比上年末下降44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

刘琦表示,过去十年,上海银行业资产和银行贷款增长均超过140%;保险深度从4.08%上升到4.56%,保险密度从3421元每人上升到7917元每人,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风险保障。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十年前增长96%。推动成立中国集成电路保险共同体,已为12家集成电路重点客户提供保障金额近7千亿元。

截至目前,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存量户数为1.8万户,贷款余额超过6500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32%和44%。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助力72家上海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实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成功对接。

上海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登勇也透露,十年来,资本市场为上海企业提供直接融资超过4万亿元,支持207家地方经济支柱企业和战略新兴行业企业通过上市做大做强,120家次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产重整、加快转型升级。此外,上海股权、创投基金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本金超8500亿元。

上交所股票市场十年增近2倍 跃居全球第三位

王登勇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十年来增长近2倍,从全球第七位跃居第三位;债券市场累计融资近34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债券市场。今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额107万亿元,是2012年同期的3.2倍。

十年来,上海资本市场新上市期货和期权品种26个,是之前品种数量的两倍多,基本覆盖农产品、化工、金属、能源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也构建起了金融期货权益类、利率类两大产品线。

十年来,上海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从经营效益看,总市值和资产总额分别增长了2倍和2.3倍,总市值稳居全国第三;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达10%;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达到3531亿元,较之前三年增长近19%,远超净利润增长幅度。从行业分布看,战略新兴行业企业占比近四成,战略新兴行业上市公司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目前,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和首发融资规模均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信亚东透露,上海将发挥好科创板“头雁效应”,健全科创企业培育和服务机制,深入实施“浦江之光”行动,形成百家重点科创板预备企业、千家科创培育企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百、千、万”后备企业资源体系。

十年来,上海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数量持续领跑全国,集聚态势不断扩大。目前,上海共有证券公司31家、期货公司36家、基金公司62家,十年来分别增长55%、20%、68%,其中有2家外商独资、4家外资控股和26家中外合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占全国近半数。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均已入驻上海开展业务。此外,上海还有各类证券基金期货分支机构115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4473家。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总资产分别增长5.1倍和9.2倍,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长9倍。

王登勇介绍,上海资本市场和行业双向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十年来,上海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设立境外分支机构逐步从美国等地拓展到新加坡、越南、老挝等国家和地区,并积极开展QFII、RQFII等跨境业务。中国太保成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伦交所沪伦通板块挂牌交易。

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首家外资全资控股证券公司等多个首例性、示范性项目落户上海。沪港通、沪伦通、中日ETF、沪港ETF互通相继落地。上海期货交易所先后推出原油、20号胶、低硫燃料油、国际铜期货和原油期权等5个国际化期货和期权品种,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交易者。华安、华泰柏瑞等一批基金公司相继推出中日、中法、沪深港等跨境ETF。境外投资者在期货市场的客户权益已超过1100亿。

未来将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加强制度性创新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建成与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已在2020年已如期实现。 下一阶段,将如何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

对此,孙辉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提升能级方面重点是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加强制度性创新。

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支持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提升上海金融市场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加快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为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券市场提供进一步便利。

另一方面,推进重大金融改革创新,特别是科创金融和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科创金融改革力度,构建一个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再上新台阶。

支持上海申报建设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金融支持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国际影响力,建设覆盖全金融市场的交易报告库,深化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推进金融科技监管试点等。

责编:朱雨蒙

校对:廖胜超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jhr37068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