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已经消失的老建筑(老厂区老厂房老建筑)

发布日期:2024-12-22 07:21:33     作者:氵落亿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jlz354605.html     违规举报

论市民认可度和地标性,在沈城的诸多街路中,卫工街似乎并不出挑。它没有北陵大街历史悠久,也不如中街、太原街热闹繁华。然而,不论是回溯前世,还是浏览今生,你都会越来越发现,这条街的独特之处和非凡价值。

作为沈阳市打造文化和旅游新亮点的六个片区之一,卫工街片区以卫工街为轴线,沿途串起大量工业遗存,老厂区,老厂房、老建筑连点成片,如同一个个“活化石”,静静诉说着沈阳百年工业史,从历史发端到创造辉煌,从经历阵痛到奋起转型……

这是属于沈阳人、属于沈阳这座城市的共同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卫工明渠。

卫工往事 百年寻迹

端详一幅幅拍摄于上世纪中期的老照片,卫工街往事清晰浮现。

俯拍视角下的卫工北街,两侧厂房林立,烟囱高耸入云。信手点数,在卫工北街北四马路至北一马路之间,就聚集着沈阳化工、红梅味精、沈阳铸造厂、沈阳电机等多家曾经赫赫有名的大型工厂。在卫工街以东的北二路上,更有沈阳机床一厂、沈阳机床三厂、锅炉总厂、有色冶金总厂、汽车齿轮厂等十几家超大规模企业列阵聚集。

卫工南街以西的大片苏式建筑群,就是闻名全国的产业工人聚居区——铁西工人村,也是新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工人住宅楼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沈阳冶炼厂、第一机床厂、电缆厂等44家国有企业的家属宿舍相继在这里落成。

一栋栋独具风格的红砖楼,交织着大时代和小家庭的悲欢。

在工人村旁边,始建于1958年的劳动公园,由卫工南街、勋业三路、肇工南街和南十二路围绕而成。历经六十余载岁月,在一代又一代沈阳人有关童年、青春和家庭的记忆中,总有专属于劳动公园的美好情结。而“劳动伟大、劳模光荣”的公园主题,对于工业立市的沈阳来说,更是深入骨髓的一种精神象征和传承。


卫工街九路东侧的工人文化宫,堪称当时铁西乃至沈阳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在休闲娱乐生活远不及今日丰富的年代,能在这里看一部电影、观赏一场文艺演出,带给人们心灵的滋养和满足,足可以回味良久……

时光的列车驶至本世纪初。铁西区重置城市空间格局,开启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东搬西建”。老城区开始从生产区向生活区的功能切换,300多家工业企业陆续搬迁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留下沉寂空荡的厂区、厂房,其中不乏始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历史建筑。

可以说,以卫工街为轴线展开两翼的片区,就是一部沈阳工业的静态历史,其工业密度之高、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为国家贡献之多,在国内极为罕见,堪称沈阳老工业基地的缩影。剥离了生产功能和经济效应,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更加值得被保留、被看见。

保护卫工街,就是在保护珍贵的工业记忆。


工人文化宫, 带给人们心灵的滋养和满足。

变“锈”为秀 连点成轴

如果说,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那么“工业风”之于沈阳,无疑是色彩最为鲜明、植根最为深厚的特质组成。令人欣慰的是,城市没有选择忘记。随着一系列工业文化遗存保护工程的实施,让卫工街片区以更富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核的形式,呈现于眼前。

修旧如旧、变“锈”为秀。行走于今天的卫工街上,一片片老厂区、一间间老厂房、一栋栋老建筑,已变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园、休闲街区、艺术展厅、城市书房,催生出一个又一个人气打卡地,以优质的公共文化空间丰富和拓展着市民文化生活。

每一次走进,都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邂逅、与城市的共情呼吸。

全长近7公里的卫工明渠,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与卫工街平行而建,是一条服务于工业区的污水排放渠,曾经被周边的居民称作“臭水沟”。随着工厂搬迁、城区改造,卫工明渠也几经治理改造,变成了铁西区的一条景观河,沿途建设带状公园,铺设健身步道,配置休闲设施,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在这里休闲散步。

卫工北街44号 沈阳红梅文创园

这里曾经是闻名全国的沈阳味精厂,东北地区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诞生地。厂区内保有1栋沈阳市文物保护建筑和5栋一类历史建筑,包括始建于1939年的满洲农产化工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厂原料仓库、浓缩车间、材料仓库;始建于1945年以大跨度和三连拱为标志性建筑特色的发酵车间;建于1966年的红梅味精厂研究所,沈阳最早的食品化工研究设施之一。

如今,经过修复和改造,这片老厂区被赋予了新生。文创园门口,依旧保留着工厂的大门和牌匾。发酵原料的车间,变成了发酵艺术的展间,承接各类当代艺术展,呈现国内外新锐艺术形式,与两个直连屋顶的巨型发酵炉形成历史与现代的交互感。用于存放生产资料的原料库,现在已是东北最大的LiveHouse,年轻群体因为音乐而在这里集合;在开放式的厂区空间里,手作工坊市集、户外音乐节、美食夜市轮番登场,酒吧、咖啡厅、特色餐馆人气十足。


中国工业博物馆, 留存下沈阳工业重镇的百年记忆。

卫工北街14号 中国工业博物馆

这座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全面展示工业题材的综合性博物馆,原址是亚洲最大的铸造企业——沈阳铸造厂,新中国第一枚国徽诞生地。如今,它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为工业遗存再利用提供了可行性样本。

改造后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有5个常设展馆和冶金机械展区。馆藏品1.5万余件,定级文物300余件。徜徉在高达30米、最长距离超过100米的超大型厂房空间里,目光所及的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一个奋斗故事。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仿制)、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馆内展出的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工业之最”,书写着新中国壮丽的工业史诗,留存下沈阳工业重镇的百年记忆。


奉天工厂, 这里曾是沈阳工业的发端。

肇工北街11巷 奉天工场

两根高耸入云的红砖烟囱,在打卡奉天工场的照片中,是出镜率最高的。它曾属于沈阳冶金机械修造厂,我国早期机械装备的重型骨干企业,留下过赫赫声名。

这里更是沈阳工业的发端。上世纪初,它的东侧,是南满铁路的重要枢纽“奉天驿”,就是今天的沈阳站。借由铁路交通之利,大批中外企业来此兴建工厂,形成了东北最发达的工业区。其中,于1938年建成的大信洋行奉天工场,就是沈阳冶金机械修造厂厂区前身。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改造方在修缮中使用的每一块砖,都是从全国各地收购而来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砖,逐块挑选,修角磨面。这使得老厂房的建筑原貌得以完整保留,再现了铁西区面积最大的工厂旧址楼群。走进复古工业风的百年老厂区,在草坪上观看露天电影,在城市书房里沉浸阅读,在老建筑里看展览、听讲座,在绿皮火车里喝咖啡……总有不一样的收获。

兴华北街8号 1905文化创意园

2009年5月18日,已经51岁的5吨电弧炉,在炼就此生最后一炉钢水后退休。与此同时,被喻为“中国重型机械工业摇篮”的沈阳重型机器厂正式搬迁。留下的原沈重集团二金工车间,以标志着沈阳工业起源之年的“1905”为名,改造为文化创意园。

现在,这里已是3A级景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沈阳第一个以展览 演出 消费 文化体验的多业态融合的文创产业综合体。

1905文化创意园每年平均推出6—8场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览,涵盖绘画、雕塑、装置、数字艺术等多元类别;脱口秀、话剧、相声、先锋音乐等各类演出,吸引大量市民粉;每年举办的犀牛市集,集美食、音乐、非遗手作、文创、公开课于一身,已成为年轻人必过的节日。


1905文化创意园, 沈阳第一个文创产业综合体。

赞工街2号 工人村生活馆

1952年到1957年之间,作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工人聚居区,铁西工人村陆续建起143栋工人宿舍。

如今,这里保留下了7栋起脊闷顶红砖的苏式风格建筑,半合围而成一个院落、工人村宿舍旧址、铁西人物馆、劳模活动中心和美术馆等,建成了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工人村生活馆。走进工人宿舍楼内,所有的摆设按照20世纪50-90年代的变迁进行实物复原,再现工人家庭的居住与生活场景,让人在身临其境中心生怀旧之感。

工人村建筑规划是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市第一个完整的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物之间留有充足的绿化地带、景点。中小学校、幼儿园、百货、副食商店、饭店、照相馆、卫生院、粮站、邮电支局、储蓄所等基础服务设施完善。“工人村生活馆”的楼群及其它纪念性的老建筑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工人生活为题材的原生态博物馆。

保留过去 未来可期

打造“永恒运转的工业城市博物馆”,正在成为铁西全域文化旅游的新定义。

城市学家说,我们塑造城市,而后城市塑造我们。

建设文化片区,就是塑造城市的一种手段。

在文化片区的规划和建设中,挖掘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植入高水平公共文化设施,引入个性化文化项目,不仅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以文化人,以文润城”搭建更丰富的场景和载体。

目前,得益于工业遗存特色优势,铁西区已初步划定70万平方米的工业遗存保护区,14处工业遗存园区,并对工业遗存进行记忆性保护开发。在8家对外开放的文创园区中,有7家是由老厂房改造而成,5个在建文创项目均在老厂房原址。


今日卫工明渠。

工业遗存焕新再生,已成为铁西文旅的一大特色。

工业遗存最为丰富的卫工街片区,未来也更加清晰。在铁西区工业文旅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科学规划,做优工业文旅产业的发展空间布局,构建新工旅、新科旅、新农旅三大版块。其中,在新工旅“一轴、两道、四片区”的规划设计中,“一轴”即为在卫工街全线打造铁西工业文明景观轴。

以总长近6公里的卫工街为轴线,串联红梅文创园、奉天工厂、1905文创园、劳动公园、仙女湖公园、工人村生活馆、工人文化宫等项目,形成工业文化展示区、工匠精神风貌区、工人生活生态区三大片区。同时,以“一轴三片区”为规划主线,建设国家5A级景区“工业文化遗址公园”,景观景点总占地面积达到250万平方米以上。

卫工街上的多个工业遗存项目,也将迎来进一步升级改造。例如中国工业博物馆,其提升改造项目已确定为2021年工业文旅产业重点项目,按国家级博物馆建设标准,完成场馆科技、展陈品质提升工程,增设声光电等设备,实现“一门户、一主馆、六专馆、三片区、一书城、一园区”产业布局构想,以“工业文化 ”智慧文商旅运作模式,打造国家级工业文化基地;工人村生活馆也将全面改造,增建工业文化馆、游客接待中心等新场馆,通过建筑修缮改造、场地更新、改扩建、新建等工程,进一步完善结构布局,打造城市文化创意旅游街区。

深度建设文化片区,打造“永恒运转的工业城市博物馆”,正在成为铁西全域文化旅游的新定义。


沈阳日报今日6/7版报道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编辑 王沛霆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jlz35460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