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老街(朱家角的老报纸)

发布日期:2024-12-22 10:06:06     作者:万世孤清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jtd246685.html     违规举报


上海地区素有“三泾不如一角”(指朱泾、枫泾、泗泾)的说法,古镇朱家角除了商贸经济繁荣外,还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上世纪进入民国以后,由于言论的开放和印刷业的发展,各地办报风行,朱家角的文人商人也纷纷办报出刊。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朱家角自办出版的报纸有23种,目前尚存的有15种,共计270余期,大部分都保存在青浦档案馆中,其余的基本已散失。


1926年9月7日,《薛浪》创刊号

如今,保存完好的最早报纸是1926年9月7日由柳率初(柳亚子堂弟)等人主办的《薛浪》报创刊号。最晚的是蔡用之办的《明报》1949年4月22日第86期,此时离朱家角解放只差三个星期。


《明报》

保存最齐全的是《明报》,86期全部完好;其次为《薛浪》存60期;再次是《珠风》有34期;《里风》《骊珠》《娱圃》各保存有10-30期之间;其余《漕声》《珠报》《商报》等仅剩几期;《朱家角》《商光》只剩1期,绝对是孤本。发行的周期一般有半月报、旬报、周报、五日报、三日报等几种。

从办报的时间段来看,二十年代中期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十年以及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8年的四年是朱家角办报的两个高峰期。

从版面上看,绝大部分为8开4版,用一张4开新闻纸连印后对折,大小如同《新民晚报》;也有再小一半的16开4版,用一张8开新闻纸连印后对折的,如《珠风》《秋棠》等。当时所有报纸的文字均为自右向左竖直排版,这在当时是惯例。但如今看起来却有点不太习惯,而且当时所用是繁体字。有的文章还通篇没有标点。


1947年4月28日,《珠风》创刊号

从内容上看,除少数为纯文艺美术报外,大多以新闻为主兼有时评、广告、商情等。新闻则以报道朱家角和青浦本地新闻为主。以1927年起由陈范吾(名医陈莲舫之孙)创办的《骊珠》报为例:头版为整版广告,二、三版为时评和新闻,四版则为文艺副刊。二三版所设栏目有:“时事小评”“城厢要闻”“里巷琐闻”“乡镇零闻”等。新闻大多以报道朱家角和青浦本地消息为主,兼有江浙邻近地区的消息。

《薛浪》上就曾刊登过朱家角地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播放电影的消息,其在报纸上的标题为“开演影戏”,内容为:“有青浦张杏生君发起,于夏历七月廿六起至八月初三日止,假座本镇新园书场,开演中国影戏七天,售资分二角四角,开演者第一天为杨花恨,第二天为孝女复仇记,第三天为秋扇怨,虽卖座颇盛,而开销过巨,结果竟致亏蚀数百元。”刊登的时间是1926年10月7日。经考证,这里所说的几部“影戏”就是我国早期拍摄的无声电影。这可能是朱家角地区,甚至是青浦地区首次公开放映电影。上世纪二十年代,在这个连电灯都尚未普及的地方公开放映电影,确实是件非常时髦的事情,朱家角的前卫程度也从此可见一斑。


1926年10月7日,《薛浪》刊登“开演影戏”

(红色框标注内容)

从报纸的价格上看,我们还可以一窥当时社会物价的变化,比如《薛浪》报初期为非卖品,以后为每份“大洋二分”,同期的《骊珠》《漕声》《朱家角》都为“售洋三分”,几年未变,说明这一时期(1926-1932年)物价较稳定。抗战胜利以后几年物价开始上涨。以《珠风》为例:1947年4月创办时标价“售法币三百元”,6月涨至五百元,9月升至七百元。1948年起更是物价飞涨:《明报》7月28日为“国币三万”、8月1日为“国币五万”、10月1日标“金圆券四分”、11月7日为4角、1949年元旦为1元、2月10日为10元、3月1日为30元、3月16日达120元、4月4日涨为500元、4月13日竟达1000元。一张报纸的价格尚且如此,粮油等生活必须品更不必提了,百姓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秋棠》创刊号,上面标有“零售每期四分”

(蓝色框标注内容)

此外,透过老报纸,浏览一下那个年代的广告也很有意思。百年老店涵大隆酱园的广告:“本园创设以来已历四十余年自造秋油伏酱陈酒糟烧佳酿制四时酱菜美味醉蟹各货精良久已脍炙人口而于陈酒种制法尤为道地名驰四方倘蒙各界赐顾请认明本园牌号庶不致误”(刊登于《骊珠》1928年11月2日)。75字一气呵成、言辞精炼、内容丰富。还有一些篇幅更小的广告也很有趣,如:“朱家角俱乐部的馒头点心”用了25个字:应时点心、小笼馒头、生煎馒头、美味可口、电话十三号、专差送上(刊登于《商报》1946年3月14日)。言之凿凿,服务到位,还可送货上门。“菊园肉棕大王、驰名苏浙”,两边还有对子一副:制法越制越精,销场越销越广(刊登于《商报》1946年3月14日)。虽显土气,却也实在,且对仗还算工整。


1946年3月14日,《商报》上刊登的朱家角俱乐部馒头点心、菊园肉粽广告(红色框标注内容)

这些老报纸虽然都已经泛黄发脆,然而可谓弥足珍贵,如今读来具有一种独特的历史韵味。尤其是解放后出生的朱家角人,可以踏进那段不曾经历过的时光,看到朱家角曾经的风光和繁盛、动荡与苦难。

据记载,朱家角最早的自办报纸始于1912年,距今已有110个年头了,可惜没有保留下来。尚存的这些老报纸绝大部分已成孤品,它记录了那个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已经成为了解、研究朱家角及青浦地区历史的珍贵史料了。

资料:青浦档案

编辑:吕斌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jtd24668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