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搞不懂张艺谋的电影好在哪(这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发布日期:2024-12-22 11:09:31     作者:无人耳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jzg313266.html     违规举报


时间:19世纪20年代

地点:一个偏远的山村

剧情:一个你看过之后再也忘不了的故事。


1.一个人作恶,毁掉了三代人

始作俑者,叫杨金山。

有50多岁了,他开着一个染布坊,不差钱,因为有生理缺陷生不出儿子,已经把两个老婆活活折磨死了。

这不,又花大价钱买回来一个新媳妇叫菊豆,巩俐就饰演了这个菊豆。


巩俐饰演的菊豆

每天晚上,在杨金山的折磨下,菊豆惨叫声不断。

那叫声,任谁听了也会心生怜悯。

杨金山有一个年近四十尚未娶妻的侄子,叫天青,是从小被他收养的。


李保田饰演的天青

30多年来,天青起早贪黑地给他当长工,还是免费的,换来的结果却令人寒心:

有一次,天青出远门办事回来,杨金山开口便说:

“你怎么没死在外头?”

他最关心的是钱,其次是干活的骡子,至于天青这个大侄子,被严重忽略了。

菊豆和天青,这两个打心眼里恨杨金山的人,又年龄相当,几乎是“顺理成章”地就“在一起”了。

菊豆怀孕了,是天青的,但杨金山却欢天喜地,以为是自己的,取名叫天白。

再往后,就是一连串的悲剧了:

杨金山欢天喜地出门去,回来却摔成了下肢瘫痪。后来,在跟天白戏耍时掉进染布池,淹死了。杨金山死后,杨家祠堂的人,以孤男寡女不能同住为由,把天青赶出了杨家,这对小情人有苦难言。多年间,村子里也不断流传着两个人有私情的闲言碎语。他们的儿子天白,就在这些流言中长大。他极少说话,但一双眼睛里都是仇恨。最后,他杀死了自己的亲爹天青。再然后,绝望的菊豆一把火烧了这个家,也预示着所有的人和希望,都毁了。


杀死亲爹的天白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悲剧令人心痛,现实中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希望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如何避免悲剧就成为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话题。


2.这个“因果逻辑”,跟每个人都相关

在我看来,《菊豆》这部电影是把“因果报应”做了一个极端化的呈现。

先是一个人做恶,受害者用恶来回击他,接着陷入“恶性循环”,不断产生更多的恶和伤害。

最后,一起毁灭。


菊豆一把火烧了这个家

这样的悲剧,这样极端化的“恶性循环”逻辑,或许不会在现实中发生,但类似的“因果逻辑”,其实跟每个人都相关。

以“自私”为例,算不上“恶”,但也是一种“不善”。

我曾有一个小领导,把“自私”这个品质发挥到了极致。

声明一下,单位只有他一个男士,但是,所有的体力活,他从不插手。更令人“惊呆”的是,很多次上级单位要求值夜班,都是我们女人轮流值。

日久见人心,渐渐的,所有人对他的评价都很统一:

“自私的小男人!”

后来,在一次年底做领导满意度测评的时候,他就被淘汰出局了。

有因,就一定会有果。

一个自私的人,种下的并不是什么大恶,但还是会有一种“反噬”以不那么直接的方式,返回到他身上,比如旁人的负面评价。

这些负面评价,或许是他所不在意的,但长远看,这些负面评价在他的人际交往,甚至职业发展中,所发挥的“威力”,却是无法抹掉的。

为什么有的人人缘越来越好?

为什么有的人口碑越来越差?

全都是自己种了“因”,又得了“果”。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因果逻辑无时无刻都在发生作用。你可以忽视它,它却从不会放过你。理解悲剧的发生逻辑,是为了避免悲剧。理解恶,是为了留住善。


3.时代大背景下个人的局限性

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以及这时代所特有的文化,对于当时的人都是一种“枷锁”。

作为已经被这文化同化的人,自然也就很难意识到这文化的局限性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问题。

在《菊豆》的悲剧中,杨金山虽然是恶的源头,但其实,他背后是封建社会传宗接代的文化禁锢:

“你就应该生儿子,你生不出来就没面子!”

所以,杨金山开始折磨他的女人,一个接一个。

如果他能冲破背后这种文化的禁锢,也许就不会那么“恶”了。

但很遗憾,一个时代的文化禁锢是那么强大,个人完全无法从这禁锢中醒来。或许是不敢。

在这部电影中,菊豆是最有反叛精神的一个角色。她挑衅杨金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

“儿子不是你的,是天青的!”


菊豆

他还两次向天青提出“大胆倡议”:

第一次是要公开“恋情”,第二次是要一起逃走。

但最后,她还是葬身火海之中,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和幸福。

究其原因,正在于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禁锢,他想靠男人,即便是面对天青这样一个懦弱的男人,她仍然抱着依靠的心态。

出格,叛逆,并不是什么褒义词,但在某些特殊的文化环境下,却意味着真正的独立和清醒。在任何时代,在任何一个人的头脑里,他的“所思所想”既有个人的,更有时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不是真正独立的自己。

面对这种禁锢,即使不能完全逃离,起码有一种反观的意识,意识到自己的某种“坚定执着”有可能是错误的,是迷局。

封建礼教,是那个时代的禁锢。我们在这个时代获得了自由,我们背后就没有禁锢了吗?

其实依然有。

“自由过了火”本身,也是一种禁锢。自由是绝大的“优势”,但并不全然是“幸运”。

以爱情和婚姻为例,“自由”为寻找爱情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但“自由”也为婚姻的破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破解一个“困局”,保持一种“清醒”

先来说一个“困局”: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被一个问题困扰着:

“当一个人对你施以恶,你该如何回应他?”

以德报怨?我不太能接受,我会问自己:“凭什么?”

可是,用恶回击恶,自己也会变成恶人,又不愿意。

这个困局,怎么解?

对此,在《论语》中其实有答案: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意思是说,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

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正直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面对恶,孔子不主张以德回报,同时也不主张以恶制恶,他的选择是“以直报恶”。

直,就是正直,寓意坦诚、公平。

一句话:

“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

假如有一个人对你施予“恶”,让他知道,他的“恶”是不应该的,也让他知道,你有能力回击,但同时你并不屑于做他那样的人。

再来说一种“清醒”:

在看清了“恶”的“恶性循环”逻辑之后,要避免让自己跌落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才能避免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每个时代及这个时代的文化,都是一座大“庐山”,而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迷局之中。

或许,我们的能力不足以让我们跳出这种迷局,但至少要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这迷局之中,这样一来,就不会执着于一种大众所认为的“所谓正确”。

人活着,真正的清醒一定比“难得糊涂”更难实现,但也更加宝贵。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jzg31326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