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发布日期:2025-01-22 06:52:56     作者:稚气未散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kdh267598.html     违规举报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等。它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受到人类社会的积极肯定和鼓励。

具体来说,亲社会行为在学前儿童出生后的第1年就可以看到,2岁以后,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经验的增多,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举个例子来说: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正在画画,明明发现邻座的哲哲停住了画笔,似乎在想什么。她看了看哲哲的桌子,没有发现油画棒。过了一会儿,明明的作品快要涂完颜色了,可哲哲的作品还没有涂颜色。明明想了想,问道:“你的油画棒呢?”

“忘带了。”哲哲回答。

“那我们一起用我的吧,但不要把我的油画棒弄坏了。”明明说。

“好的,谢谢你。”

哲哲和明明一起用明明带来的油画棒。可哲哲一不小心把明明的油画棒弄折了,他不好意思地看着明明。明明有点生气,不过想起老师说要互相帮助,就原谅了他。


回到家,明明告诉妈妈,哲哲把她的油画棒弄折了,妈妈说:“没关系,还有一半可以用。”明明说:“我还以为把东西借给小朋友,你会表扬我吗?”妈妈这才明白,于是又表扬了明明乐于助人的精神,并告诉她,哲哲不是故意弄折油画棒的。

明明很开心,她觉得如果再有小朋友忘带油画棒,她还是会借的。

这便是孩子亲社会行为的一种,父母及时强化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对他们给予适时适当的教育,对于孩子的亲社会发展以及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点,孩子不仅能够区分他人的需要和利益,对他人表现出分享和帮助行为,而且可以对周围其他人的悲伤情绪表现出亲社会的反应。


比如:当妈妈看到电视剧中感人的情节哭泣时,甲、乙、丙、丁四个孩子可能有四种完全不同的反应。

甲可能因为妈妈的哭泣而焦虑、伤心,走过去黑妈妈擦眼泪,请求妈妈不要哭。

乙虽然看到妈妈在哭泣,但几乎不动声色,只回头询问一声“妈妈,怎么了?”

丙则冲过去,使劲地关掉电视机。

丁可能没有任何表示,充耳不闻地走到一边去。

四个孩子对妈妈悲伤情绪的反应完全不同,甲富有情感,乙则表现出冷静和理智,丙表现出一种攻击性和防御性的反应,丁表现出一种逃避性的反应。


亲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研究表明,在不同情况下,孩子的亲社会倾向确实有明显的一致性。

在某种情景下愿意助人或与人分享的孩子,在相似情境下也更愿意助人或与人分享。

无论孩子的哪种社会性特征,都是建立在与父母一起完成的条件下进行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要给予最大的鼓励。只有这样,孩子的亲社会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还在等什么,家长们行动起来吧,一起守护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kdh26759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3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