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准高一化学(上海化学新高一1.1-2)

发布日期:2024-12-31 04:14:47     作者:一個弱質女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kez384037.html     违规举报

分散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接触到的绝大多数物质是混合物,而大多数混合物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例如我们初中接触过的溶液和浊液,我们把这种混合体系统称为分散系,分散成粒子的物质称为分散质,粒子分散在其中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1、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分散系分为以下9种:

分散质

分散剂

举例

合金、有色玻璃、粗盐

珍珠(包含水的碳酸钙)、吸水的海绵

泡沫塑料

盐水,石灰乳

酒精溶液、油水混合物

泡沫、汽水

烟、霾

云、雾

空气

2、按照分散质微粒直径的不同,将分散系分为如下三类:

(1)溶液:分散质微粒一般为小分子或者离子,直径小于1 nm,这种分散系称为溶液,如食盐水,酒精溶液等。溶液能够透过滤纸和半透膜。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溶液可以不为液体]

(2)浊液:分散质微粒一般为固体小颗粒或者小液滴,直径大于100 nm,这种分散系称为浊液,按照分散质的状态不同,浊液又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浊液表现出不均匀、不稳定的特征,久置会分层

(3)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为1~100 nm之间,这种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的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介稳状态),胶体具有一些自身的特性。常见的胶体有:

烟或雾或云、鸡蛋白的溶液、血液、淀粉溶液、Fe(OH)3胶体、硅酸胶体、有色玻璃、烟水晶。

3、胶体的性质:

(1)胶体的分散质直径在1~100 nm之间,这是胶体区别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性;

【注意】

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在于微粒粒径的大小,所以可以由此来进行判断以及分离:


溶质微粒、胶体微粒(以下统称胶粒)能够透过滤纸,浊液不能,因此可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初中粗盐提纯);

溶液微粒能够透过半透膜(细胞膜、膀胱膜、羊皮纸等),可用于溶质微粒和胶体的除杂,提纯胶体,方法称为渗析,如图:


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留于袋中,溶质微粒可通过半透膜,进入水中,从而得到较纯的胶体,生活中的应用为血液透析

(2)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从入射光的侧面方向能够观察到明亮的光线轨迹的现象(明亮的通路),又称为丁达尔现象,丁达尔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如清晨在树林中看到一缕缕光束,又如根据丁达尔现象制成的浊度计。

【注意】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重要特征,是鉴别溶液和胶体的常用方法,丁达尔现象的本质是光的散射




(3)布朗运动:胶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

(4)良好的吸附性:胶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微粒具有的表面积),因此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如明矾能够在水中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并使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5)胶粒可能带电:胶体不带电胶粒由于良好的吸附性,可能会吸附一些离子,从而可能带电

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带正电(氢氧化铝、氢氧化铁),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等)土壤胶粒带负电,淀粉、蛋白质不显电性。

带电胶粒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胶粒能够定向移动,称为电泳,工业上常用于静电除尘。

【注意】同种胶粒所带电性相同,它们之间的互相排斥以及微粒间的布朗运动导致了胶体微粒不容易聚集,从而稳定的存在。

(6)聚沉: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作聚沉,常见的使胶体聚成的方法有很多,如:

向胶体中加入少量强电解质溶液后,或者带有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由于电荷的中和,使得胶粒聚集长大,从而沉淀析出,如河流入海口易形成三角周、冲积岛,卤水点豆腐等,

加热、搅拌也会引起聚沉。

4、实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实验操作:向沸水中加入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则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2)实验原理:


【注意】

a、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

b、饱和FeCl3溶液加入量不宜过多,否则会使胶体聚沉生成沉淀;

c、不能使用自来水,要用蒸馏水,不能搅拌,否则也会使胶体聚沉生成沉淀。

评价:分散系为上海新增加的内容,逐渐向人教版靠拢,分散系的考察一般为9种常见的分散系的识别(分散系为固体的不大容易想到),胶体的考察一般为常见的胶体的识别,本质特征(微粒直径),重要特征(丁达尔现象),其他的性质了解,以及不太重要的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kez38403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