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为什么这么好(江淮汽车到底做错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4-12-22 11:15:50     作者:亲爱的不弃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kpr259086.html     违规举报

4月7日,江淮换帅的消息正式发布。项兴初接替安进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提名董事长。江淮汽车的“安进时代”宣告落幕。

时间回到2012年,彼时的江淮经过数年的努力,在乘用车市场初步站稳脚跟。同悦、和悦等车型乘着上一轮国内汽车市场井喷的势头,凭借自身不俗的性价比,在10万元以下的低价入门市场斩获颇丰。同年,安进从左延安手中接过了“接力棒”,信心十足地开启了更进一步的“商转乘”战略。然而,这却成为了江淮汽车在乘用车领域至今为止的最高光时刻。


2013年,江淮刚刚完成“瑞风 和悦”双品牌的重新整合建设,央视315晚会曝光江淮同悦轿车底盘锈蚀事件就给了轿车业务当头一棒。尽管在随后的时间里,江淮再次抓住国内SUV市场的爆发,凭借瑞风S3在小型SUV市场抢得先机,一夜爆红,但是轿车业务始终一蹶不振。而SUV业务也在瑞风S3落寞之后随即步入低谷。


2012年,江淮汽车全年销量44.88万辆,同比下跌3.78%。之后江淮汽车销量起伏不大,始终维持在40万辆左右。2020年,江淮汽车商用车营业收入269.7亿元,占比高达68.6%,而乘用车营收占比仅17%。净利润相比九年前,下滑幅度超过70%。其中2018年,更是出现巨额亏损。而安进在随后几年里推动的与大众、蔚来的合资,似乎也在暗示着江淮正在试图用另一种方式摆脱不利的局面。


同样作为一家老资历的自主品牌车企,看着吉利、长安、比亚迪一波兄弟如今混得风生水起,不知道江淮的新任的掌门人项兴初会不会倍感压力。这几年,江淮到底做错了什么才会逐步掉队的呢?

江淮汽车是伴随中国汽车一路成长起来的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还处在蛮荒时代的六七十年代,谁能够敏锐的抓住市场机遇,艰苦奋斗,就能存活下来。江淮汽车就是依靠着像饿狼一样的嗅觉和饥饿感,用差异化的产品从福田、江铃的口中夺下了一块轻卡市场的份额。继而又率先捕捉到当时商用MPV市场的空白,于是又有了后来瑞风的热销。


可以说,敏锐的市场嗅觉是江淮能够从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野蛮生长至今的关键。在乘用车市场也是如此,江淮先后两次抓住了中国汽车市场井喷、SUV需求爆发的机遇,应时推出的和悦、同悦、瑞风S3都曾经月销过万。


但一味依赖市场嗅觉上的成功,让江淮忽略了产品品质的提升。作为一个从商用车跨越到乘用车领域的企业,江淮的乘用车策略骨子里延续的还是重实用,轻品质,以低价抢占市场那套商用车思路。用商用车思维造乘用车,这也是随后多款车型产品品控翻车的根源所在。

纵观江淮曾经热销的几款车,几乎都是特色亮点不鲜明,价格都集中在10万元以下,依仗一批曾经江淮商用车老用户的口碑支持,在二三四线市场获得不错的销量。但同悦底盘锈蚀被曝光,让江淮的市场口碑遭受沉重打击。而瑞风S3在热销之后,也同样暴露出众多的质量问题。


再加上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增长总体趋缓,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江淮之前的那套打法就再也行不通了。虽然江淮也试图自我救赎,比如推出思皓子品牌规避历史车型的不良声誉、频繁在重大车展上展示自身技术实力,但失去用户支持后,这些讨巧的做法显然无济于事。

如果说在产品层面上,江淮之前还能够敏锐的捕捉到市场机遇,那么在品牌塑造和营销层面上,江淮则要迟钝得多。众所周知,江淮从左延安时代就推崇红色文化,以红色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信仰。从合肥随处可见的“江淮红”,到各种“主旋律”的试驾体验营销活动可见一斑。这样的营销活动的确有助于博取年龄在70甚至60年代的,江淮商用车用户群体的好感。


随着80、90乃至00后登上消费舞台,车企的营销花样也是层出不穷。近年来,我们看到的是汽车品牌在各种国民综艺节目中跨界植入,是像蔚来这种将用户运营做到极致化的粉丝营销,是像五菱那样抓住这一轮国潮风在年轻人中的盛行,将品牌调性与时尚潮流紧密结合的,高频运用抖音等社交工具进行的社会化营销,是像大众这种用数字化为4S店进行技术赋能的营销。相比其他车企的各种出圈行为,江淮似乎显得有些落寞。

钱是一个问题。指望营收下滑甚至亏损的江淮砸重金搞噱头,既不理性也不符合江淮一贯的作风。


江淮也不是没有试图从营销层面去触摸年轻人市场,我们曾经看到过江淮与《王者荣耀》、古惑仔这样的年轻IP结合。但是品牌调性这种东西是长年累月积累塑造而成的,绝非一蹴而就。江淮品牌文化中有历史,有沉淀,但却缺少年轻人的基因。《王者》和古惑仔与江淮在品牌和产品调性上更是完全没有共通,贸然破圈,给人感觉更像是一场与IP的强行捆绑,为年轻而年轻。


产品与营销两个层面上的不作为,导致江淮在这一轮自主品牌崛起的大潮中掉队。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去看江淮与大众、蔚来的合资,就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通过合资来实现自身的品牌升级,换取对方的技术,这套台面上的说法更像是十多年前“用市场换技术”的重演。如今一批自主品牌的崛起,已经证明今时今日不需要通过合资才能活下去。而从代工到合资,江淮迫切地需要通过资本层面的运作,获取资金,将产能输送给大众和蔚来,以换取“活下去”的机会。

没错,只要活下去,至少还有机会。(优视汽车阳旻编辑报道)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kpr25908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