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电池拆出来2年了还能用么(手机可拆卸电池即将回归)

发布日期:2024-12-22 01:44:22     作者:他很帥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nct161298.html     违规举报

前两天,手机圈一则重磅消息公布:欧洲议会以 587 票赞成、9 票反对,通过了关于《新电池法》的协议。


新电池法协议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对于电子产品来说,所有消费电子产品中的电池都应该让用户拆卸与更换,其中包括了我们日常中使用最多的手机产品,换句话来说,手机可拆卸电池这件事可能会在欧洲重新回归。

当然,法案中关于电池的详细限制以及规范还是很多的,这点我们不赘述,仅看有关手机这一部分。


按照欧盟的说法,不可拆卸电池不利于回收,容易造成浪费所以不环保。苹果自诩环保企业,搞一手不可拆卸电池手机,岂不是自相矛盾。

20 年前市场遍地都是可拆卸式电池手机,轻薄的产品也有,所以没必要说一体化机身才能造出轻薄手机,还是得看厂商愿意不愿意做。

对于苹果来说,创新性的 iPhone 赢得了世界的欢呼,但是在真正使用者身上其实弊大于利。iPhone 万年不变的“快充”让人难以忍受,如果可以拆卸我必然是举双手赞成。但是让人更为不爽的是,无论苹果怎么做,就算所有人都在称其“反人类”设计,但是只要是苹果推出的东西,很快就有大批国产厂商跟进。


现如今,苹果的创新力日渐匮乏,国产厂商弯道超车玩一手可拆卸式电池供用户选择是不是也可以?

简单分析一下手机不可拆卸电池利弊。

不可拆卸式手机电池优势

第一点:机身更加紧凑

外观更加漂亮,没有多余的缝隙。

第二点:工程师维修方便

由于电池不可拆卸,人为的造成的问题很少,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找售后,直接在机器本身找原因,不用再去询问用户。

第三点:安全性和稳定性

频繁的更换手机电池很容易导致电池和手机接触不良等问题,不可拆卸能够极大的提高手机稳定性。除此之外,如果采用可拆卸设计,用户肯定会选择更为便宜的第三方电池还有良莠不齐的万能充,手机的安全性问题大大的降低。

手机不能拆卸电池弊端如下

第一点:出门麻烦很不方便

智能手机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不可能放弃手机。这就意味着手机的电池电量将会急速下降,出门必备的充电器、充电宝、数据线,乱七八糟的放一起,确实很不方便。

第二点:手机死机只能干等着

虽然说手机的发展很快,但是不论你是过万的旗舰手机,还是性价比超高的千元机,都免不了一个“死机”问题,以前我们可以拆电池,现在有的时候我们只能干瞪眼看着,甚至重启都没有办法。

第三点:续航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是网友最为关心的一点,现在的智能手机电池不可能做到重度使用支撑一天,以前方便,拆下来换掉就能满血复活。


如果按照我个人的想法来看,我是十分希望能够重回可拆卸电池时代的。现在出门必带充电宝、数据线等等,有时候可能会跟耳机线缠绕在一起、可能跟化妆品缠绕在一起、数据线长时间缠绕可能会造成磨损,当数据线的橡胶脱离线材裸露,我们在家里充电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发生火灾。当然了,个中的利弊我仅仅是做了一个小总结,欢迎大家补充。

手机电池说白了还是一种消耗品更是一种化学品。按照科学的理解,手机电池是利用电化学远离释放电能的化学品,内部的材料都是可消耗的。容量和寿命都会随着时间消减,甚至损坏。尽管目前已经运用了锂电池材料,但是平均一天一充的情况属于大电流放点,电池下降的寿命甚至比以前更甚, 而电子产品其他器件耐用性极高。利用这不对称性,以电池寿命短板造成木桶效应,加速整体手机老化。这种不便利性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手机不可拆卸电池就意味着我们电池损坏的时候要去换机或者换电池,官方换电池的成本费 手工费零零散散的加一起,早就超过了电池本身的价格,但是我们只能口头抱怨。除此之外,如果手机重回可拆卸时代,我们不用带着数据线、充电宝满世界跑,出门仅需一块电池就搞定了。对于我们用户而言,这是极大的便利,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其实说的再多还是为了利益和成本这两方面更多一些,我们不否认手机厂商采用了一体式设计会让手机变得更美观、防水密闭性做的更好,但是手机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难道不是更应该便捷、便利么。

现在的手机只要出现问题,更换起来是相当麻烦的。而且随着智能手机更迭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人更换手机的速度也在变快,而每一次轮回,都为手机厂商们带来了新一轮的购机热潮。

总结:

不可拆卸电池确实有很大的优点,这点我们不能否认,我能想到最重要的就是原厂品质和轻薄设计。这对于经常使用手机、不考虑经济方面的人来说,肯定是好事。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想要在用机更为便利,那些真正的使用者来说,是只能“被迫”接受的窘境。

(8221726)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nct16129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3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