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和杜甫是啥关系(凭借金缕衣一夜成名)

发布日期:2024-12-22 05:32:43     作者:回头深拥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nhd147469.html     违规举报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杜牧《杜秋娘诗》

杜秋娘,一位中唐时的南京名伎,一曲自写自唱的七言乐府《金缕衣》曲,成为镇江水边的名曲,“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引得千百年来多少人叹息落泪。

杜秋娘,镇海节度使的爱妾,老夫少妻的甜蜜成为她年少时光美丽的回忆。

杜秋娘,唐宪宗最宠幸的秋妃、最得力的机要秘书、最欣慰的生活知己,果真是三千宠爱集一身。

杜秋娘,皇子漳王李凑的傅姆,悉心教导这年轻的皇子成为一个有胆识有个性的人。

杜秋娘,历经四朝,名传天下,皇子被废后,遣归金陵,终老故土,大诗人杜牧曾专程拜访,并为其叙写著名长诗《杜秋娘诗》,芳名留千古。



唐德宗贞元年间,君贤民安,大江南北一派歌舞升平,盛世如花。不尽长江水奔涌到此也变得温柔起来,仿佛受这多姿古城的影响,自城前悠然而过。江边灯火通明,与天上明月辉映,倒映水中,连成片片星星点点的光,于黑夜里仿佛无数明亮的星星。

微风轻拂下,有阵阵玉兰花香,和着脂粉香气,醉人千里。江畔那点点独舟渔火也仿佛醉了一般,透出柔媚的气息。不远处的望江楼上,从那美丽精致的窗子里传来阵阵飘渺的歌声,伴着赞美声欢笑声,好一派春光绮丽,欢歌笑语。

不觉要寻声而去,但见望江楼畔那桃花小筑里正莺歌燕舞,玉堂之上轻纱半掩,绣幄低垂,彤栏巧护,灯火辉煌。公子名士坐满华堂,中间那一空阔之地上有数十名美丽舞女容华淡定,风姿天成,轻歌曼舞间,妖娆艳态,妒风笑月。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轻衣曼卷、琴曲悠扬中,醉了座上无数公子俊男达官富豪,直到那急而短促的鼓点声响起,众舞女轻扭腰肢,轻移莲步,退人后堂,人们才想起鼓掌叫好。

可是,那是怎样的一丝筝音传来,淡淡的、婉转的、幽怨的、妩媚的,慢慢浸人心灵和骨髓,仿佛是微微飘拂过的初秋的和风....筝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便似剪烛夜话平生事,潇潇夜雨落窗棂,说不尽那一种轻柔旖旎,道不尽那一番往事如风。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那曼妙少女之声刚刚传来时,并没有得见她的花容,也并没有唱出词句,她只是随着音乐轻轻哼出那袅袅哀怨的声音。可是,那声音里仿佛下了魔咒一般,众人已经呆痴了。

有珠帘轻卷的轻脆微响,那弹筝的女子身着淡绿色广袖长身纱衣,乌云轻挽,微微有些蓬松,没有任何装饰,只是斜插了一枝碧玉響,半低着头,一瞥眼之间但觉娥眉如画,玉面如月,宛如月下仙姝,林中妖魅,但见朱唇微启间,美妙如莺的声音就飞了出来,带着幽怨的低吟:

明月一轮几样味?

千古清辉,总被愁怀累。

幽阁沉风清曲里,又谁知寡词滋味?

恨赋偏偏人不寐。

抛却诗心,难忘春堤翠。

经年旧事眸前影,多情总被无情悔。

一曲既毕,纤纤玉手在筝上轻轻划过,但听得有小桥下流水的淙淙动听之声。女子这才抬起头来,顾盼四周,被她看到的人都不觉骨软筋舒,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其中一位年逾五十,但气质不凡的老者正眯着双眼不住地点头含笑,他就是当地有名的镇海节度使李錡。岁月虽在他的脸上刻下痕迹,但长年的高官显位、养尊处优,镇守边戍、领兵练武让他自感老当益壮。

对面前这位能歌善琴的女子,他早已垂青,并且打听得清清楚楚,正准备聘下重金买得美人归。

那歌罢回后堂的绝世少女本名杜秋,人称杜秋娘,自幼沦落风尘,以歌舞艳色娱人,至于她的家乡不知是金陵还是镇江,更不知她为何小小年纪就沦落烟花地。没人告知她的父母在哪,可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的秋娘只有委身风月之中,靠着她的貌美多才成为金陵镇江一代的名伎。

多少富家公子想求得美人在怀。但是,更多的只想一夜云雨,尝尝新鲜。秋娘已经15岁了,过早的成熟让她早已为自己身向何处做着打算,所以才努力学习琴棋诗画,希望凭着自己的美丽多才博得一位有心郎的青睐,能救她出深渊。

那个人终于出现了,虽然有权有势,但是,他太老了。可一切都不由她,几日后,15岁的秋娘就人了50岁的李錡府中,成为李府中十几位歌舞伎中的一位。

李府更是常常酒宴歌不停,秋娘是堂上主力,为主客们歌舞取乐。但她唱腻了那些现成的歌曲。为显露才华,与众不同,她偷偷地试着自己写歌。

月下清辉,玉兰香浓,轻风里苦思冥想的秋娘偶一抬头,看到对面窗子里映出李錡正伏案工作的身影,那般重权在握之人,此刻的身影也如此疲惫。于是,感慨伤怀中,那首名传千古的《金缕衣》曲在秋娘的心中翻转而成了。

又一晚明灯高悬,座上客来,樽有酒满。琴声缭绕间,秋娘盛装走出来,高高的云鬓上是几朵金边红瓣的杜鹃花,一袭淡青色的纱裙上镶满了金丝线,随着莲步轻移,仿佛水面上夕阳里泛起的层层金波,波光潋滟间,仿佛水上仙女凌波飞渡。


连看惯了秋娘的李镐都惊艳了,傻傻地望着眼前这女子,看她轻启樱口,那名传天下的歌句幽幽而出: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果真是醉弄心弦,一曲清歌绕九天。醉了座上所有的人,醉了堂外所有的春,更醉了身边那个掌握她命运的男人。

李錡此时虽年过半百,却也雄心不减,一曲《金缕衣》,让他心中的欲火不禁被煽动起来。在他看来,这小曲儿充满了挑逗,虽然他已不是“少年时”,但临近暮年,似乎更要抓住美好年华的尾巴,及时享受生命乐趣,这小女子简直太知他的心思了!

就在那玉堂之上,李錡当即决定把秋娘收为爱妾。一曲终了,改变了秋娘的地位和命运。

自此,这曲《金缕衣》成了秋娘专门的保留曲目,越传越广,远至京城,连当朝皇孙李纯也知道了此曲,细听之后,不禁恸然,对秋娘油然生了一片怜爱之心,叹道:“如此女子,真真是天下少有,希望以后能一睹芳容!”

秋娘现在不比往日了,在与李錡的亲近接触中,慢慢感到这老夫君的种种好,他的细心体贴如冬日的阳光般照得秋娘暖暖的,很舒服。而秋娘的柔情如水更深得李錡怜爱,这对老夫少妻,在互相的体谅与理解中找到了琴瑟和谐之美,春花秋月间,度过了多少恩爱相守的岁月。


秋娘偶尔也会感怀,就这样在李府守着夫君静静安稳地终老,也算是一种幸福吧,哪怕彼此年岁相差太大,他可能早早离我而去,但至少不用愁吃愁穿,不用再为人歌舞卖笑,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可惜天下风云,由不得人们的假设。它的变幻无常总让人始料不及。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李适驾崩,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他即位时已得了中风不语症,但还是立刻进行改革。短短几个月内就革除了一些弊政,受到了百姓的拥护,但也触动了当时最强大、最顽固的宦官势力和藩镇武装的利益。

早在永贞元年三月,宦官俱文珍等人就一手操办,将顺宗长子广陵王李纯立为太子。七月,俱文珍等以顺宗的名义下诏,由皇太子主持军国政事。八月,宦官拥立李纯即皇帝位,即唐宪宗,顺宗退位称太上皇。

到第二年,在位仅八个月的顺宗就被宦官害死了。

27岁的唐宪宗李纯年轻气盛,胸有大志,一登基就决心扭转国内藩镇割据的离散形势,因而采取强制手段,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

消息下来,正在倚香抱玉的镇海节度使李錡大为不满,他推开身边的娇妾,长身而起,可能有美人相伴的原因吧,他仿佛又找回了从前火热的青春力量,此时的冲动就如毛头小伙子。没有听从秋娘的劝慰,李錡依仗手中的兵力,举兵反叛了朝廷。

以石击卵的后果可想而知,在朝廷大军的镇压下,叛乱很快平息,李錡这一代重将在战乱中惨烈被杀。


刚刚换得平安享福的日子,仅仅三年,18岁的杜秋娘此时却作为罪臣家眷被送人都城后宫为奴。人宫后,秋娘充当歌舞姬。无人之时,她不知为自己的苦命流了多少泪。

这一次,她仍要试试当年于众位歌舞姬中得以脱颖而出的手段,她那与众不同堪比天籁仙音的琴曲歌声。

“春自如情暖,夜何如话长。酒醇成水淡,诗妙夺花香。”这是难得的一次为唐宪宗表演的机会,有心的秋娘在那一群歌伎浓妆艳抹的衬托下淡装出场,在珠辉光映下,在轻纱飘飞间,在这年轻俊朗的当朝君王面前,她玉容淡抹,秀发微拢,素面朝天,不带半点修饰与矫揉,半低头,轻蹙眉,启朱唇,那曲名震大江南北的《金缕衣》马上缭绕于这位年轻帝王耳畔心间: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仿佛是刚要合上花瓣的繁花,又为群星把芳馨敞露,刚要归巢的云雀,又飞到树梢吹起梦呓一般的唿哨。这女子的歌声里微微带了些化不开的慵懒之意,清冽醇浓,如饮美酒,令人醺然自醉。

从前的记忆被唤醒了,那时还是少年时的李纯初听此曲已经留下深深的印象。如今得见眼前女子正是三年前曾心仪之人,而且果不负心内企盼,惊艳满眼。

如今的李纯已是当朝帝王,青春正年少,“莫负好时光”,及时进取,及时享受,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曲中那种热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他。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词,却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


仔细再看那歌唱的女子,气韵风姿在众佳丽中独高一格,才情更不用说。于是,杜秋娘被封为秋妃。

秋娘是幸运的,这得之不易的幸运让她倍加珍惜,何况这年轻的君王果真是人中之龙,天之骄子,她不敢怠慢了片刻。从前用功学到的学识才华此刻都是她提高身份与价值的法码,她庆幸自己当年的苦学勤练,才有今日相伴君王仍不觉自惭形秽的从容。

是的,秋娘的一笑一言,一举一动,都别有风韵,她美艳但不妖冶,她聪慧但不狡黠,她温柔但不软弱,她明理但不逞强,她多情但不矫情,她才艺双绝但不自恃清高,她像那沾满露珠的花瓣,给这年轻的宪宗带来一室芳香;她像那划过蓝天的鸽哨,给这高傲的君王带来心灵的静远和追求。

春天是相恋的季节,因为一切都孕育着生机。于是,二人双双徜徉于山水之间共对诗文。夏天是热恋的季节,因为一切都充满了火热。于是,二人月下清风里泛舟高歌于太液池。秋天是牵手的季节,因为金黄硕果铺满大地。于是,二人窗前共同调教鹦鹉学念宫诗。冬天是相拥的季节,因为彼此相拥才能抵御寒风凛冽。于是,红烛摇曳里数不尽的缠绵悱恻旖旎多情。

轻轻的爱,就是慢慢的相思;当爱在身边,你我就是一个浪漫传说。

想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明皇贵妃之恋也不过如此,更难能可贵的是,秋娘虽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但决不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而且正相反,她用女子特有的细腻柔情与宽容之心弥补了宪宗年轻气盛、性情浮躁的缺点,她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不着痕迹地为皇上分忧解难。宪宗常常与她讨论治国大事,并在她的建议下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形成贞观之治后的“元和中兴”局面。


唐宪宗执政之初,由于锋芒凌利,对藩镇采取强压手段,引起藩镇纷纷的不满。后来番邦犬戎侵犯大唐边境,宪宗对藩镇施以怀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兴。宪宗之所以能及时转变态度,除了大臣的建议外,重要的还是靠秋娘温柔的劝解,她以一颗女性的柔爱之心,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

待国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劝谏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动乱,这建议颇合宪宗的性格,但秋娘闻言则说:“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岜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见识深远,人情人理,叫宪宗不能不信服,依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天下。

宪宗对秋娘,真是千般宠爱,秋娘几乎占据了宪宗的整个身心,使宪宗对其他佳丽无以复顾。当国家逐渐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劝宪宗可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他说:“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不到30岁风华正茂的宪宗却自得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李元膺有《十忆诗》,历述佳人的行、坐、饮、歌、书、博、颦、笑、眠、妆之美态,今在秋妃身上一一可见,我还求什么?”

爱的出发点是让我们爱,秋娘与宪宗携手相对时,我相信,他们在彼此眼中看到的只是一种叫做爱情的瑰宝,即使一个是当朝帝王,一个是江南名伎。


有爱的日子真好,坐看十几年的岁月流转,华年消逝也可以那般从容淡定,只因身边有那个人相伴着。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的新春过得很热闹,宪宗与秋妃在国宴和礼花之后,相携着回人寝宫,这是十多年里养成的习惯了。四目相对时,已是30余岁的秋妃仍会脉脉含情,那神情让宪宗永远也看不够。

二人惟一的遗憾是一直没有生下皇子公主,但后宫其他的王子公主也不少了。细心的宪宗很少触及秋妃的伤心事,二人仍恩爱和谐。爱情在时间的磨砺里已经渐渐变成了亲情,这是最好的结局。

可是,新春的气息还没有过去,正月二十七日庚子时分,唐宪宗就不明不白地驾崩于中和殿上,年仅43岁。那一刻,秋妃正在后宫料理琐事,本以为会如往常一般等来她的君王,但等来的却是一个塌天的噩耗。

此前的国事处理中,聪慧敏感的秋妃已经渐闻到皇宫内不寻常的气氛,以内常侍陈弘志为首的宦官集团在处理政事中多次软硬兼施地干预宪宗的决定。

秋妃明白,宪宗的地位是由宣官辅佐获得的,因此他信用宦宫,他的军队中有许多将军是宦官,而且有些拥有很高的军权。这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但渐渐地变成了宦官专权,几乎把持了朝政。有时看到宪宗在长长叹息无语,秋妃的心也跟着疼。如今那个疼她爱她宠她敬她的男人不见了,再次留下她孤苦无依的一人独自面对宫内纷争。


内常侍陈弘志等人散布出传言说宪宗是服食长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的,当时宦官在朝中势力庞大,也就无人胆敢往下追究了。

次日,25岁的太子李恒(唐宪宗第三子)在宦官马潭等人拥戴下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期间波澜壮阔、皇位之争少不得血溅宫帏,暗杀与明斗同时进行,宪宗时的皇次子李恽等人就被这突如其来的政变杀了个措手不及,踏上了黄泉路。

接着,唐穆宗对扶植自己登基的一千人等给予了不同的赏赐,特别是把生母郭贵妃册立为皇太后,以报答她多年来的辛苦经营。与此相对照,他对父皇的亲信和宠臣则分别处以杀罚贬斥。正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此时进宫十五载的秋娘,凭着自己的才华品行,在宫廷中声望颇高,不仅宫中各派不去为难这苦命女子,朝中重臣也对她相当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她的地位!

就是在唐穆宗眼中,这位端庄亲切的秋妃真的像疼爱自己的小阿姨。闲暇之时,她常给他们几个皇子公主讲故事,传知识,哄他们开心。稍稍年长些后,他也亲眼目睹了秋妃在朝政上给父亲的帮助。于是,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秋娘的意见。

有时,看着这孤单的女子眼望着后宫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一脸羡慕疼爱的表情,穆宗也为之深深叹息。后来,他干脆授封秋娘为自己的儿子李凑的傅姆,负责皇子的教养,这一身份足见秋娘在唐宫中的地位了。

爱人离去了,如今能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伴在身边,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但他也是李家的骨肉啊,那满腔的慈母之爱本能一般的倾泄而出,全部放在皇子李凑身上。


唐穆宗即位后,很快就沉迷于声色游乐之中。比如,七月六日是穆宗的生日,他异想天开地制订了一套庆祝仪式。他还在宫里大兴土木,修建了永安殿、宝庆殿等。宫苑内修假山倒塌,一次就有七位工人被压死。

当永安殿新修成的时候,他在那里观百戏,极尽奢华。在永安殿,穆宗还与中宫贵主设“密宴”以取乐,连他的嫔妃都参加。除此之外,他还用重金整修装饰京城内的安国、慈恩、千福、开业、章敬等寺院,甚至还特意邀请了吐蕃使者前往观看。

对于穆宗的“宴乐过多,畋游无度”,秋娘、谏议大夫郑覃等人多次劝谏,但穆宗仍我行我素。藩镇相继发生叛乱,河朔三镇再度失守,他都不闻不问。

身为傅姆的秋娘眼看着大厦将倾而无能为力,除了独自一人时思念宪宗缅怀先恩之外,只能继续将所有的爱与才识教与身边的皇子李凑,希望有朝一日他能成才成人,重振大唐雄风。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穆宗在与宦官内臣等打马球时发生意外,得了中风,卧病在床,身体一直没有康复,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正月二十二日驾崩于他的寝殿,时年30岁。

秋娘只是冷眼旁观着这大唐盛衰,皇座更迭。于是,年方15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改元宝历。


李湛继位后,心思根本没用在社稷江山百姓福祉之上,年幼无知的他更要倚仗那些别有心思的宦官了,朝廷之上一片混乱污浊,最遭殃的当然是黎民百姓了。

秋娘深知这一切,但除了哀叹,又怎能管得了这许多。好在李凑此时已经长大成人,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胸有大志,暗藏学识,一心想为这李家江山做点什么,无奈身不在其位,不能谋其政,只有卧薪尝胆苦学勤练了。

年幼的唐敬宗游乐无度较之其父穆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生性喜好大兴土木,即位以后,从春天到寒冬,兴作相继,没有停息的时候。各级官员和匠役之人都怨声载道。

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初八日辛丑,敬宗又一次出去“打夜狐”,还宫之后,兴致昂然,又与宦官刘克明、许文端以及击球将军苏佐明、王嘉宪等二十八人饮酒。敬宗酒酣耳热,人室更衣,此时大殿上灯烛忽然被一阵狂风吹灭,待再点亮时,人们发现小小年纪的唐敬宗被弑于内室,这时他还不过是17岁。

虽然秋娘听到传言说是宦官们指使刘克明与苏佐明等同谋将敬宗害死,但活着的人更多地是关心着谁来继承王位,而不是死去的人因何而死。


敬宗死后,又是一番宫廷血拼,几派相争,结果是枢密使王守澄又与宫内宦官内外相结,保举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人宫,于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十二日正式在宣政殿即位,是为唐文宗。因17岁的文宗年幼懦弱少不更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这年的腊月冬寒异常地冷,秋娘眼看着李家皇帝一个个不明不白地死于宫中,又一个个在宦官操纵下登基,简直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而背后操纵着大权的宦官势力却越来越嚣张,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在秋娘的悉心调教下,漳王李凑养成一副有胆识的个性,并立志要作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

再不能等了,秋娘觉得现在这混乱之时,正是推举李凑登上皇帝宝座的最佳时机,朝中宰相宋申锡一向看不惯宦官专权的强霸嘴脸,更不愿大唐江山移姓别家,而漳王李湊的才能品行确是上佳之选。于是,秋娘周密筹划,与朝中宰相宋申锡一派人等密切配合,企图一举除掉王守澄的宦官势力,废掉文宗,把李凑推上皇帝宝座。

一个出身微贱女子,以其绝世风姿成为后宫之宠,更以其天纵胆色竟要影响这大唐江山了,秋娘果不是凡人可想。


也许秋娘忍下那为江山为黎民的爱国之心,不论世事如何变幻,年近不惑的她以自己多年来在皇宫的美名佳行,定可以安居后宫一隅,安享晚年。

但是,她不是玩偶,不是摆设,不是那只求自保之人,她有胸怀天下的气魄,她有不让须眉的胆识,她有心系百姓的爱心,她有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决心。


于是,她做了她力所能及之事,虽然结局并不完美。后来因宦官耳目众多,消息泄漏,被王守澄有所探知,幸好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中,自然不便严加处置,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放归故乡。

繁华过后,寂寞如风。一切都烟消云散之后,秋娘发现,仿佛走了一个轮回,她于白发之际又站在了起点之上。抚今追昔,想来真是幽梦一场,无论是那个名动四方的歌伎,还是那个艳动王心的宠妃,还是那个慈爱有加的傅姆,如今老去,万念俱灰。

秋娘喜欢镇江这美丽安逸的江南小镇,遂隐姓埋名,与带出的两名老宫女为伴,以织布卖工为生,生活虽极为清苦,但却恬然自得,再不必看血溅华庭,再不必听惨叫连天。

每日里简单的劳作,不必费神,闲暇时最爱站在边畔,看那不尽的长江水,从城前流淌,点点帆舟掠过,宛如一个个的历史故事如日历般地翻过,古老而新鲜。

靠着那些有爱相伴的回忆,她过得从容自在,安静地等待着离去的日子。

那日,深秋午后,听到轻轻的敲门之声,待秋娘慢慢开门之后,温暖的阳光里站着位30余岁的书生,素衣净面,气度儒雅,定非常人。他与秋娘同姓,且已是当世一代才子,杜牧,晚唐诗人,近日正奉皇命前往宣城为官,路过镇江古城,打听秋娘在此隐居,遂特意前来寻访。

这位唐代大诗人,6岁时得见当时年轻貌美的秋娘歌舞那一曲感忧伤怀的《金缕衣》,至今难忘。如今人事沧桑,流年如水,杜牧拾眼看去,二十多年的日子把个美艳俏佳人变成了安祥老媪,虽满脸沧桑,但眼波之中流转着参透世态炎凉的淡然。

与杜秋一席长谈之后,秋娘不禁感慨万端。由最初的清贫,到后来的大福大贵,及至最后的归隐,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她不听从命运的摆布,努力改变着,坚强挑战着,那种可贵的精神是世上无数男子都要失色的。

杜牧按捺不住心中的崇敬与感慨,当即挥笔写下了著名的长诗《杜秋娘诗》,追述杜秋娘这位四朝名伎悲苦沉浮的一生,使杜秋娘的芳名传于后人...


世人因一曲《金缕衣》而得知杜秋娘,更因这首不朽诗作而了解秋娘,她用一生的经历,用四句简短的歌词,告诉我们多少说不尽的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光阴如电,不珍惜眼前所有,定会后悔莫及。

不尽长江滚滚东来,朝如青丝暮似白雪,总以为自己韶光在抱,青春在握,似乎一切都来日方长,但转瞬间一切已成过往,如水东逝,追索不回。

因此,得意时、失意时、快乐时、伤悲时、顺境与逆境交错时,都请谨记: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每天分享历史小故事!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nhd14746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7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