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神剧最新消息(为什么现在拍不出25年前无悔追踪这样的神剧)

发布日期:2025-01-22 10:31:10     作者:地上的权威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noq324625.html     违规举报

最近,短剧集类型的悬疑片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前有评分8.2的《无罪之证》,现有9.0的《隐秘的角落》,且都不超过20集。或许是被之前温吞水的各种剧伤透了心,网友对于目前这种短小精悍的网剧,非常受用:“学美剧,拍短点儿就对了!”

殊不知,整整25年前,就有一部20集悬疑“神剧”,直到现在还被人念念不忘。

这部剧好到什么程度呢?

有人说,它“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


豆瓣上的数据或许更有说服力。它比“谍战剧标杆”——《潜伏》的评分,还要高出一点。

这部剧就是拍摄于1995年的《无悔追踪》,由王志文和刘佩琦两大戏骨领衔主演。


《无悔追踪》从1949年解放伊始,一直讲到1988年改革开放。剧情时间线横跨40年,难怪有网友评论说:“本以为在看谍战剧,结果愣是复习了一遍中国近代史。”

01

故事根据1992年《啄木鸟》杂志,发表的中篇小说《无悔追踪》改编而成,原作者为张策。

讲述新中国成立后,派出所所长肖大力偶遇教书匠冯静波,并怀疑他是国民党特务,从此开始了长达40年的追踪。

小说从人性角度,聚焦警察个体命运,并洞察当代社会变迁,被公认为是公安文学创作的突破,当年还荣获第三届“金盾文学奖”一等奖。

1994年,王朔、冯小刚、叶大鹰成立“北京时事文化咨询公司”,从事小说影视化创作。几人一眼就相中了这部小说,决意将其改编成电视剧。


然后,他们携小说去找编剧史健全,商谈改编事宜。

学美术出身的史健全,自小在电影院长大,熟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他想从刚解放那阵儿写起,蔓延出一部新中国社会变迁的浮世绘。

几番交谈后,冯小刚对史健全说:

你写了我来拍,按俩演员写,一个葛优,一个陈道明。

剧本创作阶段,史健全很是煎熬,他心里没底,一直不敢签合同。他怕砸自己手里,让王朔这样的大腕朋友,脸面无光。

一直写到第6集,他还不想签合同。王朔亲自送去2万元稿酬和两条烟,宽慰他说,“你能写多少写多少”。

就这样,王朔“哄着”史健全签下了合同,写完了剧本。

最初的剧本一共17集,剧名《比窦娥还冤》。名字听起来就很王朔。

不过,冯小刚心心念念的葛优版肖大力和陈道明版冯静波,最终没能实现。

剧本版权最后落在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变成了尹力。

他此前执导过电视剧《好爸爸坏爸爸》、电影《我的九月》,对年轻人来说,他被人熟知的作品是《云水谣》。

尹力最开始找的是李雪健和王志文,李雪健演肖大力,王志文演冯静波。没想到李雪健没档期,于是才换成了《秋菊打官司》《二嫫》的主演刘佩琦。


1995年,17集《比窦娥还冤》拍摄完毕。后来播出时,改为20集,正式定名《无悔追踪》。

该剧的官方宣传文案说,它就像是一幅北京风情画卷,土塘刀胡同里的人情冷暖、那些被时代洪流所裹挟的芸芸众生都被一一描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人物对北京话的运用,堪称淋漓尽致。之后的打着“京味儿”的影视剧,再也没有这么“地道”的了。

02

史健全很喜欢看话剧,受其影响颇深。所以,他的剧本,对演员台词功底要求极高。

刘佩琦饰演的肖大力是行伍出身,文化水平不高,性子直说话冲。他的台词特点是,爱说民间俗话,比如:“没有三十年不漏的大瓦房”,“我就不信他能滋出两丈的尿去”,“我就是坐折板凳熬干油,不查他个底儿掉我不姓肖”。


电视剧中,有位得过帮助的人说起往事,但肖大力自己早就把这件事忘了。对方说,“你曾安慰我,‘干屎抹不到人身上。’”

肖大力听后,连忙点头。“这话倒像是我说的。”

屎尿屁台词听来尽显粗俗,但从肖大力口中说出来,丝毫不觉得讨厌。而且,还能让他与文绉绉的人民教师冯静波形成鲜明对比。

那时候,不到30岁的王志文刚刚演完《过把瘾》。

《过把瘾》里,他表情丰富。而《无悔追踪》里,王志文的面部肌肉,始终凝固着。


后来谈到表演感悟的时候,他解释了这种演法:

冯静波一出场是意气风发,然后接到特务委任感觉要办大事。可到后来连自己的生存都出了问题,时时处处都得先向别人努力证实,“我真不是一个特务”。所以在表面的平静之下,脸上的皮肤始终都紧紧绷着。


冯静波一辈子谨小慎微,偶尔露出峥嵘能把所有人吓一跳。

电视剧最后,他的那一大段独白,堪称表演教科书般的表演:

我冯静波不是名人,可是你们看看我这字,那是横如列阵排云,点如高峰坠石,直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烈奔;就我这笔刷子,没有三十年的潜心造化,忍辱负重,闭门思过,我脱胎换骨,我敢滋出这丈二的尿去?


冯静波和肖大力,说到底,都是时代大潮下的两个水滴而已。

但导演尹力通过这滴水,将翻天覆地40年的变迁,都反射了出来。

03

除了刘佩琦和王志文饰演的男主,胡同里的剃头包、妓院的金赵氏、志愿军孙焕章、长在红旗下的冯抗美……少了任何一位,这部剧都不完整。

而这些所谓的配角,搁现在都是响当当的“一线演员”——何冰、孔琳、岳秀清都有参演,甚至还有年轻时期的李冰冰、小陶虹和吴军(《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三德子)。




不过更值得一提的,是李丁老爷子扮演的剃头包,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每逢时代变迁他都摇头晃脑点评上几句,发出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喟叹,充满无奈,同时又带有喜感。


剧中人物台词设计很生活化,张口闭口就是歇后语。

因此,电视剧也少了很多疏离感,让观众有一种回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感受。


另外,当时的一些国际事件,基本都是通过小事件来反应,这样给人的感受更加真实。

比如学校小孩子跳皮筋时唱的儿歌:


每个年代买肉时的不同需求:

六十年代买肉,专挑肥的买,买不到就闹。


可到了八十年代,又专挑瘦的买,买不到也闹。


除了精炼的语言,和每一处都是细节的剧情,剧中的道具也是“诚意满满”。

标志着冯静波是特务的白色眼镜,从第一集传递到他手里开始,一直到最后一集大眉子从自己包裹里拿出它,跨越了整整40年。



还有用作联络暗号的歌曲《展览会上的图画》,冯静波夜夜聆听,肖大力日日琢磨。

最后一集末尾,当冯静波走进公安部的时候,电视演奏的正是这首曲子。



就是这些前后呼应的细节,称它第一国剧并不为过。

它比《潜伏》《悬崖》等谍战剧,多了真实的生活气息;又比《金婚》和《一年又一年》等年代剧,多了让观众一追到底的悬念感。

它关注人心的跌宕起伏,也肯定人性的每一处闪烁——焕章对爱情的执着、金尿盆子对晚辈的慈爱、剃头包这样的手工业者的职业操守、李三妻子的仗义、阎伯隐夫妇的骨气,等等。

它富有生活气息,却戏剧张力十足。

它从不说服,但又充满说服力,丝毫不让人感觉肉麻。

虽然人物之间矛盾不断,但并没有愤世的刻薄。

就像片尾曲中所唱的一样:“假如还有来世,我会不会再这样蹉跎。”

这是千帆过尽,留下的一声轻叹……

他们没有直接了当地给出40年人生答案,但所有的问题在你心里似乎已经全然明了。

这也是《无悔追踪》为什么好看的谜底。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noq32462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1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