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片段张贵妃霸气(当清平乐里的张贵妃遇上戏曲里的包拯)

发布日期:2024-12-22 07:53:28     作者:能人很多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ofk299265.html     违规举报

不可否认,《清平乐》火热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熟面孔”多。当人们惊奇的发现,曾经我们熟知的人物在屏幕上出现,而他们张口便来的诗词文章,只要提个头,很多人便能跟着背下来。欧阳修、范仲淹、晏殊,这些人的诗词文章,只要上过学,谁能绕得过呢?又谁能想到曾经或许令自己头疼的背诵题目,竟然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清平乐》中的范仲淹,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

宋仁宗一朝,人才济济,文才鼎盛,后宫也不差。其实,宋仁宗的后宫佳丽们,跟那些文臣才子一样,早就以另一种形式在流传,并非仅限于课文。在民间,以包拯为主角的戏曲和传说,多得难以计数,简直妇孺皆知,老百姓可能不知道宋仁宗,但绝对知道包青天。宋仁宗的后宫们有此“殊荣”者也不少。只不过,大多都是些反面例子。

《清平乐》中跟宋仁宗在后宫有故事的女性,大概有这么几位:

郭皇后。她一生短暂,23 三岁便香消玉殒。比较悲情,废后而至一死,只留下了未解的谜。

陈熙春、苗心禾,有情无名。

曹皇后。一生只为大宋官家的皇后。谥慈圣光献,可见一斑。

张妼晗。也就是张贵妃,追谥温成。备受恩宠。

其实,宋仁宗所宠美人,并非张贵妃一人。在郭皇后去世之前,《宋史》中就写有仁宗皇帝宠幸尚美人、杨美人。《宋史》的说法是“俱幸”,也就是两人全都受宠幸。宋仁宗一生仁名,评价颇好,唯独在女人这件事上,颇受诟病。


大凡跟宋仁宗有关的后宫佳丽,都在中国民间留下了故事,有些甚至在戏曲中发挥“新形象”。比如曹皇后,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的女性,曾巩说她“人伦风化归三世,王室功劳属两朝”。可见对宋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泽被三世两朝。她一向是比较正面的形象,所以,戏曲很难流传下来,毕竟中国戏曲,以女性为主角讲故事,不为他们所喜好。

但跟她有关的人,却传说颇盛。曾巩还是曹皇后“和熹朱寤还威柄,明德犹疏抑外家”。曹皇后在后宫 45 年,虽有威权,但做事非常公正,这里的“抑外家”,就是说她的公正。她虽有权,但从不为自家谋私。


《清平乐》曹皇后

但“外家”却把她带入了民间故事。

“八仙过海”中的八仙,其中一仙叫“曹国舅”。这个曹国舅,就是因曹皇后而来。因为《宋史》中曹皇后的长弟曹佾,被称为国舅。所以,曹国舅在八仙中的地位最尊,同时不喜富贵,不喜利用特权办事儿。这实际上就是映射曹皇后为人的。

因为曹皇后从来都是“抑外家”的,从不为自己的家人谋利,甚至都不愿多见,自从她做皇后之后,就不愿与家里人多见面,因为宋一防武将,二防外戚,汉高祖吕后被灭门的历史她也深知。宋神宗时,执掌凤印数十年的曹皇后——那时候她已经是太皇太后——依然是保持这个作风。神宗皇帝心疼祖母,觉得她晚年孤凄,应该很思念亲人,便提议让她见见家里人。她不愿意,因为宫中制度,不许外姓男子随意进入。见也可以,必须神宗皇帝陪同。

于是“曹国舅”(曹佾)随神宗皇帝进见。两鬓斑白的姐弟终于见面了,神宗皇帝便退了出去,让他们说说话,但神宗皇帝刚出去。曹皇后(太皇太后)便对弟弟曹佾说:“皇帝已去,此处也非你久留之地。”曹佾只好离宫而去。

但曹国舅代表他姐姐曹皇后,在民间传说和戏曲中,把这温良恭俭让的品德全部呈现了。

另一个出现最多的是张贵妃。当然,是反面形象。很有趣的事,她出现,基本都碰上了包拯。

有一出很有名的戏,叫《打銮驾》,无论是京剧、豫剧、秦腔、川剧、汉剧滇剧、湘剧、河北梆子,都有这出戏。故事大同小异,只不过唱法有区别。无一例外的是,故事里面都有她,只不过被戏曲作家改了姓,是“马贵妃”。

因为这故事最初出自《三侠五义》。原著里被包拯用虎头铡刀铡了的是庞太师之子庞昱,贵妃是庞娘娘。所有戏曲里都改成国舅是马龙、贵妃是西宫宠妃马氏。

故事是宋仁宗嘉佑年间,皇帝因陈州旱荒三载,发国币赈济。先命外戚马龙前往,马龙自恃系西宫宠妃马氏之兄,怙恶作弊,克扣皇粮,至万余石之巨。旋被灾民叩阍告发,仁宗皇帝大怒,即招马龙回,另旨特简包拯为放赈钦使。包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马贵妃便借了皇后的半副銮驾在大街等候包拯,假称自己是皇后娘娘,用銮仪阻拦包拯。一番为难,包拯直接命人把銮驾打退。

故事是蛮曲折。

借皇后銮驾的事情,确实是张贵妃干的。宋仁宗对这位贵妃恩宠无比,她也比较能作,《宋史·后妃列传》说她“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可见她的兄弟在外仗势欺人是很轻松的。她曾向仁宗皇帝要皇后仪仗,这实际上是要皇后的位子,宋仁宗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好让她自己找皇后去借。张贵妃便去找曹皇后借仪仗。这种明目张胆的僭越,当然是挑衅。曹皇后答应了。但宋仁宗觉得太欺负人了,又怕朝中非议,把她劝止了。

小说和戏曲的故事,基本是从这里来的。


戏曲里的“贵妃”,那架势,跟《清平乐》里一模一样。值得一提的是,这出戏里,基础提到了宋仁宗朝的全部名臣名将、后宫诸人。我们以秦腔《打銮驾》的戏词分析一下即可看出张贵妃的形象。

打了銮驾之后,包拯到陈州,干得事情就是把国舅铡了。

包拯要回去交差,因为“贵妃”肯定在仁宗皇帝面前告状,他要给自己的团队打气,让不要害怕,我们这是为民除害,所以有一段唱词,非常有味道:

身穿着过肩蟒耀日增光。有王朝和马汉众家虎将。

一个个怀忠义除暴安良。实可恼马国舅良心尽丧。

斗七米掺三沙把百姓欺瞒。有张龙和赵虎告下御状。

万岁爷龙位里怒满胸膛。命包拯下陈州前去私访。

才铡了马国舅为民除殃。叫王朝和马汉听爷言讲。

此一去到陈州不必往常。众百姓一个个将咱盼望。

盼的是救黎民开仓放粮。千万间,莫学马贼榜样。

这是大体的故事。往前倒,就是“贵妃”为什么要为难包拯了,因为包拯脸黑心狠,她知道只要包拯去,弟弟的人头不保。所以,半路上拦下了包拯。最初包拯看仪仗,以为是皇后凤驾。皇后的仪仗是怎样的?

是一眼就可以认出来的,包拯仔细端详之后说仪仗排场的唱词是:

龙凤辇绣五彩金光明亮。銮驾队分左右甚是辉煌。

头队里开道锣叮当响亮。二队里鬼头刀不离肩膀。

三队里刽子手喝道前往。四队里盘龙棍有短有长。

五队里仙人掌十指朝上。六队里朝天镫金裹银镶。

七队里杏黄旗霞光万丈。八队里珍珠伞曜日增光。

九队里芭蕉扇秋叶模样。十队里金字牌正院昭阳。

坐一顶朱红轿金顶银杠。莫非是奉王旨谒庙降香。

这就是皇后銮驾的排场,远超宫中嫔妃,一望便知,有金字牌上写着“正院昭阳”,正院,就是正宫;昭阳,代指皇后所居宫殿。

所以包拯心里奇怪,莫非皇后奉旨去上香?但包拯聪明,头上戴上太后所赐的红绫,便上去跪下来问安。

贵妃问:下跪的官儿报上名。

包拯:臣包拯到陈州去把粮放,望娘娘多康宁福寿无疆。

贵妃:你既然去放粮,见本后不让道为那般?

包拯:不是不让,娘娘。

然后一大段戏词,唱陈州百姓辛苦,意思是事情紧急。宋官家让我去做事,朝中十位重臣举荐我去主持事情,包拯需要疾去,并不知娘娘在此。

贵妃问:放粮的事一概莫讲,别夸你的十保官,都是谁给我奏上来。


然后,包拯抬出了宋仁宗朝中十位名臣——

一保官王恩师延龄丞相。(王延龄,包拯恩师)

二保官南清宫八主贤王。(八贤王,《清平乐》中的八大王)

三保官扫殿侯呼延上将。(呼延赞)

四保官杨元帅盖国忠良。(杨家将的杨业)

五保官曹永昌皇亲国丈。(曹玘,曹皇后父亲)

六保官寇天官国家栋梁。(寇准)

七保官狄将军名夫上将。(狄青)

八保官吕蒙正智压朝纲。(吕蒙正,这是戏曲凑数,吕蒙正非仁宗朝人)

九保官吕夷简左班丞相。(《清平乐》中的吕夷简,谭希和饰)

十保官文彦博协理阴阳。(《清平乐》中的文彦博,陈伟栋饰)

这十位都是大名鼎鼎的文臣名将,包拯都抬了出来,并说自己有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求娘娘开了恩放臣前往,叫为臣到陈州救民饥荒。


《清平乐》中的文彦博,陈伟栋饰。一代文臣,支持宋仁宗

但看看《清平乐》中张贵妃的表现便知道了,哪里在乎这些人?反倒被她一顿臭骂,说包拯摆架子,拿十保官欺压我?

这明明是挖坑,但包拯无法。正好下面人奏报,这不是正宫娘娘,是贵妃借的。包拯一怒之下,安排人上去打銮驾,保证非常聪明,说打銮驾,莫损坏花容粉妆。先打她杏黄旗霞光万丈,再打她珍珠伞耀日增光。王朝马汉尽管打,相爷不怕犯王法。九龙口里见圣驾,那怕万岁把头杀!王朝马汉你将这銮驾一齐打!


张贵妃当然不是好惹的,包拯没有扯她凤衣,也没损她妆容,她自己扯乱凤衣,损毁花容,头上翡翠齐打乱,身上扯破龙凤衫。然后,去找宋仁宗告状。

这跟她在《清平乐》中的表现没甚区别。

但包拯不怕她,休怪本相把祸闯,有理不怕见君王!

宋仁宗的后宫里,都是这种不省心的,凡是得宋仁宗恩宠的,基本都不省事儿。不得恩宠的反倒老老实实。难怪宋仁宗这一点被人诟病。戏曲和民间传说,总代表着人们的一种愿望,比如期待刚正为民的官儿,便有包拯的形象。电视剧《清平乐》也从民间故事、戏曲、小说等借鉴了甚多。但它尽力在展现宋代风貌,是个很好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ofk29926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