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体验一次义工旅行(来一场义工旅行)

发布日期:2024-12-22 07:47:54     作者:輩孓愛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ofn223545.html     违规举报

自从朋友们知道我不上班去海南打工后,很多人都问过我义工旅行的事,但最终只有一个人真的来了海南。以至于我常常在想:读书时就有机会出来打工该多好玩,现在可能完全过着不一样的人生。

我没有夸大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高中到大学到工作,一直都没好好玩过,而且还肩负众多期待、责任、压力……所以我想写一篇文章,讲一下打工换宿的义工旅行与其他旅行有什么不同,以及我对人生的新理解。

文字和语言是线性的,作为写作者,工作之一就是梳理事件的起承转合,使混乱无章、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显现出一条清晰的故事主线。但我必须要坦白,在这次三个月的义工旅行中,我抛弃了以往看待世界的方式,碎片化、意识流成为我触摸生命肌理的方式,人生没有攻略——所以这篇文章以义工旅行为主线,但并不会成为一篇手把手的攻略文章,每个人都会在不同阶段经历一段与真实自我互相对话的机会,有人早点、有人晚点,义工旅行是伊甸园树上的其中一只苹果。


什么是义工旅行?

义工旅行是个舶来品,英语 Voluntourism,指自愿免费加入某种团体在旅游的同时完成某项活动、帮助某个对象等,所以在享受旅行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强调自愿、付出劳动、异地旅行等特点,根据组织主体、活动内容、地域指向等,分成各种类型的义工旅行,比如大学生会参加的「三下乡」活动,是学校、政府组织的到欠发达地区的志愿者活动,NPO 等慈善组织主办的,也有商业组织主办的类似保护海龟等活动……

本文中,我更偏向另一种定义义工旅行性质的方法,那就是按照免费、付费,内容更注重利他或利己等四个维度定位。免费或付费,决定了这趟旅程你犯错的概率,利己或利他,则是这种旅行和其他旅行的本质区别。


以上提到的大部分义工旅行我都不同程度地接触过,不管哪种旅行,每次都能带给我一些新体验,罕见的景色会冲击感官带来感动,独处在异国街头让我听到一阵最安静的风,独立自主和适应能力在旅途饱受考验。

旅行就像一场绝佳的人生隐喻:人生也像一趟旅程,目的地是已知的,过程则充满不确定性,不管我们多么想做一个详尽的出行计划,人生往往不会如计划发生,不过只要转换心态,将意外看作惊喜、将磨难当成机会,旅行就会充满乐趣。因此,旅行常被当成一个人生暂停键、休息站或者转换思维的机会。


日月湾街头

这次我在海南做的是三个月的打工换宿,这是国内最近比较流行的义工旅行之一,不管是旅游景区、还是广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都有商家招募义工,提供打工换宿。两者相比,我更推荐大家去生活成本较低,但风景优美的地方做义工,像新疆禾木有雪山,云南大理有苍山洱海,涠洲岛和海南则在海边。

在去做义工之前,一定要明确一点,店家选择义工,首先是为了省钱——给义工提供住宿和两餐伙食交换劳动力,住宿条件的普遍情况是四人间或六人间,跟大学宿舍差不多;伙食有的是店家自己煮,有的是煮饭阿姨,还有店会专门请煮饭义工。请义工来照顾义工,不失为一种高级管理之道。

为便于管理,商家会要求义工最低停留时间为 1 个月,头几天是双方考察期,自愿选择,双向奔赴。商家招募义工的好处和缺点都很明显,好处是廉价、热情、源源不断的劳动力,缺点是流动性大、难以规范的义工管理。

因此我推荐大家去找一些工作量没那么大、又能学到点东西的工作。以海边为例,做冲浪店、摄影、民宿都不错,可以学习一些硬技能,每天的生活丰富不枯燥,我见过有餐饮店或旅馆找义工,不仅假期少而且工作时间长,这种打工换宿真不如当兼职或暑期工。

不断流动的义工也会给店铺带来活力,就像我之前工作的老板说,他以前的店没条件招义工,所以他格外喜欢和义工一起工作——即便会花费额外的培训和管理成本,每次看到新人对大海呐喊、发光的眼神以及海边生活的新鲜劲,会唤醒他最开始来海边生活的心情。


夏天的日月湾海边

当你在一个地方混熟,以往新鲜的已经相看生厌,对社交不再热衷,对景点失去兴致,对派对略感无聊,唯一能让人提起兴致的就是人了。或许是我比较慢热,为人长情,在海南三个月后,我还是经常看海平线看到发呆,为满天繁星惊叹,对湾里的派对和 football 比赛激动,这说明,大家一定要在喜欢的地方工作啊。

我是怎么来做义工的?

我在《海南打工记》里写:

去年 10 月底,我听前同事的一档播客聊她在万宁打工的事。她喜欢冲浪,趁着辞职后的 gap year 申请了一家冲浪民宿的义工。尽管她并没有全部说好话,比如说这趟旅程改变人生之类的,我还是看到了契机:包吃包住包看海的机会!

第二次做义工,我对流程已经十分熟悉。首先,我在小红书物色日月湾的各种店铺,看主页风格,看底下的评论,对商家有个初步印象。最重要的是搜义工评价,搜索「义工 日月湾」等关键词,会找到许多正在当义工、或者已经离开的人写的文章,你需要留意的细节是: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假制度、老板人品、住宿条件、饮食条件、其他义工的评价。

通过任何公开渠道找到店家都可以——专门发布义工旅行的公众号、店家的美团和大众点评,电话、微信、或者直接上门询问都是可以的。

选择喜欢的店,给他们发私信,加微信、发简历、双方确定到店日期——至此是去日月湾打工换宿的前置工作,需要提一下的是询问方式和简历准备。选择打工换宿的大多是学生,缺少社会经验,不免做出让店家感觉冒犯、麻烦的事,我的建议是保持礼貌、能自己查的问题自己查、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尊重他人的时间和精力。


摄影义工工作日常,好处是能和彩虹一起工作

简历要着重突出自己的优势:摄影、剪辑等新媒体技能很紧缺,在服务行业,长得好看也是一个优势,还有喜爱户外运动、个性外向、勤劳肯干、有过打工经验等等都是优势——多从商家角度出发,我们想得到与多元人群交流的机会、免费的冲浪教学、热带城市的自由生活,同时看自己能提供什么,才比较高效率地与商家匹配。

提早半个月到一个月联系最佳。我第一次在湾里的冲浪店打工,第二次选了村里的一家民宿 冲浪 滑板的综合店,想体验更多元的文化,接触我以前完全不了解的东西——街舞和滑板。不同的氛围会吸引来完全不同的人,不仅是客人,还有义工,所以好好选一家自己喜欢的店吧!


wave 冲浪民宿和滑板品牌 YOW 的活动

Gap year: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上搜「义工旅行」,大部分是中介机构打的广告和科普,指向商业的出国义工旅行。经过十几年发展,这类型的义工旅行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尽管常有各种新闻表明这些机构的运作存在猫腻,对所提供的旅行产品未尽到应当的责任和义务,是一种随着历史、经济、文化发展诞生的商业产物,但这仍然是目前大多数人对义工旅行的印象——付费、出国、公益。

我觉得如果你寻求一种类似 Gap Year 文化所倡导的——自助式的,独立的,充满探索与碰撞,以走出同温层、接触更多元人群的目标,我很推荐打工换宿类型的义工旅行。


与朋友在万宁码头抓海星

但我也不否定其他类型利他的义工旅行,就像组团游和自由行之间并无高下,保护海龟、到尼泊尔支教这种付费的定制义工旅行,也经常是某个人开启真正改变人生的旅行的开端和契机。

写出《江城》《寻路中国》的何伟可能是最被中国读者友善对待的美国作者,他六月在纽约客发了一篇新文章《A Teacher in China Learns the Limits of Free Expression》,提到他 1996 年在涪陵做和平队,这份为期 2 年、为中国学生上英语课的「志愿者工作」毫无疑问改变了他的人生、他的事业、他的写作。在那里,他认识了重要的学生,写出了《江城》。

对的,和平队也是义工旅行的一种。

不过,1990 年代中期国内并没有什么志愿者心中具有相当分量的大事件发生。很难说清楚是什么东西让人想要去海外待上两年,而我们加入它的理由千千万万……我需要时间用于写作,但又不愿意再去读书,而且不敢想象找一份平常的工作会是什么样。我很高兴有了学习外语的念头;教几年书的想法也让我很有兴趣。我觉得和平队的工作不会那么机械死板,我很喜欢这一点;而他们又把这样的工作称之为志愿者,所以我父母亲也感到十分高兴。——《奇石》

那么一次义工旅行,就足以改变人生吗?

当我在小红书发出这个疑问,几个有过义工经历的人给了肯定的答案:

三春:会遇到原本和自己生活轨迹完全不一样的人,发生一些意外之外的意外,了解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然后发生偏轨。

我脑海里迅速浮现起同店的义工妹妹,她今年大三,读音乐表演专业,她原本对生活的想法是毕业之后做音乐老师、结婚生子,来做义工只是不想在学校上网课,但在这里认识的人改变了她很多想法——对音乐、对事业、对人生,她告诉我——认识湾里很多 30 岁以上的姐姐后,才知道原来年龄不算什么,无论几岁,人都拥有选择权,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自由。

我常在想,这场海岛生活到底会成为人们多年以后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做 PPT 时想起的一场梦,还是会改变人的轨迹。


高中看美剧,第一次接触到间隔年(Gap year),那时第一感觉是好酷啊,在人即将真正独立生活之际,能拥有一段自由探索的时间,国外小孩过间隔年时会跨国旅行、做志愿者、学习新东西……我还留意到,间隔年在欧美国家是高中毕业生会做的事,而在中国,更常见于大学毕业生和裸辞的打工人。

在海南,我见到的大多数义工是大三或大四学生、或者工作几年后想休息一段时间的人。

疫情前,2 月 14 日,《中国新闻周刊》 发布称,2022 年中国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 1600 万人,为多年来新高,其中高校毕业生 1076 万人。

毕业的大学生增加,好岗位的数量却在下降,互联网企业刚证明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里包括消化大学毕业生的时候,大环境不容许了,根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阿里去年底就计划裁员,其他公司也相继跟上。所有公司不再补招应届生。除了字节美团等少数公司,其他基本不招实习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公司实习,没有等到转正考核就直接被裁。部分公司毁约应届生。

没有工作的不仅有毕业生,还有毕业好几年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16~24 岁人口失业率,即青年失业率,今年 1~2 月数据为 15.3%,同比高出 2.2 个百分点,甚至高于 2020 年同期 1.7 个百分点,远超今年「5.5% 以内」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

「就业」是个问题,即将从花钱的学生转换角色到赚钱的打工人的青年人焦虑,高校老师和辅导员为本专业的就业率焦虑,担心子女找不到稳定的好岗位的父母焦虑。担心在 35 岁被淘汰的职场人焦虑。

与此同时,鼓励「自由职业」和「灵活就业」的声音响起,无数人为毕业生的去处想了无数的办法,毕业生也在想无数的办法,投简历、考公、考研、出国齐头并进的人也有。

但我想大家焦虑的原因不仅是对未来感到迷茫,还有这个社会时钟并不给予我们像间隔年这样的喘气、停下来思考的时间,比如严格的「应届生」身份、企业春招、秋招、公务员报考的年龄限制、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的信号……等等,知乎有人总结说「现在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标配是起码有两段实习,一段还是在大厂的,还不是那种特水的实习。」

这个机制的逻辑是这样的,人生下来就要上学被教育,上学以成绩高低来决定一个人的用处如何,成绩好的进入学校继续读书,成绩不好的进入专科学校读实用的专业,所有人都为毕业去处烦恼,等着被安排一个位置,在这个被层层挑选和被安排的人生中,我们缺少自主选择的机会。

「我要去大城市打拼打拼,至于做什么,我还没想好。」——迷茫是绝大多数 20 岁出头的年轻人的感受。这种迷茫不仅包括不知道要做什么,也包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与此相对,我最常听到义工们说这场旅行是快乐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个温柔休闲的环境,做一种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运动,做着积极向上没有压力的工作,即使偶尔有压力,看到大海的瞬间也被瓦解,这是一种与主流「内卷」相反的生活。

谁会不想要这样的生活呢?当你在 22、23 岁的年纪,准备毕业、考研、考公、实习,每项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都会影响前途,第一份工作、第一次跳槽都被赋予了严肃的意义和负担,实习经历决定了你的校招简历,第一份工作奠定事业起步……经历过这些,人到三十,又会面对年龄歧视和年龄压力。

为期一个月的放纵或逃离听起来像完美人生的一次开小差。来这做义工的大学毕业生,情况各不相同,有人手握大厂 offer,等义工结束就准备入职,有人延迟研究生入学,有人大三即将进入实习期——很少有刚毕业的人,这也很容易理解,如果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安排,父母很难答应一场「放纵」。

应试教育给我造成的「考试创伤」让我偶尔还做高考噩梦,我发现那个环境给予了我们书本知识的教育,但也只给予了我们书本知识的教育,其他的,比如说如何建立友谊,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复杂关系,如何与权威相处,如何提出自己的诉求和需求,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嫉妒、悲伤、孤独等相处……青春期正是「宇宙大爆炸」阶段,这些「生而为人」的教育被放在次位。

一个从结果到结果的逻辑,很少人关注两点之间的过程,教授知识的目的除了考试,还在什么地方发挥影响?教育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人的成长?大学毕业后的成年人又可以遵循怎样的方式继续自我教育?

旅行的意义

如果你像我一样,愿意花 3 个月时间在一家海边冲浪店做义工,肯定也相信打工换宿是一场能改变人生的经历——从系统里逃出来,期待变化,寻找生机。

打工换宿旅行的坏处也有,工作量过大、工作太辛苦、被老板压榨、遇到坏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这些事情,你上班也会遇到,旅行也会遇到,不是只发生在打工换宿。另一方面来讲,打工换宿刚好在工作和旅行的交集,使其与完全的旅行或上班区别开来,又让你能同时体验到两者。

但我推荐的原因,当然不是它是这样那样的多功能插头,而是我认为一个人成长的契机就是意识到「人类补全」的瞬间,一个人的成熟不仅是年龄增加,还包含了一系列探索自我、探索人生、认识世界的勇气和多种思维模型建立,如果一直用一个模型和视角看待世界,也就失去了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一场充满未知、意外、不确定性、多元文化的旅行,正好充当这样的历练场。

在所有类型的自媒体博主当中,我曾经最羡慕的是旅行博主,正如旅行博主所展现的,当你将自己暴露给更大的世界、外貌、语言、文化都与你迥然不同的人群,你的心也会变的开放包容,变得更有同理心,能容纳不同文化和人群,成为更好的人。

当代政治正确的价值观里让我们做一个包容、多元的人,但为何我们经常只能「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尊重,实际上遇到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还是绕远路,不愿多做交流。这是因为我们活在一个抽象的世界里,每个人身上可以贴上无数个标签,但无论多少标签都拼凑不出一个真实的、具体的人,当你接触具体的人,你就会忘记对方身上的标签。

在日月湾,我有幸能接触到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人,他们是跨性别的人、嬉皮士、无业游民、瑜伽士、同性恋、运动员、萨满老师,他们也可以是一个不玩微信的人、冲浪的人、每天早起跑步的人、摄影师、艺术家、咖啡师……当我们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前,以上所有标签都与此刻无关,你会意识到自己跟一个真实的人交流,他与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对他有很多好奇的地方。

再次走在街上,当你看到一个与你不同的人时,你会想起这次的经历——每个人都有你想象不到的过去和经历,别轻易评判人——这是重要的一课,也教会我不用与网上评论太较真,键盘侠的可恨和他们自身的可悲是一体。

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化,就能给原本的生活来一个休止符,在一个陌生地方被陌生文化冲击,赋予每个人以不同视角看自己原本的生活。

那么,什么样的旅行能改变人生?

一场能让人深入本地生活,与本地居民交流,接纳旅途中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意外,在这样一场旅行中,你会是自己去规划,全然负责自己的人生,遭受一场强烈的文化冲击,在度过一开始的难受和不满、烦躁之后,就会迎来一段蜜月期。

在经历这样的旅行后,一些人对整个世界都有了更多耐心和同情心。义工旅行之外的旅行,缺乏这样的效果,要么时间太短,要么不够利他(纯度假),要么过于全包(毫无意外的旅行)。

毕竟,如果所有旅行都会起到深刻的作用,那这个世界上该会多和谐,每个人一年至少都有几次旅行,单日来回、三天两夜、小长假、或者一个月以上的旅居生活。

无论选择哪一种旅行,都有一定效用,但旅行博主确实夸大了旅行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转变,主要是自己的功劳,正所谓「当你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旅行的版本是「当你准备好改变,旅途就已经充满乐趣。」

因此,我特别不喜欢喜欢制定、搜索过于详细的旅行攻略,详细到连到一个地方的所思所想都已经提前规划,更不用说同一个角度、同一个滤镜的打卡照片。人们不仅放弃连随机应变、临场反应、迎接旅行中的意外的能力,甚至对自己所看、所想、所感都要提前规划,这种自信心、安全感的匮乏让人惊讶。

这样的旅行攻略背后,是每个人对旅行有着相似的期待——「我一定要再去一趟西藏!」——回到原本的生活,什么都没变。

如果你此前进行的大部分是这样的旅行,那我真的会推荐你试试义工旅行,试试新的地方,学些新技能,敞开心扉,换个视角看世界。

或许是时候我们放下去旅行就要与原来的朋友炫耀的动机——而是开始期待每次旅行给我们带来新的东西,开启自己身上未知的一面,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无知又无畏地去探索世界。

如果有更多年轻人能学着自主决策,了解广阔世界和与自己不同的人,每个人的人生和这个世界都会更好一点。

结语

这篇文章发出的时候,我应该已经结束自己的义工生涯,以后会不会再打工?下次或许会在国外,另一个海岛上,做类似的事,遇见不同的人。

我感谢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让我摆脱了生活焦虑,认识到决定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永远是你自己,外在条件或时运格局都不由个人决定,但人的反应是自己决定的,你如何反应所有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这构成了所谓的「命运」。

同时,在这里习得的技能也帮助我和更广阔的人群和文化交流,我再也不是那个只会一根筋读书的小孩,会用身体感受世界,而不只是脑子,会冲浪、会摄影、会创作,这些都是不用通过语言的跨国界交流。

「阳光最灿烂的地方」——成都雷鬼乐队 JahWahZoo 的这首歌,常常是日月湾 DJ 的首选,白天或晚上,满月或新月,阴天或晴天,我常哼着这首歌,走过沙滩、经过海洋、穿过人群,心里想着——「啊 ,这里就是我的家」。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ofn22354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