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家族成为四大家族的原因 谢安及其谢氏家族的兴衰

发布日期:2025-01-22 02:21:15     作者:禁心尽力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oim533187.html     违规举报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宗族势力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士族”这一特殊社会阶层。九品中正制,又称为“九品官人法”,根据各州郡士人的门第与德才定出“品”、“状”,品分9等,状是对德才的评论,成为当时选官的依据,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得到发展,东晋达到极盛。门阀政治制度使士族子弟过着优游安逸的生活,这也为思想文化高度发展起了积极的社会作用。当时陈郡名家辈出,各领风骚。如豪门巨族阳夏谢安家族、何夔家族,长平殷羡家族等。

谢缵,东晋名相谢安曾祖。曾任三国魏典农中郎将。典农中郎将一职设于东汉末年,实行于屯田地区,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职权与太守相当。由于谢缵官职卑微,《三国志》未为其立传。《晋书•谢琚传》中仪有“祖缵,典农中郎将”一句话。太康县谢家堂村庋藏的大唐广明元年(880年)《谢氏族谱》载:"谢氏先民于春秋、先秦之际已在阳夏定居,因无名人显官,故无记载。直至三国时,谢缵任魏典农中郎将,阳夏谢氏才开始崭露头角。“谢缀为太康阳夏谢氏一世祖,世居阳夏,为官后,寓居洛阳。太康三年(282年),谢缵病卒。其子谢衡扶枢将其葬归故里。


太康县谢缵墓

谢缵墓位于今太康县老家镇谢家堂村西北。谢家堂村藏唐代《谢氏族谱•孝集莹图》载:“谢缵莹坐在谢家堂西北五十步许,丑未向,始祖莹。”此记载与谢缵墓的位置完全一致。位于谢缵墓南面、立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的谢斌墓碑也指出了谢缵墓的方位:“是莹也,南北长三十二步,东西阔三十步许,柏树三十二株,去县西南三十五里老家拖西。临山面水,竹苞松茂,凿宅置院,蔑亦加矣。肆今子子孙孙,不惟庶矣,而且富焉;不惟富矣,而且寿焉。达士屡见,伟人辈出,是亦阳夏之世家也。”谢缵墓碑高1.58米,宽0.6米,厚0.1米。碑文刻“魏典农中郎将谢公讳缵之墓”12字,碑额有“流芳百代”4字,左下角4行字为"升平四年丙月望,曾孙谢万立。后裔宋进士谢文瓘重刻,熙宁丁已年清和月"。可知谢安之弟谢万于晋穆帝升平四年(360年)为其曾祖父谢缵刻立墓碑。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字迹漫漶不清。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由谢缵的24世孙谢文瓘(进士,今淮阳人)按旧碑重新刻立。谢缵墓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阳夏谢氏,兴于西晋,盛于东晋,衰于南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谢氏家族活跃在政坛和文坛。《晋书》、《宋书》、《齐书》、《梁书》等对谢氏家族的名人和事迹多有记载:东晋名相谢安、东晋宰相谢混(谢安孙);南朝宋宰相谢晦、谢胁,南朝梁宰相谢举、谢嘏;在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的名将谢石、谢玄,武将谢尚、谢万;在中国文学史上燿燿生辉的文学家谢道韫、被誉为“山水诗祖”的南朝诗人谢灵运、谢惠连、谢眺、谢瞻、谢晦、谢庄等。诚如宋代文豪苏轼为谢氏族谱作序时所说,谢氏“将相公侯、文人学土,奕世蝉联,难更仆数。然而在国则彪炳汗青,在家则照耀谱乘”。

谢氏家族现象是在特殊的社会生活土壤中产生的。秦以前的弱肉强食推动了家族势力的自然发展,而政治上的官吏世袭制和株连法,最易造成一个家族的兴盛或覆灭。谢氏家族在东晋的兴盛是一种机遇,十六国之乱,尤其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争,使谢安、谢玄等谢氏子弟的才华在历史舞台上得到施展。谢尚、谢安、谢玄时,是谢氏家族最为辉煌的时期,史称“建元之后,时政多虞,巨猾陆梁、权臣横恣。其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扆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晋书•谢安传》)。东晋立国后,当时巨奸权臣猖獗,赖谢尚、谢安兄弟及其子弟稳定天下,足见他们在当时的地位和对朝政的贡献。尤其是谢安,“从容而杜奸谋,宴衍而清群寇,宸居获太山之固,惟扬去累卵之危,斯为盛矣。”


谢安像

谢安(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少有重名”,应召不就,隐居始宁(今浙江上虞)东山,常与王羲之、支遁等人游赏山水以自娱,成为江东新一代名士领袖,朝野瞩望。谢安多次征召未赴职,简文帝当时为宰相,说:“安石既然能够与人同乐,就一定不会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当时谢安的弟弟谢万身为西中郎将,拥兵一方,职权很重。谢安虽居陋室,名声却在谢万之上,自然有三公那样的声望。妻子见他独独喜欢恬静隐退,说:“大丈夫不该这样吧?”谢安说:“恐怕不免如此。”直到升平三年(359年)谢万北征失败被免官,才开始有在仕途发展的志向。次年,他41岁的时候,终于应召出离东山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东山再起”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简文帝病重,桓温上书推荐谢安担任顾命大。咸安二年(372年),即位不到一年的简文帝在忧惧中死去,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简文死后,权臣桓温想乘机篡位,朝野人心惶惶,恐惧不安。桓温以进京察奠简文帝为由,于宁康元年(373年)二月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擅杀大臣以立成。他在新亭预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见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情坦然地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王坦之与谢安一起出城来到桓温营帐,紧张得汗流浃背,把衣衫都沾湿了,手中的朝板也拿倒了。谢安却从容不迫地就座,然后神色自若地对恒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设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卒呢?”桓温只得尴尬地下令撤去了埋伏。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姑敦。迫在眉睫的危机,瞬间被谢安从容化解了。

同年三月,桓温得了重病。在返回姑敦之后,病情日益加重。但他还幻想能得到加九锡的殊荣,不断派人催促。谢安略施小计,故意拖延,对已经起草好的诏书一再加以修改,迟迟几个月不予颁发。恒温没有等到那一天便一命鸣呼,东晋王朝又延续了40余年。


谢安墓

桓温死后,谢安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兼史部尚书,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数月后,中书令王坦之出任徐州刺史,谢安又兼总中书省,实际上总揽了东晋朝政。为了缓和矛盾、稳定政局,谢安实行了着眼于长远、以和谐安定为重的执政方针。他没有趁恒温病死的机会翦除桓氏集团,仍然信任和重用桓温的弟弟桓冲,让他担任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和徐州刺史,负责镇守京口,后来又转为都督七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恒冲也深明大义,认为自己的德望不及谢安,心甘情愿地以镇守四方为己任。将相关系的协调,促进了政局的稳定。时人赞扬谢安,将他比作王导,而文雅则更胜一筹。

东晋朝廷内部安定之后,谢安又把注意力转向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当时,前秦在符坚的治理下日益强盛,晋军在与前秦的交战中屡遭败绩。谢安派自己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率军征讨,接连取得胜利。又命谢玄训练出战斗力很强的北府兵,为抗击前秦做好了准备。

大元八年(383年),符坚统率号称白力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一统天下。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谢安依然是那样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谢石、谢玄、谢坎等人率8万北府兵前去抵御。谢玄手下的北府兵虽然男猛,但是前秦的兵力比东晋多10倍,谢玄心里到底有些紧张。出发之前,谢玄特地到谢安家去告别,请示此仗怎么个打法,谢安一像没事一样,轻描淡写地说:“我已经有安排了。”谢玄不敢多问,回到家里总觉得心里不大踏实。隔了一天,又托他的朋友张玄去向谢安问计,谢安见到张玄,也不跟他谈什么军事。谢安却召集大家到山间别墅聚会,要谢玄陪他一起下围棋,并且拿别墅做赌注,比一个输赢。谢安的棋艺平时不如谢玄,这天谢玄心思难以集中,自然输给了谢安。下完了棋,谢安又请大家起常玩山景,整整游玩了一天,到大黑才回家。这天晚上,他把谢石、谢玄等将领都召集到自己家里,把每个人的任务一件件、一桩桩交代得很清楚。大家看到谢安这样镇定自若,也增强了信心,高高兴兴地回军营去了。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随手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忍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棋客人告辞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展齿都碰断了却浑然不知。一场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战,在谢安的演绎下,不过是两局普通的围棋,这在历史上传为美谈。谢安临危不乱,坚定沉着,风度令人叹服。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谢安是总指挥,官至太保。之后,谢安准备收复北方失地,上书请求亲自北征,又被进加为都督扬、江、荆、司、豫、徐、衮、青、冀、幽、并、宁、益、雍、凉十五州军事,加黄钺,势力遍及东晋统治的江南各地。继而准备挺进中原,收复河南失地。后司马道子专权,为避奸人陷害,上疏求还,病卒于建康,死后溢文清,赠太傅,封庐陵郡公。今上虞东山有谢安墓。

谢安墓前立有一通“无字碑”。有人认为他主持淝水之战,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符坚及其80万大军,保住了岌岌可危的东晋半壁江山,功比天高,用文字已不足以表达对他的纪念。另有野史说,谢安病危之际,有人问他去世后请谁撰写碑文,谢不语。别人提及陶渊明和王献之,谢也摇头,以至于碑文空缺。清代学者梁绍王说:“谢太傅墓碑无字,丰功伟绩不胜记也。”今也有学者认为谢安的无字碑乃政治原因,因为当时司马家族掌国家大权,非皇族的谢安若被高度赞扬,必遭记恨;若碑文不能实事求是,则愧对谢安在天之灵,且无法向后人交代,口欲言而嗫嚅,无字碑遂成为回避矛盾的产物。

谢安曾祖父谢缵,祖父谢衡。谢缵之子谢衡仕于晋武帝,惠帝时历任守博士、国子博土、国子祭酒、太子少傅等职,“以儒素显”,被誉为“硕儒”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刘曜、石勒等率兵围攻洛阳,怀帝被掳,后被杀死。九月间,“石勒袭阳夏”,谢衡的家乡成了干戈扰攘的战场。中原板荡,民不聊生,大批士族南迁,为躲避战乱,晋朝国子祭酒谢衡带家人、族人加入南迁流民行列,跋山涉水,由陈郡阳夏到了始宁(今浙江上虞)东山,以作求田问舍之计。这支谢姓在江南瓜绵椒衍,成为望族。据太康谢家堂村珍藏的《谢氏族谱》载:“西晋祭酒公衡,又本于阳夏,永嘉不靖,来寓于始宁,至太傅安石、大元帅万、石,诚为江左望族。”


这支南迁的谢姓人东晋南朝时期有着一段荣辱兴衰的历史。谢衡笃守传统儒学,没有玄学习气,不为士林看重。他有两子,一名谢鲲,即谢安的伯父;一名谢裒(也作谢褒),即谢安之父。谢鲲年少时,玄学盛行,由儒人玄是进入名士行列的必要条件,不懂玄学,不善清谈,便与名士无缘。清谈和玄学是魏晋时期地主阶级的一种思潮,这种风气源于东汉,至两晋愈演愈烈,东晋丞相王导便是清谈的领袖。谢鲲不得不改弦易辙,弃儒入玄,专攻《老子》、《庄子》、《易经》,才算得到清谈家的认可,侧身于名士行列。他任过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关心民瘼,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可惜他享年不永,43岁便猝死任上。

谢氏进人江南之初社会地位不高,尽管谢鲲、谢裒兄弟均已做官,谢鲲官至豫章太守、镇西将军,谢裒官至吏部尚书,但他们在朝廷的地位并不牢固,得不到王、庾等旧士族的尊重,不以谢氏为世家。曾任吏部尚书的谢裒向地位显赫的世家大族诸葛恢为儿子谢石求婚,被诸葛恢拒绝。诸葛恢死后,诸葛氏势力衰落,谢氏地位逐渐兴起,为朝廷所倚重,谢裒之子谢石才得娶诸葛恢小女为妻。

谢鲲为谢氏的兴盛打下了基础。他的儿子谢尚被人称为复圣颜回,又被比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兼具儒玄气质。他由司徒掾起家,一直做到豫州(治所为姑孰,即今安徽当涂)刺史,跻身封疆大吏,成为屏藩东晋朝廷的重要力量。继谢尚之后仕豫州刺史的是他的从弟谢奕、谢万。谢氏中有3人先在豫州做刺史,长达14年之久。晋穆帝升平三年(359年),谢万奉命迎前燕入侵,行至下蔡(今安徽凤台),见敌人势大,单骑逃回豫州,被朝廷安为庶人。从此,谢氏不得不离开惨淡经营了10余年的豫州。


谢鲲墓志铭

谢万的胞兄谢安本来高卧东山,无意仕进,因为谢尚、谢奕、谢万先后在朝廷做官,可以代表谢氏家族利益,他自可放情丘壑,“出则渔戈山水,入则言咏属文”。谢安40岁时,谢尚、谢奕先后撒手而去,谢万因兵败被褫夺职务成为庶民,好不容易脐身于世家大族的谢氏便有门户中衰、社会地位下降、经济利益受影响的危险。为保持家门富贵,谢安只有出仕一途。谢安官至宰相,一生中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晋简文帝死后,权臣桓温想乘机篡位,朝野人心惶惶,恐惧不安。谢安略施小计,在恒温要求加九锡时故意拖延了几个月,桓温没有等到那一天便一命呜呼,东晋王朝又延续了40余年。二是肥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荷坚,使晋朝危而复安。

谢安是东晋王朝的中流砥柱,为维护东晋的统一与国家完整做出了卓越贡献。谢安立了大功,却受到权臣的猜忌与排挤,不得不离开京城,出镇广陵(今江苏扬州)步丘,不久因病回到建康,66岁溘然长逝。孝武帝念谢安有大功于社稷,追封他为庐陵郡公,封谢石南康公、谢玄康乐公、谢琰望蔡公。谢氏一门四公,荣耀无比,家族声望在淝水之战后达到了辉煌的顶点。随着谢安的去世,谢氏失去了在中枢机构的权力。


谢安书法

谢安懂得要维系谢氏家族的社会地位,必须出仕与联姻并进,于是便把胞兄谢奕之女谢道韫嫁给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弟弟谢万之女嫁给王导之孙王瑜,谢安的女儿嫁给了王瑜之弟王珉。谢家3女嫁给王家3子。谢安娶沛国刘耽之女为妻,堂兄谢尚娶陈郡袁耽之妹,长兄谢奕娶陈留阮氏,另一弟谢万娶太原王述之女。谢尚长女僧要嫁给庚亮之子庚和,次女僧韶嫁给陈郡殷歆。殷散之父殷融是殷浩的叔父,因此殷浩就成了谢尚之婿殷歆的从兄弟。殷浩之妻是陈郡袁耽之妹,袁耽的另一妹妹嫁给谢尚为妻。殷浩与谢尚有着双重婚姻关系,殷浩北伐失利被黜,失去的权力通过谢尚任职得到其补。谢万之妻王荃是王述的女儿,而王述的孙子、王坦之的儿子王国宝又娶谢安的另一女儿为妻,因此王谢两家有两代相继的婚姻关系,可算是奕世朱陈。谢氏家族在婚姻领域先后与琅琊王氏、琅琊诸葛氏、太原王氏、颖川庚氏、陈郡殷氏都建立了婚姻关系,在朝廷上自可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


谢道韫

然而好景不长,自谢安去世,谢氏便每况愈下。谢安有两子,长子谢瑶早卒,次子谢琐在率军攻打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时吃了败仗,被部下张猛杀死,他的两个儿子谢肇、谢峻也同时遇难。谢琐的小儿子谢混娶晋孝武帝女儿晋陵公主为妻,官至尚书左射(宰相),因受权臣刘裕猜忌被杀,即后来南朝宋武帝。孙恩在攻入上虞、会稽时杀了吴兴太守谢邈(谢安侄)、永嘉太守谢逸、南康公谢明慧(谢石孙)、黄门侍郎谢冲(谢邈弟)、谢安侄女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等。这是谢氏家族第一次受到打击。


谢玄像

谢玄是谢安之侄,人丁不旺。他的儿子谢埃比祖辈的谢安死得还早。谢玄在淝水之战后积极率兵北伐,因奸侯而功败垂成,心灰意冷,多次上疏请求解甲归田,回到了会稽始宁。孝武帝太元十三年(388年)病逝,享年46岁。同年十月,谢玄的叔父、谢安的亲弟谢石也撒手人寰。谢安、谢尚、谢玄、谢石是辅弼晋室的关键人物,短短几年内相继去世。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他的山水诗在当时文坛上堪称独步,曾任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与族弟谢惠连等吟咏唱和,有不少佳作名句传世。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有人诬告他蓄意谋反,元嘉十年(433年)在广州被杀,时年49岁。27岁的谢惠连也在这年辞世。建康乌衣巷谢府少了谢灵运、谢惠连、谢方明、谢景仁(谢据孙)等人,他们或因病辞世,或因得罪朝廷被杀,谢家再次遭受厄运。

谢据是谢安亲兄,这一支也是命运多歼。刘裕建宋,谢据之孙谢晦颇受信任。作为顾命大臣,他在刘裕死后参与废默过两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对此耿耿于怀,命人杀了谢晦的长子谢世休,逮捕了谢晦的胞兄谢嚼、谢嚼之子谢世平和谢晦哥哥的儿子谢世基,并命大将檀道济讨伐谢晦。谢晦被逼无奈,只得起兵造反,不久便兵败被俘,和他一起被俘的还有弟弟谢避、侄子谢世献。文帝又命人从狱中提出谢嚼、谢世平、谢世基,将6人市曹斩首。当年,谢晦的二哥谢瞻看到谢晦权高位重、宾客辐辕时,就警告他:"我们家一向低调,以素退为业,而你权倾朝野,这不是门户福分。"临终还告诫谢晦说:"吾得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为国为家。"谢晦不听,终全灭门。谢晦兵败以后,谢氏的军权全部丧失,从此再没真正掌过方镇。


谢灵运像

谢据另一孙子谢述跟随兄长谢纯居住江陵(今属湖北),谢纯病死,谢述未受谢晦株连,官至吴兴(今属浙江)太守。他的长子谢综任太子侍读,三子谢纬娶宋文帝之长城公主为妻,次子谢约娶彭城王刘义康之女为妻,著《后汉书》的范晔则是谢综的舅父。谢约等想废宋文帝刘义隆而立彭城王刘义康为帝,因走漏消息,谢综、谢约、范晔被杀。此前谢述已病于吴兴太守任上。谢纬是天子爱婿,又未参与逆谋,免死,徙广州。后回到建康,和长城公主吟诗作赋,栽桑种麻,着意修葺乌衣巷谢氏旧宅,享尽田园之乐。谢结之子、山水诗人谢眺在齐东昏侯萧宝卷时受诬陷,死于狱中,时年36岁。谢灵运之孙谢超宗甚有才华,宋孝武帝刘骏称“谢超宗有凤毛,灵运复出”,“凤毛麟角”的成语即由此而出。但他运蹇时乖,因儿媳之父被杀说了几句鸣不平的话,被齐武帝萧赜免官禁锢,又贬谪外地,途中被赐自尽。至此,乌衣巷谢氏有18人死于非命。


乌衣巷

谢安的玄孙谢庄在南朝宋任吏部尚书,46岁病逝。谢庄5子中次子谢毗在南朝齐时任过中书令(宰相),梁时任过侍中;第五子谢蒲在齐武帝时任过更部尚书。他的儿子谢览、谢举均有文采,谢览也在南朝梁任吏部尚书,祖孙三代掌管吏部,朝野传为佳话。谢览37岁时一病不起。谢举在梁武帝萧衍时任秘书丞,侯景叛梁,攻陷台城,他与梁武帝一同殉难。谢举后裔谢贞在陈后主时掌宫中记室,50岁病死家中。他有一子刚6岁,隋兵来陈,谢氏子不知流落何处,乌衣巷谢氏随南北朝的结束而式微。

从东晋至南朝,是阳夏谢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在两个多世纪里,谢氏见于史册者有100余人,进人统治阶级权力中心三品以上衮衮大员33人。王谢比肩,传誉千古;淝水一战,震古烁今;大谢小谢,文采风流;乌衣望树,宝树家声。隋朝统一全国,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诗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兰亭修禊图(明•文徵明)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oim53318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3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