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捕捞会产生什么生态后果(开渔后的过度捕捞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发布日期:2024-12-22 08:12:53     作者:贝戒牛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oxd328059.html     违规举报

从最初的休渔2个月到如今休渔4个月,黄渤海渔业资源生物量密度明显增加。但开海一个月之后,过度捕捞又会造成资源渐渐相对枯竭。渔业资源的变化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如何面对这份大海的馈赠?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日讯 告别了为期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青岛3453艘应休渔船今天奔赴大海。

海洋,为渔民带来了就业和增收,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海洋水产品。但多年来,过度捕捞造成的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已成为我国近海捕捞业的一大顽疾。为此,我国采取了以伏季休渔为代表的措施,显著增加了近海渔业资源量。不过,一旦开渔,大规模、高强度的捕捞,又极易让海洋渔业资源重新回到相对枯竭状态。面对该循环困境,青岛的科研人员提出了“海洋渔业可捕资源量市场化”的对策,以期推动海洋渔业资源恢复良性状态。

多休渔一个月,带鱼等多种鱼类再次形成渔汛

很多人都会发现,前些年在青岛海域不常看到、捕到的带鱼,从2017年开始,变得常见了。伏休期间,坐上观光垂钓船,不必离陆地太远,就极容易钓上来几条硕大的带鱼。游客往往一边享受着海洋旅游的乐趣,一边感叹:青岛近海的鱼类变多了。

带鱼为何会突然在黄渤海“规模出现”,形成渔汛?黄海水产研究所吴强副研究员给出了答案。“带鱼一般在4至6月从黄海返回渤海产卵繁殖,尤其以5月为盛期。2017年,我国将伏季休渔时间提前一个月,从5月1日开始,这保障了洄游性鱼类正常的繁殖洄游活动,从而让黄渤海的带鱼资源得以恢复。”他说。

伏季休渔,是养护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1995年,我国正式实施伏季休渔制度,最开始是从7月1日到9月1日。后来增加了一个月,起始时间变为6月1日。如今再增加一个月,变为5月1日。这给黄渤海大多数渔业种类以喘息,在5月份的繁殖盛期,它们不会被渔船“围堵”捕捞殆尽。

不只是带鱼。2017年以来,市民常吃的鲅鱼、小黄鱼、银鲳、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都在黄渤海伏季休渔期间繁殖并快速生长。吴强等科研人员调查发现,大约有40种洄游性鱼类从黄海返回渤海产卵繁殖,得益于伏季休渔措施,这些鱼类得以正常繁殖洄游。据统计,2017年以来,渤海渔业资源的生物量密度伏休末期比伏休前期增长了3-7倍,黄海渔业资源的生物量密度增长了2-5倍。多休渔一个月,成效显著。


开海后一个月,过度捕捞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在日常生活中,海洋水产品种类繁多、保障充足,几乎没有人明显感受到短缺。但渔民以另外一种方式感受到了。从事捕捞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很多人都面对过“无鱼可捕”的困境,这种状况随着伏季休渔政策的出台有所改善,又随着伏季休渔结束后高强度的捕捞而重现。

青岛2022年开海首日,受访的渔民普遍认为,开海后的第一个月是近海捕捞的黄金期。这是因为伏季休渔4个月后,海洋中的渔业资源增加明显,正是大力捕捞的好时机。不过,众多渔船在很短时间内一哄而上,渔业资源很容易被一扫而光。一个月后,捕捞到的渔获物总体将慢慢减少,海洋渔业资源又重新回到相对枯竭状态。

这不仅仅是渔民的亲身感受。科研人员基于海上调查,分析了我国海洋渔业资源量的年际变化,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在9月份之前,由于伏季休渔、增殖放流等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海洋渔业资源量呈现上升趋势;而随着伏季休渔结束,捕捞量的加大,此前渔业资源的增加量在1-2个月间很快丢失。如果继续过度捕捞,那么意味着海洋中的鱼类“本金”也被不断取出,最终的结果就是“无鱼可捕”。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海洋生物基本的生存规则。但因为长期高强度捕捞,我国近海渔业种类出现“小型化”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大鱼越来越少,小鱼(往往是低价值鱼类)越来越多。渔民捕捞作业的生产效率不断低下(低效捕捞),为了生计,只能转业或者走向渔业资源更丰富的深海。


专家:倡导配额捕捞,推动渔业资源良性恢复

如何让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政策优势发挥到最大?如何推动我国渔业捕捞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诸多科研人员都在探讨。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卢昆提出了“海洋渔业可捕资源量市场化”的建议,以期结束我国无序捕捞现状。

卢昆将海洋渔业资源分为保有量、衍生量和可捕量,认为应从提高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有量着眼,进而稳步提高可补量和渔获量,从而在根本上破解我国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

“海洋渔业可捕资源量市场化,具体是指在科学评估并确定海洋渔业可捕资源总量的前提下,由国家统一、分类确定海洋渔业年度可捕配额,进而公平地向渔业捕捞人员分配。”卢昆说,渔民可以按照配额捕捞,也可以将配额销售。相应的,企业或个人也可以收购配额扩大捕捞规模。随着渔业可捕资源量的增加,配额会不断增大。如此几年,实现提升海洋渔业保有量、增大可捕资源量的终极目的。

其实,面对稀缺珍贵鱼类如蓝鳍金枪鱼,国际上已经在实施配额捕捞举措。各个国家购买的捕捞配额,决定了捕捞量。这种举措能够保护珍贵鱼类不至于因过度捕捞而快速灭种。

“海洋渔业可捕资源量市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海洋可捕资源评估机制、海洋捕捞配额分配机制、捕捞配额平台交易机制、海洋渔政有效监管机制。”卢昆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推动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更好地恢复良性状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文 韩星/图)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oxd32805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