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洞穴(你听说过人骨洞穴)

发布日期:2024-12-22 05:27:11     作者:葆莳婕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qjm482367.html     违规举报


他们穿梭于无人所知的荒郊野岭,他们行进于早已废弃的工事古堡,他们寻找那些曾经存在过但被历史遗忘的角落。他们拥有古怪离奇的探险故事,他们就生活在“传说”中一千零一夜的早晨……


从洞口到地面有24米。天光直剌剌地罩着。大辉和少校正顺着绳索往下爬,手臂上是新鲜的划痕,这是他们刚刚经过大片荆棘地的证明。底下越来越暗,两三米的洞口突然延伸为六七百平方米的岩洞。

大辉脚先沾了地,一个小孩的头骨,满地都是人的碎骨。


少校尊重亡灵,想绕着地上的骨头走,却发现自己根本躲不开。趾骨、手臂、肋骨、牙、下巴……年代久远,土质变松,脚一踩便陷了进去。地上有散落的步枪弹壳和日军制式的手榴弹碎片。

70多年前,五十多个手无寸铁的人们被推入24米深的洞穴,然后被乱枪打死。没人知道他们的姓名与生平。

沉默,蔓延无边的沉默。只剩哗啦哗啦的脚步声。大辉觉得冷,骨头缝里都是凉风。后来从人骨洞爬出来,天已经全黑了。少校很压抑,他产生出一种对命运新的感激:没有生活在战争年代,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首先便是在地图上找到探索地。

作为已有六年经验的老城探领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清风具有火眼金睛的找点能力。为了精进这项技术活,他自学了卫星影像判明学、军事地形图学和炮兵地形学。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都会端着iPad看一个小时卫星地图。目前在他的手机里,储存着一百多个未探索的地点。

其次则是每次活动之前都要有周密的准备:查历史资料、做安全性评估、准备装备。每次活动最基本的装备有三样:强光手电筒、口罩或者防毒面具、手套。为了能够互相备用,手电筒的电池都要求是同一型号。而所谓安全性评估,则主要是做危险源辨认,比如判断是否可能会是犯罪现场,是否会有危险度较高的昆虫,是否会有领地意识强烈的小型野兽。


再次便是团队之间得有默契配合。比如,后侧队员最好知道前侧队员摆放物品的习惯:备用手电筒和催泪瓦斯在左侧腰间、甩棍在右侧腰间。一旦有危急情况,队员之间能迅速互相帮助。

除了这些,一个合格的城探队员也必须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在清风参加过的三百多次活动中,他曾三次遇到尸体。有一次去一个废弃的工事,作为领队的清风率先顺着铁梯子爬到地下,往里走看见一个半开的侧门,侧门背后躺着一具直挺挺的男尸。清风赶紧冷静地告诉后面的队员:“前面空气不好,撤退。”

“我们组织的这些人,包括女生,看见尸体都会波澜不惊的。”清风补充说,“这不是胆大,而是你有这个爱好,你就得有承受这个爱好的心理能力。”

城市探险之于他们,最大的魅力和最大的恐惧往往是统一的:兴奋感来自于发现从来没见过的设施或者看到人们生活过的痕迹,而一旦这种痕迹太过写实,又往往会演化成直面未知时的忐忑。


少校、大辉等三人曾夜访过一个大型地下坑道。一走进去就发现了人生活的痕迹:地上有紫色花纹的床铺、未干的水迹和新的烟头。上次探访此地时,他们曾在地上发现过吸毒注射的针头。

此地有人。三人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两个月前少校在一个地下峡谷探险时,曾因低血糖而从一个六七米高的悬崖上摔了下来。当时头盔砸烂、昏过去一分多钟才逐渐苏醒,最后依靠队友搭建的救援系统才从下面爬了上来。但这些加起来似乎都没有此刻凶险。

在长约几公里、宽约一米多的通道中,他们会经过无数个没有门的侧室,而那个“看不见的人”就像随时会引爆的定时炸弹。少校收起相机,握上了武器。这是城探经历中唯一的一次。

“如果这是一个犯罪现场,被你发现了,藏在里面的人恼羞成怒,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这个地方没有监控,什么都没有。”少校说。他以前去一个防空洞,曾看见一摊化成水的尸体。“最未知、最恐惧的是人本身,而不是自然风险。”


大辉和少校都是中国城市探险北京站的成员,他们平时的工作分别是巴西柔术教练和服装批发商。

探索人骨洞穴是小分队4月的一次活动。

两个多月后,他们坐在北京南三环一家咖啡馆里说起那次经历时,语气依然十分沉重。当时北京的暑热刚刚开始,落地窗外的汽车轮子边,是升腾而起的变形的光晕。在他们一年多的城市探险经历中,这是最为震撼的一次——而在全球城市探险历史上,发现人骨洞穴则是这项运动的开端。


1793年,法国人菲力拜·阿斯贝举着蜡烛来到了高卢罗马时期的一个采石场,他看见了几百万具无名尸体。他们死于瘟疫和战争,18世纪时尸骨被统一转移到了洞穴之中。后来阿斯贝成了公认的城市探险发起者,他自己的墓碑也留在了人骨洞穴之中。

演化至今,城市探险已经发展为欧美大陆新兴的休闲活动,探索地点也延伸到了地铁隧道、下水管道、防空洞、废弃建筑以及战争遗留的堡垒。在中国,城市探险也收获了大批拥趸。


军事爱好者清风便是其中的一员。他皮肤黝黑,体格健壮,目前是中国城市探险北京站的负责人。

2011年3月,热爱摄影的清风打算拍一组能在废墟中看到生机的片子,于是就在网上寻找拍摄地点,就这样误打误撞进入了中国城市探险论坛,从此一发不可收。在他眼中,很多人对于城市探险的定义依然非常模糊,常常将之与户外运动混为一谈。

“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可以反复去,而后者则需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地点。”清风说城市探险的要义不是到此一游,然后在朋友圈拍照留念,而是通过探访一些秘密之地了解不为人知的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城市A面的文化,我们能看到一栋很高档的写字楼,但它的前身是什么,它的地下空间是怎样的?我们能看到的都是表面的东西,而城市探险就是寻找城市发展的痕迹,看到B面的文化。”

中国城市探险北京站目前有48位成员。

“很多人每天朝九晚五地工作,他很难想象这个城市到了凌晨3点是什么样的景象。所以我认为城市探险的意义主要是两点。

第一点是了解你所不了解的一种城市状态,用一个比较时兴的词就是北京折叠;

第二点是它能使我们产生一定的思考。”互联网工作者CZ说。

作为城探队伍的新鲜力量,他常常在思考城市探险和城市生活的内在关联。

“我们每天工作,成天喊要逃离北上广,但逃离只是为了换一个侧面,但我现在告诉你,这座城市甚至比你去过的其他地方有更多的侧面,那你还逃吗?”


在加入北京站之前,CZ曾接受了清风为期一年的考察——这是很多新加入者必须接受的流程,而考察的原因则是清风对于很多跟风者的不信任:泄露地点,随意破坏探访地,只有猎奇心没有责任感。

“很多圈外人没有接触过城探,只是一时性起,觉得去一个地方就很激动。大部分是从灵异方面入手,总在期待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对于圈子的鱼龙混杂,大辉和清风有同样的感受。

他看过很多人以城市探险为话题建立“装神弄鬼”的微信公号和微博,内容不外乎是去一些废宅和烂尾做直播:我在里面发现不明粉尘,我开始咳嗽,我现在已经吐血了,我人在去医院的路上……

去年春天起,大辉和少校组建了一个只有七八个人的、稳定的小分队,隶属于北京站。在小分队的公众号上,大辉这么解释城市探险的内涵与外延:“它包含了末世文化、大量的户外技能、很多的历史知识、装备储备、摄影摄像器材和技巧等诸多方面。”——从这个角度而言,城市探险并不会是一项大众娱乐项目,每次活动的平稳展开必须依赖充分的安全意识、严明的纪律以及分工明确的团队协作。


几位玩家给出了一个颇为相似的答案:城市探险是一场时空旅行。一开始,他们接触这项运动时,对它的理解仅限于后来被拍成电影《京城81号》的朝内81号,以为城探就是猎奇与揭秘,直到接触时间渐长,才意识到这更像是在时间纵轴上自由穿行。

城探圈为数不多的女生柏很喜欢这种穿越的感觉。她在电话里说:“去抗战时期留下的坑道,看到上面写的毛主席语录,就会感觉自己完全就在那个年代。我去过一个全还原的坑道,通讯室、卫生间、指挥室……现在是这样,几十年前它还是这样,就感觉你正走在别人走过的路上。”


柏曾去过一个民防的通道,里面放了一块碑之,上面写着“xxx因为修建坑道去世”。“这些事情你网上查不到。”

“我们去一个地方是为了考察它的历史,看它的现状,不是去一下就完了。它是哪年的,它以前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荒废了,现在要干什么。”大辉说。在一年多的城探经历中,他曾见过不少被变革迭代掉的印记。

他曾去过一个建于1958年的焦化厂,当时它的存在意义是取代蜂窝煤成为供暖来源,到了2008年,因为不符合环保要求,焦化厂被废弃。“这个东西可能在历史上什么都不算,但是通过我们的笔记录下一点点,至少我们认为是有意义的。”


少校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张照片: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女孩,穿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衣服,小布鞋,扎着两个小辫子,在沙漠建设兵团的团部门口拉小提琴。少校在电脑屏幕前想:她为了国家,十七八岁没有考大学,可如果她不去支边的话,她会不会成为音乐老师?

“那个年代对年轻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少校启程,来到了内蒙古沙漠中的一个面积为三平方公里的建设兵团。兵团只存在了五年,早已被废弃,但当时的供销社、礼堂和宿舍都还在,墙上甚至还写着“为把我军建设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而努力奋斗”的标语。

“如果我不告诉你,你开车经过这里,会以为就是一个小镇,有充满年代感的大门。没有人会在意它的,因为它太少了。对比几十年的时光,楼还在,但是人已经变老了,变没了,不去调查我也不会知道。但它发生过。”少校说。

他曾去过一个废弃的煤矿,在宿舍楼一层更衣室的黑板报上写着“1994年”的字样。“二十多年来,几乎没人来过这个地方。你站在那儿,感觉这个地方一点都没动,时间往前倒,然后又快进到了我们这个年代。”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被问及“进入城探圈子六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时,清风引用了一句崔健的歌词。

“2011年到现在,我业余时间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探险这些废弃的地方。我每去一个地方,都是从繁华处越走越偏,然后回到繁华的地方。这个心理过程就像自我洗涤。老在光怪陆离的城市里待着,人会变得越来越浮躁,夜生活不外乎喝酒、去KTV唱歌,但是去荒僻的地方,获得那种平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清风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清风探险过的很多地方也在急速地被改变,比如原来去过的荒山很快被开发出新的高速公路,废弃的医院会因为建设新的楼盘而变成一片废墟。他感觉像失去了一些老朋友。对此他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抵制遗忘。

“在中国城市探险北京站,我们聊得最多的就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


编辑=宛冬 摄影 后期=严寒

采访=张宇欣 从余 撰文=从余

部分摄影=尚修汉(亿凡映画)

摄影助理= 小山

特别感谢=中国城市探险北京站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qjm48236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9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