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叶挺被囚五年(皖南事变叶挺被囚五年)

发布日期:2025-01-22 01:56:35     作者:杜曲桑麻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qmm374022.html     违规举报

1946年4月8日的午后,延安下着蒙蒙细雨,东关机场围满了人,不少人手里捧着鲜花,等着迎接即将到来的叶挺将军及其家人,人群中除了延安群众外,还有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我党领导人员,都在期待着稍后与叶挺将军重逢的画面。大约下午两点时,远方隐约传来飞机的引擎声,然而,并没有飞机降落,反而声音越传越远,渐渐地听不到了。疑惑、焦虑与不安,笼罩着机场上每个人的心。但人们还是怀着希望,等候在细雨中,直到下午4点多钟,大家才在不安中慢慢地散去。


毛主席回到王家坪,在桃园路口踱来踱去,不时地凝视着雾岭云空。朱总司令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毛主席身边,和主席一起分析、估计着种种可能。直到1946年4月8日5时许,西安方面回复延安:该飞机未曾返航。4月9日传来消息,叶挺将军乘坐的美方C-47运输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飞机乘坐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叶挺将军及其妻子李秀文、11岁的女儿叶扬眉和二岁的儿子阿九、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中共中央前秦邦宪(博古)、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教育家黄齐生、八路军军官李绍华、彭踊左、魏万吉、赵登俊、高琼以及四位美军驾驶人员,共17人。但这究竟是一场意外事故还是预谋已久的暗杀?


叶挺,毛主席曾称其为"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1896年生,广东惠阳人。叶挺原名叶为询,与启蒙老师陈敬如师生感情深厚,陈敬如取"人要上行、叶要上挺"之意,寄望其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为他改名为叶挺。1911年,年仅15岁的叶挺就剪掉了自己的辫子,被清政府官员逮捕。辛亥革命爆发后,叶挺坚定了自己的从军道路。1916年,叶挺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受孙中山三民主义影响,开始追随孙中山。


叶挺将军

1921年,叶挺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后,参与组建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在武昌城下,独立团受命担任主攻。面对敌人的严防死守,叶挺身先士卒,率团浴血奋战。10月10日,第四军主力与第八军一部攻克了武昌城,全歼吴佩孚部主力。在历时半年的北伐中,叶挺以多谋善断、指挥能力高超、身先士卒的卓越军事才能,率部摧城拔垒,屡建奇功。因此,他指挥的独立团和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称为"铁军",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彼时,开国元帅林彪还只是叶挺手下的一名排长。


1927年7月,党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叶挺与贺龙所率的两支部队,是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8月1日凌晨2时,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叶挺亲临战斗第一线,带领部队按照原定部署,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南昌城内守敌被全部歼灭,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南昌起义后,根据中央预定计划,叶挺率领部队南下广东,于12月11日与张太雷等中国共产党人一起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叶挺担任工农红军总司令。此次起义,中国共产党首次打出了"红军"旗号,因此,多年后,毛泽东称叶挺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说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他写起。叶挺冒着枪林弹雨,亲自指挥作战。最终,由于敌众我寡等原因,12日晚,起义军被迫撤出了广州城,叶挺也流亡海外,失去了与党的联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以叶挺独立团与南方八省游击队为基础成立新四军,让谁当军长两党长时间探讨的问题。此时周总理想到了叶挺,因为叶挺既有国民党背景,又深得我党信任,是军长的不二人选。而叶挺也愿意重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但此时还没有重新入党),共同抗日,于是在1938年1月,叶挺正式成为新四军第一任军长,之后指挥新四军在安徽境内与日伪军战斗。然而蒋介石不顾民族大义、国家存亡,坚持反共,对新四军进行围剿,导致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并在1941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也被蒋介石扣押。周恩来得知后,以极其悲愤的心情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皖南事变的真相。


叶挺被囚禁五年,任凭国民党反动派怎样百般折磨和威迫利诱,他始终像傲雪青松一般,巍然挺立,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直到胜利,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叶挺被囚禁于重庆期间,蒋介石曾向叶挺提出:"只要答应写一个声明,说皖南事变是共产党的责任,就可以委任你为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甚至当司令长官也可以。"叶挺当即表示说:"这些事情现在不谈,要首先谈释放新四军的人。"蒋介石说:"你的人都是共产党,不能释放。"叶挺批驳说:"不敢对部下负责的人,怎能做委员长的部下!"蒋介石无言以对,嚷道:"算了!算了!"狼狈离去。


叶挺被囚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期间,于1942年11月以"六面碰壁居士"为名,写下了一首题为《囚歌》的气壮山河的不朽诗篇: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到(道)

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终于等到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始获自由,他出狱后第二天即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1946年4月8日,他和王若飞、博古、邓发等中共重要领导人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附近失事,遇难身亡,这次惨重的空难事故,史称"四八空难"


从左至右:王若飞、叶挺、博古、邓发

根据国民党官方说法,此次空难为意外事故,由于延安天气不佳,飞行员误飞黑茶山,撞机身亡。但周总理却不相信这么简单,1951年6月,他在接见叶挺将军的儿子叶正大时就说:"关于你爸爸的座机为什么会失事,过去说是飞机遇浓雾撞山失事,今天我可以告诉你们,肯定是有人做了手脚,机上的乘客全是我们的人,其中还有我们党的王若飞、秦邦宪、邓发那样的重要负责同志,当然还有你们的父亲叶挺同志。叶将军被国民党关了五年,可他一出狱就给党中央写信要重新入党。蒋介石是很生气的,老蒋是什么人,我跟他打交道时间很长,了解他的个性。他为排除异己,利用特务做手脚很容易的。当时,延安只下点小雨,飞机已到延安上空,我们在机场迎接的人们已听到飞机的声音了。为什么飞机一转眼就飞向黑茶山了,这不是国民党特务做了手脚又是什么!"


此案也确实有很多疑点,比如飞机从重庆出发到西安稍事加油后北飞延安,这中间有人登机检查,直到距延安30公里甘泉地区,一切飞行和地面无线电联系都正常。隆隆的飞机声延安机场都可以听见了。正在准备着陆之前,飞机竟不飞向延安,而飞到东北方向,甚至飞到黄河以东的黑茶山。再比如,黑茶山只有2000多公尺高,而飞机是撞在黑茶山侧峰巨石上,才爆炸起火的,如果再飞的高一点,也不会撞在巨石上了。飞机正常可以飞6000多公尺高,却在2000多公尺高度撞山,很可能是国民党特务检查飞机时,在高度仪与罗盘上做了手脚,使飞机的高度表和罗盘失灵,最终撞山。


虽然我党对此事提出了合理怀疑,但由于没有确凿证据,此案也就一直成了谜案,不了了之。但在21世纪初,一位名叫杜吉堂的行将就木的台湾老兵,终于良心发现,在一篇文章中忏悔了当年他作为中美合作所特工队长,在重庆参与了由军统方面组织策划的谋害叶挺将军的阴谋

1946年4月7日凌晨,军统安插在空军系统、时任调度科科长的王平虎,得知叶挺将赴延安的信息,立即上报。随即有人电话通知杜吉堂:中共的叶挺将军准备乘美国运输机回延安,请立即执行刺杀任务。杜吉堂接受任务后便召集特工队其他负责人,密谋破坏中共这次飞行。有特工提议,破坏飞机上的仪表可使飞机迷航,让其自然坠落。8日上午8时,由王平虎事先做好安排,让特工杨耀武跟随检修员一道进入飞机检修场地,偷偷走到C-47运输机驾驶舱前,将一块磁铁安放在飞机仪表的背面,然后悄悄离开。8时45分,飞机起飞,在重庆飞西安的途中天空下起了小雨,尽管有着3000小时飞行时间的美国飞虎队飞行员觉察到稍许异样,但并没发现有多大的障碍,其实当时飞机飞行的高度是偏低的。


在西安休息加油后,飞机继续向延安方向飞去。而此时的天空下起了冰雹并刮起了大风,严重地影响了飞行,在这种情况下,杨耀武放的磁铁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了。导航系统首先失去了作用,使飞行处于迷航状态,飞行方向不能得到保证。本来从西安飞延安应该是一直向北飞行,可是飞机却飞向了东北方向,向山西兴县飞去,甚至飞到了黄河以东的黑茶山。当时的情况是黑茶山地区山上的下雪,山下面下雨,能见度比较低,但是,黑茶山高度才2000多米,C-47运输机的正常飞行高度在6000米以上,作为一个资深的飞行员,也太不可能出现如此低的错误,可见,在高度表上的磁铁也发挥了"作用"。就这样,飞机在黑茶山发生事故,叶挺将军及随行人员全部身亡。


时隔六十年,真相终大白于天下,在为军统特务的恶行感到愤怒的同时,也为牺牲的烈士们感到悲痛。相信如果没有此次空难,1955年我军的授衔名单上将会再多一位“叶帅”!

如果您喜欢侦探君的文章,请用您勤劳的小手关注、点赞、转发、评论一下,您的支持是我创作下去的动力,谢谢。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qmm37402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9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