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试难还是现在高考难度高(古代高考一般都在哪里考)

发布日期:2025-01-22 03:30:59     作者:许你万丈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qxy142357.html     违规举报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今天下午

随着最后一门考试的交卷铃声响起

一场名为“高考”的人生历练

就此结束

在古代

人们一样相信“读书改变命运”

莘莘学子也会参加一场重要考试:

科举考试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

人才选拔和教育考试制度

诞生自隋唐,延续至晚清

生命力长达千年之久的科举考试

堪称古代“高考”

不过不同于

用学校教室作为考点考场的现代高考

古代科举考试有专门的考试场所

即贡院、考试院、考棚等

在江苏,仍有一些科举遗址和地名

保存至今


江南贡院牌坊,图:视觉中国

有“天下文枢”之称的古都南京,在历史上,长期是人才聚集之地和科举考试中心,科举文化影响广泛而深远。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也坐落于此。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将苏皖两省的乡试及全国性的会试都集中于江南贡院进行。鼎盛时期,江南贡院东起现在的姚家巷,南至贡院街,西与夫子庙比邻相望,北达建康路,占地7万多平方米,内有供考试用的“号舍”(俗称考棚),可供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人也曾踌躇满志地走进这里,以期大展抱负。


江南贡院主楼明远楼,图:视觉中国

除了贡院,南京中华门内的上江考棚、下江考棚,在明清时期分别是安徽和江苏的学子预试考场。下江考棚,地名至今犹存。如今以“考棚”命名的考棚小学,是1905年在下江考棚程子祠遗址上建校的,1910年为程子祠学堂,1927年改名考棚小学。1998年迁至许家巷。

在夫子庙旁边的平江府路,也得名于当时的科举考场。明初,苏州被称平江府,因平江府考生考棚设在此处,故而得名。


上江考棚界碑,图:方志江苏

科举考试实则分为文举和武举,不过古代虽有系统的武举制度,却远不能与文科举相提并论。在南京地名中,也有多处与武科举考场有关。

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演武厅,将军都统演武于此。” 演武厅位于和平公园东侧,在清代,此地是武科举的考试场所,建有厅堂,为考官阅武评判之处。在大行宫南侧的科巷,这条如今以美食而闻名的巷陌,也曾与武科举息息相关,这个“科”其实指的就是武科举,这里以前是武科营盘驻地。

除了以科举考场为名,南京还有沈举人巷、三元巷、文源桥(前身是黄公桥)等一系列和科举人物相关的地名。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符号”,都是对南京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生动注解。


江苏学政衙署遗址石刻,图:方志江苏

现位于无锡江阴的江苏学政衙署,始建立于明代,内部也设有考棚,是当时的科举考场之一。在隋唐以前,中国没有设立专管地方教育的官吏,地方教育由地方官吏兼管。江苏学政指的就是当时专管江苏地方教育的官吏。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的江苏学政衙署没有像其他省份一样设在省会,而是设在了无锡江阴,并且驻节时间长达近三百年,对江阴文化教育、经济社会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可以从清光绪《江阴县志》所载的“江苏学政建署江阴,地适中也”一句中,窥见学署衙门驻节江阴的重要原因。

在泰州市海陵区,有座扬郡试院,亦称学政试院。前身是明朝都察院,在清康熙以后成为扬州府治八县(江都、甘泉、仪征、高邮、宝应、兴化、泰州、东台)科举考生考秀才的地方。


图:视觉中国,与正文内容无关

这个六月

高三正在落幕

青春却未散场

漫步于寻常巷陌间

一个个地名

一座座遗址

向我们展示着

从古至今读书人求知的历史

科举考生与高考学子

端坐于桌前奋笔疾书的身影

恍然间在重叠

时光穿梭千年

人们参加考试的方式在变

考场环境在变

但对知识的渴求

却从未改变

本文综合整理自“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交汇点新闻、央视新闻、微泰州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玲 于锋

编辑: 严红兰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qxy14235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