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嫁的原因(王昭君出嫁塞外不是被逼)

发布日期:2025-01-22 12:53:00     作者:不倒翁的情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rfb517751.html     违规举报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勾画了一幅茫茫大漠,青冢孑然而立的画面,而青冢便是矗立在草原名城,呼和浩特南郊的昭君墓。

2000多年的光阴在历史的洪流中流逝,而王昭君,这个曾经在汉朝和匈奴之间上演过美好和亲的传奇女性,

如今却在辽阔的苍穹下安睡。

现在的昭君墓,一年四季都是常绿的,这北方是相当的罕见的。

当地人觉得这是上天对王昭君的眷顾。

据说当年昭君墓,没有这么高。因每一年草原的百姓们都会到这里来祭拜王昭君,他们会用自己的民族服装兜上一头草原的土,然后放在青冢之上。

慢慢来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青冢就被堆到像现在山一样高。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当地的老百姓,对于王昭君这个人,他们的崇敬和思念

由此可见这个来自江南的弱女子,在塞外草原上演的绝对是一场传奇的故事。

公元前33年,西汉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在汉朝与匈奴进行了长达150多年的战争后,两大民族迎来了暂时的和平。

匈奴首领三次朝汉,并以自请为汉朝女婿的方式表达停战的诚意。

而此时汉宫中一位漂亮的女子应召和亲,嫁到了匈奴,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

在王昭君之前,汉朝与匈奴之间已有过多次和亲,但是这些和亲女子的命运大多很悲惨,再加上当时的匈奴还处于奴隶社会,与早已是封建社会的大汉相比落后太多。

因此,后世文人在描写昭君出塞时,都渲染了悲情的色彩。


图片来源网络

而真实的昭君出塞却不是悲悲戚戚的形象。

王昭君是自愿和亲,要做这个跨国婚姻的女主角,而且和亲还是平等竞争,择优选录,所以王昭君是等于脱颖而出,是靠自己。

王昭君自愿报名要出塞,嫁到匈奴就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为了个人前途着想,就是不愿意在深宫中间做一个黄金笼中的金丝鸟,了此一生。

唯一的机会就是抓住嫁到匈奴去,嫁到匈奴去是她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一个非常有魄力的选择。

据说当时与昭君一同被选中的一共有五个人,其中昭君不仅形象出众,更是自愿远嫁匈奴的。


图片来源网络

在昭君辞别汉元帝的时候,后汉书,南匈奴传用16个字描述了当时的场景,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耸动左右精心装扮的昭君靓丽夺人,如明珠般照亮了汉王宫,她的出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古书上讲公元前33年,王昭君带着汉室赠送的丰厚的嫁妆,跟随呼韩耶单于离开了长安,奔向了广袤的草原。

匈奴人民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欢迎昭君争先恐后地赶来,一睹这位汉族王后的绝世容颜。

人们沉


图片来源网络

浸在欢乐的气氛中,而此时的昭君内心百感交集,既有逃离皇宫免做白头宫女的喜悦,又有远离故国亲人的悲伤,还有即将面对的塞外生活的担忧。

对于一个南方的女子来说,昭君要适应塞外的生活,她要面对的困难有很多。

匈奴是比较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菜肴大多数都是肉食,吃手扒肉的时候呢不会用筷子,而是用手,直接拿起来蘸一蘸蘸料就吃。

这些小小的细节最终都有可能成为打败昭君的,而在中国上百次的核心实践中,昭君能够成为最成功的人之一?

那是因为她有一颗积极的心态,愿意去接受和面对自己的新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

2000多年前的匈奴还是落后的奴隶社会,他们的生活习惯对于来自南方的灵秀女子昭君来说,就如同茹毛饮血般落后。

面对喝奶吃肉的匈奴单于,昭君将如何避免夫妻二人因习惯不同而带来的问题?

昭君的塞外生活其实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传奇色彩,

话说她跟单于大婚之后的第二天早晨,两个人坐在一起吃早饭,

王昭君自然是喝着平时喝惯了的茶,而单于呢也是喝他的羊奶。

那么作为草原汉子的单于,对于昭君手上的这碗茶水特别好奇,于是他就跟昭君说,我能尝尝你手上的这个饮品吗?

昭君就把茶水递给了单于,单于尝了尝之后说这个挺好喝,但是有点儿涩,不如你尝尝我的这个羊奶吧。


图片来源网络

昭君接过了羊奶之后尝了一口说,嗯,好像挺好喝,但是对我来说有点儿腻。

这个时候呢,昭君突发奇想说要不然咱们就把这两种饮料掺在一起。

于是从那一天开始,在草原上就诞生了一种新的饮品,那就是今天的草原人都离不开的奶茶。

赵君用自己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情来应对陌生的塞外生活,对于迥异的饮食习惯去适应,去创新。

然而塞外恶劣的自然气候,对于昭君如玉的容颜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她又有什么妙招去克服呢


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每年三四月份的时候,这儿的风几乎强到可以把一个比较瘦弱的人吹倒的程度,作为一个南方女子的昭君,来到这片广阔草原的时候,自然也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聪明的王昭君自己设计和制作了一件新式的衣服,那就是一种戴着大大帽子的披风,也叫做大厂,有了这件衣服之后,它就可以抵挡这里强烈的风沙和猛烈的紫外线了。

从而昭君这位作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人物呢,能够在这个草原上依然保留着她绰约的身姿,聪慧坚强的昭君学习着适应草原上的生活,她的努力赢得了单于的尊敬和爱情。

在昭君出塞的第二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后来被封为匈奴的右路离王。最关键的是,她得到了匈奴百姓的认可,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这是以往任何一位和亲女子都没能做到的。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匈奴把王昭君封的叫做宁胡胭脂,就是说使胡,胡就是匈奴,使胡人得到安宁这样一个皇后。而汉朝呢,也就是改元为晋宁,就是要改元这个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因为一一个公主出嫁,因为和亲的事情而改元,历史上只有一次。嗯,就汉朝改元叫静宁,就是边境安宁啊。就双方这种郑重其事的态度,而且昭告天下,

这这么隆重啊,这个在当时对全国影响非常大,匈奴影响非常大。在游牧民族的心目当中,王昭君的形象,那可不是文学作品当中那个抱着琵琶凄怨可怜的形象,她敢想敢拼,寻找自己的幸福,那追求自由同时呢,坚强乐观地适应了大草原的新生活。

昭君来到草原之后不到三年,她的丈夫就死了。匈奴有一个很特别的风俗,叫做父死妻其后母。


图片来源网络

也就是说这老爸死了,儿子要娶他的后母为妻。那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草原民族特别强调保种,鼓励人口的繁殖,

同时也防止自己的家产因为女子的再嫁而外流。

在中原地区那就是有违常伦的,王昭君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风俗呢?

公元前31年,昭君来到草原的第三年,呼韩耶单于去世了。面对丈夫的离去,昭君陷入了无限的孤独中

更重要的是出生成长在汉朝的她,无法理解匈奴族收继婚的习俗,她将希望投向了长安。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他是几次上书汉朝的皇帝,要求回到汉朝,而汉朝给他的回答是从胡俗,

就是用现代话,就是你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你就按照匈奴的习俗嫁给王昭君的大儿子。

王昭君接到汉朝皇帝的敕令以后,为了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关系,深明大义,最终打消了归汉的念头。

按照匈奴族的礼俗,她嫁给了呼韩耶单于的大儿子。

婚后年轻的单于对昭君更是怜爱,在敦煌发现的唐朝有个辩文叫王昭君变文,这里边儿描写单于和王昭君的感情非常深厚。

单于为了让王昭君高兴,给她组织大型演出,大型的出猎,昭君与第二任丈夫的生活十分甜蜜,并生下了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了匈奴贵族。


图片来源网络

2000多年前的一天夜里, 50多岁的王昭君安然地离开了人世。而在呼和浩特南郊的大黑河畔,多出了一个高耸的坟包,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墓青冢。

老百姓已经把她当成一个女神,就是认为王昭君是给他们带来和平,幸福,安宁而且健康。这样的一个女人在少数民族中间,没有文字,全靠一代一代地传,能够传承2000多年,大概只有一个王昭君。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歌颂着,怀念着王昭君,这位为汉匈永结友好而和亲出塞的奇女子,永远地留在了异乡的土地上。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在草原人民的心中,王昭君早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昭君墓将是大青山下永不废弃的古迹。

虽然我们无法从任何的历史典籍中,找到王昭君的真实的想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她从20多岁来到塞外,一直到50多岁安静的去世,在这里生活了将近30年的时间,最后他也把自己的香魂永远地留在了天高地阔的草原。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rfb51775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5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