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溶血儿(宝爸宝妈不可不知的ABO溶血)

发布日期:2025-01-23 12:26:03     作者:想沵好好的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ruy326863.html     违规举报


如果宝妈的血型是O型,宝爸的血型是A/B/AB,那么就要注意了,孕妇在产检的时候最好要做ABO溶血检查,孕育健康宝宝的同时,也能让自己度过美好的孕期哦!

一、什么是ABO溶血?

一般人们的血型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ABO血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型、B型、O型和AB型;另一种是Rh血型,即Rh阳性和Rh阴性。

如果你的ABO血型是O型,而丈夫不是,那么你将来生出的宝宝就有很小的可能性会发生ABO溶血性疾病。当孕妇为O型血,胎儿为A或B型时,孕妇体内可产生抗A或抗B抗体,随血流进入胎儿体内就可产生溶血。ABO溶血时,孕妇必为O型,丈夫为A型、B型或AB型时,胎儿才有可能为A型或B型,从而产生溶血症。当然,如果父亲的血型为O型或A2型时,胎儿的血型就可能是O型或A2型,即使母亲为O型血,也不会引起血型不合。

二、为什么O型血妈妈的宝宝可能会发生ABO溶血?

如果你的血型是O型,那么你的红细胞上就没有A、B抗原。如果同时你的丈夫不是O型血,那么你的宝宝血型就有可能为A型或B型,这时有发生ABO溶血的可能性。

假设胎儿的血型是B型,当他的红细胞在妈妈怀孕的过程中进入母体时,孕妇体内就会产生抗B抗体,而这些抗B抗体就有可能在怀孕或分娩过程中,通过脐带进入胎儿体内,破坏他的红细胞,从而引起ABO溶血性疾病。

三、ABO溶血对宝宝健康有什么影响?

并不是所有妈妈是O型血的宝宝都会发生ABO溶血病。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宝宝会发病,而且一般症状比较轻,表现为溶血性黄疸或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黄疸是ABO溶血病的主要症状,大多数出现在宝宝出生后两三天。在出生后第1天内就出现黄疸的宝宝大约占1/4左右,而发生重度黄疸(指血清总胆红素在342µmol/L或20mg/dl以上)的宝宝也有1/4左右。

如果你是O型血,那么宝宝出生后,你要注意观察,要是发现他的脸部和胸部呈明黄色,要立即通知医生。如果宝宝的黄疸较轻,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多给他喂母乳或配方奶,促进宝宝排尿,并且晒晒太阳。如果黄疸比较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光照疗法,脱去宝宝的衣服,放在蓝色的荧光灯下照射。如果黄疸非常严重,有引起核黄疸的危险,可能会造成宝宝脑部损伤。因此,新生儿溶血越早发现越好。

有ABO溶血病的宝宝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但往往程度较轻,重度贫血仅占5%左右。有些有ABO溶血病的宝宝可能一开始贫血很轻,但到出生后2~6周会发生晚期贫血或在出生后8~12周的“生理性贫血”时期贫血表现得特别严重,这是因为抗体持续存在发生慢性溶血造成的。

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如果宝宝的ABO溶血病症状较重,通常可能是因为你体内的抗体量非常多,而且大量抗体进入了宝宝体内,与宝宝的红细胞结合得较多。这时,胎儿在子宫内就有可能出现显著的贫血和水肿。如果贫血和水肿的现象很严重,就可能损害宝宝的大脑和心脏,你可能也需要提前分娩。

四、我该怎样避免宝宝出现ABO溶血?

孕妇在第一次产前检查中有一项是验血,如果你的血型是O型,并且你的丈夫不是O型,那么血液检查能够了解你体内抗体的情况。如果抗体的浓度不是很高,那么宝宝发生严重ABO溶血病的可能性就不高。但如果你体内的抗体浓度较高,医生可能会给你开一些药物,降低这些抗体的活力,减少它们对宝宝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如果你以前经历过自然流产、胎死宫内或新生儿溶血死亡,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输过血,那么你在产检时一定要告诉医生,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增加你这次怀孕期间宝宝发生溶血性疾病的可能性,应该在整个孕期定期检查血液中的抗体浓度。如果你是第一次怀孕,没有不良孕产史,也可能不需要检查ABO抗体,因为发生溶血的几率是很低的。

五、什么时候做ABO溶血检查最好?

当母亲血型为O型,孩子为A型、B型而发生溶血时,叫做ABO溶血。O型血的孕妇进行抗体效价的测定。检查时间为:第一次在妊娠16星期,第二次在妊娠28一30星期,此后每2~4星期复查1次。半数以上该血型孕妇在28周后产生抗体。当抗体效价>1:128时,警惕溶血发生的可能。

另外,B超检查也可帮助发现胎儿溶血,当发现胎儿有皮肤水肿、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胎盘增大,应考虑是否存在母胎血型不合的可能。当然O型血的妈妈也不要太紧张,因为并不是每个O型血妈妈的宝宝都会溶血的,而且ABO型溶血一般病情较轻,产后仔细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及早诊断和处理,就没什么事情的。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ruy32686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