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台山回大同半路住哪里比较好(4晋行大同)

发布日期:2024-12-22 08:10:23     作者:籹秂是出戲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rwy472641.html     违规举报


慈云寺,1965年5月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行第一站:天镇县慈云寺。慈云寺不对外开放,托那天有居士在大殿做法事的福,我们进去了。殿堂沧桑的外观,独特的圆形钟、鼓楼建筑,让鱼忘记雨在下。尽管没能进毗卢殿看梁架构造,尽管没让拍大殿内壁画,鱼还是很惜福感恩,参观完毕,鱼在大殿内献上布施,和先生悄然离开,赶往下一个目的地:阳高县云林寺。


天镇慈云寺当地人称"大寺",在城内西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现存建筑计五个院落:中轴线上三进加东西跨院。



慈云寺是明宣德年间保留下来的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现存单体建筑31座。其中圆形穹庐顶的钟鼓楼,少有!


天王殿


释迦殿





毗卢殿















阳高县的云林寺在小胡同内,挂着县文管所牌匾的大门左右是厚厚的城墙遗址。和看护人员说明来意,我们获准进入。这个门类似城墙豁口,下台阶后第一座古建筑是云林寺的天王殿,看护老哥说里面什么也没有,直接领着我们到了大殿。鱼做了下面的这张拼图,云林寺内、外,现状、布局一目了然。


云林寺又名云林禅寺,俗称西寺,坐落在山西省阳高县城内西门南侧。始建年代不详,据县志载,系明代建筑。

随着厚重的木门打开,鱼傻掉了,膝盖一软扑通跪下了。大家自己看图吧,很宝贵的资料图片。因为此后鱼和先生所去的寺院皆不让拍照。而且都安装了铁笼子,罩住的不止是国保级别的佛像,也是像我们这样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前来拜谒者的热忱。


寺内仅存大雄宝殿。大雄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庑殿顶。


殿内有明代泥塑像25尊,保存基本完好很是难得。其中主像3尊、弟子2尊、罗汉18尊。


殿内三面墙壁绘满壁画,据统计有123组120平方米。





图片不是很多,我们知道看护人员的难处,人家体谅我们,我们也要体谅他们。




在这里再次感谢那位看护老哥,不知这组照片发出后能否给他的工作添乱。






这些看似凌乱的石件,都是文管所从阳高县其他地方移送来的。因为要赶往大同也就没细看。

鱼在一张云林寺规划图前驻足,不久后的云林寺会面貌大改。那时,让鱼不由自主跪拜的佛像也会被罩在铁笼子里;那时,来拜谒者也会被告知:不许拍照。


云林寺规划图

有关链接:

慈云寺,被誉为"关北巨刹",始建年代不详。据光绪版《天镇县志》记载:"慈云寺,在城内西街,唐时建,寺原名法华。辽开泰八年(公元1019年)修。明宣德三年春至五年夏(公元1428年--1430年)重修,千户熊亮奏赐额更名"慈云寺"。

山门即金刚殿为寺院之首,面阔三楹,单檐悬山顶,前檐下置木栅窗棂,廊柱设大栅栏,檐下悬"敕赐慈雲寺"竖匾。内塑两尊高大的武士像,手执金刚杵,脚踩妖鬼怪。原像为铁像,大炼钢铁时被砸烂卖铁了。此为八十年代新塑。

入山门,第一进院落为天王殿,内有新塑弥勒佛。殿前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相互对称,为圆形穹庐顶,顶下有两层。下层周设廊柱8根,砖砌成室,上层敞亮,周有围栏,围栏磨得光滑亮洁。木纹清晰可见,整个结构有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为国内罕见,是山西省现存元、明两代钟鼓楼中仅有的一例。钟楼悬一口400多公斤大铁钟,铸于明宣德七年(1432年),钟体分八面,分铸梵文、祷辞、"佛"字、八卦图、"明宣德壬子年簿"及布施录。其造型之美观,铸造技术之精湛,为后人所赞叹。

越天王殿,入二进院落:释迦殿;殿内有明代壁画50多平方米,正面有十二圆觉,两边为二十四诸天、天龙八部等内容,人物形象鲜明,细腻入微。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殿中心有新塑释迦佛坐像,两侧分别是药师佛,阿弥陀佛坐像。

过释迦殿入三进院落,正面是毗卢殿,为寺内主殿建筑雄伟,冠于全寺;高15米、宽23.5米,建于高大的石砌台基上。面阔五楹前檐柱6根,殿脊为琉璃葫芦瓶,直径1米,瓶上铁铸莲花,莲叶上栖一待飞的铁制侯凤鸟。 历史意义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位和尚,乐天、妙明出家来到慈云寺。他俩看到毗卢殿内经楼构造精巧,但300年来空无所有,感叹之余,便多次向朝廷请求颁发经书,乾隆32年(1767年)经书终于获准被请到了慈云寺。这套经书是由经藏、律藏、论藏组成的,统称为"三藏"共8800余册。自此,慈云寺名气上升,香火愈盛,是慈云寺的极盛时期。

慈云寺四大殿顶部的屋脊,全部是精致的砖雕和琉璃浮雕,两侧装饰有花样繁多,斗姿争艳的花卉图案和色彩绚丽,造型奇特的五色龙。顶部立有众多的人物和各种走兽的彩色塑像,形象逼真,生机勃勃,在日光下更是金光四射,熠熠生辉,是明代琉璃的艺术珍品。

慈云寺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等自然之灾和人为破坏,寺内破损严重。据新版《天镇县志》记载,寺内各殿塑像于"文革"期间被洗劫一空。上世纪80年代后寺院僧人募集资金,补塑了各殿塑像,将释迦殿的壁画,照原样重新彩绘一新。

云林寺又名云林禅寺,俗称西寺,坐落在山西省阳高县城内西门南侧。始建年代不详,据雍正七年(1792年《阳高县志》载,云林寺是由皇帝下诏而建,系明代建筑。清光绪、宣统年间修葺扩建。解放后由阳高县一中占用, 1985 年划归文物部门管理。1990 年以来,省、市、县先后共拨款 18 万元进行了多次修葺,恢复了大雄宝殿、天王殿及东、西配殿其原来四合院式的建筑格局。原是一座完整的组群建筑,座北向南,东西宽60米,南北长约200米,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庑殿顶,坡度较陡,用材断面合理,纵横构件连接牢固,巧妙地把力学与美学结合起来。殿内柱同配列为金箱斗底槽的变体,殿堂和厅堂混合结构形式。对柱网的排列习用了移柱减柱法,突出了佛坛的位置。有泥塑像25尊,其中主像3尊、弟子2尊、罗汉18尊,姿态自然,给人以艺术之美感。塑像基本完好。三面殿墙满绘壁画,计123组,重彩平涂,立粉贴金,金碧辉煌。多种文物荟萃在一起,整个寺宇富丽壮观,对研究我国明代建筑、雕塑、绘画艺术具有较高价值。

大雄宝殿不但建筑风格最具特色,而且殿内保存明代文物十分丰富。 该殿面阔五间(19.35米),进深四间(14.1米),平面呈长方形,屋顶形式采用古代建筑中等级最尊贵的庑殿顶,坡度较陡,飞檐恢弘,用材断面合理,纵横构件连接牢固,巧妙地把力学与美学结合起来。檐下斗拱六铺作,制做规整。殿内梁架结构采用"彻上露明造",让构造完全暴露出来,避免了屋顶构架的木材朽坏。梁枋构件制做手法简练、古朴。柱网布局采用元式减柱造法,只在殿堂中设东、西二明柱,使室内空间高大开阔,突出了佛坛的位置。大殿正面明间和次间十二扇格扇门一字排开,窗棂图案尤其别致,分六对设计,无一雷同,工艺繁复高超,是木结构建筑中的精品。

殿内有明代泥塑佳作25尊,殿堂正面建有高大的须弥座,上塑巨大的三世佛重金妆塑像,面目丰满,肃穆庄严。释迦佛座前有迦叶、阿南二弟子侍立,座下及两厢是高大的护法天王和十八罗汉彩塑,宽衣博带,束发连冠,形态逼真,比例适度,衣饰流畅,姿态自然。是研究我国明代雕塑的珍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三世诸佛背光上的悬塑飞天、伽兰、金刚力士等,设计独特,颇具匠心。三面殿墙满绘壁画,计123组120平方米,朱红石绿,重彩平涂,立粉贴金,金碧辉煌。画面人物众多,形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有的狰狞可怖,有的端庄娴静,有的顾盼应答,栩栩如生,壁画构图严谨,工精细致,每幅作品线条粗细有致,浓淡分明,笔力婉转,遒劲自如,其浑厚的绘画功力和准确的造型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在须弥座西侧现存清宣统元年《云林寺重修碑记文》木碑一通。

有关链接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rwy47264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0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