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抽到的花签上画的是什么花卉 红楼梦解读薛宝钗的花签

发布日期:2024-12-22 07:10:01     作者:写信给西风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sgx380808.html     违规举报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贾宝玉与众姊妹们夜间开宴会,期间大家觉得干喝酒也是无趣,就提出玩抽花签的游戏,结果一摇签,却抽中了薛宝钗,她成了第一个抽签之人,且看书中记载: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道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子摇了一摇,伸手擎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第六十三回


“任是无情也动人”,仅仅七个字,可却让贾宝玉反复品咂,甚至一时间忘情发起呆来,为何贾宝玉会这般失态呢?这七个字到底有何奥妙?

贾宝玉不同于一般人,他勤于思考,有时候对着落花、飞鸟、游鱼都能自言自语一天,所以在听到“任是无情也动人”时,他的心绪将是无比复杂的,若要面面俱到地回答,恐怕要分成两个方面来回答。


“任是无情也动人”对宝钗结局的悲谶意味

首先,“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奇妙的是,这首诗的末尾两句恰恰暗示了薛宝钗的最终悲剧结局,先来看下这首诗:

《牡丹花》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风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这首诗末尾两句“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大家可觉得有些熟悉?没错,《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时候,听到了《红楼梦曲》十四支,其中薛宝钗的曲子乃是《终身误》,暗示宝钗的最终结局是“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牡丹花》与《终身误》都隐晦地告诉读者薛宝钗最终结局是被耽误了韶华,属于悲剧。


“任是无情也动人”之所以触动贾宝玉的心绪,是他想起了当年太虚幻境中的记忆,所以心里一动,禁不住细细思索。这个观点是有佐证的,比如高鹗续写的第118回,惜春最终决定出家的时候,贾宝玉一点儿也不意外,甚至当着众人的面背诵了惜春的判词,且看原文:

宝玉道:“不是作诗,我倒一个地方看了来的。你们听听罢。”众人道:“使得。你就念念,别顺着嘴儿胡诌。”宝玉也不分辩,便说道:“看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李纨、宝钗听了,诧异道:“不好了,这人入了魔了。”——第百十八回

因此,这足以证明贾宝玉记得太虚幻境中的判词,既记得惜春的判词,必然也记得宝钗的判曲,因此能就着“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延伸到判词上去,进而管中窥豹,模糊中意识到宝钗的悲剧结局,所以贾宝玉才会这般发呆。


贾宝玉对薛宝钗的重新审视

贾宝玉之所以会发呆,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那就是这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打破了贾宝玉对薛宝钗的认识。

贾宝玉一直都不欣赏薛宝钗,因为她“重理不重情”,为人太过稳重理性。比如第三十二回,金钏跳井自尽,薛宝钗安慰王夫人,竟然说:“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为了安慰王夫人,居然将责任甩给死去的金钏身上,这属于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

再有第六十七回,尤三姐自尽,柳湘莲剃发跟随道士而去,因柳湘莲与薛蟠是结拜兄弟,曾救过薛蟠的命,所以薛蟠、薛姨妈都很伤心,唯独薛宝钗透露出绝对的理性,在一旁劝慰哥哥、母亲:“如今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


包括对贾宝玉,薛宝钗也是一样,她明知贾宝玉不喜仕途经济,可还是再三规劝,而不是像林黛玉那样尊重贾宝玉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贾宝玉一直有些不喜欢薛宝钗的性情,可在怡红夜宴上,薛宝钗抽中的花签上却写着“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就引起了勤于思考的贾宝玉的重视,他开始重新审视薛宝钗。

贾宝玉对宝钗的态度是有多番变化的,比如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薛宝钗摘下手腕上的红麝串给贾宝玉看时,贾宝玉无意中看到了宝钗雪白的膀子,他的心里话却是:“这个膀子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


可见贾宝玉由于“禄蠹”的执念,一直对薛宝钗的规劝是存在偏见的,而花签上的“任是无情也动人”精准地点到了贾宝玉对薛宝钗印象的痛点上,引发他二次思考,这一点宝玉、黛玉是一样的。林黛玉之前也对薛宝钗存在偏见,直到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两人才冰释前嫌,结为闺蜜,贾宝玉则直到了第六十三回,才开始逐渐消解对宝钗的偏见。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sgx38080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